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595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 化学实验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十单元化学实验

1.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和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漏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搅拌溶液

C.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需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D.熔化氢氧化钠固体需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答案】A

2.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境,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C.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D.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答案】C

3.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2g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答案】C

【解析】A.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称量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0.2gH2C2O4·2H2O固体,也用不到砝码,故B错误;C.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图中挤压橡胶管中的操作合理,故C正确;D.氢氧化钠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D错误;故选C。

4.下列试剂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漂白粉密封保存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答案】D

5.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在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液

B.用MnO2与H2O2制备O2,可用启普发生器控制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C.焰色反应实验前,需将所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稀盐酸后灼烧数次至无色

D.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加热前必须擦干外壁并垫上石棉网

【答案】B

【解析】A.具有塞子、活塞的仪器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故A正确;B.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启普发生器炸裂,故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故B错误;C.盐酸易挥发,灼烧后不干扰实验,则焰色反应实验前,需将所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稀盐酸后灼烧数次至无色,故C正确;D.烧杯、圆底烧瓶、锥形瓶都是玻璃仪器,加热前若外壁有水,会造成仪器炸裂,又因为三者都不能直接加热,故在加热前应垫上石棉网,故D正确;故答案选B。

6.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 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

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B.硝基苯(硝酸):

多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C.溴苯(漠):

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D.乙酸乙酯(乙酸) :

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

【答案】B

【解析】A.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甲烷中引人新的杂质气体,故A错误;B.硝酸与氢氧化钠中和为硝酸钠,硝酸钠溶于水,故B正确;C.溴不易溶于水,故C错误;D.乙酸被碳酸钠溶液转化为可溶于水的乙酸钠,液体分层,先进行分液,再对有机层进行蒸馏,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CaCl2作干燥剂,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B.分液漏斗不能将水与乙醇分离,但可以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C.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和锥形瓶在使用前均需用待装液润洗

D.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CH3COONa的pH可比较HC1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答案】D

【解析】A.CaCl2能够与氨气形成络合物,不能用CaCl2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A错误;B.水与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均互溶,分液漏斗不能将水与乙醇分离,也不能分离苯和四氯化碳,故B错误;C.中和滴定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导致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D.CH3COONa溶液的pH小,说明醋酸钠水解呈酸性,即醋酸为弱酸,氯化钠溶液的pH大,说明盐酸的水解程度小,或者不水解,能够说明酸性的强弱,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K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置于坩埚中加热

B.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

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Na2CO3(aq,饱和),然后干燥

D.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

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B.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X,溶液变为无色,则X一定是SO2

C.将含CO的氨气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除去CO,得到纯净的氮气

D.将Zn和稀硫酸反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答案】A

【解析】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可用淀粉检验,故A正确;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X,溶液变为无色,则X可能是SO2,也可能是强氧化性的氯气,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也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O、氨气都具有还原性,将它们通过炽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氨气被氧化为氮气,故C错误;实验后的废液应倒入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中,不能直接倒入水槽,故D错误。

10.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原材料的价值。

下图是工业生产纳米磁性氧化铁的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

B.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将不能得到高纯度产品

C.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涉及反应:

H2O2+2Fe2++2H+=2Fe3++2H2O

D.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

2

【答案】A

【解析】A.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浸泡废铁屑可以使表面的油脂水解除去,但不能除去表面的铁锈,故A错误;B.废铁屑被硫酸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生成的亚铁离子被双氧水部分氧化生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混合溶液,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亚铁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将不能得到高纯度四氧化三铁产品,其中会混入氧化铁杂质,故B正确;C.根据B的分析,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涉及反应:

H2O2+2Fe2++2H+=2Fe3++2H2O,故C正确;D.根据最终产品为四氧化三铁,其中Fe2+和Fe3+的数目比为1:

2,因此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

2,故D正确;故选A。

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正确且设计合理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及操作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氨气

