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汇编8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158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说课稿汇编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汇编8篇.docx

《说课稿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汇编8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稿汇编8篇.docx

说课稿汇编8篇

  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

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三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掌握组合动作动作名称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上步搂手马步击掌、弓步双摆掌教学难点:

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

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

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

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

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设计与组织如要借班上课,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缺少了解,配合不够默契,所以在上课和练习队形上不会进行大的调整。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自由结合、散点为主。

  六、教学过程导入

  1、师生相互介绍问好。

  2、小游戏:

  “模仿秀”猜猜是什么动物。

  组织形式:

教师模仿动物的体态,让学生猜。

  让学生上前模仿,有其他学生竞猜。

  大家都来模仿,你能模仿几种动物?

设计意图:

利用教师憨厚的表演,充分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此安排“模仿秀”目的主要是,为课堂后半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及时鼓励猜中的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

通过大家都来模仿表演,既可以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准备活动的作用。

  3、热身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踢腿运动劈*练习燕式平衡设计意图:

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

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

  4、欣赏短片设计意图:

利用片中悦耳的歌声和英姿飒爽的武术动作表演来创设情境,从而感染学生。

让学生体验中华武术的真正含义。

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兴致,为后面更好的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5、语言导入同学们,短片中的画面主要是以什么为主?

画面中的精彩表演给你怎样的感受?

想不想学武术?

武术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展开

  1、教师示范表演上步搂手马步击掌预备式:

并步站立。

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左搂手握拳,拳背朝下。

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

  弓步双摆掌右腿伸直,上体左转45度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右摆,当摆至与左掌同高时,两臂同时向上、经头向左摆至与肩同高成立掌,右掌贴附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

  设计意图: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的示范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

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

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

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生尝试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

  组织形式:

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

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

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强化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

  组织形式:

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

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

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自由体验组织形式:

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观看教学录像体会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

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组织形式:

学生列队练习。

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

  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学生相互观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

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

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

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

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4、游戏活动:

斗智场地准备:

空地和垫上均可。

  设计意图:

调节学生身心,培养机智,发展腿部力量。

  游戏方法:

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面对面站好,每对之间相隔一米。

  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双方蹲成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触为双方的距离。

  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双方根据自己的战术,可用推、拉、拔、拧、闪等动作,迫使或诱使对方失去重心。

  规则:

对抗时,只许用掌、勾,不许用拳打。

  任何一只脚移动,就算失败。

  先移动重心者为失败。

对抗中,双方同时移动,判双方失败。

最后胜的次数多者为胜。

  放松,师生道别

  1、放松运动组织形式:

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

  设计意图:

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师生“抱拳礼”道别设计意图:

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

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难点: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引入新课通过三幅图片展示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讲授新课通过观看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出压力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作出一些图形的压力的示意图。

对压力和重力再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压力的作用效果:

接着让学生用手压铅笔的两端时,有何感受?

  a、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

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

  d、验证假设: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e、得出结论:

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

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

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

N/m2,且1Pa=1N/m2,并说明1N/m2的意思。

并举例说明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说课稿篇31.说教学内容、对象《电子板报高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

  二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本课是这个单元中比较重要的一课,也是学生能熟练运用

  Word20xx创作电子板报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画图软件,并在前面几课掌握了Word20xx排版的基本知识、插入特殊符号,以及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另外要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源、下载图片,对文字、图片、艺术字、图形、文本框等版式设置进行整体构思,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

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

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编辑、格式设置;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对象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3.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

格式设置、表格制作。

  难点:

版式设置。

  关键:

使学生清晰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l说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

  说课稿篇4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1、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以及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具备最初步的直观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能力,和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辨认生活中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②、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其中重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二、接下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以尝试探究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最后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思想指导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自主探索,使其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将全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活动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

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

  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顺利进入探究新知的教学。

  活动二: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步骤:

  1、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大胆猜测它们的特征。

  2、猜想证明自己发现的方法。

  3、先独立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再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及发现。

  4、小组汇报探究方法及结论,教师引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思考和猜测。

最后,让学生验证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活动三:

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另外几条边的长度

  2、动手在订纸板上围一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动手用三角尺拼一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5、用纸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6、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层层有序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目标基于本课课堂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课堂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堂教学关键:

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课堂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课堂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课堂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

  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

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

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个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课堂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

指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

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

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

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

并启发思考:

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

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建构1/2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猜想: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

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

探究:

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举例: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

像1/

  2、1/

  3、1/

  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

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

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

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

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

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

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

  答案:

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1…………其中的一份二分之一――…………平均分2…………平均分的份数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