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56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docx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及方案

三都县金桥商业街廊桥

 

编制:

_____

复核:

_____

审批:

_____

 

珠海华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4、《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

7、《脚手架施工与安全》。

8、工程设计图及上级的有关文件及标准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都柳江廊桥位于都柳河交通老大桥两侧,桥型为3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全长176.994米,跨径为3×50m。

桥台上设拱式门洞,以满足桥下的通行要求,0号、3号桥台均设计为体量较大的重力式桥台,1号、2号桥墩均设计为实体式墩,基础形式为扩大基础,扩大基础桥墩采用C40钢筋砼,桥台采用C30钢筋砼基础尺寸为:

1975×1147×100米和2101×850×100米两种形式。

墩身采用C30片石混凝土,拱座采用C40钢筋砼。

主拱圈为等截面钢筋混凝土箱拱。

拱箱采用C50钢筋砼,拱箱截面高1.3米,宽17.1米,两个边跨顶底板采用0.2m等厚度,中跨顶底板采用0.3m一直。

拱上立柱采用墙式立柱,腹拱圈支在立柱上,立柱厚1米,立柱与拱箱同宽17.1米。

厚度,中边跨腹板厚度均采用0.2m。

,拱上建筑采用空腹式拱上建筑,C40钢筋砼,每跨工设8个腹孔圈,腹孔的净跨为4×3.35+4×3.35,腹拱圈的布置位置与老桥保持一致。

桥面系由纵横梁和桥面板组成,采用C40钢筋砼,在纵横梁交界处设置支座,通过支座将桥面系及桥上建筑的荷载传递至拱上柱然后通过拱上立柱传至拱箱,最后传至基础。

桥面铺装采用C40抗渗钢筋混凝土。

由于都柳江廊桥位于河道内,为避免汛期雨季施工期间河道内水位上涨浸泡支架基础及河流内垃圾而造成满堂支架不稳定,我项目部决定边跨采用碗扣扣式满堂支架搭设,中跨下部30米采用钢管贝雷梁支架,从而可避免受河道内水位及雨水影响,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桥梁总体布置图

2、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

1、本工程脚手架为上承式3--50m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承重用(为模板支撑架),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架,根据搭设高度合理选用规格及配件:

碗扣架立杆规格有LG-120、LG-180、LG-240、LG-20、LG-30、LG-60、LG-90;横杆规格有HG-90、HG-60;底托规格有KTZ-45、KTZ-60;顶托规格有KTC-45、KTC-60。

2、采用的碗扣式脚手架应有产品合格证,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脚手架。

并应涂刷防锈漆作防腐处理,并定期复涂以保持其完好。

3、碗扣架外观质量要求:

3.1、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3.2、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3.3、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3.4、各焊缝应饱满,焊渣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3.5、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3.6、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4、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

5、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连接销。

6、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

第三章、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构配件用料表及供应计划

本工程于2016年2月23日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8月30日。

由于本工程前期图纸原因及0号台扩大基础施工方案未确定,导致基础未能按期完成施工,根据施工任务安排,我部准备了3跨支架来追赶工期,计划于2016年3月5日开始进行扣件搭设,于2016年3月20日支架全部搭设完毕。

待拱箱梁及桥面施工完毕后,进行拆除。

都柳江廊桥位于都柳河交通老大桥两侧,桥型为3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

为避免汛期雨季施工期间河道内水位上涨浸泡支架基础及河流内垃圾而造成满堂支架不稳定,我项目部决定边跨采用轮扣架满堂支架搭设,中跨下部30米采用钢管贝雷梁支架,从而可避免受河道内水位及雨水影响,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施工专项方案详见“贝雷梁梁施工专项方案”)。

拱箱梁施工底板及拱圈每一跨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强度达到80%后进行拱箱及拱上建筑施工。

根据台身与墩身的进展情况,全部模板及支架已陆续进场,支架构配件用量表如下:

碗扣架构配件用量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备注

1

立杆

LG-300

18000

2

LG-240

18000

3

LG-180

12000

4

LG-120

8000

5

LG-90

6000

6

LG-60

4000

7

LG-30

2000

8

横杆

HG-60

24000

10

HG-30

500

12

可调底座

KTZ-60

15000

14

可调托撑

KTC-60

15000

15

钢管

Ф48x3.5x6000

1000

配扣件

注:

如施工过程中需加大投入,该配件可以随时增加数量进场。

第四章、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及检查验收与拆除

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纵、横、水平向用Φ48mm钢管剪刀撑加劲,见相关附图。

1、地基与基础处理

1.1、支架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支架的稳定,对防止梁底砼产生裂缝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支架地基处理必须坚实,按设计要求进行用地放样,画出用地界线,在两侧修筑排水沟,用于排除用地范围内积水和施工期间雨水。

由于本工程桥梁施工范围在河道内,在施工支架地基前需进行对于原地面处理,采用现有鹅卵石材料找平,并用压路机和打夯机夯压密实,在其上浇筑内配ф8,单层双向,间距150,15cm厚C20钢筋混凝土,并将地面沿道路中线做成2%的人字坡,并在支架两侧50cm外各挖一条排水沟,以防雨水下渗,造成地基下沉。

1.2、本桥桥型属于箱行拱桥,主拱圈需要定做一些LG0.3m、LG0.6m、LG0.9m的找零杆以调整到设计的弧线坡。

1.3、立杆底部尽量采用可调底座。

1.4、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要求放线定位。

2、碗扣架搭设

地基与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先按断面搭设图放线定位,测量原地面标高,确定支架搭设所用的杆件种类及数量,然后才开始支架搭设。

搭设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立杆垫座(如需设置)→安放立杆可调底座→竖立杆、安放扫地杆→安装底层(第一步)横杆→铺放脚手板,安装上层立杆→紧立杆连接销→安装横杆→设置剪刀撑→下一循环。

2.1碗扣支架构件概述

WDJ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该脚手架具有接头构造合理,力学性能良好,工作安全可靠,构件轻,装拆方便,克服了传统式普通钢管支架用材量大,零部件多,搭拆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该脚手架立杆轴心受力,根部有可调节支座,顶部有可调节托座,对拱圈梁支架搭设十分方便。

2.2碗口支架搭设方案

2.2.1碗扣式支架平面和竖向组合设计依据

为方便计算,以50米跨拱箱圈梁为例进行支架平面布置设计,拱箱截面高1.3米,宽17.1米,箱梁底模离地面高6米----9米。

2.2.2支架立杆布置方案

碗扣支架的构件是定型模数杆件,其立杆是轴心受压杆件,横杆是侧向支承立杆,减小立杆计算长度,从而充分发挥钢杆件抗压能力。

根据箱梁恒载分布特点,采用不同柱网和不同的横杆步距,调节不同部位的立杆承载能力。

2.2.3立杆平面布置

满堂式钢管支架搭设时横向间距为60cm,横杆步距为120cm;支架纵向间距为60cm。

箱梁内外模均采用厚2.0㎝,长2.44m,宽1.22m胶合木模板。

箱梁底模板下架设横向5×10cm方木和纵向弧型钢管,5cm×10cm方木翼板段间距25cm,5×10方木箱梁段间距为30cm,中横梁段为20cm。

架下垫5cm×20cm方木,以消除应力集中。

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横向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纵桥向两侧设置纵向剪刀撑。

支架搭设好后,测量放出高程控制点,然后由可调顶托、底托进行调整支架高度。

2.2.4、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2.2.5、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同步剪刀撑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

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2.2.6、立杆下部所用可调底座其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150mm,并在最下部横杆附近加设连接立杆的水平剪刀撑。

