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597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A.古代  B.现代C.近代   D.中世纪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A.19世纪末   B.18世纪末C.20世纪末   D.17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A.6~8年   B.12年或12年以上C.4~6年   D.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A.孟子  B.荀子C.孔子   D.墨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A.赞可夫  B.巴班斯基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A.刹帝利   B.吠舍C.婆罗门   D.首陀罗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A.特殊教育系统B.职业教育系统C.学校教育系统D.社会教育系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C.《孟子》  D.《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苏格拉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太阳城》  B.《理想国》C.《政治学》  D.《乌托邦》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H独立的学科萌芽于()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贝尔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洛克C.杜威   D.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ADCACCDCCCDBBDDCDA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社会文化  B.社会生产力C.生产关系  D.教育制度

  2.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明程度D.学校教育制度

  3.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25%  B.28% C.33%  D.36%

  4.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A.培养文化主体 B.构成文化本体C.支持主流文化 D.繁荣多元文化

  5.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A.学校精神B.学校制度C.学校文化D.学校传统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A.精神或观念文化  B.物质环境文化C.建筑与设计文化  D.自然生态文化

7.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C.社会人才观D.国家教育传统

BACBAAB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社会条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6.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提供物质前提B.预定发展进程C.决定发展方向D.提供发挥动因

7.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8.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

ABABDABA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 D.教育要求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以下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4.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A.1957年   B.1958年C.1966年      D.1964年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A.感受美  B.鉴赏美C.欣赏美   D.创造美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脑力与体力结合B.德育与智育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智育与美育结合

BCBABDC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D)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3.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D)A.朋友角色B.示范者角色C.研究者角色D.服务者角色

  4.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C)A.1980年B.1986年C.1989年D.1990年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A)A.多样化B.单一化 C.专门化D.服务化

第六章 课程

  1.课业及其进程是指()A.课表   B.课程C.教程      D.学期

  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专业型课程B.结构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

4.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5.学科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6.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A.后记部分B.原则部分C.说明部分D.序言部分

  7.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A.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C.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

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操作性和灵活性

BCDCDCDA

第七章 教学(上)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  B.昆体良C.杜威  D.夸美纽斯

  3.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A.夸美纽斯  B.昆体良C.赫尔巴特  D.杜威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 B.间接性C.简捷性 D.交往性

  6.形成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7.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8.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孔子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1-5AADCB6-10BCACD11-15ACDAB

第八章 教学(下)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A.选择题型      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效度 B.信度C.区分度 D.难度

  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洛克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7.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8.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9.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模式B.教学策略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

  lO.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内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B  2.A  3.D  4.C  5.D  6.B  7.C  8.A  9.B  10.C

第九章 德育

  1.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C.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

(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7.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8.“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9.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C  2.C  3.B  4.C  5.B  6.D  7.A  8.B  9.D

第十章 班级管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

A.教研组 B.年级 C.班级 D.班级小组

  2.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3.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C.法国  D.英国

  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  )。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5.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6.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

A.法人      B.监督人C.辅导员      D.领导人

  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班主任B?

班干部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1.C  2.A  3.D  4.D  5.B  6.D  7.D  8.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信息是:

(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1.C  2.C  3.A  4.B  5.D)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同步练习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

A.人格  B.性格  C.自我  D.品德

  2.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

(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C.6岁左右  D.9岁左右

  3.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4.心理的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

A.自我意识 B.自我努力  C.性格特征 D.倾向性特征

  6.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方式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8.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的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A.比纳—西孟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    D.维克斯勒量表

  13.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其核心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4.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A  2.B  3.D  4.D  5.A  6.A  7.C  

  8.D  9.A  10.C  11.D  12.B  13.C  14.B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知发展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  C.桑代克 D.赞可夫

  2.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赫尔

  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4.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5.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6.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  )。

A.刺激一反应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9.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 D.动作技能

  lo.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之为:

(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动作技能

  1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巴甫洛夫  B.维果茨基  C.赞可夫  D.斯金纳

  12.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A  2.C  3.C  4.B  5.A  6.A  7.A  8.B  9.C  10.C  11.A  12.A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  )。

 A.学习兴趣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目的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之为:

(  )。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6.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称为: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

A.认识动机 B.成就动机 C.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维纳

  1.C  2.A  3.B  4.D  5.B  6.A  7.B  8.D  9.A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

A.正迁移  B.负迁移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问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