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640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前景

①特点:

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②目标: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大。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必修3P122“图6-5”改编)生态农场建立的生态学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主要优点是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连一连]

(2)特点:

全球性。

(3)影响:

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必修3教材P131技能应用改编)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1)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2)分析这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

(1)如图所示:

(2)该地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考向1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2016年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从种群特征来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孩政策可直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逐渐增大

C.二孩政策可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发生变化

解析:

选D。

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直接导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增加,年龄组成类型会发生改变;我国人口的环境容纳量不会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而改变;人口数量的改变还受到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

2.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解析:

选A。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b;“S”型曲线具有K值,若K值为110亿,则K/2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J”型曲线无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考向2 环境污染与治理

3.(2018·六盘水模拟)近年来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关于此次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此次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选A。

由题意可知,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域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A错误、C正确;水华现象将使该水域的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B正确;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

[变式1](2018·河北邯郸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选B。

此处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变式2](2018·宁夏平罗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

选B。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B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构成

①范围:

生物圈。

②组成:

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连一连]

(必修3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选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

(2)易地保护:

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迁至动物园或植物园,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

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考向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1.2017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南海子麋鹿繁育中心均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就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选A。

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的举措,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A正确。

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B错误。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南海子麋鹿繁育中心分别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C错误。

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D错误。

2.(2018·黑龙江大庆中学模拟)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

选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正确;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考向2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保护及可持续性发展

3.(2017·高考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选D。

生态建设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丰富度,使群落结构复杂,增加生态系统的类型,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但不一定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B、C项正确,D项错误。

4.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

选C。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清一清]

易错点1 混淆水污染的类型

[点拨]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易错点2 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

[点拨]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

(1)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2)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3)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

易错点3 误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错将生物多样性在文学艺术、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视作间接价值

[点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这种功能价值应远远大于其在工业原料、食物、药用等方面的直接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将在直接价值方面所谓的“有害”物种灭绝的原因)。

易错点4 混淆“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

[点拨] 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

引进物种不一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如玉米、马铃薯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物种也是引进物种;人们一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才称为入侵物种。

[判一判]

(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2)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6)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7)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8)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9)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10)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11)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7·高考北京卷)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

选A。

楝树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树高低了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A项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的影响、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及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B、C、D项所述推测。

(2017·高考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解析:

选D。

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也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只能说明其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需要更多食物,D正确。

(2016·高考江苏卷)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选B。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高考题重组改编)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山东理综,27(4)]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理综,29Ⅱ

(1)]

(3)一个生态系统中若除去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四川理综,9(5)]

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2)遗传(基因)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3)抵抗力

[课时作业]

1.(2018·青海西宁调研)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

选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解析:

选D。

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大气温度升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D错误。

3.(2018·湖南长沙六校联考)下列现象不会造成酸雨的是(  )

A.增加核电站数量B.汽车逐渐普及

C.推广使用天然气D.早期大量使用蒸汽机

解析:

选A。

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而核电站不会产生酸性气体,不会造成酸雨,故选A。

4.(2018·成都四校联考)对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的酶并不完全适于在生活和生产上应用

B.口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可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

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选D。

自然界中的酶并不完全适于在生活和生产上应用,A正确;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的本质是脂质,可以口服,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正确;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C正确;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5.(2018·山东德州模拟)如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选A。

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这说明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了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

6.(2018·广西名校模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解析:

选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远高于直接价值,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7.(2018·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模拟)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典型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

选B。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8.(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

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

C.易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D.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选B。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改善被保护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A正确;引入的外来物种,若不适应引入地的环境条件,而且若有天敌制约其生长,则一般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B错误;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植物园或动物园等地进行专门保护,易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

9.(2018·江淮十校联考)“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比如六安市的南湖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湿地公园必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物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选B。

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10.(2018·江西景德镇质检)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____________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如长期暴露在超过空气质量准则值PM2.5——即每立方米微粒超过10μg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