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773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docx

网络管理员考试相关知识

Linux下配置和查询网络接口的命令是ifconfig,如:

ifconfigeth0192.168.0.1netmask255.255.255.0broadcast210.34.6.127;将网卡eth0的IP地址设为192.168.0.1;子网掩码设为3个255点0;广播地址设为210.34.6.127

ifup:

启动网络设备运行。

ifdown:

停止网络设备运行。

nslookup:

显示当前DNS服务器的地址和域名。

tracert:

查找到达目标主机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以及响应的时间。

routeadddefaultgateway

192.168.0.1

将路由器的网关设置为192.168.0.1

netstat:

查看本地主机活动的网络连接。

netstat-r:

显示路由表

netstat-n: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

netstart:

查看本地主机开启的服务,后接服务名也可用來开启某个指定的服务。

netstopServerName:

关闭某一服务。

nbtstat:

可以显示基于TCP/IP的NetBios协议统计资料。

showIPaccess-list:

显示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config)#access-list1permithost192.168.1.1:

允许源地址为192.168.1.1的分组通过,如果分组不匹配,则检查下一条语句。

FTP下的部分命令:

Open(连接FTP服务器)

Gettest.txt(把远程文件test.txt下载到本地)

Quotesitepawsabc123(将用户密码由abc改为123)

List:

显示ftp服务器上的目录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Lcd:

更改本地计算机上的工作目录,默认情况下工作目录是启动ftp的目录

Pwd:

显示ftp服务器上的当前目录

Rename:

重命名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ixed-address207.175.42.254

为客户端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

hardwareeth012:

34:

56:

78:

AB:

CD。

用于指定DHCP客户网卡接口的MAC地址。

比特率=波特率xLog以2为底M的对数。

当码元为二进制时M=2、码元为四进制时M=4,依次类推。

"根据尼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为了恢复原来的模拟信号,釆样频率必须大于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的二倍。

"

根据尼奎斯特(Nyquist)釆样定理码元速率(B)为信道带宽(W)的两倍,也就是B=2W。

同时数据速率(R)还取决于码元的离散状态数(N)。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单位为比特数)与码元的离散状态数有如下关系:

n=Log以2为底N的对数。

所以综合了信道带宽与码元的离散状态数后得到的公式为:

R=BxLog以2为底N的对数=2WxLog以2为底N的对数。

香农公式:

R=WxLog以2为底(1+S/N)的对数。

S/N=10的(SNR/10)次方。

R为数据速率;W为信道带宽(Hz);S/N为无量纲单位;SNR为信噪比(db);

例:

设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比为30db,则可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是多少?

首先,S/N=10的(SNR/10)次方,SNR=30db,所以S/N=10的(30/10)次方,S/N=1000。

C=WxLog以2为底(1+S/N)的对数,B=3000Hz=3kHz

C=3xLog以2为底(1+1000)的对数,约为3xLog以2为底1000的对数,2的10次方等于1024约为1000,

所以C约为3x10=30kb/s。

IPconfig/renew:

用于向DHCP服务器重新申请IP地址。

IPconfig/release:

用于手动释放DHCP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FTP:

文件传输协议,21号端口。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80端口。

TeInet:

远程登陆,23号端口。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5号端口,只能实现邮件明文传输,不具备安全邮件传输功能,该协议用來发送邮件。

POP3:

邮局邮件协议版本3,110端口,该协议用來接收邮件。

PGP:

一种基于RSA的公钥加密体系的邮件加密协议,可用它对邮件加密以防止非授权阅读,还能对邮件加上数字签名从而使收信人能确认信件的发送者。

TLS:

安全传输层协议,用于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

MlME:

多功能Internet邮件扩充服务,可允许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二进制。

ACK:

在数据通信传输中,接收站发给发送站的一种传输控制字符,它表示确认发来的数据已经接受无误。

ACK为1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包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TCP:

文件传输控制协议。

IP:

网际互联协议。

DNS:

域名解析服务系统,53号端口。

TFTP:

一般文件传输协议,69号端口。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62端口。

RPC:

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从远程计算机上请求服务,而不需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135端口。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68号端口。

一般情况下数据端口是控制端口减一,以上列出都是控制端口。

IGMP:

Internet组管理协议,使互联网上的主机向临近路由器报告它的广播组成员。

ICM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如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

它的典型应用是Ping命令。

以上端口中属于TCP的是HTTP、TeInet、FTP、SMTP、POP3。

属于UDP的是SNMP、TFTP、RPC、DHCP。

某公司网络地址为192.168.1.0,要划分为5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20台主机,问子网掩码是多少?

