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798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9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冷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总体部署

1项目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

中韩自贸区威海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冷库建设工程

(2)工程建设项目地点:

威海新港

(3)建设规模:

工程主体结构二层,建筑高度21.00m,局部9.2m,总跨约53.00m,单跨7.5m,建筑面积约15040㎡,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主体采用钢筋砼框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预应力砼双T板,抗震设防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4)计划工期:

395日历天;

(5)质量要求:

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6)总投资额:

4477万元。

2施工总体部署思路:

根据本工程特点、承包范围及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施工部署将统筹安排,既考虑各专业工序的衔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搭接、分包工程的合理穿插、专业分包工程有足够的施工时间,又保证资源配备与进度安排相协调,此外还考虑配合业主制定设备采购计划、专业分包进场时间计划,作好分包管理、协调与服务。

(1)科学组织施工,满足业主对本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合理组织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消耗,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布置劳动力、施工机具,尽量实现均衡生产。

(2)施工顺序合理编排,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3)积极推广和应用“十项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3各阶段施工部署主要内容

3.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阶段(2018年1月12日至2018年01月21日)

1)在接到业主中标通知后立即进入施工现场,进场后立即展开现场布置、现场测量定位、道路硬化和布置工作区。

2)拿到施工图后进行场地平整工作。

3)协助业主与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设置完成前期主要堆放场地、加工场地。

3.2、基础施工阶段(2018年01月22日至2018年5月19日)

1)本阶段进行主要完成桩基施工、土方开挖、基础施工。

2)此阶段布置二台6010塔吊,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配合浇筑。

3.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2018年4月14日至2018年7月17日)

1)本阶段主要完成钢筋砼结构、二次砌体结构施工。

2)汽车泵配合浇筑混凝土。

3)做好结构施工技术保障、现场管理保障和人员、物资供应保障。

3.4、装饰装修施工阶段(2018年7月28日至2019年1月13日)

1)本阶段主要完成粗装修、精装修、屋面施工和室内机电设备安装、室外工程施工。

2)2019年1月13日完成全部装修施工。

3)本阶段重点做好各专业分包工程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特别做好安装配合及成品保护。

3.5、竣工验收施工阶段(2019年1月14日至2019年2月10日)

从2019年1月14日至2019年2月10日主要进行各专项工程分项验收、综合验收、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

附图:

施工平面详图

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桩基施工→基坑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基坑回填→砌体施工→屋面施工→装修施工

本工程总体上按照基础结构、主体结构、砌体结构、装饰装修四个阶段组织施工,以主体结构作为工期控制点进行工期控制。

结构施工阶段,电力设备安装预埋与结构同步施工,在主导工序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

装修和设备安装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作业。

2施工机械安排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配备二台QTZ80/6010塔吊负责主体阶段垂直运输,2台SC100/100物料提升机负责砌体和装饰阶段垂直运输。

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钢筋机械采用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套丝机、交流电焊机加工、制作、连接,现场设模板加工棚,采用木工电锯等在加工棚内加工。

3工程测量

中韩自贸区威海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冷库建设工程,平面测量工作难度比较大,但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提高施测效率,实现业主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智能化结构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3.1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

1.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精密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

2.平面(高程)控制点交接及复核

测量工作实施前,业主提供不少于两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或两个GPS点),与施工方、监理以书面形式进行现场交接,施工方负责点位的复核、及保护(可作引桩保护)。

3.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平面控制采用主轴线法;以两条正交线作为本工程的首级控制,为了满足首级控制网的几何强度,在轴线延长上增加一具有良好通视条件的点,并具导线规则的控制网。

3.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高程兼顾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要求,至少布置三个水准基点(深埋点);水准基点呈三角形布置,并与城市水准点进行联测。

4桩基施工

本工程桩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

4.1起吊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才能运输和打桩。

如提前吊运,必须采取措施并经过验算合格后才能进行。

起吊时,必须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在起吊过程中过弯而损坏。

当吊点少于或等于3个时,其位置按正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

当吊点多于3个时,其位置按反力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

长20~30m的桩,一般采用3个吊点。

4.2运输堆放

打桩前,桩从制作处运到现场,并应根据打桩顺序随打随运。

桩的运输方式,在运距不大时,可用起重机吊运;当运距较大时,可采用轻便轨道小平台车运输。

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推拉桩体。

堆放桩的地面必须平整、坚实,垫木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

预应力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出厂,在达到设计强度及14天龄期后方可沉桩。

预应力管桩在节长小于等于20m时宜采用两点捆绑法,大于20m时采用四吊点法。

预应力管桩在运输过程中应满足两点起吊法的位置,并垫以楔形掩木防止滚动,严禁层间垫木出现错位。

4.3锤击法

预制桩的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等。

锤击法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持力层。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沉桩方法。