D.实验室可用装置④制取NH3

【答案】C

【解析】A.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A设计不合理;B.不可用容量瓶稀释浓硫酸,故B设计不合理;C.氨气不溶于CCl4,装置③用于吸收氨气,可防止倒吸,故C装置正确且设计合理;D.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在温度较低的试管上部重新化合为NH4Cl,所以实验室不可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取NH3,故D设计不合理。

故选C。

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收集气体

d中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浓盐酸

HCl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A中的错误是氨气收集方法,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短进长出,A错误;浓硫酸有吸收性,浓盐酸的挥发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气体时长进短出,又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用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B正确;C中错误是用水吸收NO2尾气,没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加热制氯气,D错误。

13.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氢氧化钠进入E

【答案】C

【解析】A、导管g的作用是平衡气压,选项A错误;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和干燥氯气,选项B错误;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管口面积较大,选项C正确;D、D.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进入E,防止氯化铁潮解,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中和热

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

的最高温度

B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中

C

配制980mL0.l1mol/LCuSO4溶液

将25.0gCuSO4·5H2O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D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取1mL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

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答案】C

【解析】A、铜是金属,易吸热,所以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偏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错误;B.若将混有的少量乙烯的乙烷气体中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中,乙烯会被氧化产生CO2气体,使其中混入了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B错误;C、实验室没有980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1L,25.0gCuSO4·5H2O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配的溶液为0.1mol/L,选项C正确;D、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应该取1mL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加入几滴新制Cu(OH)2,加热煮沸,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证明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

B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

Na2SiO3溶液变浑浊

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

C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或者Ag+

【答案】C

【解析】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氢氧化钠溶液焰色反应火焰也呈黄色,选项A错误;B、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也可和Na2SiO3溶液反应,不一定是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选项B错误;C、浓氨水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则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选项C正确;D、SO32-能被硝酸氧化为SO42-,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SO32-或者Ag+,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6.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

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

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

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

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

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同学认为步骤1中使用1,2-二氯乙烷的目的是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B.乙同学认为可在该实验装置的冷凝管后加接一只装有无水MgSO4的干燥管,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

C.丙同学认为步骤2中有机相使用10%NaHCO3溶液洗涤可除去大部分未反应完的Br2

D.丁同学认为步骤4中减压蒸馏有机相是因为间溴苯甲醛高温下容易氧化或分解

【答案】A

【解析】A、根据信息,有机物中催化剂一般是无机物,故是AlCl3,选项A错误;B、在该实验装置的冷凝管后加接一只装有无水MgSO4的干燥管,然后是过滤,无水MgSO4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水,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选项B正确;步骤2中有机相使用10%NaHCO3溶液洗涤,类似乙酸乙酯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除去溶解在间溴苯甲醛中溴和盐酸,选项C正确;D、醛基容易被氧化防止间溴苯甲醛被氧化,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7.可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测定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其中装置C由广口瓶和量气管组成,量气管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mL~50mL),乙管可上下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气体(NO和NO2)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实验中气体(NO和NO2)通入C装置,请在下图的广口瓶中将导气管画出______。

(3)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应进行的操作:

第一:

打开b,向C装置的乙管中加适量水;

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向烧瓶中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4)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

此时应将乙管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V(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用含n和V的式子表示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可不必化简)。

【答案】C

打开a,通入足量N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关闭a、b向下使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V-11.2n)/33.6n

【解析】

(1)足量的Cu粉和适量的浓HNO3反应,开始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有红棕色的NO2气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不断消耗,HNO3的浓度逐渐降低而变成稀HNO3,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产生的气体为无色NO气体,故由气体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主要是NO、N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了防止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所以反应开始前,应向装置中通入N2,以驱赶其中的空气,故发生装置应选择C。

(2)装置中测定气体体积的部分是利用气体压强关系,在有刻度的甲玻璃管中读出气体体积,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含有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所以气体需要通过水除去二氧化氮,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所以装置图为:

(3)为避免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需要通入氮气,把空气赶净,故第二步操作为:

打开a,通入足量N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关闭a、b。

(4)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为避免压强造成的误差,应向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5)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V(L),气体为一氧化氮,物质的量为:

