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324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docx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锦瑟》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栈()?

锦瑟()?

峥嵘()?

渚()

 

崔嵬()惘然()抚膺长叹()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

 

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

 

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

 

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

 

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

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课外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6.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

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

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1题。

(2005高考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锦瑟》课后练习答案:

 

1.略2.A

 

3.中间两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4.用典:

庄生梦蝶,望帝杜鹃。

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

通感兼夸张:

珠有泪,玉生烟。

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5.这首诗首联暗喻自己对这次出仕的等闲态度,说明已没有跟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

尾联点明主旨:

我不会被腐败的官场中的乌烟瘴气污染的,“素衣莫起风尘叹”。

 

6.开篇暗点题旨,抒发感想:

世道没落,已没有再跟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

 

7.①《菊》:

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

②《画菊》:

坚信大义,宁死不屈,崇高伟岸。

 

8.①百花:

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们。

②疏篱:

恶劣的政治环境。

③抱香:

坚持民族大义。

④北风:

元朝统治者。

 

9.D[“漏声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

 

10.C[“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

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生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

 

11.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锦瑟》课后练习答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