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中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015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中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药理中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中枢.docx

《药理中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中枢.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中枢.docx

药理中枢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的概况,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

镇静药(sedatives)

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催眠药(hypnotics)

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睡眠------上行抑制系统

觉醒------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中枢抑制药多数随剂量增加而出现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作用,故合称为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巴比妥类—中枢非特异性药(普遍性)。

随剂量增加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甚至麻痹死亡。

曾认为是镇静催眠药的一般作用规律。

注意:

60年代应用的苯二氮卓类药不符合上述规律,即使很大剂量也不产生麻醉。

常用镇静催眠药分类及代表药

一、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氟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

二、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

三、其他类:

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甲喹酮、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

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概况,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DZ)

Diazepam地西潘(安定)

一、苯二氮卓类药物概况

60年代用于临床,现临床常用有20多个品种,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

除此之外,还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骨骼肌松驰等广泛的用途,属中枢特异性药。

作用机制

主要是通过增强中枢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作用来实现的

思考:

在没有GABA存在的情况下,BZ能否发生作用?

三、生理性睡眠与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

生理睡眠

1期:

快动眼相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S)因伴有眼球的快速转动,简称(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

能促进精力恢复,改善脑和智力的发育,与做梦有关.

2期:

非快动眼相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sleep,NREMS)不伴有眼球的快速转动,又分1、2、3、4期,其中3、4期合称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

能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与夜惊和夜游症有关。

备注:

在一昼夜睡眠中,两个睡眠时相交替4~5次

睡眠过程

1、入睡开始,先进入“正相睡眠”,此时脑电活动呈现同步化慢波,分1、2、3、4级,其中3、4级亦称“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

此时呼吸平稳,心率↓,BP↓,代谢↓,全身肌肉松弛,但仍能维持一定姿势,由于此时眼球不作转动,所以称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sleep,NREMS),

2、随着睡眠加深,脑电图慢波逐渐增多,全期历程70~100分钟;然后转入所谓“异相睡眠”。

此时睡眠很深,但脑电活动却与觉醒相仿,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故称“异相”或“反常相”,“亦称”快波睡眠(FWS)。

其主要表现:

呼吸浅快,心率↑,BP↑,脑血流倍增,脸及四肢常有抽动,梦魇增多,男性有举阳,特别是眼球有急剧动作,伴以全身肌肉完全松驰,所以“异相睡眠”也称“快动眼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S)。

睡眠的生理意义

(一)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

(二)保持脑功能的能量

(三)巩固记忆及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

(四)促进机体生长,延缓衰老

(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目前对睡眠的研究概述

1、睡眠不是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主动过程,它由特定的睡眠中枢进行调节,并与某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活动有关。

2、睡眠期间,人脑并未休息,只是换了一种工作方式。

人脑也像心、肝、肺、肾等器官一样日夜不停的工作,进行着“重组”和“整顿”。

3、脑电图清楚地揭示,睡眠不是一个平静的过程,而是一系列主动调节的睡眠周期组成。

4、长期剥夺睡眠危害比饥饿危害更大,能更快使机体损耗,甚至死亡。

镇静催眠药物作用的特点

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都有不同程度抑制快波睡眠,以致影响学习和记忆。

特别是巴比妥类,长期应用停药后REMS反跳延长,引起病态焦虑,激惹易怒,多梦,惊恐,呼吸、循环系统反应导致停药困难(被迫重新用药);苯二氮卓类影响较小,故为首选。

四、地西泮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

BDZ小剂量明显改善焦虑。

临床主要用于:

(1)持续性焦虑----长效类如:

地西泮

(2)间断性焦虑----中,短效类如:

奥沙西泮、三唑仑

(3)术前用药稳定情绪,其中以氟地西泮抗焦虑作用较强

小于镇静量时即有良好抗焦虑作用(首选),作用部位: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与内脏活动、情绪、记忆有关,又称内脏脑;包括:

