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82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天津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天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模块质量调查试卷

化学试题

1.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育(碱式碳酸铜)得铁转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A正确;

B、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石灰”指的是CaO,故B错误;

C、“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石蜡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得铁转化为铜,应是铁置换出铜,为湿法炼铜,故D正确。

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

B.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

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D.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除此之外,建立假说和化学模型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

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假说是在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A项正确;

B.同类物质具有某种共性,所以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B项正确;

C.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C项正确;

D.科学实验不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是实验和理论共同协作解决化学问题,D项错误;答案选D。

3.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

①造纸②发现元素周期律③提出原子—分子论学说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⑥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⑧火药

A.①②③④B.②④⑦⑧C.①⑤⑦⑧D.③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属于中国的,二是与化学有关的;

【详解】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属于化学工艺:

造纸和制火药。

另外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些都对世界化学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综上,本题选C。

4.向含有FeCl3、FeCl2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系离子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C.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用激光笔照射此黑色分散系不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答案】C

【解析】

【分析】

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系离子粒子直径约为9.3nm,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

【详解】A.Fe2O3是红色粉末,该分散系为黑色,所以分散质不是Fe2O3,故A错误;

B.该分散系的粒子直径为9.3nm,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故B错误;

C.黑色分散系,分散质可能为Fe3O4,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故C正确;

D.该分散系属于胶体,用激光笔照射此黑色分散系能看到“光亮的通路”,故D错误。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液态时不导电的是(  )

A.Na2OB.KAl(SO4)2·12H2OC.HClD.Ba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均属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时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电解质就能导电,反之,不导电。

【详解】A.Na2O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故A错误;

B.KAl(SO4)2·12H2O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故B错误;

C.HCl是电解质,只有溶于水时才能导电,故C正确;

D.BaSO4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

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与铁屑反应:

2Fe+6H+=2Fe3++3H2↑

②碳酸镁与稀硫酸:

MgCO3+2H+=H2O+CO2↑+Mg2+

③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

H++SO42-+Ba2++OH-==H2O+BaSO4↓

⑤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2H++SO42-+Ba2++2OH-==2H2O+BaSO4↓

⑥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①稀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Fe2+,该离子方程式不正确;②碳酸镁与稀硫酸:

MgCO3+2H+==H2O+CO2↑+Mg2+,该离子方程式正确;③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OH-=CaCO3↓+H2O,该离子方程式正确;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

H++SO42-+Ba2++OH-==H2O+BaSO4↓,该离子方程式正确;⑤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2H++SO42-+Ba2++2OH-==2H2O+BaSO4↓,该离子方程式正确;⑥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H2O+CO32-,⑥不正确。

本题选B。

7.将Cl2制成漂白粉的最主要目的是:

①使它转变成较易溶于水的物质②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③提高氯的质量分数④提高漂白能力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②

【答案】D

【解析】

将Cl2制成漂白粉的最主要目的是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选项②正确,其余选项都是不正确的,答案选D。

8.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①稀硫酸②稀氢氧化钠溶液③硫酸铁溶液④氯化镁溶液⑤饱和澄清石灰水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钠投入稀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和水,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不选①;②钠投入稀氢氧化钠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只能生成气体不会产生沉淀,故不选②;③钠投入硫酸铁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铁,所以既能产生气体又能出现沉淀,故选③;④钠投入氯化镁溶液,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镁沉淀,所以能产生沉淀和气体,故选④;⑤钠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钠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水质量减少,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所以能产生沉淀和气体,故选⑤;

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钠与酸直接反应,钠与碱、盐不反应,但是钠能够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所以反应的实质就是钠与水的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反应。

9.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

K+、NO3-、SO42-、NH4+、CO32-(不考虑溶液中少量的H+和OH-),取200mL该溶液,分为两等份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

实验2:

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O3-、SO42-、NH4+、CO32-

C.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NO3-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c(K+)=0.1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1:

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会产生气体证明含有NH4+;实验2:

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不含有CO32-,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证明含有SO42-。

【详解】根据实验1:

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会产生气体224mL,证明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1mol;

实验2:

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有CO32-,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g,证明一定含有SO42-,且物质的量为:

=0.01mol,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则一定含有钾离子,且钾离子的浓度≥

=0.1mol/L.

