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414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安徽省合肥二模)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

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

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

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

C

2.(2010•北京宣武一模)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中,划线后盖好培养皿,须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B.某同学用带盖的瓶子制备葡萄酒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

的是向瓶中通气,以保证微生物的发酵

C.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

盐的含量

D.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某土壤溶液活菌数目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无氧时发酵,有氧时繁殖。

答案:

B

3.在酿酒生产上,常向发酵罐中加少量尿素,其目的是(  )

A.作为碳源,为酵母菌提供能源物质

B.作为碳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

C.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D.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

解析:

在酿酒生产上,向发酵罐中加入少量尿素是为酵母菌提供氮源,用于酵母菌繁殖

过程中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酿酒生产上所得到的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是酒精,酒精的产生

不需要氮。

答案:

C

4.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析:

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

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

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答案:

B

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解析:

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

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之一

是单一变量,所以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

答案:

C

6.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

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成分 KH2PO4 MgSO4•

7H2O NaCl CaSO4•

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解析:

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有机

物,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所以

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

答案:

B

7.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

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

欲分离的微生物。

答案:

A

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

解析: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

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答案:

C

9.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

B.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

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解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

化;二者相当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答案:

D

10.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植物叶片――→a叶组织块――→b愈伤组织――→c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d人工种子――→e种苗

A.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

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解析:

从流程图可知,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b和c步骤,再

分化发生在c步骤。

答案:

B

11.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B.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不加植物激素也能成功

C.接种后的锥形瓶放入无菌箱中,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即可

D.移栽生根的试管苗之前,先打开瓶口,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

解析: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后的锥形瓶放入无菌箱中,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应定期消毒,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答案:

C

12.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

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多选)

(  )

 

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所需的知识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培养基的灭菌等相关的知识。

抓住图中单一变量对污染率的影响,随着离体组织灭菌时

间的延长,污染率在下降,而培养基的灭菌时间的长短对污染率影响不大,同样调节培

养基的pH和培养温度对污染率影响也很小,所以A、B、C、D都正确。

如果考生不去

细心分析图中的变量,对污染率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做错。

答案:

ABC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4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

用。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

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

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

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

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需要灭菌的是:

________;需要

消毒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

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7)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考查微生物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区别。

配制培养基需要根据培养

的生物营养需求情况,确定其成分及比例。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有满足植物细胞生长所必

需的营养和植物激素等条件。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能够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属

于选择培养基。

(3)尿素为该细菌提供氮源,葡萄糖为该细菌提供碳源。

振荡培养基可

溶入氧气,供培养的目的菌提供必需的氧气。

(6)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菌数量与是否设

置对照无关。

答案:

(1)不能 缺少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2)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5)①和② 

③ (6)①②③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细菌合成的脲酶

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14.(16分)(2010•南京模拟)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

的植物等。

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培养植物体

图甲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表乙: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吲哚乙酸 0 3ppm 3ppm 0.03ppm 0

细胞分裂素 0 0.2ppm 0.002ppm 1.0ppm 0.2ppm

花芽

生长状况 仍是

组织切块 形成

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芽 稍生长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

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

低等问题。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

图甲中[ ]________和[ ]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

调节([ ]内填序号)。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

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

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的过程中,对

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在离体状态下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胚状

体,进一步发育成新植株或被包以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在此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

吲哚乙酸起着调节作用。

细胞分裂素浓度高时,诱导丛芽的产生;吲哚乙酸浓度高时,

诱导根的产生。

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适当控制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吲

哚乙酸的浓度及二者的比例。

答案:

(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

(4)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 适当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

裂素与吲哚乙酸的浓度和它们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