2.2.7、当使用Ф48mm钢管加固时(比如剪刀撑等),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2.3、剪刀撑的设置:

2.3.1、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3.2、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3.3、除拐角必须设置外,支架横向每隔4跨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3.4、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米。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下表确定,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7

6

5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2.4、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撂底高度一般为6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2.5、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2.6、脚手架内外侧加挑梁时,挑梁范围内只允许承受人行荷载,严禁堆放物料。

2.7、在墩柱处支架必须用钢管与墩柱牢固联接,为保证柱体美观,不留滑痕,与墩柱接触部位应加垫。

2.8、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8.1、必须满铺脚手板,外侧应设挡脚板及护身栏杆;

2.8.2、护身栏杆可用横杆在立杆的0.6m和1.2m的碗扣接头处搭设两道;也可用钢管固定于支架上,但高度不应小于1.2m。

2.8.3、作业层下的水平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设置。

2.9、脚手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2.10、为便于施工人员在架体施工,应设置人行梯架,人行梯架构造要求应满足于相关规范的要求。

人行梯架可在未浇注箱梁的联内设置也可附着于支架体系,并应设置脚手板与扶手。

2.11、扫地杆的设置:

在支架底层纵横向应设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大于350mm。

2.12、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不大于0.7m。

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3.1、进入现场的碗扣架构配件应具备以下证明资料:

3.1.1、主要构配件应有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3.1.2、供应商应配套提供管材、零件、铸件、冲压件等的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3.2、构配件进场质量检查的重点:

钢管管壁厚度;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可调底座和可调托撑螺纹杆直径、与螺母配合间隙及材质。

3.3、脚手架搭设质量应按阶段进行检验:

3.3.1、首段以高度为6m进行第一阶段的检查与验收。

3.3.2、架体应随施工进度定期进行检查;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的检查与验收。

3.3.3、遇6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后的特殊情况的检查。

3.3.4、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3.3.5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3.3.5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3.3.6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3.3.7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3.4、对整体脚手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3.4.1、保证架体几何不变形的剪刀撑等设置是否完善。

3.4.2、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3.4.3、立杆上碗扣是否可靠锁紧。

3.4.4、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扣件拧紧程度。

3.5、搭设高度在20m以下(含20m)的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及监理人员进行验收。

3.6、脚手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4.6.1、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4.6.2、脚手架的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4.6.3、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的复验合格记录。

4.6.4、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4、支架预压与观测

支架搭设完毕,顶托上放纵向双排钢管,在纵向钢管上按25cm间距安放5cm×10cm横向方木,再在其上安放模板,底模采用1220×915×18mm优质双面漆合板。

为消除支架变形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模板安设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

4.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拱箱梁自重,采用拱箱梁自重的120%,计算出预压重量,在底模上堆载预压,预压宽度为底板宽度。

预压用成捆钢绞线和钢筋,用吊车吊放。

4.2、支架预压与观测

4.2.1、测量准备

加载前,顺桥向在每跨跨中及两端共设置9个观测点,点位分别置于桥墩附近和跨中处;对应横桥向设置3个观测点,点位分别置于左右外缘腹板下及底板中心位置,派专人根据所设置的观测点进行压载前观测,得出加载前的模板标高为H1。

4.2.2、堆载

4.2.2.1、加载过程测量

堆载过程中,除对观测点连续进行观测外,同时注意对支架的变形、位移、节点和基础的沉降等进行观测,如果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变位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4.2.2.2、压载持续时间

载荷过程中,连续测量观测布置点的标高,预压的第一天进行两次观测,第二天观测一次,连续预压2天的沉降小于3mm时为基本稳定期,取测得的模板标高H2为加载后的标高。

4.2.2.3、卸载

测完标高H2后即可卸载,卸完载后测得观测点的模板标高为H3。

为使现浇连续箱梁在卸架后能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和高程,施工按设计提供的箱梁预拱度设置外,还需根据现场情况预留支架及地基的变形量。