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

2、BDZ的镇静催眠作用

(1)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较大,对呼吸影响小。

(2)BDZ主要延长NREMS的第2期,明显缩短或取消SWS,可减少发生于此期的夜惊和夜游症。

(3)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它药物的代谢。

(4)依赖性、戒断症状较轻。

(5)嗜睡、运动失调等一般副作用较轻。

基于上述优点,目前此类药物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3.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

BDZ都有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以氟硝西泮最强。

⑴抗惊厥可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

⑵抗癫痫可用于癫痫大发作,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地西泮静脉注射是临床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临床能缓解脑损伤所致肌肉僵直,如:

治疗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引起的中枢性肌肉强直。

其中三唑仑的中枢性肌松作用是地西泮的30倍。

5、较大剂量顺行性短暂记忆缺损,但不影响对往事的回忆。

儿童不宜。

6、此外,较大剂量还可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五、地西泮的体内过程特点?

体内过程

1、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易进入脑组织,肌注吸收慢且不规则,静注能迅速进入脑组织。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地西泮达99%。

3、很多中间代谢产物都具药理活性(如图所示)。

4、连续用药注意蓄积,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排泄。

5、本品可通过乳汁排泄,注意哺乳儿安全。

六、地西泮的不良反应及用药要点?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用药要点

1、苯二氮卓类安全范围大,毒性低;短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2、较长时期使用可引起头昏、嗜睡、乏力及记忆力下降。

这比较常见。

3、滥用或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甚至产生停药戒断现象,表现兴奋、焦虑、失眠等。

4、大剂量:

偶致共济失调;过量:

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少见。

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

5、与饮酒及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吗啡、抗惊厥药)可增强本品毒性。

七、苯二氮卓类药物常用制剂的特点?

常用制剂及特点

地西泮(diazepam,安定)

口服吸收快,半衰期较长,其代谢物仍有活性,故作用持久。

艾司唑仑(estazolam,舒乐安定)

口服吸收快,入睡迅速,维持5-8h,副作用少,临床使用较多。

氟西泮(flurazepam,氟安定)

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反复应用可有蓄积,主要用于短期催眠,严重抑郁症,肝肾疾患不宜用。

三唑仑(triazolam,三唑安定)

作用快、强、短;催眠时后遗作用少,但易有反跳性失眠等。

八、巴比妥类药物的概况与作用机制?

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在C5位上进行取代而得的一组中枢抑制药。

巴比妥类是传统镇静催眠药,中枢非特异性药。

随着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优点:

速效、高效、安全在镇静催眠临床应用中逾来逾明显,巴比妥类药物已较少使用。

常用制剂: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Luminal鲁米那)长、慢效类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Amytal阿米妥)中效

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Seconal速可眠)短效、快效类

硫喷妥(thiopental)超短效,起效快(静脉麻醉药)

作用机制

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模拟GABA的作用,增强中枢GABA功能(延长Cl-通道开放时间增加Cl-内流,使细胞膜超极化)思考:

在没有GABA存在的情况下,BZ能否发生作用?

注意:

安全性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催眠。

巴比妥类药物作用和应用的特点

九、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特点?

【作用特点】

1、随着剂量增加,中枢抑制加强(镇静,催眠,麻醉抗惊厥,麻痹死亡)

2、明显抑制REMs停药反跳,表现为恶梦增多。

3、肝药酶诱导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4、安全范围小久用可成瘾

【应用特点】

1、抗惊厥

2、抗癫痫(只有苯巴比妥才具有)

3、与解热镇痛药合用,增加镇痛效果(如去痛片等)。

十、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的要点?

巴比妥类药物不良反应

1、后遗作用:

长效类苯巴比妥尤为明显。

又称“宿醉”。

2、耐受性:

药效逐渐减弱。

原因是①神经组织对药物产生适应性;②诱导肝药酶加速自代谢。

3、依赖性:

表现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一旦停药还会出现戒断症状。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催眠剂量时对呼吸功能正常者没有影响,但对原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抑制呼吸;大剂量则明显抑制呼吸。

所以,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必须禁用。

5、过敏反应

6、肝脏损害

巴比妥类药物用药要点

药物相互作用

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

合用时,其他药物必须加大剂量,而停药时,又须减少剂量,否则易中毒。

药物安全性简评

毒性大,一次误服5-20倍的巴比妥类药,易引起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

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休克及肾功能衰竭。

其中,呼吸深度抑制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抢救措施:

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吸氧、人工呼吸、中枢兴奋药,用碳酸氢钠加速巴比妥类的排泄,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

十一、其它镇静催眠药有哪些?

