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649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4.docx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第二章城市与环境4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基本要求] 1.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4.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

1.概念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原因

人口

转化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异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产业

结构

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

工业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文化

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

[温馨提示]

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主要表现

(1)农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工业:

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

类型

特点

问题

解决措施

发达

国家

目前处于相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 

大城市过度扩张,市中心区衰落,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发展

中国

家 

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但发展迅速

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2.中国的城市化

(1)特点

(2)实质:

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3)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具体要求:

①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④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温馨提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教材P39活动]

1.人们对环境质量提高;乡村、城镇基础设施渐渐完善;私家车的拥有量增多。

2.不合理。

理由是:

目前发展中国家存在“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情况。

“虚假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这种现象在南美洲国家比较明显;“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这种现象在南亚地区比较明显。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步

速度

水平

城市发展

发达

国家

趋缓

大、中、小城市比例较合理

发展

中国

家 

少数大城市规模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特点,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P40活动]

1.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在人口流动方面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向大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2.必须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工业、农业、绿化用地的比例。

3.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情景导入先思考———————

河南省输出农民工数量在中国各省区中长期居于首位(2012年为2100万),其中省外输出量达到6成,且9成以上的外出务工者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1)促使农民进城打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

城乡间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市化?

提示:

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甚至在城市定居,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动力及结果

二、利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说明城市化的动力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2010~2012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

1.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B.农村人口数量增加

C.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D.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2.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之一是(  )

A.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高

C.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务工人员向第一产业回流

解析:

1.D 2.C 第1题,从图中城镇人口数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农村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城镇人口比重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城市规模面积的扩大。

第2题,由于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工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改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4.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郊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3.B 4.B 第3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

第4题,从Ⅱ阶段到Ⅲ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等。

———————情景导入先思考———————

康巴什城距老城区22km,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耗资50多亿打造的一座豪华新城,面积达32km2。

据报道现居住人口不足3万,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容纳100万人的目标,被人们称为“鬼城”。

(1)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说明当地城市化进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提示: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多元化;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二、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明显。

国家

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

阶段

后期阶段

大部分处于加速阶段

起步

时间

早(18世纪)

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目前

速度

缓慢

发展

水平

高(大多在75%以上)

低(40%左右)

城市化

与经济

发展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原因

工业化较早,农业机械化解放出大批劳动力,并向城市移动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展

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1~2题。

行政区

上海

辽宁

广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4

0.26

7.86

城镇人口比重/%

89.60

67.05

46.01

人均GDP/万元

9.7

6.5

3.3

三次产业结构

0.5∶34.7∶64.8

8.0∶50.2∶41.8

15.4∶46.7∶37.9

1.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

解析:

1.D 2.A 第1题,促进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2题,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其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新科技。

(2016·衢州模拟)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4.随着城市化发展(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④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3.C 4.B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图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图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第4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

1.D 2.A 第1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现在城市化速度快,则可知丁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2题,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实现了工业化,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下表为201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3~4题。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

3.C 4.D 第3题,给出的四个国家中,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排除A、B选项。

沙特阿拉伯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大多从事与石油有关的行业,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第4题,乙国为沙特阿拉伯,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由于它是发展中的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不禁生育,因此人口出生率较高。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6.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       B.M、N、P

C.M、M、ND.P、P、N

解析:

5.C 6.A 第5题,根据城市化发展速度变化,结合图可知M、P、N分别对应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故N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第6题,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M)、加速阶段(P)和后期阶段(N)。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7~8题。

年份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

20.40%

17.84%

2000

27.67%

27.81%

2010

44.06%

43.01%

7.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8.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

7.D 8.B 第7题,从表中资料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第8题,城市就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

下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

一类是“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若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市化扩容的主要模式,则该国家可能是(  )

A.美国、日本、德国

B.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C.日本、韩国、新加坡

D.加拿大、俄罗斯、巴西

10.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  )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解析:

9.C 10.C 第9题,B—E阶段,该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如果此阶段该国城市化采取的是“内涵式”扩容模式,那么该国一定是面积较小、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故可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

第10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降低,说明这段时间有部分人口往小城镇和农村迁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12.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解析:

11.A 12.B 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甲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水平都较高,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总体发展指数较低;丙、丁两区域总体指数为负值,说明城市化水平低。

第12题,图中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说明该区域人口素质较高,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但该区域景观城市化指数低,说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二、综合题

13.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空间范围内有__________类地理区域。

(2)从t1至t4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图例明确城市与郊区的符号,通过四幅图来分析某一地区城市的变化过程。

从黑点数目增多,面积增大,网点部分面积增大到连成一片,直接说明了:

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因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必然增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城市化过程。

答案:

(1)三

(2)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的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

(3)城市化过程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

14.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

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说明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格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

(1)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可确定图中两条曲线各自代表的国家类型,进而确定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

(2)题,从图乙可看出,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第(3)题,从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进程等方面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答案:

(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