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8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docx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

 

分享到

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教务管理之模式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应用现状3

1.2.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3

1.2.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5

1.3本文的研究内容8

1.3.1课题来源8

1.3.2本文创新点8

1.4论文的结构8

第2章相关工具与技术概述10

2.1移动WEB开发技术10

2.1.1移动WEB与桌面WEB开发环境对比10

2.1.2无线标记语言WML10

2.1.3设备数据库11

2.1.4WAP服务器11

2.1.5HTML5移动数据交换技术11

2.2移动系统开发相关技术14

2.2.1ASP技术简介14

2.2.2B/S开发模式简介16

2.3小结17

第3章需求分析18

3.1业务需求18

3.1.1业务描述18

3.1.2主要业务流程图18

3.2功能需求19

3.2.1角色分析19

3.2.2业务功能20

3.3数据需求22

3.3.1课程移动设备展示的数据需求22

3.3.2用户安全认证的数据需求25

3.3.3调停课移动设备展示的数据需求29

3.3.4视频点播的数据需求32

3.4非功能需求39

3.4.1环境需求39

3.4.2性能需求40

3.4.3安全需求41

第4章系统设计42

4.1总体设计42

4.1.1设计原则42

4.1.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43

4.1.3系统功能结构设计44

4.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5

4.2.1视频点播设计45

4.2.2用户安全认证设计48

4.2.3调停课移动设备展示设计50

4.2.4课程移动设备展示设计53

4.3数据库设计56

4.3.1主要实体关系图56

4.3.2主要数据库表设计56

第5章实现与应用61

5.1系统实施背景61

5.2系统应用现状61

5.3主要模块的实现62

5.3.1展示生成实现62

5.3.2用户安全认证实现64

5.3.3展示移动设备展示实现65

第6章结论66

6.1总结66

6.2不足与展望66

致谢67

参考文献68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相对较为广泛)和各个班级的教育管理信息(相对较为细致)这两个方面就是现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

设计一个校级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来管理和维护教务管理中的日常性事务,根据分析和统计教务管理中的相关数据来服务于所有工作人员和所有学生,这就可以通过查询、录入、打印教务数据,从而由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分析和统计教务数据。

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人们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其它的分析评估管理等工作[1]。

教务管理系统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成为每个学校都在建设的系统,它的好处是:

其一,方便了学籍管理;其二,让教务排课变得容易了;其三,让学生选课更加轻松;其四,让考试管理更加规范,其五,让视频管理更加合理;其六,有利于教材管理的透明化;其七,减少了视频统计、课表安排、教室安排等人为错误等等。

这些优点使得教务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受追捧。

开发一款优秀的教务管理系统对于节约人力资源、提升物力资源的使用率、精简财力资源的支出、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精简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提升教学管理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统计我国90.1%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有8%的高校的教务系统正在建设中,只有小部分还没有建设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教务系统在中小学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中小学将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2]。

众所周知,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上走得比较前列。

互动办公、移动教学应用等都是高校现阶段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

为此,作者在建设系统时参考了国内外很多高校建设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在向高校同行前辈们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独特性,进行改善和融合。

目前教务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算法不合理导致排课管理效率低下甚至错误百出;其二,界面安排不合理导致用户界面非人性化,师生使用不方便;其三,数据库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系统容易崩溃,数据不易恢复甚至难以恢复;其四,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系统扩展性差;其五,系统开发使用的技术落后导致系统升级困难;其六,需求分析不透彻导致师生使用不方便;其七,系统安全性能指标不达标导致系统容易被攻击;其八,系统无输出功能导致无法生成报表等等。

职业教育的特点造成了职业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有着与普通高职院校不一样的特征。

首先,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要求学校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课程设置贴近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如采用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方式等,这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教务管理系统全面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前的教学计划管理、选课排课管理,教学中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纪律管理,教学后的考试视频管理,反馈评估管理,以及贯穿全教学过程的教学资源管理,教学主体管理,各方面都要求纳入教务管理工作中,并且具有方便性、灵活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其次,中职生具有与普通的高校学生不同的特殊性。

从情感上看,他们个性化明显,崇尚自由,难以接受千篇一律的管理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纪律;从行为上看,他们中部分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化、有的行为充满叛逆倾向、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冲动行事等、但又有乐于和能较快接受新事物等特点。

