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218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docx

某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资料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1

一、规划总体要求1

二、规划原则2

三、规划依据3

四、规划范围及规划期4

第二章规划的背景和意义6

一、背景6

二、规划意义10

第三章园区建设条件与优劣势分析13

一、建设条件13

二、工作基础17

三、优劣势分析21

第四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7

一、发展定位27

二、指导思想27

三、基本原则28

四、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9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32

一、功能分区32

二、产业布局35

第六章重点工程44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54

一、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4

二、效益匡算55

第八章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58

一、组织管理58

二、运行机制59

三、评价指标体系60

四、保障措施64

附图:

1、区位优势图

2、道路水系图

3、功能分区图

4、总平面图

5、农作物良种产业布局图

6、蔬菜苗木产业布局图

7、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图

8、农高园平面布局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以**为中心的鲁南经济圈建设,以对接主城区、融入都市圈为着力点,抢抓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县高效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思路,同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倾力支持。

特委托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突出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宏图和行动纲领。

一、规划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遵照**县委、县政府按重点发展农作物良种、畜禽养殖、瓜菜和苗木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构筑现代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畜禽养殖园、特色精品农业园和高效生态休闲园“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贯彻“一产做优、三产做活、二产转型提升”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三大创新”为动力,整合地缘优势,提升竞争优势,优化招商环境,集约利用土地,健全服务体系,力争把**县建设成为**市的西花园、西菜园和休闲观光区,成为**市乃至山东省现代农业的领跑者,鲁西南经济带现代农业的先进示范区,打造鲁西南新的增长极,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良种繁育集聚区,打造民族种子产业高地。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协调利用**县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布局,巧于灵活,减少基础性投资。

2、坚持品牌创建、产业集聚原则

按照规划“现代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畜禽养殖园、特色精品农业园和高效生态休闲园”的产业布局,集聚高端技术、人才、设施与装备,突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功能,引领精细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

3、坚持高效生态、循环节约原则

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坚持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高效与生态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与环境有机统一,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科技先导型产业组合。

4.坚持城乡协调、互促共进原则

现代农业园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周边区域等关系密切,因此园区的物种规划要协调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5.坚持文化性、多元发展原则

农业不仅具备生产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园区的景观系统规划应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与地域性特色结合,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实现园区景观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6、坚持产业融合、机制创新原则

以农业功能全面开发为方向,融合一二三产业,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科技文化旅游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

7、坚持示范辐射、农民增收原则

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支撑,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创新农民知识、技能培训模式,实施项目孵化、复制和产业延伸工程,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8、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力求产业规模适度,产品市场适应,建筑体量适宜,远近项目适时,标准规范适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

9.《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10.《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1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

12.《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3.《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4.《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15.《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16.《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17.《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18.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

19.《**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6—2020年)》;

20.《**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1.《**县农业和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

22.《**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3.《**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24.《山东省城镇化“十二五”规划纲要》;

25.**县实地调研材料。

四、规划范围及规划期

1.规划范围

**县全境,辖十二镇(卧龙山镇、梁宝寺镇、马村镇、仲山镇、老僧堂镇、大张楼镇、纸坊镇、金屯镇、疃里镇、马集镇、孟姑集镇、万张镇),二乡(满硐乡、黄垓乡),一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2.规划期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

规划分期目标为:

近期(2013-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对近期(2012-2015年)进行详细规划。

第二章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俨然上升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其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就是大力推介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区)的建设。

在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会议上,姜大明省长着重提出要加快高效生态和高端高质农业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以农业现代化筑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总基调,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攻坚克难,取得累累硕果,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全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产业背景

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在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园区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大力发展生态型、设施型、创意型、休闲型、服务型等多种农业形态,以及多种形态的组装一体化,构建园区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为规划区域创造一个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和谐统一。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本规划的编制体现以下新型农业的理论及理念。

(1)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屠能提出。

该理论着重分析了土地位置差别引起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差别,指出在城市周围应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区,才能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使农业经营者处于有利的经营地位。

(2)技术创新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26年提出。

其主张现代农业园区应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并提出了现代农业园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使农业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重新组合,以建立效益更好、生产率更高的新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些又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组织形式等观点。

(3)发展极理论:

这是1950年法国学者佩鲁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地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具有优势的地区将会随着产业聚集日益成为发展极,通过这些发展极产生的扩散效应又将带动邻近地区共同发展。

(4)技术诱导变革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费农拉坦和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于1985年提出。