因为要划分为5个子网,所以2的N次方要大于等于5,所以只有当N等于3时,2的3次方等于8,才有可能划分为5个子网。

所以当N=3时,表示用前24个连续的1表示网络号还不够,还需从主机号中抽出3位表示网络号,所以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24。

例:

某公司网络地址是206.110

/18,被划分成16个子网,则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为多少?

最大可容纳的主机数是多少?

首先能被划分为16个子网,则2的N次方等于16;则N=4,所以18个连续的1还不够表示网络号,还需从主机位中抽出4位表示网络号,所以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转化为十进制为255.255.252.0。

观察其子网掩码发现后面有十个连续的0表示主机位,所以2的10次方减2等于1024减2等于1022,所以最大有效主机台数为1022。

注:

此例中2的N次方等于16,N等于第四部分主机号中被抽出用来表示网络号的位数。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

一、2的N次方减2要大于等于子网中最大主机台数,N等于主机地址位数,也就是子网掩码中0的个数。

二、2的N次方要等于划分的子网数,N等于子网掩码第四部分主机位中被抽走用來表示网络号的位数。

lP地址和A类、B类、C类的默认子网掩码作"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与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作"与"运算得到子网地址(子网地址又叫子网号、网络号、网络ID)。

子网地址从属于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又包含两部分,主机号和网络号。

具体哪些表示主机号和网络号要结合子网掩码,以192.55.12.120/28这个C类IP地址为例,此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转化为二进制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而192.55.12.120转化为二进制为:

11000000.00110111.00001100.01111000,由于子网掩码与IP地址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子网掩码二进制值为1的部分所对应IP地址二进制位的部分就是网络号;子网掩码二进制值为0的部分所对应IP地址二进制位的部分就是主机号。

在此题中本來这个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但由于被再次划分子网,其子网掩码变为255.255.255.240;240的二进制为11110000对应的IP地址的第四部分为120二进制为01111000"

,所以0111表示网络号,1000表示主机号。

所以192.55.12.120/28的子网号为01110000;0.0.0.112也可表示成192.55.12.112。

主机号为00001000;0.0.0.8子网掩码先取"反",再和网络地址作"或"运算得到广播地址。

在Linux系统中管理员通过/etc/init.d/namedstart命令启动DNS服务;

通过/etc/init.d/namedstop命令停止DNS服务。

例如:

/etc/rc.d/init.d/vsftpdnamedstart启动vsftpd服务,由于vsftpd不是守护进程管辖下的服务,所以要用以上命令。

同样以上两个命令也可用于启动其他服务,如vsftpd服务(FTP服务器端软件,默认访问目录是/var/ftp;

FTP站点的默认主目录是\inetpub\ftproot;

配置文件是/etc/vsftpd/vsftpd.conf)

Linux系统的守护进程是Xinetd。

Apache服务器的设置文件位于/usr/local/apache/conf目录下,传统上使用3个配置文件:

httpd.conf、access.conf、srm.conf來配置Apache服务器的行为。

HTTPD.CONF提供了最基本的服务器配置,是对守护程序httpd如何运行的技术描述;SRM.CONF是服务器资源映射文件,告诉服务器各种文件的MIME类型,以及如何支持这些文件;ACCESS.CONF用于配置服务器的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用户和计算机的访问限制。

问题一:

如何设置HTTPD.CONF,使得Apache服务器监听在特定的端口?

答:

通过修改httpd.conf文件里面的Listen参数,如:

Listen8000是使Apache监听在8000端口,如要同时指定监听端口和地址,可以使用:

Listen192.170.2.1:

80

Listen192.170.2.5:

8000这样使得Apache同时监听在192.170.2.1的80端口和192.170.2.5的8000端口。

问题二:

如何在Apache服务器中设置每个连接的最大请求数?

答:

在httpd.conf文件中设置MaxKeepAliveRequest100,这样就能保证在一个连接中,如果同时请求数达到100就不再响应这个连接的新请求,保证了系统资源不会被某个连接大量占用。

但实际配置中要求尽量把这个数值调高來获得较高系统性能。

问题三:

如何使Apache服务器只监听特定的IP?

答:

修改httpd.conf,在里面使用BindAddress192.168.0.1这样Apache就只监听外界对192.168.0.1的http请求。

如果使用:

BindAddress*则Apache监听所有端口上的http请求,当然防火墙也能实现该功能。

问题四:

如何修改Apache服务器的文档根目录?