打桩设备主要有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三部分。

4.4打桩顺序

打桩时,由于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先打入的桩被后打入的桩水平挤推而造成偏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而后打入的桩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土深度,造成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大。

所以,群桩施工时,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防止周围建筑物破坏,打桩前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长短以及桩架移动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

在打桩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轴线,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上。

要综合考虑到桩的密集程度、基础的设计标高、现场地形条件、土质情况等,以确定打桩顺序。

常用的打桩顺序一般有下面几种:

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一般基坑不大时,应从中间开始分头向两边或周边进行;当基坑较大时,应将基坑分成数段,而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

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

第一种打桩顺序,打桩推进方向宜逐排改变,以免土壤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挤压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

对于大面积的桩群,宜采用后两种打桩顺序,以免土壤受到严重挤压,使桩难以打入,或使先打入的桩受挤压而倾斜。

大面积的桩群,宜分成几个区域,由多台打桩机采用合理的顺序进行打设。

打桩时对不同基础标高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宜防止桩的位移或偏斜。

为减少挤土影响,确定沉桩顺序的原则应入下:

a、从中间向四周沉设,由中及外;

b、从靠近现有建筑物最近的桩位开始沉设,由近及远;

c、先沉设入土深度深的桩,由深及浅;

d、先沉设断面大的桩,由大及小。

e、先沉设长度大的桩,由长及短。

4.5打桩方法

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

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边应有5~10mm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

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打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

打桩有“轻锤高击”和“重锤低击”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如果所做的功相同,而所得到的效果却不相同。

轻锤高击,所得的动量小,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大,因而回弹也大,桩头容易损坏大部分能量均消耗在桩锤的回弹上,故桩难以入土。

相反,重锤低击,所得的动量大,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小,因而回弹也小,桩头不易被打碎,大部分能量都可以用来克服桩身与土壤的摩阻力和桩尖的阻力,故桩很快入土。

此外,又由于重锤低击的落距小,因而可提高锤击频率,打桩效率也高,正因为桩锤频率较高,对于较密实的土层,如砂土或粘性土也能较容易地穿过,所以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

4.6质量控制

打桩质量评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能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贯入度或标高的要求;二是桩打入后的偏差是否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贯入度或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粉土和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作参考;若贯入度已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桩端位于其它软土层时,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参考。

上述所说的贯入度是指最后贯入度,即施工中最后10击内桩的平均入土深度。

贯入度的大小应通过合格的试桩或试打数根桩后确定,它是打桩质量标准的重要控制指标。

最后贯入度的测量应在下列正常条件下进行:

桩顶没有破坏;锤击没有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与弹性垫层正常。

打桩时如桩端达到设计标高而贯入度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或者贯入度指标已满足,而标高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

遇到这两种情况时,说明地基的实际情况设计原来的估计或判断有较大的出入,属于异常情况,都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以调整其标高或贯入度控制的要求。

2、平面位置或垂直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桩打入后,桩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的规定。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必须使桩在提升就位时要对准桩位,桩身要垂直;桩在施打时,必须使桩身、桩帽和桩锤三者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轴线上,以保证桩的垂直入土;短桩接长时,上下节桩的端面要平整,中心要对齐,入发现断面有间隙,应用铁片垫平焊牢;打桩完毕基坑挖土时,应制订合理的挖土方案,以防挖土而引起桩的位移或倾斜。

3、接桩的质量要求

(1)采用焊接接桩时,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焊缝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规定。

(2)当混凝土预制桩用法兰盘拼接时,应连接牢固,防锈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4.7检测

一、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完工后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二、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完整性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三、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应抽取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不得少于1根。

四、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应符合如下规定:

同一规格、同一持力层的基桩,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桩基应抽取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应抽取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

5土方开挖施工

5.1施工工序

施工顺序为:

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基槽清理→放线→验槽→地基处理→混凝土垫层施工

5.2施工工艺

1.场地平整

根据目前基坑开挖图纸,先对基槽进行大开挖,大面积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基坑周边和局部基底进行细部处理。

2.施工测量放线

(1)用经纬仪及钢尺测出各轴线和基础位置。

(2)放好每桩轴线后,及时报告与业主、监理验线,复核后方可施工。

3.基坑挖至持力层后,清理干净,请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6钢筋工程

6.1钢筋工的检验

钢筋进场时,附有质量证明书,钢筋进场时应进行复验。

钢筋进行场时应按此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净化状态的钢筋组成。

1.外观检查: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2.力学性能试验:

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和冷弯试验,所有钢筋合格后方可使用。

6.2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除污→钢筋调直→钢筋切断→弯曲成型→钢筋接长

6.3钢筋绑扎安装

准备工作:

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相符。

2.墙体钢筋的绑扎工艺流程

先绑扎墙体竖向定位梯子筋,竖向定位梯子筋间距为1200~1500㎜一道,排列均匀。

墙体竖筋绑扎完毕后,绑扎墙体水平钢筋,水平钢筋间距依据竖向定位梯子筋的梯蹬距离拉通线进行绑扎,第一道起步筋距顶板面50㎜,同时保证搭接段有三根水平筋,要求扎丝长度一致,无毛刺。

扎丝绑扎时,从对面绑扎,保证丝头在墙体钢筋内。

3.柱钢筋的绑扎

柱的竖向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其接头应相互错开,箍筋的开口应交错布置,箍筋加密的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扎丝的接头要弯向砼内。

4.楼层梁板钢筋的绑扎

①绑扎前先清理模板的垃圾杂物,按料单投料弄清上排筋、底排筋、二排筋的尺寸、规格、根数。

合理排布通过每一柱纵筋空隙的根数。

②箍筋加密区长度为梁高的1.5倍,第一只箍筋距柱边或墙边5cm,箍筋应错开。

③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在次梁两侧,次梁与次梁交接处的加密箍筋,梁中的腰筋以16G101图集为准,其中构造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15d,抗扭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6.4钢筋连接

根据常规做法,本工程对直径<16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对直径≥16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1.直螺纹连接

1)直螺纹加工:

钢筋下料使用砂轮切割机,钢筋端头截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翘曲。

2)直螺纹连接:

连接钢筋前,将下层钢筋上端的塑料保护帽拧下来,露出丝扣,并将丝扣上的水泥浆等污物清理干净。

2.绑扎搭接

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钢筋搭接部位及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6.5面板钢筋支撑

由于底板较厚,钢筋自重较大,为支撑底板面层钢筋,施工时拟采用20钢筋支架作底板面层筋的支撑,间距1000mm。

6.6钢筋工程质量检查控制标准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化现象;

4.钢筋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5.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符合标准要求。

7混凝土工程

7.1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2.柱的混凝土浇筑:

3.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4.台阶及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砼应自下而上,先振实底板砼,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子按楼梯踏步板抹平。

楼梯段的施工缝应设置在梯段中部的1/3的部位,在浇筑前楼梯施工缝的垃圾一定要清理干净。

7.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模板的拼缝必须严密,阴阳角的拼口必须形成高低的拐角,加固稳妥。

墙柱模板下口的缝隙事先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严密,在浇筑砼时杜绝砼浆外漏现象。

在砼浇筑前必须检查各部位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是否完好,有无间距过大,漏放或压碎现象。

特别沿梁部位必须认真检查,施工作业时,必须搭设操作台,操作人员不得踩踏在钢筋上作业。

平仓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根据事先施测的标高控制标记纵横米字形拉线,认真进行找平:

先用长刮尺进行刮抹找平后,再用长木抹子搓平,认真控制砼表面的平整度,在砼初凝前必须再进行二次找抹表面,随即覆盖保养。

7.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砼养护

砼浇筑完毕二次打抹后,砼浇筑完毕12小时内,必须立即进行砼养护工作,在砼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保证砼表面湿润状态,楼层养护不少7昼夜,墙柱拆模后应刷养护液进行养护。

砼浇筑12小时内开始养护,水平构件派专人浇水养护,必须使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养护时间:

抗渗砼不小于14天,非抗渗砼不小于7天,养护期间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2.混凝土试块留置

1)每一施工段的每一施工层,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每100m3(包括不足1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抗压试块,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抗压试块。

并留置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试块及拆模用同条件试块。

2)抗渗试块的留置:

浇筑量为500m3,应留两组抗渗试块,每增加250-500m3留两组。

其中一组标养,另一组同条件下养护。

8模板工程

8.1模板体系选择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标准要求高,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确保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外型尺寸、外观质量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节约工期,我们选用先进、合理的模板体系、支撑体系和施工方法,采用扣件支撑体系。

模板体系的选择应遵循支拆方便、牢固可靠的原则。

8.2砖胎模和挡土墙

承台基础和基础梁采用240厚胎模(Mu10水泥砖,M5水泥砂浆),外侧砖胎模高度为底板厚度+50mm,沿基础外边砌筑,内侧预留40mm厚的抹灰层及防水保护层。

砖胎膜内侧及顶部必须用1:

3水泥砂浆做好防水找平层的施工(厚度20mm),且阴阳角必须做成圆弧形。

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周边采用240厚挡土墙(Mu10水泥砖,M5水泥砂浆),挡土墙高度为基础厚度-70mm,沿基础四周砌筑,当基础边长大于2500mm时,挡土墙中间加设370mm砖跺,挡土墙内侧预留40mm厚的抹灰层及防水保护层。

挡土墙顶部必须用1:

3水泥砂浆做好防水找平层的施工(厚度20mm),且阴阳角必须做成圆弧形。

8.3结构柱模板设计及施工

本工程框架柱模板均采用15厚木覆膜木胶合板,沿模板短边设置50×80方木,木方与多层板之间用钉子钉牢,模板就位后用短钢管临时固定,柱子模板用柱箍加固。

8.4结构梁板模板设计及施工

1.楼板模板

本工程楼板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纵横间距为900~1200mm(根据厚度及高度调整),步距1200mm、1500mm,采用可调顶托。

底部扫地杆与立杆以扣件连接,扫地杆距地面200mm。

满堂脚手架搭好后,根据板底标高铺设φ48钢管主龙骨,50mm×80mm次龙骨,次龙骨间距不大于250mm,然后铺放12厚覆膜木胶合板,覆膜木胶合板采用硬拼缝,多层板与墙交接处先在多层板侧粘海绵胶条再紧靠墙面,楼板模板周转4次使用。

2.梁模板

采用15厚覆膜木胶合板拼制,50×80木方配制成梁侧、梁底模板。

梁支撑用扣件式钢管,侧模背次龙骨木方沿梁纵向布置,间距@250。

当梁高小于、等于600mm时,梁侧模可不用对拉螺栓,仅支撑板模的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斜撑即可。

当梁高大于600mm时,梁侧模增设对拉螺栓固定,水平间距500,梁模板周转4次使用。

8.5后浇带模板设计及施工

楼板后浇带模板在本层梁板底模支设时,后浇带两侧设置与梁板支撑体系断开的快拆体系支撑(可以在整体拆除模板时保留),以保证梁板板底模拆除后,后浇带的两侧支撑仍然保留并正常工作,避免形成悬挑结构。

8.6模板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定位基准工作:

2)按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3)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

重叠平放时,每层之间加垫木,模板与垫木上下对齐,底层模板离地面大于10cm。

2.柱模板安装

按图纸尺寸在地面先将柱模分片拼装好后,根据柱模控制线由塔吊或吊车直接吊到位,用钢管临时固定,吊线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最后紧固柱箍和对拉螺栓。

3.梁板模

1)根据楼面弹出的轴线弹出梁定位线。

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架的标高,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一般为梁跨的1‰--3‰。

3)梁板下面的基础一定要平整,按钢管立杆间距铺设垫木,确保梁支撑在牢固基础面上。

梁部位的架体应设置纵横双向剪刀撑,桩基承台、独立基础和地梁处的剪刀撑的下端应顶紧砼面。

8.7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1)竖向接槎顺平控制措施:

对于外墙、电梯井墙、楼梯间墙模板下口应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上口预留的对拉螺栓紧密连接。

2)剪力墙断面尺寸控制措施

为保证砼墙的厚度,支模板时设置砼支撑杆,砼支撑杆断面40*40mm,支撑杆比墙厚短5mm。

3)柱断面尺寸控制措施:

柱截面尺寸大于600mm时,在柱中设置的对拉螺栓上增加12一道支撑筋,支撑筋比墙厚短2mm。

8.8模板拆除

1.模板的拆除顺序

柱、墙模板→楼板模板→梁侧模板→梁底模

2.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1)不承重的模板(柱、墙模板),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到损害时方可拆除,且不早于二天;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强度时拆模,所指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决定;虽然达到了拆模强度,但强度尚不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应保留部分支撑;楼梯间模板与支撑在其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2)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后浇带浇筑前变为悬挑结构,并将承担上部施工荷载,主次梁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

后浇带模板拆除应在最后一层砼浇筑完毕后自上而下进行,拆模报告必须线管负责人批准。

9砌体工程

9.1施工段划分和施工顺序

本工程砌体为烧结普通砖,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现场搅拌,砌体在主体结构完成后随即插入砌体施工。

1)材料准备

材料可根据生产计划和施工现场堆场情况由项目物资设备部分批组织进场,材料进场后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①砌体材料要求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边角整齐,几何尺寸符合该材料验收的规范。

②成品砂浆进场要求有厂家资质、试验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