其主张农业园区在技术选择上必须以当地的资源供给为依托,与此同时,在选择技术结构和进行科技投入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农村体制结构,并对其进行适应性调整。

其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运营管理和功能定位,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5)复合生态农业理论:

1986年,罗杰斯蒂提出复合生态农业理论,其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应以促进复合生态农业发展为核心,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手段,使园区持续、稳定、高效、协调地发展。

(6)系统工程理论:

该理论要求把现代农业园区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强调园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园区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7)有机农业:

这是一种崇尚绿色、自然消费,专门生产有机农产品的高效生态农业,以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专用有机或生物肥料为主要特点,生产绿色安全、高品质的有机农作物,如有机茶、有机蔬菜等,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健全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价格大为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

(8)“四位一体”生态种养:

这是一种以秸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将沼气池、猪舍、温室、蔬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

鲁中南山区的居民在温室内建沼气池,沼气池上面建猪圈养猪,猪产生的粪便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发酵后生成的沼气既可以照明、做饭,也可以在温室内点燃沼气灯,起到提高棚温,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效果。

生成的沼液用于替代无机肥追施、叶面追施,还可防虫治病;沼渣用作基肥;沼液还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喂猪。

实现了种植、养殖并举,产气、积肥同步,建立了一个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高效循环的生态能源系统,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1.1“四位一体”生态种养模式图

(9)立体种养:

这是一个在空间上多层次、在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

利用山区地势高差大的特点,巧妙地组合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在坡度陡的山体上对乔木、灌木、牧草结合起来立体种植以保持水土,以草养牧、坡度较缓的地带种植果树、草药等,山脚种植农作物,提高了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10)休闲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注重休闲放松,在此背景下,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

这种模式注重开发农业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使本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具备第三产业的性质,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如把养鱼与垂钓、餐馆结合起来的现代休闲渔业,把果蔬、花卉、茶叶生产与观光休闲结合起来的观光果园、休闲茶园,把林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森林公园等,还有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二、规划意义

一是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县农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

而建设现代农业又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运用现代的发展理念、经营主体、科学技术、设施装备、体制机制改造传统农业。

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要进一步统筹政府的政策、规划、资金、管理、服务等资源,引导社会各方有生力量,加快建设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生产条件优良、物质装备先进、科技应用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的示范样板。

这对于引领、展示并以点带面提升**县农业的整体水平,探索**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体现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良好、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必须抓好突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应用、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推动主体创新等内容,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全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首要任务,从而形成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

三是集聚优质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有所弱化,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且,随着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逐步构建,城乡要素、产业、市场加快融合,工商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农业日益活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优质资本、现代管理等要素向农业集聚。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和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同时有利于吸引优质要素投资开发农业,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引起社会各方重视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明显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大幅增加。

但受农业点多面广和传统思想观念等的影响,支农项目资金使用总体比较分散,制约着资金使用绩效,真正上规模、有影响的示范样板仍然偏少。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举措,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可看、可学、可推广、可展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五是推动山东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率先推进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以及国际化的市场开拓等深度改革,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加快形成,山东农业既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体制机制优势弱化的挑战,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质要素不断外流等考验,推动山东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三章园区建设条件与优劣势分析

一、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区位概况

**县位于山东省**市西部,东经116°06′~116°27′,北纬35°11′~35°38′属黄河冲积平原。

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东临**市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

县城坐落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0′、北纬35°24′。

县城东至**22公里,南至金乡县城45公里,西至巨野县城23公里,北至梁山县城50公里。

(2)自然概况

◆地形地貌

**县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东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区海拔在35~40米之间。

境内大小山丘135座,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多在80~200米之间。

纸坊镇与马集镇交界处的孟良山,主峰海拔243米,为全县制高点。

地形大致以327国道为界,南部以低丘为主,包括荒山岭坡、近山阶地、山前倾斜平地等3个微地貌类型,面积占全县11.4%;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包括微斜平地、缓平坡地、洼地等3个微地貌类型,面积占全县88.6%,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

**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水量641.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48小时,无霜期198天,冷热干湿区别明显,湿热同季,干冷同步,光照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水源状况

河道众多。

共有大小河流40多条,总长达370公里,其中比较大型的河流有京杭大运河、赵王河、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等,多由西向东注入南四湖。