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要更加的细致灵活,多样化与个性化,并且适应学生的活动规律与心理特点,其教务管理系统要更加方便学生对教务信息的获取,让学生对教务系统的访问更具喜闻乐见性及灵活化,贴身化,个性化,日常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移动通讯发达的大环境下导致对教务系统产生的新需求。

由于职业教育的商业性,要求学生与老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贴近社会,贴近市场,教学主体的社会活动更加多,可能会在校外有各自的商业活动,所以传统的基于校内网的教务管理系统难以承担教务管理的新需求,访问者对于系统的访问不可能局限于学校内的电脑前面,要求系统的接入方式更加的多样与方便。

要求考虑访问者在校外的电脑上,或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移动浏览器上,或者用纯手机展示方式对系统进行访问于操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个人教务活动助理系统,使所有的教育活动主体统一在该教务管理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教务活动链,真正发挥信息化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本课题针对信息时代对教务系统的新需求、结合晋江职校特点,采用移动无线访问方式,以HTML5和CSS3技术整合业务流程,开发这样一个晋江职校随身教务管理系统,不但是为现有的晋江职校解决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更是对现有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升级版本的开发理念的一个创新,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1.2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从国外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来说,做的比较成功的有美国、新西兰和法国和韩国。

美国的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三方面成就:

第一,系统需求研究合理,每项教务管理功能都选择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化的途径获得想要的任何信息;第二是,系统设计选择面向客户需求的设计理念,而放弃了以往系统设计以部门组织结构为系统设计的主体的原则;第三,对于因为残疾或生病导致的不方便上网的用户,建立自助服务机制,由义工组织负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3]。

新西兰延续了“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系统设计理念,将系统设计成为基于大众的、面向用户的信息系统。

使用对象的广泛性、面向用户以及独创性成为了信息系统设计的三原则。

这种设计理念可以让残障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沟通[4]。

韩国的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三方面成就:

系统需求研究合理,每项教务管理功能都选择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化的途径获得想要的任何信息;系统设计选择面向客户需求的设计理念,而放弃了以往系统设计以部门组织结构为系统设计的主体的原则;对于因为残疾或生病导致的不方便上网的用户,建立自助服务机制,由义工组织负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

法国在设计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将宽带、数字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设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其二,确保系统与用户间的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三,系统集成的智能化使信息更加便利。

(2)就国外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来说,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历经五个阶段。

以简单用于信息发布为特点的第一阶段。

学校通过网站发布与自身有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多为静态的),例如,学校各项工作流程、教学管理流程、校规校纪、法律条文等;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简单的交流功能。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对学生提供特定形式的技术支持来实现有关方面的单向交流;第三阶段是以双向交流为特点的。

双向交流是指学校和学生间通过系统建立双向的联系。

学校通过信息系统向学生征求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通过信息系统向学校反应实际的情况并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第四阶段也成为教务信息化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电子办公的方式实现学校的各项政务办理过程;第五阶段,资源整合阶段。

目前教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最新进展就是要实现通过信息化系统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

据2012年全球信息工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目前能够实现资源整合阶段的国家还很少,只有小部分达到了第四阶段,大部分还处于前三阶段。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他们的教务管理系统一般都拥有较为完备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管理模式、高度的教学信息化水平等。

据统计,美国四千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全部配备了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

新西兰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普及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

欧洲各国学校的教务系统的普及率也超过了99%。

(3)从国外国外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来说,目前国外对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文献非常多。

例如,特里肯(Turkmen)于2011年发表了《Informationsystemdesignforeducationalmanagement》一文,文中指出信息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的融合方式、其中包括整体架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业务系统的实现等。

斯坦福大学的赛菲尔德(Seinfeld)教授、杰佛瑞(JeffreyI)博士以及来自新西兰的塔卡奇(Takashi)博士在国外教育方面的核心期刊“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上共同发表的《Thechallengeoftrans-disciplinarily》[5]。

文章中将教学信息化、教育办公自动化、学习网络化等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

笔者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教学和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文的主要工作。

1.2.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1国内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上来说,我国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要落后于国外,但是,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学校自主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准。

例如,清华大学开发的“泰山教务管理系统”不仅综合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办公自动化功能。

又例如,人民大学在我国最早开发了教务管理系统,至2012年完成了第四次升级,由最初的C/S模式的只能进行学籍管理和视频管理的小系统升级到现在的集教务排课模块、学籍管理、视频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学生选课模块、考试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毕业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管理模块于一体的,基于B/S与C/S混合架构的,、功能强大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此外,还有“西安交通大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国防科技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等优秀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学校面临着学生数量大及教学任务重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

