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8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docx

十一册第四单元表格备课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新奇的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海的颜色》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告诉我们:

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囚蚁》记述了作者儿时与妹妹突发奇想饲养蚂蚁最终失败的“笨”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天真与自由的可贵。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时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或人物思想感情。

4、继续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及质疑问难的能力。

5、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处。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充分读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或者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文文字的精妙

10.海的颜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全文以“海洋的颜色”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条例清晰,真实可信。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对“大海是蓝色的”这一命题提出了质疑。

第二部分(4~8)介绍作者观察到的四处海洋的不同颜色及作者的观察感受。

第三部分(9)写无论海是什么颜色,海水都是无色透明的。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难点)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资料。

多数学生喜爱想象,对这篇课文应该很有兴趣。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

(2)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完成课后练习2

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

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

作者的感受怎样?

(二)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

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

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

(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     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二)西沙群岛的海:

1.     ……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1.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2.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

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有颜色的”。

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

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获?

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课堂作业。

自主学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巩固正音,规范书写,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定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互相倾听、民主互学的品质。

3、“读、思、议、读”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和欲望。

  教学过程:

 

11.囚蚁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

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

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

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

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

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自由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过渡:

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三、学习课文5~7段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

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

何谈“囚”呢?

小结:

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拘无束来的快乐?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

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

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梳理问题)

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四、回扣课题,拓展升华。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师述:

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2. 补充原文: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

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

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的错下去”。

四、布置作业。

读读赵丽宏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自主学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巩固正音,规范书写,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定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互相倾听、民主互学的品质。

3、“读、思、议、读”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和欲望。

 

板书设计

11.囚蚁

关爱?

囚禁!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课后记

              

 

12、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

再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

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理解?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自主学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巩固正音,规范书写,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定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互相倾听、民主互学的品质。

3、“读、思、议、读”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和欲望。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做梦请教老师    想象探索思考答案

善于探究和想象,执著

 

课后小记: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自读,理解诗意

 

 自读诗,提出疑问。

 

   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自读全诗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交流诗意

2、感情朗读

 

四、感悟诗的意境

感情朗读

 

 五、小组总结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师:

古典诗歌当中,写景的诗很多,同学们还记得学过哪些写景的诗?

能不能给大伙背几首呢?

(学生背已学过的写景诗)

师:

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二、解诗题,了解作者

1、学生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吟”的意思的吟诗)

3、诗人是在傍晚江边吟诗的,是谁啊?

请学生简单地介绍课前搜集的白居易相关资料。

三、从读入手,初读感知。

1、师:

那么这首诗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

这还要回到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这一天,他一个人来到江边,此时正是傍晚,他看到红日落下,江面光色瞬息变化的亮丽景色时,陶醉其中,当下吟诗一首便是这《暮江吟》。

2、自由读

3、师:

同学们看了,听了有什么感受?

4、师:

哦,也就是说其实诗里描写的境界是多么美丽啊!

(板书:

美)这么美的一首诗你们爱读吗?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要读准诗中的生字。

6、请个别学生读古诗。

四、自主学习,感悟古诗

1、师:

究竟是何番景色如此吸引大诗人白居易?

现在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要好的伙伴,借助文中注释,帮助自己去理解诗中的内容,在讨论当中去领悟一番,你们认为诗里面最美的地方在哪儿?

(板书:

悟)

2、学生交流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用“铺”字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练读第一句

5、学生交流:

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儿?

①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

②要求学生想象,江水一半是怎样的红,一半又是怎样的绿,用“像、仿佛”等字说说(板书,瑟瑟、红、夕照)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回答,理解“可怜”领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7、引导学生练读诗的最后两句。

8、学生品读整首诗。

六、加深理解,积累应用

1.试着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把诗中描写的美景写下来。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悟、赏领略了古代诗歌中的写景诗的艺术魅力。

希望同学生从今天开始,继续用这样的热情去学古诗、爱古诗,成为宏扬祖国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八、课外作业:

搜集一两首写景的古诗,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

自主学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巩固正音,规范书写,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定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互相倾听、民主互学的品质。

3、“读、思、议、读”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和欲望。

 

板书设计:

 

读瑟瑟    红   夕照

悟  美                  景

赏      真珠    弓   月夜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5.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个句子的特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4、练习背诵。

 

 1、自由读短文,思考科学家发现了哪几点体会?

   2、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5、默读思考:

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激发想象。

 

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学生写作,教师辅导。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可先写第一副再写第二幅,也可以倒过来)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

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

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

   

一、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

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千方百计、和风细雨……)

二、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

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

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使人感觉更加真切,仿佛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

4、再读句子

5、师:

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

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

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

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运:

挥动;斤:

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

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师:

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尝试想象

  

自主学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巩固正音,规范书写,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定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互相倾听、民主互学的品质。

3、“读、思、议、读”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和欲望。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