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933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docx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

(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展测量。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案

单元教学目的:

1、开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才能。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展识别。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展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展观察物体。

二、理论操作,稳固观察方法

1、第1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

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一样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

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一样呢?

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一样,我们要用一样的工具来测量,要用一样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间隔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络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理论操作,稳固知识

1、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展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

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

去游乐园

教学目的: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中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

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

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

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测:

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展测量。

三、理论练习,稳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

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理论操作p17第4题。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课时: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的: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展测量。

教学重点:

缺乏1米的局部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缺乏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稳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长是——-m——-cm

(3)门的高是——-m—cm

(4)从地面到窗台的高是—m——-cm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详细的数值。

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展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然后小组里进展测量。

三、理论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展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展估计再测量。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开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观察。

“观察物体”教材以学生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为线索——观察汽车引入,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汽车外,还观察了玩具、茶壶等活动。

同时,通过画画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2、加强操作的活动。

“桌子有多长”设计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活动,以使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

“我又长高了”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

因此,教学过程要从学生以有经历入手,来感受米的实际意义,并通过观察米尺发现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很容易用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米量。

所以重点应在让学生主动发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