其他镇静催眠药

1、水合氯醛(chloralhydrate)

15分钟起效,维持6-8h醒后无后遗作用对胃有刺激性,小儿高烧惊厥(冰水保留灌肠)

2、甲丙氨酯(meprobamate,眠尔通)(少用)

3、甲喹酮(methagualone)、格鲁米特(glutethimide)

麻前给药,缩短诱导期

4、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非那根)

尤适用过敏所致失眠等。

第十三章抗精神失常药

一、精神失常概念、临床表现,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精神失常(psychiatricdisorders)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不协调。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抑郁症(抗抑郁症药)躁狂症(抗躁狂症药)焦虑症(抗焦虑症药、苯二氮卓类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表现

表现为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社会环境不协调。

起病缓慢,发病年龄多在16~40岁之间,20~30岁更为多见。

一、基本个性改变

1、与人的关系方面,病人逐渐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在工作与学习方面,他们懒于劳动,工作、学习,不守纪律,工作或学习质量逐渐下降;

2、在个人生活方面,病人懒于料理个人生活,有的常年不理发、不更衣、不洗澡、不打扫房间卫生等,自己不干也不允许别人帮助。

二、感知觉改变突出的表现是产生幻觉:

①幻听,病人可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如谈话声、叫喊声、而且内容与他有关。

②幻视,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看到奇怪的景象,如是模糊的形象,也可以是清晰的人或动物。

③幻嗅,可嗅到常人嗅不到的怪味,如农药、血腥味等。

④幻触,可感觉到皮肤上有电刺、虫爬感。

⑤本体幻觉,感到自己的内脏被扭转、断裂、穿孔、游走或晃动(内脏幻觉);感到运动的物体处于静止,静止的物体在运动(运动幻觉);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倾斜,不能保持平衡(前庭幻觉)。

三、思维改变可表现为:

①思维散漫,在文章或谈话中,离题甚远,句子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②思维破裂,整段文章或通篇讲话中,句与句之间毫无联系;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

③思维贫乏,讲话内容空洞,概念和词汇短缺、贫乏。

④思维中断,在没有明显外界干扰时,思维联想会突然出现短时间不自主中断或停顿。

⑤思维被剥夺,思维活动突然停止,并将此归咎于某种外力将自己的思维抽走。

⑥思维被插入,病人感到脑内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是由某种外力强加于他头脑中的。

⑦思维被扩散或被广播,病人感到自己的情感被众人所体验或被到处传播。

四、妄想①被害妄想,整天疑神疑鬼,担心别人会杀害他,给他吃的东西怀疑是下了毒的。

②关系妄想,怀疑别人背后在议论他或在跟踪、监视他。

③夸大妄想,自称是某一伟人的后代,甚至认为自己是“地球球长”。

④妒嫉妄想,可长期无端地怀疑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有外遇。

⑤钟情妄想,还有部分病人感到某一异性对自己有好感,对方回避他,也认为是怕难为情。

⑥被洞悉妄想,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监视之下,内心的想法都被别人知道。

⑦特殊意义妄想,感到电影、电视里或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均与自己有关。

五、情感改变病人面无表情,缺乏常人的喜怒哀乐及内心体验,对朋友疏远,对亲人缺乏关心和体贴。

部分病人木无表情,如同一尊塑像(木僵)。

六、行为改变病人可以在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采取异常的行动,例如在被害妄想支配下可以采取伤人或自伤的行动。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指典型的幻觉、荒谬偏执的妄想、不合情理的恐惧等;

阴性症状:

