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83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docx

届北京专家高三理综一模试题参考答案

北京专家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

(1)理科综合答案及解析

生物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

2

3

4

5

6

C

B

C

B

D

A

1.解析:

吲哚乙酸是一种小分子有机酸,不是蛋白质,A错误;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但是NO等神经递质属于小分子物质,B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C正确;脂肪与糖类相比,C、H比例较高,与相同质量的脂肪相比,糖类完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更少,D错误。

2.解析: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大液泡是紫色的,更易于观察现象,A正确;使用低倍显微镜也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错误;使用黑藻叶片观察时,呈绿色的原生质层环带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不会干扰观察,C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液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D正确。

3.解析:

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从而使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基因突变,引发基因种类改变,A正确;两个鸟嘌呤发生氧化损伤,可能位于两条单链上,因此子代DNA可能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氧化损伤使原DNA中G-C碱基对替换为A-T碱基对,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不变,始终为1/2,C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特征,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D正确。

4.解析:

光反应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不需要酶参与,A正确;NADH是细胞呼吸产生的[H],无法在暗反应中参与C3的还原,B错误;病毒无法独立代谢,其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C正确;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对细胞本身是不利,D正确。

5.解析:

可以看出,细胞通过不均等缢裂的方式产生子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且为雌性生物减数分裂特征,A、B正确;

细胞中具有的染色体组数相同,都具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可能为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都为极体,或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极体一般会退化消失,不参与受精作用,D错误。

6.解析:

尿素、氧气和葡萄糖等化学成分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淀粉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是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到血浆中,C错误;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浆的酸碱度下降,但不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否则会发生酸中毒,D错误。

化学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7

8

9

10

11

12

13

A

D

C

D

C

B

B

7.【答案】A

【解析】焚烧的石灰为石灰石(CaCO3),选项A错误;“曾青除铁,铁赤如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得到铜单质,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B正确;剂钢是含铁的合金,选项C正确;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馏,选项D正确

8.【答案】D

【解析】NO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选项A错误;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和水,氢原子的数目由醋酸和水两者提供,选项B错误;

所以离子的总数为3NA,选项C错误;14C2H2和C18O的摩尔质量均为30g/mol,14C2H2和C18O质子数均为14,所以30g混合物两者任意比例混合质子数为14NA,选项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推测Z-S、Y-O、W-Cl,“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得到X-N,原子半径S大于Cl,N大于O,选项A错误;水分子与分子间存在氢键,其作用力大于H2S之间的范德华力,选项B错误;SOCl2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有H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AgCl生成,选项C正确;SO2的漂白对酸碱指示剂没有作用,所以通入石蕊试液中只变红,选项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该中间体的分子式为C8H16N2,选项A错误;该中间体中存在单键碳原子,故不能保证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B错误;该中间体右边结构是对称结构,故碳原子上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选项C错误;由于该中间体中存在氨基,氨基具有碱性,故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选项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实验中装置a作用为除去气体中的CO2和H2O,装置b作用为制备氮化镁,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氧气,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CO,由于CuCl的盐酸溶液易被O2氧化,故仪器连接的顺序为氮气样品→c→d→a→b,选项A错误;装置a中若盛装浓硫酸,浓硫酸只能吸收水,不能吸收CO2,制备的氮化镁中有杂质,选项B错误;若先点燃酒精灯后通气体,装置中的O2会与镁反应,引入杂质,选项C正确;CuCl吸收CO的反应为形成配合物,故选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O2在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所以Pt电极为正极,Pb电极则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O,电池总反应为2Pb+O2=2PbO。

根据以上分析,甲为正极,乙为负极,电势甲大于乙,故A错误;B项反应过程中,负极增加的质量为O的质量,正极消耗氧气b/32 mol,根据O2+2H2O+4e-=4OH-,转移OH-的物质的量为b/32mol×4=0.125b mol,故B正确;C选项P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O,C错误;电极增加的质量为O的质量,待测气体为a L,含有的氧气体积为b/32 mol×22.4 L/mol=0.7b L,则待测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7b/a,D错误。

13.【答案】B

【解析】

=Kh2/c(OH-),

=Kh1/c(OH-),同一溶液中c(OH-)相同,Kh2小于Kh1,选项A正确;B、D、E三点对应溶液中c(CO32-)增大,溶液碱性增强,选项B错误;A、B、C三点对应的c(CO32-)相同,c(Ba2+)最大的是A点,故A点为悬浊液,稳定性最差,选项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2c(Ba2+)+c(Na+)+c(H+)=2c(CO32-)+c(OH-)+c(Cl-)+c(HCO3-),又由于D点c(CO32-)=c(HCO3-),故选项D正确。