教师安排课时数量有限与学生选课需求课时量较大的矛盾;教室资源的紧缺导致的排课难的问题;期末集中考试导致的考试安排紧张的问题;学籍信息的查询和保存问题;教学计划的安排问题;学生自主选课与分流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改革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对学校相对落后的教学管理现代化改革给予了改革的机遇。

这对于改变我国学校人工管理为主、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地下的现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自己的相关信息及科目的视频。

但近些年来学校教务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上来说,目前我国系统开发企业和学者都非常重视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XX上可以查到的相关文献都非常多。

以2013年2月份的相关文献搜索情况为例,中国知网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文献有1250多条,万方数据库中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文献有500多篇,XX上命中的文献有12000多篇。

如下表1-1所示。

 

表1-1有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文献篇数统计

文献数据库

关键词

教务管理系统

移动教务管理

中国知网

6250篇

3250篇

万方数据库

12700多篇

11700多篇

XX文献

112000多篇

113200多篇

目前我国学者对教务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点研究系统架构的设计。

例如,2010年,徐萍在他的硕士论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教务管理总体框架的SOA设计。

文章的优点是对系统架构做了较为合理的设计,但是C/S模式设计的缺点也很突出:

系统不易移植,系统不易更新换代,界面缺乏人性化设计等。

又例如,武晓春、王晓明在《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中提出了综合C/S和B/S结构的优点,进行混合结构的设计。

文章的思路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文章只是探讨了混合设计的可行性,并没有真正的提出具体的设计。

而管岭在《基于B/S结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7]一文中则采用B/S结构设计和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考试自动排考的实现进行了重点介绍。

其二,以研究系统安全为主要目标。

随着我国中小学以及学校陆续开发出来的教务管理系统越来越多,但是系统安全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出现了很多研究系统安全的文献。

例如,朱俊峰、贾礼远于2009年发表的论文《基于C/S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安全策略探析》[8]。

文中详细分析了C/S架构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根据MD5算法,优化了系统的身份认证问题,并在全面分析现有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对数据备份、系统二次开发、系统架构优化等进行了研究。

其三,以研究系统集成为主要方向。

如何将系统模块化、集成化、使系统拥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实用性是目前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武晓春、王晓明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9]中指出如何将兰州交通大学的教务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保证各个模块间的相对独立和数据传输的安全,又能保证系统的整体性。

由于办学模式、管理制度的差异以及中职学院特有的一些特点,普通高校的MIS并不完全适合中职学校的实际需求,《B/S模式高职学生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刘振华著)[10]一文中专门为高职院校设计了B/S模式的MIS更具参考意义。

同时,我参考了袁小艳[11]、喻翔玮[12]对于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的真知灼见。

1.2.2.2国内移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我国对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很多。

其中,梁律(2012)[13]在《3G背景下移动教学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指出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

首先,基于C/S或者B/S架构的传统教务信息系统无法实现随身教务管理的功能;其次,传统教务管理系统因无法实现随时随地地对教职工或课程进行投票,导致学生投票弃权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更新较慢。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原有的B/S架构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基于HTML5技术和CSS3技术整合的晋江职校教务管理系统。

许飞在其论文《基于J2ME,J2EE,WAP的移动终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4]中指出,教务管理系统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成为每个学校都在建设的系统,它的好处是:

其一,方便了学籍管理;其二,让教务排课变得容易了;其三,让学生选课更加轻松;其四,让考试管理更加规范,其五,让视频管理更加合理;其六,有利于教材管理的透明化;其七,减少了视频统计、课表安排、教室安排等人为错误等等。

这些优点使得教务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受追捧。

开发一款优秀的教务管理系统对于节约人力资源、提升物力资源的使用率、精简财力资源的支出、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精简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提升教学管理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2.2.3国内HTML5及CSS3应用现状

HTML5是HTML下一个主要的修订版本,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

目标是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4.01和XHTML1.0标准,以期能在网际网路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路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路需求。

在手持设备高速发展的当下,网页设计者和开发者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使用HTML5来开发新一代的产品。

[15]

CSS即层叠样式表(CascadingStylesheet)。

在网页制作时采用CS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它效果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只要对相应的代码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可以改变同一页面的不同部分,或者页数不同的网页的外观和格式。