指情感淡漠、情绪退缩、言语内容贫乏以及快感体验丧失;认知障碍包括记忆缺陷和智能低下,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

临床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1、以氯丙嗪、泰尔登为代表的低效价药物,镇静作用强,对心、肝等脏器的毒性大,锥体外系反应轻,需要剂量大。

2、以奋乃静、氟哌啶醇等为代表的高效价药物,镇静作用小,锥体外系反应大,心、肝等的毒副反应相对轻。

3、典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对阳性症状非常有效,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起作用,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4、非典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对阴性症状往往有效,如氯氮平、舒必利、甲硫达嗪和美呱隆等,锥体外系反应低。

二、精神分裂症发病学说和作用机制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学说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中枢DA系统功能亢进所致依据如下:

1、左旋多巴、促DA释放的苯丙胺可致/加重精神分裂症。

2、未治疗的Ⅰ型患者,脑内DA受体数目显著增加。

3、目前高效价抗精神病药均是DA受体拮抗剂。

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

黑质-纹状体: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

中脑-皮层:

调节认知、思想、感觉、理解、推理能力

中脑-边缘叶:

调控情绪和感情表达活动

下丘脑-漏斗柄-垂体:

(结节-漏斗):

调控垂体激素分泌、体温调节、延髓化学感受区(呕吐中枢)、调控呕吐反应

脑内DA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黑质—纹状体通路,该通路所含DA占全脑含量70%以上,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DA↓——帕金森综合症(震颤麻痹)为什么?

由于DA↓引起胆碱能神经功能兴奋所致

DA↑——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蹈病)

三、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冬眠灵wintermine

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是其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理,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

氯丙嗪阻断的受体种类

1、DA受体(D2>D1):

抗精神病

2、M-受体:

抗胆碱作用

(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

3、5-HT受体:

潜在的抗精神病

4、-受体:

致体位性低血压、镇静

氯丙嗪药理作用

一、抗精神病作用(神经安定作用neurolepticeffect)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称为神经安定作用.

1、动物试验中氯丙嗪能明显减少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

2、精神病人口服氯丙嗪后能迅速控制病人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减轻思维障碍、理智恢复、“内省力”逐渐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氯丙嗪与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

为什么?

抗精神病作用(神经安定)机理

机理:

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由于同时阻断黑质-纹状体中的D2受体,常不同程度引起锥体外系的副作用

二、镇吐作用

氯丙嗪有较强的镇吐作用,但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如晕动症),对顽固性呃逆有效。

机理:

小剂量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三、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其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降温特点:

不但降低发热者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人体温,也可升高体温(注意与解热镇痛药比较)。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副反应。

1、抗α受体——体位性低血压

2、抗M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催乳素抑制因子减少,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乳房肿大、泌乳

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FSH、LH分泌下降,从而延迟排卵。

此外,可使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四、氯丙嗪体内过程的特点?

氯丙嗪体内过程特点

口服吸收不规则,受多因素影响;90%与血浆蛋白结合,高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药物浓度高,主要在肝脏代谢,主要经肾脏排泄,排泄缓慢,停药后数周仍可检测到其代谢产物。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明显坚持剂量个体化。

五、氯丙嗪的临床应用?

氯丙嗪临床应用

治疗精神病

1、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的治疗,对Ⅱ型精分症(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2、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3、对各种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等)和症状性精神病的兴奋、幻觉和妄想症状也有效,但剂量要小,症状控制后须立即停药。

4、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

对晕动症(晕车、船)所致的呕吐无效,前庭刺激引起,一般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人工冬眠

氯丙嗪加物理降温(冰袋、冰浴)可用于低温麻醉,也可组成人工冬眠合剂,可使患者深睡。

此时患者体温、基础代谢率、组织耗氧量明显下降,能显著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用于:

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

冬眠合剂包括:

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

六、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的要点?

氯丙嗪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

【植物神经系统】

M受体阻断:

口干、便秘、眼压升高。

α受体阻断:

体位性低血压,眼压升高,青光眼禁用。

局部刺激性较强,可用深部肌注.