物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D

C

B

C

BD

AC

CD

14.【解析】本题考查了动量定理、曲线运动、磁感应强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转动一周,由于动量变化为零,故其合力冲量为零,选项A正确。

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根据Δv=aΔt,在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选项B错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定量关系,因此C选项错误。

在磁场中,若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也不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故D选项错误。

15.【解析】本题考查超重失重、恒定功率机车启动、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内容。

功率恒定,根据P=Fv,当v从零逐渐增加,则拉力逐渐减小,选项A错误。

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物体对轻绳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选项B错误D正确。

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者等大反向,选项C错误。

16.【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相关知识。

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粒子的运动方向,故A错误。

根据轨迹弯曲的方向可知质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下,电场线方向垂直等势面向上,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等势面c的电势最高,故B错误。

等差等势面N处密,N处电场强度大,电场力大,加速度大。

故C正确。

电子从M点到N点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故机械能增加,D错误。

17.【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机械能相关知识。

由高轨道变为低轨道做近心运动,故需要减速,A选项错误;轨道Ⅱ上Q点的速率大于轨道Ⅲ上Q点的速率,轨道Ⅲ上Q点的速率大于轨道Ⅰ的速率,故B选项正确;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C选项错误;根据

故D选项错误。

18.【解析】本题考查图像的基本知识。

在0∼4s时间内,位移一直增加,A选项错误;在0∼4s时间内,速度先增加后减少,质量不变,动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在0∼8s时间内,初末速度均为0,故动量变化量为0,动能变化量也为0,C正确D错误。

 

19.【解析】本题考查关联体、功率、做功、动态平衡等的基本知识。

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则有:

因为θ增大,cosθ减小,则拉力T增大,A选项错误;物体A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

该速度等于自由端的速度,θ增大,自由端速度v减小,B正确;拉力做功

故C错误;拉力的功率为:

可知拉力F的功率

不变,故选项D正确。

20.【解析】本题考查含容电路、动态分析、电势、电势能的基本知识。

若断开电键S,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荷量变小,电阻R2中有向上的电流,故A正确;若只减小R1的光照强度,电阻R1变大,但由于不知道外电阻和内阻的大小关系,因此无法判断电源输出的功率的变化情况,B错误;电压不变,只将电容器上板向下移动时,电场强度增加,带电粒子向上运动,C正确;由于下极板接地,只将P1向上端移动时,下板电势不变,依然为零,D错误。

21.【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的基本知识。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到O点时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又电场强度为零,所以有mgsinθ-μmgcosθ=0,所以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选项D正确;由于运动过程中mgsinθ-μmgcosθ=0,所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qE,因此最低点Q与释放点P关于O点对称,故P点和Q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A错误C正确;根据电势高低,应该有UPO=-UOQ,故B错误。

物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22.(6分)【答案】不需要,2.01,0.125

【解析】

(1)弹簧测力计读数即为小车合力,无需满足m<<M。

(2)由逐差法x36-x03=a(3T)2,小车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图像的斜率表示

可知小车的质量M=0.125kg。

23.(9分)【答案】

(1)电路图见解析;

(2)E,A;(3)U0=3U(4)

【解析】

(1)因电流与电压的测量值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则用电流表外接,实验应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图

(2)由

(1)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但如果用阻值较小的R1,

因此只能选用R2,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5A,故电流表选择A1;

(3)因电压表的量程只有3V,内阻rV=3KΩ,则可用定值电阻R3=6KΩ与电压表串联使用,故U0=3U

(4)电流表读数为I,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则灯泡电阻

24.(12分)

(1)由于在C点只受重力和电场力并且合力指向球心,电场力

C点对小球:

A点到C点:

解得:

(2)C点速度在竖直方向分量

小球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6m/s的匀加速运动,时间为:

解得:

t=1.2s

25.(20分)

(1)将物块在B点的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

物块由E到B的过程中能量守恒:

(2)物块a、b碰撞动量守恒:

解得v1=2m/s

对ab整体:

得a=5m/s2

减速位移:

故先减速到0再反向加速

减速时间:

相对位移:

加速时间:

相对位移:

故划痕长度:

(3)由于物块动能未变,故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用来补充系统损失掉的热量

化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26.【答案】

(1)①△H1+△H2;(1分)

;(2分)②<(1分);a(1分)