答:

修改httpd.conf文件里面的DocumentRoot选项到指定的目录如DocumentRoot/www/htdocs,这样http:

//localhost/index.html就是对应/www/htdocs/index.html。

FDM:

频分多路复用,其特点是信号被划分成若干通道,每个通道互不重叠,独立进行数据传递。

TDM:

时分多路复用,其特点是将用于传输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每个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传输数据。

WDM:

波分多路复用,在一根光纤内传输多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提高单根光纤的传输能力。

CDMA:

码分多址,采用地址码和时间、频率共同区分信道的方式。

SDMA:

空分多址,将空间分割成不同的信道,从而实现频率的重复使用,如卫星。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式,工作频段为2.4GHzISM频段)定义了两种无线网络拓扑结构,一种是基础设施网(InfrastructureNetworking)。

另一种是特殊网络(AdHocNetworking)。

在基础设施网中,无线终端通过接入点(AccessPoint.AP)访问骨干设备或互相访问,接入点如同一个网桥,它负责在802.11和802.3MAC协议之间进行转换。

AdHoc网络是一种点对点连接,不需要有线网络和接入点的支持,以无线网卡连接的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信。

IEEE802.16:

无线城域网。

IEEE802.3:

有线局域网MAC层采用的标准协议叫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MAC层釆用的标准协议叫CSMA/CA(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协议)

IEEE802.4:

釆用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IEEE802.5:

釆用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IEEE802.6:

釆用DQDB(分布式队列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它是城域网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除了IEEE802.11a的工作频段是5.0GHz之外,802.11、802.11g、802.11b的工作频段都是2.4GHz。

什么是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

相对路径:

由这个文件所在的路径引起的跟其它文件(或文件夹)的路径关系。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假设现有1.html和2.html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如果将2.html链接到1.html,可在2.html中这样写:

<ahref=“1.html”>同目录下文件间互相链接,其中的“1.html”就是相对路径。

二、假设现有1.html它是2.html和3.html的上级目录中的文件,如果将2.html或3.html链接到1.html可在2.html或3.html中这样写:

"链接到上级目录中的文件;其中的“../1.html”就是相对路径。

"../"代表上一级目录。

"../../"代表上二级目录。

"

绝对路径:

你的主页上的文件或目录在硬盘上的真正的路径。

什么是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

在有地址变换功能的计算机中,访内指令给出的地址(即操作数)叫逻辑地址,也叫相对地址。

物理地址:

网卡物理地址存储器中存储单元对应的实际地址。

CD-ROM:

只读光盘

CD-DA:

音乐CD只读光盘

CD-R:

一次性可写光盘

CD-RW(Re-Writable):

多次擦除重写光盘

以上四种都是用激光刻录数据,断电数据不丢失。

EEPROM:

电可擦除存储器,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可多次擦除写入,断电数据不丢失。

EPROM:

可多次擦除重写ROM,只有通过紫外线照射内部芯片來擦除存储的数据。

D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存储器,使用电容存储,为保持数据,须隔段时间刷新一次,否则数据将丢失。

SRAM:

利用晶体管存储数据,不需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内部存储的数据。

比DRAM速度快,但集成度低。

RAM:

随机存储器,断电数据丢失,比如说计算机内存。

形参:

是在定义函数名和函数体时使用的参数,目的是用來接收调用该函数时传递的参数。

实参:

是在调用时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实参可以是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等,无论实参是何种类型的量,在进行函数调用时都必须具有确定的值,以便把这些值传递给形参。

所以形参不具备具体的值,它是不断变化的,而实参是具体的值。

ARP(地址解析协议):

由目标的IP地址查找目标的MCA地址。

arp-a:

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表项。

arp-dInetAddr:

从缓存表中删除指定的IP地址项

arp-sInetAddrEtherAddr:

向缓存表中添加可将IP地址解析成物理地址的静态表项,静态表项不会ARP缓存超时。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由源的MAC地址查找源的IP地址。

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IGRP、EIGRP

外部网关协议(EGP):

BGP(边界网关协议)

表格中的表头是行或列的标题,即表项的名称。

使用可以在表的第一行或第一列加表头,表头写在和之间,釆用粗体字显示。

表格的内容是由行定义标记符和,列定义标记符和來确定的。

Tr:

tablerow定义表行

Th:

tablehead定义表头

Td:

tabIedate定义表列,即表格数据。

tdwidth用于设置单元格宽度

tdheight用于设置单元格高度

tdcolspan用于设置一个单元格应跨占的列数

HorizontalRule加入一条水平线

双标记符Table和/Table用于定义表格,一个表格的所有内容都放在这对标记之间。

从属于Table的是双标记符Caption和/Caption用于建立表格的标题,从属于Caption的属性是Align(定义标题的位置),它有四个值,分别是:

top(标题放在表格的上方),bottom(标题放在表格的下方),left(标题放在表格的左上方),right(标题放在表格的右上方)。

Web浏览器:

解释执行JavaScript代码。

JavaScript属于Web客户端脚本语言。

JSP是基于Java服务器端脚本语言。

JavaBeans它是Java组件技术。

RSS简易信息聚合的缩写。

Jave虚拟机:

负责解释执行用Jave语言编写的源程序。

JaveApplet脚本语言的执行必须依赖Jave虚拟机的支持。

可理解为用Jave语言编写的一些小应用程序,可直接嵌入网页中。

PHP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嵌入HTML的脚本语言。

Lisp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属于动态程序语言。

XML类似于HTML的标记语言用來描述数据。

CGI是HTTP服务器与用户或其它机器上的程序进行"交谈"的一种工具,其程序须运行在网络服务器上。

交换机是多端口网桥,它的一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所有端口合成一个广播域,在没有划分VLAN时,整个交换机是一个广播域,这样容易形成广播风暴。

划分VLAN之后,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不同VLAN之间不通过路由器是不能通信的(网络地址不同的主机不通过路由器也不能通信),这样可以降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的台数,能有效扼制广播风暴的发生。

一个8口的10Base-T交换机,每个口的通信速率最大为10Mb/s

集线器是多端口中继器,有4、8、16、32等,它的所有端口合成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一个8口10Base-T集线器每个口的数据速率为10除以8=1.25Mb/s

中继器与信号放大器都是起信号放大的作用,不同的是中继器放大数字信号,它是集线器的前身,一般是两口。

信号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

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物理层,该层的传输单位为位。

交换机、网桥(Bridge)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该层的传输单位为帧。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该层的传输单位为包。

X.500是一个将局部名录服务连接起來构成全球分布式名录服务系统的协议,它相当于一个健全的电话号码薄,任何机构建立和维护的名录都只是全球名录数据库的一部分。

X.509被广泛应用于数字证书标准,它定义了公钥证书、证书吊销清单、属性证书、证书路径验证算法等证书标准。

X.25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包括3字节头部和128字节数据部分。

PSTN公共电话网,釆用实时性较好的电路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WAIS:

广域信息查询系统

DDN:

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字数据网,即平时所说的专线上网方式,DDN传输速率高、质量好、延时小、全透明、高流量,但由于需租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所以费用高。

帧中继是为克服X.25分组交换网的缺陷,提高传输性能而发展起来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

帧中继网络不进行差错和流量控制并通过流水方式进行交换,所以比X.25网的通信开销更小,传输速度更快。

帧中继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因而比DDN数字专线更能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用户负担的通信费用也更低廉,在帧中继网中用户的信息速率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既可适应流式业务又可适应突发式业务。

累加器AC:

在运算过程中暂时用來存放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它并不能用來长时保存数据。

程序计数器PC(指令计数器):

用來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内存地址。

地址寄存器AR:

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指令寄存器IR:

用來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

中断向量地址是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地址。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包括:

线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信元交换。

线路交换技术:

线路交换又称电路交换,属于专用通信信道,这种通道既可是物理的也可是逻辑的。

在没有数据传送时,别人也不能用,因此电路交换技术的使用效率低。

目前公用电话网广泛使用的交换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经由电路交换的通信包括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2、数据传输;3、电路拆除。

优点:

数据传输可靠、迅速、不丢失且保持原来的队列,交换机处理数据的开销小,实时性好(电话是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所以实时性好)。

缺点:

电路空闲时信道容易被浪费,网络利用率低,线路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技术:

又称为包交换,是将用户传输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毎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分组上线是1000Byte,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分组交换的传输单位比报文交换的传输单位更小且定长,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延时性小。

分组交换釆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

X.25、帧中继、ATM都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多个逻辑信道,故中继线的电路利用率高;2、可实现不同码型、速率和规程之间的终端互通;3、由于分组交换具有差错检测和纠正的能力,故传送的误码率极小;4、它的网络管理功能强。

报文交换技术:

它不需要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专用通道,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长度不限且可变。

釆用存储-转发方式,即主叫用户不需先建立呼叫,而先进入本地交换机存储器,等到连接该交换机的中继线空闲时,再根据确定的路由转发到目的交换机,每条路由不是固定分配给某一个用户,而是由多个用户进行统计时分复用。

优点:

1、线路效率较高;2、不需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來传输数据,网络可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存这个报文;3、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可接收报文,只是传输延迟会增加;4、报文交换可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电路交换却很难做到。

缺点:

1、延迟高;2、不适于交互式终端到计算机的连接;3、节点收到过多数据而不得不丢弃报文还阻止了其它报文的传送。

信元交换技术:

一种结合了电路交换实时性好,分组交换灵活性好的新型交换技术。

信元交换又叫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釆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为5个字节,数据位48个字节,以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

不同的交换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为了使数据无差错传送,首先应釆用分组交换,其次釆用报文交换,不能用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传输单位更小且定长;这种改进的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减少延迟;在出错率较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数据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