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可诱发癫痫,有癫痫和惊厥史者禁用。

【内分泌系统】乳房肿大、闭经、生长减慢。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常见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少数患者出现肝损害、黄疸、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及再障等,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有肝脏疾病史者禁用。

【急性中毒】一次吞服大剂量氯丙嗪,可致急性中毒,出现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并出现心肌损害、昏迷至死。

必须洗胃、对症处理、中枢兴奋药氯酯醒、严重者进行血透。

锥体外系反应:

①帕金森综合症;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静坐不能。

原理:

氯丙嗪阻断DA受体后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

可用苯海索(安坦)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

表现头面部不自主刻板运动,舞蹈样手足徐动症,停药后长期不消失,目前尚难治疗。

主要原因是:

DA受体数目、敏感性上升,突触前膜DA释放增加,可用氯氮平治疗。

用药要点

药物的相互作用

1、氯丙嗪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特别是与吗啡或度冷丁合用时可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

2、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3、某些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可加速氯丙嗪的代谢。

4、氯丙嗪可拮抗胍乙啶的降压作用。

安全性评价

注意:

氯丙嗪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禁忌症及其产生的原因,急性中毒的表现以及处理方法,为什么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抢救措施是什么等?

七、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二氮卓类药抗精神分裂症作用特点的比较?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作用比较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泰尔登):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抗精神病作用较弱,控制焦虑抑郁作用较强,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选择性阻断D2受体,抗精神病作用强,可用于躁狂型精神分裂症,但其锥体外系反应也强。

苯二氮卓类氯氮平:

特异性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的5-HT、DA受体,几无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对阴性症状有效,可出现粒细胞缺乏而妨碍其临床应用,使用必须检测血象。

八、碳酸锂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特点?

躁狂抑郁症

可能病因:

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抗躁狂药(antimaniadrug)又称,心境稳定剂moodstabilizer

碳酸锂(lithiumcarbonate)历史History

1817年发现,原先用于治疗痛风。

1949年,Cade发现锂的镇静作用,首先应用于躁狂病人。

1960s年代,有了血锂浓度的测定后,其价值重新得到肯定。

至今仍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的首选药物。

药理作用,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对躁狂症疗效显著。

可能机制:

抑制NA、DA从神经末梢的释放,并促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含量减少。

干扰脑内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代谢(抑制肌醇的生成,减少二磷酸磷酸肌醇PIP2的含量)。

影响Na+、Ca2+、Mg2+的分布,影响葡萄糖的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躁狂症

2、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兴奋

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又可缓解锂盐所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锂盐刺激粘膜有关。

2、抗ADH作用:

口渴多尿。

3、抗甲状腺作用:

甲低(体重增加)、甲状腺肿。

4、锂盐中毒:

当血浓度超过2mEq/L,即出现中毒症状。

锂盐中毒

癫痫发作、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抢救措施

立即停药,洗胃导泻,补生理盐水,促锂盐排出,必要时血透.

锂盐中毒预防

每日进行血锂浓度监测,并调整剂量

v安全范围:

0.8-1.2mmol/L(治疗浓度)

v>1.5mmol/L出现中毒

v>2.0mmol/L严重中毒

注意:

用药期间保持钠的摄入量,避免使用排钠利尿剂。

九、抗抑郁药-丙米嗪的作用、机制、应用的特点?

抗抑郁药

能消除抑郁症病人的情绪低落,并防止复发,却不会使正常人兴奋。

但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出现躁狂发作。

抗抑郁药的历史History

1950s年代末始应用,此前,主要电抽搐治疗抑郁症。

1960s~80年代末,主要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1970s年代出现四环类抗抑郁药

1990s年代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抗抑郁药的分类

1、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

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多塞平(doxepin)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2、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

3、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

TCAs阻断不同的受体可能的不良反应

M受体阻断:

口干、便秘、眼压升高、尿困难、认知功能受损

α1受体阻断:

体位性低血压、头昏、嗜睡

α2受体阻断:

对抗可乐啶的降压作用

H1受体阻断:

镇静、体重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