◆自然资源

**县境内资源丰富。

已探明有煤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储量16.94亿吨。

石灰岩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全县石灰岩探明含量约为90亿吨。

地下矿藏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县境内地下矿藏水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赋存于奥陶、寒武系石灰岩中的地下水,资源条件更佳,埋藏浅、水位高、储量丰富、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国家、国际用水标准。

(3)文化资源

◆曾子故里

**是古代四大圣贤(孔子、孟子、曾子、颜子)之一曾子的故里。

曾子师从孔子,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孟子师从子思。

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

曾庙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

曾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

◆武氏祠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县纸坊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县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

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

◆青山寺

青山寺位于县城南8.2公里的林木葱茏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青山寺坐东面西,顺应山势,层层递升,设计巧妙,别具一格。

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景色颇为壮观。

◆“四乡”文化

**是全国著名的石雕之乡、鲁锦之乡、唢呐艺术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近年来,**县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作为繁荣发展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曾子、石雕、鲁锦、唢呐“四乡”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4)社会条件

2012年**县年末总人口86.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6.97万人,占77.24%。

从业人口50.5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9.3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32%。

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02亿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3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08元、9357元。

三次产业比为13.8:

53.5:

32.7。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利税21亿元、利润13.5亿元。

二、工作基础

**县是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

全县耕地面积9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67.2万吨,其中优质、专用粮食占95%以上。

**县农业基础优越,蔬菜产业、农作物良种繁育、畜禽养殖、林业产业等已具备相当规模;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鸿运富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现已流转土地面积近16万亩。

1.蔬菜产业

瓜菜面积发展到20.3万亩,**紫皮大蒜为山东省著名的土特产品,**细毛长山药曾为历代皇室贡品,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常年种植大蒜、圆葱15万亩。

食用菌面积发展到200万平方米。

卧龙蔬菜基地规划面积1.5万亩,现已发展到5060亩,建成大弓棚300余个,发展露地蔬菜4000余亩。

万张镇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10个日光温室大棚、120亩阳光高新技术农业(草莓育苗)、70个冬暖式大棚蔬菜、700亩德诚观赏景观苗木花卉、1500亩扭头河绿色苹果种植、15个竹棚3.2万平方米秀珍菇等基地。

依托祥丰种业和满硐食用菌基地,带动建设老僧堂镇韦庄、万张镇宋王、仲山镇布山等高标准规模化蔬菜、食用菌大棚生产基地13处、大棚1600个。

以优势农产品产业为重点,集中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基地,建立蔬菜县级蔬菜监测点10处,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32处,其中省级2处。

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认证面积达16万亩。

注册商标达到39个,逐步打响了“**农副产品”品牌。

2.农作物良种繁育

**县种业发展迅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已发展到5家,其中,农业部发证1个,注册资金1个亿,省农业厅发证1个,注册资金3000万,注册资金500万以上3个。

注册资金100万以上3个。

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种28个,授权生产经营品种60多个,涉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全年种子繁育面积35万亩,种子生产量6890万公斤,年交易额约2.98亿元。

发展蔬菜种苗企业2家,年繁育能力200万株。

3.畜禽养殖产业

**县畜禽业历史悠久,全县饲养的优良畜禽有13个种类、24个品种,尤其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大蒲莲猪、鸡鸭、鹌鹑等最为著名。

**县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的原产地、中心产区,是江北最大的鹌鹑养殖县,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小尾寒羊保种场—**种羊场、国家级保种场**青山羊原种场、大蒲莲猪原种场均在**县境内。

**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年可提供饲料粮1.5亿公斤、饼类0.5亿公斤、粗饲草6.5亿公斤。

全县畜禽存养总量达到2300万头(只),其中鲁西黄牛年存栏量8.3万头,小尾寒羊30.89万只,鹌鹑960万只,肉蛋鸡908.68万只。

肉类总产6.40万吨,蛋类总产2.77万吨。

养殖专业村140个,规模养殖场1127个,畜禽产、加、销龙头企业18个,有11处专业批发市场。

4.林业产业

**县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有林面积26万亩,林网化面积65万亩,其中以红富士、新红星、日本甜柿、黄金梨、金太阳杏等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达1.7万亩,林业覆盖率达到28%,林木蓄积总量126万立方米,林木加工企业100余家。

5.土地流转

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规范流转程序,稳妥推进,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吸引外来资金、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流转土地建设高效农业基地。

截止2012年底,建成12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托管)办公室3处,全县规模流转土地达到15.19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17.91%;100亩以上规模流转达到8.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9.6%;3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