=

mo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mol,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所以生成nmol硝酸需要NO2物质的量为1.5nmol,生成NO物质的量为0.5nmol;则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NO2物质的量为1.5nmol,NO物质的量为

mol-0.5nmol;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为:

mol-0.5nmol)/1.5nmol=(V-11.2n)/33.6n。

18.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II)、Ni(II)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

在本实验条件下,Ni(II)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写出其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_____________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查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燥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则x等于_______

【答案】Fe2+和Mn2+MnO4-+3Fe2++7H2O=3Fe(OH)3↓+MnO2↓+5H+或2MnO4-+3Mn2++2H2O=5MnO2↓+4H+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置换反应镍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1

【解析】在反应①中,二价的锌、铁、锰、镍被酸溶解进入到溶液中;

(1)②中pH约为5时,高锰酸钾把Fe2+、Mn2+氧化生成沉淀,反应为:

MnO4-+3Fe2++7H2O=3Fe(OH)3↓+MnO2↓+5H+,2MnO4-+3Mn2++2H2O=5MnO2↓+4H+;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生成沉淀,从而无法除去铁和锰杂质;

(2)③中Zn把溶液中的Ni2+置换出来,反应方程式为Zn+Ni2+=Zn2++Ni,该反应为置换反应,过滤得到的滤渣为镍和锌;(3)④中加入Na2CO3与Zn2+反应使Zn2+生成沉淀析出,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检验SO42-,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4)设ZnCO3为amol,Zn(OH)2为bmol,则125a+99b=11.2,81a+81b=8.1,解得a:

b=1,则x=1。

19.某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到滴有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发见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该小组同学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和确定。

Ⅰ、提出假设:

(1)甲同学:

可能是MgCO3;

乙同学:

可能只是_____;

丙同学:

可能是xMgCO3·yMg(OH)2

(2)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

Ⅱ、定性实验探究:

(3)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___同学假设错误(选填“甲乙或丙”)。

Ⅲ、定量实验探究:

取一定量已干燥过的沉淀样品,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组成(部分固体夹持类装置未画出),经实验前后对比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分析沉淀的组成,得出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合理的连接顺序:

→→→→→→g→h(各装置只使用一次)。

_____________

(5)实验一段时间后,当B装置中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再次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6)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末端还需再链接一个D装置,若无此装置,会使测出的x:

y的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若改进实验后,最终装置B质量增加m克,装置D质量增加了n克,则x:

y=___________。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Mg(OH)2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乙同学efabdc或efbadc无气泡冒出使生成的CO2和水蒸气全部进入后续吸收装置中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偏大9n/22m

【解析】Ⅰ、

(1)甲同学:

可能是MgCO3;乙同学:

可能只是Mg(OH)2。

丙同学:

可能是xMgCO3·yMg(OH)2。

(2)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洗涤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Ⅱ、(3)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乙同学假设错误。

Ⅲ、(4)需要先通过C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A产生的气体先通过B吸收水蒸气,所以实验合理的连接顺序:

efabdc或efbadc。

(5)实验一段时间后,当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再次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使生成的CO2和水蒸气全部进入后续吸收装置中,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

(6)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末端还需再链接一个D装置,吸收进入装置的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若无此装置,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增大,会使测出的x:

y的值偏大。

(7)m克水的物质的量为(m/18)mol,n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44)mol,则x:

y=(n/44):

(m/18)=9n/22m。

20.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环保部门监测有害气体常用的一种药品,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

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打开分液漏斗使硫酸慢慢滴下,适当调节分液漏斗的滴速,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启电动搅拌器搅动,水浴加热,微沸。

②直至析出的浑浊不再消失,并控制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

(4)Na2S2O3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5)为了验证固体硫代硫酸钠工业产品中含有碳酸钠,选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是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

②能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实验现象是____。

【答案】蒸馏烧瓶Na2SO3+H2SO4=Na2SO4+SO2↑+H2OSO2过量,溶液呈酸性,硫代硫酸钠分解,产量下降S2O32-+4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