A、根据电荷守恒,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故A错误;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4+、SO42-、K+,肯定不含CO32-,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O3-,故C正确;

D、溶液中NH4+物质的量为0.01mol,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可能含有硝酸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c(K+)≥0.1 mol/L,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鉴别、离子性质的分析判断,离子之间的反应以及现象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在离子推断中的应用。

10.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且有气体剩余。

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和NaHCO3

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2和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盐酸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氧气不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氧化钠和氧气发生使固体质量增加的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

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过氧化钠可能与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此过程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

2Na2O+O2

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即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本题的难点为氧化钠的判断,要注意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的区别,氧化钠能够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11.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

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利用离子、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A.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A错误;

B.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错误;

C.因AgCl不溶于硝酸,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C正确;

D.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说明有HClO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

HCl+HClO,氯水中存

Cl2、H2O、HClO、H+、Cl-、ClO-、OH-,氯水具有多种成分和性质。

12.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

盐酸和醋酸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D.氯化氢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应先生成碳酸钙溶液,图象不符,故A不正确;

B.盐酸是强电解质的溶液,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溶液,在浓度相等的情况下,盐酸的电导率较大,在滴定过程中,盐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电导率下降,当NaOH过量时,溶液的电导率又逐渐增大;醋酸溶液中刚开始生成醋酸钠强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上升,故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O2+2OH-=CO32-+H2O;CO32-+H2O+CO2=2HCO3-,由方程式可知:

n(OH-)=2n(CO32-);2n(CO32-)=n(2HCO3-),图象与此关系不符,故C不正确;

D.因盐酸较次氯酸的酸性强,NaOH应先与盐酸反应,刚开始溶液中没有生成NaClO,故D不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在解答本题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的过程与坐标图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物质的变化,还要考虑物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如图C中OH-、CO32-、HCO3-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Fe(OH)3胶体:

用烧杯、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三脚架可以完成实验

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气:

用洗气瓶(两只)、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导管、橡皮管可以完成试验

D.证明Na2O2与CO2是放热反应:

将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要制备Fe(OH)3胶体,应在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由于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所以用烧杯、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三脚架不能完成实验,还缺少石棉网,故A错误;

B、NaHCO3、Na2CO3溶液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Na2CO3,故B错误;

C、CO2、HCl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C错误;

D、将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选D。

14.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

下列有关ClO2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ClO2和NaCl,则n(氧化剂):

n(还原剂)=1:

4

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

2ClO2+2OH-=ClO3-+ClO2-+H2O

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

D.等物质的量的ClO2杀菌效果比Cl2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ClO2和NaCl,NaCl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NaClO2中+3价Cl降低到NaCl中的-1价,1molNaClO2得到4mol电子,同时NaClO2中的+3价Cl升高到ClO2中的+4价,1molNaClO2失去1mol电子。

根据电子守恒,失去电子的NaClO2(做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得到电子的NaClO2(做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4倍,所以n(氧化剂):

n(还原剂)=1:

4,故A不选;

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ClO2发生歧化反应,+4价氯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生成ClO3-和ClO2-,故不B选;

C.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故C选;

D.1molClO2得到5mol电子生成Cl-,1molCl2得到2mol电子生成Cl-,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lO2杀菌效果是Cl2的2.5倍,故D不选。

故选C。

1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②标准状况下,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③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④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⑤常温下,4.4g的CO2和N2O(不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2.2NA

⑥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⑦在常温常压下,1mol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A.①②③⑦B.②④⑤⑦C.①③⑤⑦D.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非标准状况下,11.2L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故①错误;

②CO与N2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②正确;

③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故③错误;

④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是NO2,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

6NA,故④正确;

⑤CO2和N2O分子中都有22个电子,CO2和N2O的摩尔质量都是44g/mol,4.4g的CO2和N2O(不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

2.2NA,故⑤正确;

⑥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22.4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⑥错误;

⑦1个O2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1mol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故⑦正确;

正确的是②④⑤⑦,选B。

16.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是_______(填化学式),“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是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⑤化合物;⑥盐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④生产日期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做干燥剂?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

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填字母)

A、酸类B、碱类C、氧化物D、干燥剂

(6)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请举一例__________

【答案】

(1).CaO

(2).①②④⑤(3).CaO+H2O=Ca(OH)2(4).①④(5).不能。

CaO吸水后的生成物Ca(OH)2不再具有干燥作用(6).D(7).酸类

【解析】

【分析】

(1)生石灰是氧化钙;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产品具有保质期;

(4)Ca(OH)2不具有干燥作用。

(5)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都具有吸水性;

(6)根据氧化钙的性质回答。

【详解】

(1)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是CaO;Ca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所以CaO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能吸收水蒸气,是碱性干燥剂;CaO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①②④⑤;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是CaO+H2O=Ca(OH)2;

(3)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产品具有保质期,所以需标注①禁止食用、④生产日期,选①④;

(4)CaO吸水后的生成物Ca(OH)2不再具有干燥作用,所以氧化钙不能长期地做干燥剂;

(5)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都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的依据为都可做干燥剂;

(6)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7.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主要)成分

编号

名称

酒精

醋酸

火碱

食盐

铜导线

亚硫酸酐

苏打

主要成分

CH3CH2OH

CH3COOH

NaOH

NaCl

Cu

SO2

Na2CO3

(1)请你对表中①~⑦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编号):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量②的水溶液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

①4Na+O2=2Na2O;②4Na+CO2=2Na2O+C;③2NaNO2+6Na=4Na2O+N2↑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钠:

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后,再不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过滤得到NaHCO3晶体。

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6)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那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某化学小组同学将过量的干冰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BC段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