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225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专业考试背诵提纲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现代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科。

3、教育的概念: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4、教育的特点;

答:

①学校教育具有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②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

④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5、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6、教育的本质:

答: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

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7、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

①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德国最早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我国是1986)

②建立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③创立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④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⑤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8、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

①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普及义务教务和延长教育年限(意大利是最早实行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

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制发展

⑥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9、学制:

是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各种规范和规定。

10、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代我国的教育目的

11、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1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3、教师职业

答:

①知识基础②定位(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③自主性(建立在对别人负责的基础上的)④责任性

14、如何将教师课程转变为学生课程

答:

将教师课程转变为学生课程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开放型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应将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有

①自主构建学习;②小组合作学习;③问题探究学习。

15、教师素养;

答:

①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心中要有爱,做自律的榜样,有热心和幽默感,有可信任感)

②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③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④教育机智

(①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②教师的智能结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③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点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

16、教师的专业发展

答:

①教师的专业不可替代

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③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知识与中小学知识的融合

④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深入理解

⑤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由道德、有理想、有专业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⑥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

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

⑧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17、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答:

①非关注阶段:

孩提时代

②虚拟关注阶段:

师范生时代

③生存关注阶段:

骤变与适应

④任务关注阶段:

由“我能行吗?

”到“我怎样能行?

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专业化发展

18、实验研究法:

答:

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9、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

答:

①教育的文化功能②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现代化功能

③教育的政治功能④学校的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加快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发展人的主体性,个体化功能)

20、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答:

①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

②教师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③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总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能,并激励其积极发展。

21、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

①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的特定的专业知识

②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③实践性知识:

教师在面临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22、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答:

①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概括性、发散性、变通性、独创性

②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板书能力;丰富大方的体态语言;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③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

23、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答: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技能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专业的教育环境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与实践。

①教师专业发展能帮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自我:

自我形象、自尊、职业动机、工作满意度、对教师任务的认识,对工作内容的了解、未来前景、个体的教育理论。

②教师的专业发展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24、专家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①主动反思②对基础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

③知识的结构化④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力

25、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答:

①学习:

实现自我超越②实践:

改善心智模式③培训:

建立共同意愿

④合作:

整合团体智慧⑤研究:

学会系统思考

26、教师反思的意义

答:

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而且,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

3教师成长的公式是:

经验+反思=成长

4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27、教师反思的方法;

答:

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网络教研。

28、教学日志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

答:

记录教师自己每天都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实施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等情况。

29、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

答:

背景;过程;讨论的问题;分析和讨论;注释和附录。

30、课程的含义

答:

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之中。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31、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答:

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2、课程理论的发展:

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的理论。

33、经验主义课程论

答:

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②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4、学科中心课程论、

答:

要素主义:

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永恒主义:

35、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

①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验室。

②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36、存在主义课程论

答:

课程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37、课程设计的概念

答:

课程设计是按照与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订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8、目标模式:

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

奠基者是博比特。

过程模式

39、课程目标与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答: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筛选法和参照法。

40、课程标准:

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41、课程的类型;

答:

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2、校本课程与开发

答:

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开发设计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自主的行动,促使地方和中央当局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因此学校获得法律和行政的自主权和专业地位,从事的课程设计过程。

43、课程内容的基本观点

答:

课程内容是学科内容的总和;课程内容是学习活动;课程内容是学习经验

44、挖掘课程内容的方法与思路

答:

①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②确定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材料;

③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④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⑤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⑥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

⑦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⑧开发可利用乡土资源。

45、新课改的基本特征

答:

①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②实现课程的整合性;

③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④进一步加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46、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答:

(1)课程结构的综合性①学科领域的综合

②新设综合学科,主要是一般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2)课程内容的综合性①强调把学生的生活、个人知识、直接地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

②把当代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让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

③关注科学、文化的最新发展,如最新的观念、信息技术等

47、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

国家、地方、学校

48、新课程设计的特征;

答:

①课程设计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给你的个性发展;

②由集中统一的模式向更加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模式转变,走向权力分享

③课程综合化得到重视,注重学生灵活性与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9、新课程的实施

答:

①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

③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④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50、学校教学的概念;

答:

在学校这个正规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基于预见课程框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活动。

51、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

①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②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

③基于预见课程的教学

④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

52、学校教学的任务

答:

①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③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

53、非智力因素

答:

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动机、态度、情感、兴趣、意志、习惯和性格等。

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专注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是开启心智的钥匙,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性格的优劣是一个人终生事业成败的关键。

54、教学过程的概念

答:

教学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是师生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知识的过程。

55、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

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②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

③教学过程的发展性④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56、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

答:

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

57、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答:

教育性:

教育方针、各科教材内容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贯穿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而且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精神;教师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展性: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功能。

包括促进学生的智能、情感、品德、个性和身体的发展,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8、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说与发展说

答:

认识说: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学习和认识的间接性。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教育的本质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与人类“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有所不同。

发展说:

教学过程不是认识过程而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59、教师的主体性的表现;

答:

教师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对教材的组织上和对学生知识的引导,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上表现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表现在: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

③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④教师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60、学生的主体性与表现

答: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子“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表现为:

①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选择

②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和转化

③学生对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和超越。

6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简约型规律;

答:

教学过程主要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学生与课程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6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①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简约型规律;

②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③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

④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63、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

答:

发现教学法,教师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的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和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①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和逻辑顺序

④要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64、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

答:

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有关,是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感情和个人的意义参与,与全人无关。

意义学习时一种使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的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依赖个体自身的成长;更多强调情感因素;更多强调此时此刻的情境;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课堂气氛是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以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自己调整这种情绪变化和决定变化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和行为。

6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答:

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的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观: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教师观:

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组织教学。

启示: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转换教师教学主体的理念;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结构冲突;成立学习共同体,实现充分的合作交流;创设任务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工具和资源。

66、多元智力教学理论;

答: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哈弗大学教育学家加德纳首次提出并完善的,他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八种不同的智力,每种类型的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能够解释不同个体的智力差异,且每个系统间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包含的智力有:

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学家智力。

启示:

①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评价的来源应该是学生的活动;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评价的方式应该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

67、有效教学理论;

答:

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定义;着眼于教学技能的定义;着眼于学习成就的定义;着眼于教学全过程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设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68、试分析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对教学的启示

答:

①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指观察学习,人类大量行为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得。

②观察学习经过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四个过程。

启示:

从认知示范、认知行为矫治等方面

69、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

答:

倡导多元式的教学目标;强调整合的课程内容;提倡建构的知识学习;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主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70、课堂教学的概念、意义;

答:

课堂教学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和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

意义:

①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

②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

③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71、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答:

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给你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形成科学要领的教学活动。

因材施教原则:

指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72、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

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的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防范,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和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的要求整体系统;目标分解;难度适中;

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教学材料和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的表述;

①行为主体,即学习者。

“学生能够……”

②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习者形成的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写出,指出,背诵,辨别”

③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学习辅助手段的限制;学习时间的限制;提供信息或提示;提供完成行为的情景

④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教学目标应达到的最低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73、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答:

(1)含义:

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有机配合,有序进行,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过程,其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学。

(2)要求:

①要有充分的学情分析;②要有科学的教材分析;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④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⑤要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⑥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3)原则:

①趣味性原则;②灵活互动性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研究性原则;

⑤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原则

(4)教学内容的组织:

即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选族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过程。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与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挂钩,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同意教材内容可以做出不同的教学处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74、教案设计的一般环节及一般样式;

答:

一般环节: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教学程序的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的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的再设计(修改教案)

一般样式: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75、导入技能的类型与原则;

答:

类型:

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原则:

①导入的目的性要强

②导入要有关联性

③导入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④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76、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构成要素;

答: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组织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所运用的语言技能,也成课堂语言技能。

构成要素:

基本的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引入,介入,评核)。

77、提问技能的类型与原则;

答:

类型:

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原则:

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能够使多数学生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③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

④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提问;

⑤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

⑥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充分给予分析和确认,是问题有明确的结论,以强化学生的学习。

78、讲授技能的类型与原则;

答:

类型:

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原则:

①讲授的目标要明确,准备要充分;

②增强对学生的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