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453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docx

班主任师德测试题

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2013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文件”对师德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1、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2、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3、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4、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

5、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

6、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

7、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道德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道德是存在于天地万物、社会政治、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中,即“大道德”,是人在体道得道以后对“道”的一种把握和理解方式,是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

西方的传统道德则涵盖了道德在协调个体与自然、社会及人生的和谐发展的生命活动中对“道”和“德性”的领悟与把握。

注重个人的快乐、幸福和提倡物质的合理性。

五、什么是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作为职业行为主体的教师在个体一般道德基础上,发自内心对职业生活各种要求的认同,是教师所秉持的职业道德认识、职业情感以及在从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职业行为,对职业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守并以德性的面貌展示出来的一种品质,是对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整体把握。

六、师德有哪些意义?

1、师德的特殊性

2、师德对教育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3、师德对未成年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4、师德对社会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七、新时期树立发展的师德观包括哪些内容?

1、教师既是道德促进者又是道德学习者

2、教师既是道德示范者又是道德实践者

3、教师既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习“德”的合作者

八、从教师的职业要求看,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1、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2、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要富有创新精神

九、造成师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1、是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2、是教师教育观念问题。

3、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4、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意志薄弱。

5、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

十、造成教师不良人格的根源有哪些?

客观环境对教师的人格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工作压力过大。

3、人际关系的刺激。

4、教师待遇偏低。

十一、新时期教师人格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教师高尚师德的培养。

2、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培养。

3、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培养。

4、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十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本质及其表现有哪些?

1、是表现在教师渊博的知识上。

2、是表现在教师高尚品德上。

3、是表现在教师无私爱心。

4、是表现在教师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十三、教师人格魅力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1、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2、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陶冶作用。

3、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

十四、加强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1、创造良好的环境,造就健康的人格

2、注意个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

3、树立良好榜样,发挥正能量教师的传导力

十五、师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充满爱心忠诚事业2、尊重学生、师爱涓涓3、爱岗敬业、品格优秀4、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学识渊博、业务精良5、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1)为人师表自律慎独

应具体做到:

第一,仪表大方得体。

第二,语言规范健康第三,举止文明礼貌。

第四,严于律己、情趣健康。

第五,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2)公正公平道德高尚

十六、什么是师德意识?

师德意识是师德修养的深层结构,是先于其师德行为存在于头脑之中的一种职业心理准备状态。

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师德信念等的总称

十七、什么是师德知识?

包括两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实施教书育人活动的基本保证,本体性知识应是对德育学科内容的精专,包括关于道德的认识、内容和相关的理论和事实及其发展变化等。

作为一名教师,应对师德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不应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德育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知识之一。

2、工具性知识

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

如果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

因此,一名合格教师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师所需掌握的教育知识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教育学知识,如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也包括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

这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师德知识的基础,也是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必备。

同时,对于教师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

“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十八、什么是师德能力?

师德能力是指教师在认识各种道德现象,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已经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和作出正确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主要包括感知能力、监控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教育机智等。

师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看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获得的,而是在师德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的。

教师师德能力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师德观念是提高师德能力的前提。

2、培育自我师德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师师德能力的根基。

3、善于总结、发现德育方法和技巧是提升教师师德能力的重要途径。

十九、什么是师德行为?

师德行为就是教师在学校这个环境下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

它受一定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某种社会倾向,是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

师德行为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即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二十、论述:

塑造师德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1、合力共建,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师德建设要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第二、师德建设要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宣传及教育作用。

第四、提升各级教育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

2、强化主导,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效能第一、系统学习,提高认识第二、完善规范,优化机制第三、榜样引领,目标激励第四、创新活动,营造氛围

3、强化自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

第一、终身学习,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二、践行规范,体现师德核心价值

第三、掌握“心术”,优化自身心理品质

第四、积极体验,深厚教师道德情感

第五、乐观坚韧,自觉磨炼道德意志

第六、反躬自省,坚持自我道德评价

第七、君子慎独,提升自身精神境界

二十一、师德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系统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广泛性原则

二十二、什么是师德的评价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是对教师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仲裁,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善恶判断,激发教师个人强烈的责任感。

