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497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docx

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上学期高三化学期中试题

2007届常州市重点高中联考高三化学期中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总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

K-39Ca-40Fe—56Cu-64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

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B、全氟冰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

C3F8<C3H8

D、全氟冰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2.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与P4相似,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

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N4沸点比P4(白磷)高

C.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D.1mol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热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分子内含有极性键,所以CO2分子是极性分子

B、分子晶体、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一定含有离子键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H3>PH3>AsH3

D、某非金属元素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4、下列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1molZn与含1molHCl的稀溶液共热B、1molCu与含4molHNO3的浓硝酸

C、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D、1molMnO2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共热

5.t℃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密度为1.10g/cm3)相同浓度的KCl溶液。

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0gH2O,恢复到t℃时,析出KCl固体5.0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0gH2O,恢复到t℃时,析出KCl固体10.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B.t℃时,KCl的溶解度为50.0g

C.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D.乙烧杯中剩余KCl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烧杯中剩余KCl溶液的质量分数

6.已知:

2Fe3++Cu→Cu2++2Fe2+。

现有含有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且Fe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仅为NO。

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稀溶液中Fe(NO3)3、

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B.1︰3︰1C.3︰3︰8D.1︰1︰4

7、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8、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C(H2SO4)=0.1mol/L。

向其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u2+)为(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A、0.15mol/LB、0.3mol/LC、0.225mol/LD、无法计算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

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0分。

9、把3体积的NO2气体,依次通过下列分别装有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硫酸,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应是(同温同压测定)

A、1体积NOB、0.5体积O2C、2体积O2D、0.25体积O2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32gO2-离子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7NA

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D、80g硝酸铵晶体中含有氮原子数为NA

11、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形成分子晶体XY2    D、X与Y可形成离子晶体XY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

H++Cl-+HClO

B、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

3Fe2++4H++NO3-=3Fe3++NO+2H2O

C、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

Fe(OH)3+3H+=Fe3++3H2O

D、向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溶液:

Ca2++OH-+HCO3-=CaCO3+H2O

13、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

例如:

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3BO3+OH-=[B(OH)4]-

D、硼酸是两性氢氧化物

14、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起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

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CsCl相似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15、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要在放电条件下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

P>N

B

CO2的水溶液可导电

CO2是电解质

C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沉淀为硫酸钡

D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同浓度的pH:

NaAlO2>NaHCO3

16、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况下气体2.24L(假设气体全为NO),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量是

A、6gB、8gC、10gD、12g

17、某单质跟足量浓硝酸反应时,每有0.25mol单质反应时就消耗1mol硝酸,则该单质氧化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A、+1B、+2C、+3D、+4

18、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

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19、(14分)

(1)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HCl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__________

(2)对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A、容量瓶  B、蒸馏烧瓶  C、滴定管  D、量筒  E、烧杯  

F、蒸发皿  G、分液漏斗

  ①标有“0”刻度的有          (填序号);

  ②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③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    (填序号);

(3)现用物质的量的浓度为amol/L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②下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c(NaOH)=                             ;

③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会偏    。

20.(14分)为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或浅棕色)的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甲同学实验如图一,步骤如下:

①取大试管,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如图塞好疏松的棉花和铜丝③一段时间后,使铜丝浸入过量的硝酸反应④慢慢向试管底部推入棉花,可见明显现象。

第①步放入大理石的作用是:

(2)乙同学则用图二装置,他的设想是这样:

从分液漏斗注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丝,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NO产生的压强将排开稀硝酸,达一定体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硝酸液体将NO气体压入空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球部空间因接触空气而变色。

但按他的方法实际操作的丙同学发现此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①当酸液加到浸没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以后,会而使后面的实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②反应开始后,因为随着NO的体积增加,

影响铜丝与硝酸的继续反应。

(3)丙同学将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上提至与塞子下端齐平,解决了第①个问题,再用一个与U形管配套的单孔塞和另一个分液漏斗,仍用前述乙的仪器和思路,从左边顺利地将硝酸加到分液漏斗活塞处,请在答题卷相应图上(如左)补齐装置并特别画出铜丝的适当位置:

(4)丁同学根据丙的思路,认为可以测定一下NO的体积并计算其产率(不考虑有其它气体),如果给你图三所示的仪器及一个酸式滴定管,用一根橡胶皮管将它们连接起来。

为成功量取产生NO的体积,此实验中注入的硝酸在滴定管中至少应到达,设定有条件精确称量,还需要的数据是

(5)计算知:

将等体积NO和O2通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8,但准确的实验表明:

余气体积比计算结果要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应认真思考。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2,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2+NaN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方程式为2NaOH+NO2+NO=2NaNO2+H2O,能否受此启发,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对上述情况作一合理的解释: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2分)碱式碳酸镁有多种不同的组成,如:

Mg2(OH)2CO3、Mg4(OH)2(CO3)3、Mg5(OH)2(CO3)4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确定某种碱式碳酸镁的组成,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E处干燥管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lg,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

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为m2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m3g。

③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关闭_________________,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打开_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待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称得洗气瓶C的质量为m4g:

U型管D的质量为m5g.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ml=31g,m2=87.6g,m3=74.7g,m4=89.4g,m5=87.9g。

计算推导:

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该实验方案,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硬质玻璃管中有水凝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B.不称量碱式碳酸镁样品的质量无法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C.该实验装置也可用于确定天然碱[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正整数)]的化学组成。

22.(8分)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B、D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

请回答:

⑴C、D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写出两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⑵D的单质能跟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B、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0分)如下图,已知X为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盐,F为淡黄色固体;M、N为常见的金属,N的最高价氧化物是耐火材料,它的晶体硬度很大,常做手表的轴承;H为单质。

下图中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⑴X的化学式为;F的电子式为。

⑵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向100mL盐X的溶液中加入10g金属单质M的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烘干得10.16g固体C。

则滤液A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24.(10分)

已知A-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C、E、F为气体,B、D为液体,D的消费量常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标志,F的浓溶液与X共热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单质C,X是一种黑色粉末,B分子中有18个电子。

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

(1)根据图中信息,B、C、D、X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2)B的电子式为          ;

(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⑥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

如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况)的关系。

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况)为多少升?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况)为多少升?

 

26.

(10分)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溶液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Amol,将这些气体完全通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共消耗NaOHBmol。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N2O42NO2;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③NO+NO2+2NaOH=2NaNO2+H2O)

(1)若A=0.8,则原0.8mol混合气体能否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若能,当B=1.0时,原0.8mol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若不能,该问不用回答。

(2)若仅已知A=0.8,试求B值的范围。

(3)求A=0.8时,气体与碱反应所得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可用含有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高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D

C

C

B

B

D

B

C

二、选择题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B

CD

AB

C

AD

CD

C

BD

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2分)19.(6分)BDE

(2)①  C (1分),② ACG (3分),③ BE  (2分)

(3)①  用标准盐酸润洗滴定管2-3次 (2分),

②     a(V2-V1)/Vmol/L   (2分)

③   大 (2分)

20.

(1)排出试管中的空气(2分)

(2)①因如图所示的铜丝所在空间中被封闭一段空气;(2分)

②产生的NO排开酸液而与大部分铜丝脱离接触。

(2分)

(3)正确画出如右图得2分。

左边下端漏斗口露出橡皮塞也正确。

若左边画一普通漏斗,亦给分。

(4)分液漏斗最大量程刻度处。

(2分)

铜丝反应前后的质量(2分)

(5)2NO2+H2O=HNO2+HNO3          NO2+NO+H2O=2HNO2             4NO+O2+2H2O=4HNO2 

在此反应条件下,氮氧化物(NO、NO2)的最终产物并非HNO3一种,实际存在着较低价态的HNO2,实际消耗氧气的量将要减少。

(3分)

21.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碱石灰4分③K1、K2;K3;2分

④K1、K2;K3;2分⑤Mg4(OH)2(CO3)32分

(2)AC2分

22.⑴S2—+H2OHS—+OH—   HSO3—+H+=H2O+SO2↑

⑵3S+6OH—=2S2—+SO32—+3H2O

⑶HS—+OH—=S2—+H2O

23(10分)⑴

⑵①3Fe2++NO3-+4H+==3Fe3++NO↑+2H2O②

⑶0.2mol/L(每空2分)

24.(10分)

(1)  X、C、B、D 

(2)      

(3)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①  SO2+Cl2+2H2O=4H++2Cl-+SO42-   

⑥  MnO2+4H++2Cl-=Mn2++Cl2↑+2H2O  

(本题每空2分)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5.

(1)5mol/L

(2)15.68L(3)16.8L

26.

(1)能;NO为0.3mol,

N2O4为0.2mol,NO2为0.3mol。

(2)0.8

(3)B-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