[16]CSS3是CSS技术的升级版本,对于CSS2.1有很多的修改和补充。

CSS3语言开发是朝着模块化发展的。

以前的规范作为一个模块实在是太庞大而且比较复杂,所以,把它分解为一些小的模块,更多新的模块也被加入进来。

这些模块包括:

盒子模型、列表模块、超链接方式、语言模块、背景和边框、文字特效、多栏布局等。

使用HTML5和CSS3可以更容易创造视觉上充满吸引力的网页效果,不容置疑HTML5和CSS3是Web网站开发技术的趋势。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将HTML5和CSS3在WAP平台上进行开发。

用户可以通过租用WAP服务器的方式将自己的公司业务接入移动信息业务中,通过WAP管理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自己的数据处理平台,对信息的发布,收集,整合方面具有非常方便的应用。

基于HTML5和CSS3技术的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用来发布教务信息,收集教学评价意见等等非常方便,十分适合流动性大、不经常在电脑前面的师生的使用。

同时,可以直接使用移动设备展示HTML5页面,通过链接到用户的手机上,作为整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的粘合剂,方便教务管理业务工作流中的各种用户对系统的快速接入,并保证接入的安全性。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课题来源

本文以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的“基于CSS3和HTML5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课题来源。

针对当前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没有直接参考标准的问题,提出了符合学校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的移动信息化设计方案,并构建了符合晋江职校自身特色的移动教务管理平台。

在上述项目中,本文作者有幸参与到了项目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的部分过程,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文作者主要接触的工作包括:

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CSS3接口编程等方面的内容。

1.3.2本文创新点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基于HTML5移动互联技术与移动CSS3代理服务器技术的全方位立体式个人教务活动助理式访问接口技术;第二,适应中职生个性化管理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内容设计;第三,针对晋江职校教学实践活动特点的全过程服务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

1.4论文的结构

本文由六章内容组成,其中: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移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意义与重要性,介绍了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本人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阐述的是本文所涉及到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包括:

HTML5技术与CSS3等。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数据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主要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并利用数据字典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进行了功能数据分析。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在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功能结构图、核心处理流程图等对系统的子模块进行了功能性详细设计,同时通过实体E-R图和数据库表结构对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

第五章是本文的实现部分,在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本文涉及到的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了实现展示,包括图片展示和代码展示两种形式。

第六章对基于HTML5技术与CSS3技术整合的晋江职校随身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产生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第2章相关工具与技术概述

2.1移动WEB开发技术

移动WEB开发必须考虑到显示屏幕的限制、移动客户端电池续航能力的限制、移动端输入功能的限制、客户端CPU计算性能的限制、移动设备内存容量的限制、移动端带宽的限制等。

2.2.1移动WEB与桌面WEB开发环境对比

由于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的内存、屏幕大小、CPU性能、带宽等各方面性能都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设计移动教务管理系统之前必须对移动设备的特性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表2-1固定上网设备与移动设备主要WEB性能对比表

固定设备

移动设备

平均会话时间

11.5分钟

3.4分钟

屏幕尺寸

12-18寸

1.8-5.0寸

带宽范围

0Kbps-1000Mbps

0kbps-56KBPS

是否支持JS

支持

不支持

是否支持COOKIE

部分支持

主要标记语言

HTML/XHTML

WML/XHTML-MP

WEB标准

有固定的标准

无固定标准

是否支持AJAX

支持

不支持

主要代表浏览器

IE7、IE8、360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

UC浏览器

2.2.2无线标记语言WML

当前移动WEB的标记语言主要包括:

WML(WirelessMarkup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XHTML、HTML、XHTML-MP(移动配置文件)等。

WAP的早期版本的页面语言是WML,WML是一种纯粹的页面标记语言,它是一种从HTML继承而来基于XML的标记语言,代码的编写结构比HTML严格。

但WML只支持显示文本和图片信息,界面比较简单,由功能单一的文本,链接和图片组成。

为利于W3C开发的标准,05年后WAP由1.0过渡到2.0,WAP2.0采用了XHTML和CSS作为WML2.0的底层支持,在功能,性能,安全,传输方面比早期WAP1.0强大。

[17][18]WAP2.0支持CSS,支持背景音乐等等。

由于特殊的物理环境,WML语言不包含其他脚本语言所包含的花哨功能,因此对内存和CPU的要求相对很低,通过手机内置或应用安装的手机浏览器可以直接浏览WAP网站,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支持GPRS上网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