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最后还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十三、师德评价标准的构建有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编制师德评价标准时要以师德的内涵和特征为依据;

2、明确性原则:

编制的指标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效果的好坏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评价者对指标理解上的模糊不清或者误解;

3、普遍认可性原则:

把师生作为教师道德评价的根本,在指标中真正体现师生的需求,得到他们的认可;

4、可比性原则:

不同岗位肩负的职责和开展工作的方式都不一样,指标也要有一定的差异;

5、可操作性原则:

即给出的指标必须是可见的行为或者可感受的东西,以便评价者能够对评价标准准确把握;

6、相对稳定性原则:

评价指标制定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强化教师对学校倡导的教师道德准则的深刻印象。

二十四、如何建构师德考核体系?

1、提升师德评价的重视程度2、倡导实践性师德评价理念3、制定合理化师德评价标准

4、完善发展性师德考核体系5、实现多元化师德评价方式

(1)教师的自我评价

(2)学校内部对教师的师德评价

(3)社会对教师的师德评价6、正确运用考核评价结果

二十五、教师哪些行为属于“违反师德”?

请列举十种以上。

2013年11月3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骚扰学生、遇突发事件不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收礼或有偿补课等十余项行为属于“违反师德”,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12月18日。

  受处分时暂缓资格注册

  近年来,教师收礼、体罚、性侵学生,“范跑跑”等案例,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

《办法》明确,这些行为今后都将受到处分。

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

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等期限是24个月。

  接受《办法》监督的“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等机构教师,也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办法》指出,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

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受处分前可申辩

  为了避免教师受到“冤枉处分”,《办法》要求,学校及其主管教育部门在对教师做出处分决定前,应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也可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

必要时,可以组织听证。

  考虑到近来频繁发生的教师性侵学生案件,征求意见稿还强调,处分决定应当在适当范围内公布,但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的除外。

  此外,《办法》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建议,各地可以参照《刑法》中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裁定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教师收受“礼物”的价值上限。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的;    

  6.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7.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9.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10.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习知篇

“知”为教师道德理论认知,是指关于教师道德的真理性知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道德的判断,实践中体现的关于师德知识以及全社会对师德的价值共识。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置身于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定位、诠释师德精神,了解并掌握师德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为大家阐述师德的概念、内涵、师德与道德及人格的关系,塑造师德的方法途径及评价等一系列理论性知识,用以作为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的理论支撑,为教师师德发展的提供内驱力,从而不断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人格魅力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贡献力量。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文件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及内容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也反映了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规范是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是人们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和关系基本要求的概括。

每一从业者都应接受本行业规范的约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调节各种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

教师工作中的主要关系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群体间的关系、教师与职业关系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针对教师职业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伦理矛盾制定的。

一种必要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职业或专业生存下去的保证。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备受关注。

建国以来,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教育部多次对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订,

最新修订的《规范》于二○○八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

共计六条。

新《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权威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修改(出台)背景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

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

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而且,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显示党中央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来看待。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

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

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4年中央8号文件第三条指出: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中明确规定:

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

“一个精神,四点希望”。

一个精神:

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四点希望:

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文件及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规范》适应新形势进行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一次颁布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距2008年相距11年,原《规范》条款中许多内容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许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

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二)新《规范》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新《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

如“爱国守法”强调了教师要爱祖国和人民;“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强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人师表”同样赋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含义,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紧密相连,而且对教师的衣着和言行举止、协作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等方面要求具体细致,还增加了对待家长态度方面的要求;“终身学习”更是人本思想的全面要求。

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新《规范》在认真总结了原《规范》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如继承了师德规范主旨“爱”和“责任”,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如在师德规范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新修订的《规范》中有“十五处”广大教师意见被采纳,从而使《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

同时,在新《规范》中还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

如在新《规范》中首次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等,这些都是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本次修订实施的新《规范》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既作出了倡导性的要求,也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

例如,倡导性的要求有:

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

陶行知先生曾说: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

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

禁止性的规定有:

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

如第一条中倡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第二条中倡导“乐于奉献”、第五条中倡导“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

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

“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

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

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

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

但还是被范跑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

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

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

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

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

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

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

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

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