结合预压成果设置施工预拱度。

施工时,在管架上用透明胶纸粘贴带刻画线的纸条,跟踪观测,如有特殊变化,应及时调整。

5、模板施工标高控制

施工支架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其中非弹性变形在支架及其基础加载预压后已经基本消除。

根据支架预压与观测有:

弹性变形F1=H3-H2;非弹性变形F2=H1-H3。

由此得出模板施工控制标高H=弹性变形F1+设计预拱度+设计标高H0。

其中弹性变形F1与设计预拱度之和又称施工预拱度f,施工预拱度f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其公式为f(x)=4fx(L-x)/L2

6、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的拆除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的有关要求进行。

桥梁支架卸落应对称、均匀和有序的进行。

对连续梁应从跨中间向两端进行,然后再卸落主跨部分,主跨也是由中间向两端进行。

卸落的主要原则:

从梁挠度最大处的支架节点开始,逐步拆卸相邻节点,以便使梁的挠度变形逐渐加大到梁设计挠度。

拆除应对称、均匀、有序地进行,从跨中对称往两端拆,由上而下,逐层拆下,不允许上下层同时拆除。

6.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经按技术管理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

6.2、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6.3、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6.4、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6.5、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6.6、连墙件必须拆到该层时方可拆除,严禁提前拆除。

6.7、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6.8、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必须事先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并按图纸的有关规定进行。

6.9、架体拆除时应按技术交底的拆除顺序进行。

6.10、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

第五章、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1、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1.1、支架垫木下面不能有空洞,应密实。

1.2、有垫木时,支架底托应用铁钉固定于垫木上。

1.3、加劲钢管应能与支架牢固连接,保证支架的整体受力。

1.4、架体与主体结构拉结牢固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

1.5、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1.6、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1.7、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1.7.2、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KN.M,也不应大于65KN.M。

1.8、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小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1.9、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1.10、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及塔架拉结缆风绳等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

1.11、大模板不得直接堆放在脚手架上。

1.12、遇6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大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

1.1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报请技术主管部门同意,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1.14、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1.15、脚手架应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1.16、使用后的脚手架构配件应清除表面粘接的灰渣,校正杆件变形,表面作防锈处理后待用。

2、应急预案

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1.1、组长:

主管安全工作项目部经理:

唐俊

2.1.2、副组长;部先元

施工队长:

邹子风

安全主管:

唐元伯

2.1.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技术负责人:

部先元

项目部办公室主管:

现场抢救组:

后勤供应组:

唐娟

机械部:

物资部:

唐任

财务部:

事故调查组: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讯网络

 

2.2、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

2.2.1、应急救援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2.2.1.1、在分公司授权下发布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令;

2.2.1.2、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制定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2.2.1.3、现场的指挥与协调;

2.2.1.4、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2.2.1.5、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2.2.1.6、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2.2.1.7、决定应急撤离,以及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2.2.2、应急救援副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2.2.2.1、协助组长组织和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操作任务;

2.2.2.2、向组长提出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2.2.2.3、协调、组织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2.2.2.4、在平时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进行检查,

并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2.2.3、现场抢救组的职能及职责

2.2.3.1、抢救现场伤员;

2.2.3.2、抢救现场物资;

2.2.3.3、在必要情况下组建现场消防队;

2.2.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2.4、工程部的职能和职责:

2.2.4.1、根据各项目经理部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

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

好技术储备;

2.2.4.2、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组长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2.2.5、办公室的职能和职责

2.2.5.1、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

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2.2.5.2、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

矛盾;

2.2.5.3、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2.2.5.4、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2.2.5.5、保险理赔事宜的处理

2.2.6、事故调查组的职能及职责

2.2.6.1、保护事故现场;

2.2.6.2、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2.2.6.3、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2.2.6.4、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

2.6.5、对事故

进行经验性的总结。

2.2.7、应组的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