(2)①<(1分)②Cl2(1分)当n(NO)/n(Cl2)升高,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所以纵坐标代表Cl2的转化率(2分)

③A(2分)④160(2分)

【解析】

(1))①2NO(g)⇌N2O2(g);②N2O2(g)+O2(g)⇌2NO2(g),而目标反应2NO(g)+O2(g)⇌2NO2(g)的△H=①+②=△H1+△H2,由反应达平衡状态,所以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则是K=

=

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

△H1+△H2;

②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故答案为:

<;a;

(2)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所以温度T1<T2,图像的横坐标为n(NO)/n(Cl2),当n(NO)/n(Cl2)升高,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所以纵坐标代表Cl2的转化率;当n(NO)/n(Cl2)=2时,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最高,所以A、B、C三点中平衡时NOCl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2NO(g)+Cl2(g)

2NOCl(g)

起始物质的量(mol)210

转化的物质的量(mol)1.60.81.6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mol)0.40.21.6K=(0.8)2/(0.2)2×0.1=160

平衡时的浓度(mol/L)0.20.10.8

27.【答案】

(1).

+2H+=SO2↑+H2O(2分)

(2)A(1分)己(1分)(3)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1分)(4)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PCl3等物质挥发(2分)

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尽,防止副反应的发生(2分)(5)①POC13+3H2O=H3PO4+3HCl(2分)Fe2(SO4)3(1分)等(不能为FeCl3)②79.9%(2分)③偏大(1分)

【解析】

(1)若选用Na2SO3固体与70%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H+=SO2↑+H2O;答案为:

+2H+=SO2↑+H2O;

(2)乙装置为球形干燥管,只能填装固体药品,用来干燥氯气,因此干燥剂不能与氯气反应,碱石灰能与氯气反应不可用,无水硫酸铜有吸水性,但吸水效果不好,一般不能作为干燥剂,所以乙中盛装的为P2O5;根据表格中反应物生成物熔沸点可知,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球型冷凝管效果更好;

答案为A;己;

(3)在丙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硫和氯气的速度太快,导致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产率会降低,原料的利用率降低,可以通过甲和丁装置中气泡的速度来控制通入到丙装置的气流速度,让反应物有充分的接触;

答案为:

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

(4)PCl3的沸点为76.1,温度太高PCl3易挥发,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

答案为:

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PCl3等物质挥发;

(5)①POC13水解得到盐酸和磷酸,化学方程式为:

POC13+3H2O=H3PO4+3HCl试剂X可以选择可以选择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如Fe2(SO4)3

②POCl3易水解生产盐酸和磷酸,用硝酸银滴定水解产生的氯离子,来确定POCl3的含量;

n过量(AgNO3)=0.1000mol/L×0.01L=0.001mol,

沉淀10.00mL溶液中Cl-消耗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

0.2000mol/L×0.02L−0.001mol=0.003mol,

n(Cl-)=0.003mol,设POCl3的质量为xg,杂质PCl3的质量为(1.500g-x)g,则

解得x=1.199g

产品中POCl3的百分含量为:

×100%=79.9%;

故答案为:

79.9%;

③已知:

KSP(AgC1)=3.2×10-10,KSP(AgSCN)=2×10-12,AgSCN沉淀的溶解度比AgC1小,如果不进行此操作,则会有AgC1部分电离,消耗的KSCN溶液偏多,导致样品中氯元素的含量偏小,POCl3和PCl3中等质量条件下,POCl3中氯元素的含量偏小,故测定POCl3的质量分数将偏大;答案为:

偏大。

28.【答案】

(1)软锰矿要先制成矿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和浸取率;(2分)还原剂(1分)

(2):

5≤pH<7.8(2分)Fe(OH)3和Al(OH)3(2分)

(3)MnO2+2Fe2++4H+=Mn2++2Fe3++2H2O(2分)

(4)MnCO3+2H3PO4═Mn(H2PO4)2+CO2↑+H2O(2分)

(5)蒸发结晶,趁热过滤(2分)(6)2.6(2分)

【解析】软锰矿要先制成矿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浸锰”时SO2的作用将MnO2、Fe3+还原为Mn2+和Fe2+;调pH值的作用是除去Fe3+和Al3+,Mn2+不能除去,故溶液pH值调整的范围为:

5≤pH<7.8,滤渣2的化学成分为Fe(OH)3和Al(OH)3;Mn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2Fe2++4H+=Mn2++2Fe3++2H2O;MnCO3沉淀与磷酸反应为:

MnCO3+2H3PO4═Mn(H2PO4)2+CO2↑+H2O;故答案为:

MnCO3+2H3PO4═Mn(H2PO4)2+CO2↑+H2O;

(6)软锰矿中MnO2的含量为87%,整个流程中锰元素的损耗率为9%,设得到马日夫盐质量为x,根据锰元素质量守恒,则有55/87×1t×87%×91%=55/285x,解得x=2.5935;故答案为:

2.5935

生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29.(10分)【答案】

(1)增大(2分);

(2)乙(2分);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细胞呼吸速率)均高于甲,故在强光下乙植物光合速率更大,更适合强光环境(2分);

(3)小于(2分);细胞内线粒体(或细胞呼吸产生)和外界环境中(2分)。

30.(10分)【答案】

(1)扩散(2分);树突膜或细胞体膜(2分,答出一种给1分);

(2)外正内负或外负内正(2分,答出一种给1分);

(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其上的受体结合需要较长的时间(2分);

(4)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河豚毒素与神经递质结合并使其丧失功能等(2分,答出一种原因给全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1.(9分)【答案】

(1)线粒体内膜(1分);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还储存在未彻底分解的有机物中(2分);

(2)转录(1分);少量mRNA就能迅速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2分);

(3)体液运输(1分);靶细胞(或“造血干细胞”)(1分);

(4)降低(1分)。

32.(10分)【答案】

(1)两(1分);在F2中条形叶:

剑形叶=15:

1,是9:

3:

3:

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

(2)(3分)

 

(3)0(2分);

(4)BbCc(2分)。

33.解析:

随着分子距离的增大,若分子力从斥力变为引力,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若分子力一直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一直做负功,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故A错误;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这跟表面张力有关,故B正确;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错误;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

气体的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则它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D正确;自然界中只要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E正确。

答案:

BDE

【分析】①由图象找出a、d两状态的压强和体积,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列式求解;

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满足U=kT可求a、d两状态气体内能,从而可求内能变化量,然后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列式求解。

【解答】解:

①状态a与状态d压强相等,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

代入数据解得:

Td=3T0

②依题意可知:

Ua=kT0,Ud=3kT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d﹣Ua=Q+W

其中W=﹣3p0(Vc﹣Vb)

联立可得Q=2kT0+6p0V0

答:

①气体在状态d时的温度为3T0;

②气体从状态a到达状态d过程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2kT0+6p0V0。

34.(15分)

【答案】

(1)ACD(5分)

(2)(10分)【答案】

(1)

(2)

(1)由题意可知人射角i=45°,折射角r=30°,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有

解得

(2)由题意结合反射定律可知θ=60°

设光从三棱柱射向空气的临界角为C

可知光射到BC面上发生全反射

光射到AC面上的人射角

则光能从AC面上射出三棱柱

由几何关系可知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则光在三棱镜中传播时间

35.【答案】

(1)ds(1分)    直线形(1分)

(2)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 电子,Fe 失去的是4s1电子  (2分)  

(3)

(1分)12NA(1分)    BCD (2分)

(4)二者均为离子晶体,O2-半径小于S2-半径,MnO 的晶格能大于MnS  (2分)

(5)体心(1分)    面心(1分)12(1分)   620/(a´×10-7)3d (2分)

36.【答案】

(1)2-甲基-1-丙烯(2分),8(1分)

(2)取代反应、(1分)加成反应(1分)

(3)羟基和羧基(2分)

(2分)

(4)

(2分)

(5)

(2分)

(6)

(2分)

解:

由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故苯乙烯与(CH3)2C=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

与HCl反应生成B,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应是发生加成反应,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B为

顺推可知C为

D为

苯乙烯与HO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可以氧化生成C8H7O2Br,说明E中Br连接的C原子上有2个H原子,故E为

C8H7O2Br为

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反应然后酸化得到F,且D和F是同系物,故F为

D与F生成G,G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则G为

(1)(CH3)2C=CH2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甲基-1-丙烯,故答案为:

2-甲基-1-丙烯;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D为

D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醇羟基和羧基,G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醇羟基和羧基;

(4)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

其结构简式为

(6)丙烯和HO-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BrCH2OH,CH3CHBrCH2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BrCOOH,CH3CHBrCOOH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酸化得到CH3CHOHCOOH,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37.(15分)【答案】

(1)乳酸(2分);

(2)提供无氧环境(2分);防止杂菌污染(2分);

(3)D(2分);

(4)玫瑰红(2分);标准显色液(2分);标准显色液设计浓度范围太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