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801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1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7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7页
亲,该文档总共1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docx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玉溪汇溪金属铸造制品炼铁厂

文件编号

HG-AQ-LT-CZGZ-GY-008

页码

共151页

 

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汇编

状态

审核

版本号

批准

分发号

前言

在炼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其对员工的人身平安及健康造成伤害,必须有一系列的平安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来到达严密组织,严格分工、严明责任,以期做到各人在各自岗位上各施其责,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各岗位操作具有标准性及标准性,进一步提高岗位操作工的操作技能,加强工艺技术管理,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2021年对炼铁厂?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规定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修改、补充,但仍然存在诸多缺乏之处,2021年10月再次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新一套?

炼铁厂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参加本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编制的人员主要为各车间主任及技术骨干,分别为:

徐凤辉曹战英肖明星张建明王仕李樊少平周善学成希增蒲杰刘永平龚蓉。

本规程适用于玉溪汇溪金属铸造制品炼铁厂,由炼铁厂解释和修改,未经相关领导同意,其他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2021年10月

 

1、第一章高炉值班室工艺技术操作规程…………………………4

2、第二章热风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36

3、第三章布袋除尘工艺技术操作规程……………………………42

4、第四章卷扬工艺技术操作规程…………………………………47

5、第五章看水工艺技术操作规程…………………………………57

6、第六章炉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64

7、第七章原料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74

8、第八章风机房工艺技术操作规程………………………………80

9、第九章配电室工艺技术操作规程………………………………85

10、第十章水泵工工艺技术操作规程……………………………94

11、第十一章高炉富氧技术操作规程……………………………97

12、第十二章TRT技术操作规程…………………………………102

13、第十三章矿槽除尘器技术操作规程…………………………130

14、第十四章仪表工技术操作规程………………………………134

15、第十五章电工技术操作规程…………………………………136

16、第十六章喷煤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39

17、第十七章机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48

18、第十八章化验室技术操作规程………………………………152

 

第一章高炉值班室工艺技术规程

1工艺流程

高炉值班工长对本班的生产、操作管理全面负责,根据高炉操作方针完本钱班的高炉生产任务,掌握并熟悉高炉操作及判断,并处理异常炉况,及时了解炉料状况,组织指挥高炉各岗位平安生产。

高炉炼铁工艺是将炼铁原料经高炉上料系统从高炉顶部装料系统装入炉内,从高炉中下部鼓入高温热风,并参加富氧喷煤,使高炉内形成高温冶炼条件将炼铁原料中的铁复原熔化成铁水、杂质熔化成炉渣,铁水运往炼钢用,炉渣经水处理成水渣,产生的高炉煤气经重力除尘、布袋除尘净化,经TRT发电系统发电后,一局部煤气用于热风炉烧炉外,一局部经煤气外网输送给其他煤气用户,如炼钢厂、烧结厂等。

炼铁工艺流程共包括:

炉后上料系统、送风系统、喷煤系统、煤气处理系统、TRT发电系统、冷却系统、炉前出铁系统。

1.3炼铁工艺流程图

 

重力除尘

布袋除尘

热风炉

槽上、槽下

上料系统

TRT发电

冷却系统

喷煤系统

助燃风机

富氧站

高炉鼓风机

炉前出铁场

冲渣房

炉前除尘

烧结矿、球团矿、生矿、焦炭

2工艺标准

部位

单位

尺寸

部位

单位

尺寸

有效容积

m3

450

炉腰高度h3

mm

1400

有效高度

mm

18200

炉身高度h4

mm

10000

径比H/D

炉喉高度h5

mm

2000

炉缸直径d

mm

5500

炉腹角α

81o56’12〞

炉腰直径D

mm

6350

炉身角β

84o25’53〞

炉喉直径d1

mm

4400

风口高度hf

mm

2700

炉缸高度h1

mm

3100

渣口高度hz

mm

1300

炉腹高度h2

mm

3000

死铁层h0

mm

1071

铁水温度℃

生铁[Si]%

生铁[S]%

炉渣碱度R2

风温

≥1420

全用

高炉操作制度主要包括送风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热制度。

高炉操作必须根据冶炼条件,坚持上、中、下部调节相结合的方针。

既慎重又不失时机地为高炉选择和调整好根本操作制度,确保高炉顺行,以到达高产、优质、低耗、平安、长寿的目的。

2.4.1值班工长:

负责高炉生产的炉内操作,对高炉炉况的开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并进行有效调剂,保证高炉稳定顺行、高产、稳产,填写高炉日报表及日志。

2.4.2副工长:

负责组织炉外正常的放渣、出铁以及取渣、铁样工作,组织处理炉前突发事故,保证炉前平安生产。

3岗位作业标准与操作规程

3.1高炉操作制度

3.1.1 装料制度

  高炉布料主要是通过调整炉料的装入顺序、料线上下、批重大小、布料角度,即利用炉料在炉内的分布状态及其透气性的差异,来调整炉内煤气分布和沿炉缸半径方向的温度分布,从而到达高炉稳定顺行的目的。

3.1.1.1炉料的装入顺序

  为确保炉墙整洁,假设需要清洗炉缸或炉墙局部区域,洗炉剂应装在高炉的边沿,依次向高炉中心装入铁矿石、石灰石。

一、装料方法:

  1正同装为矿焦〔KJ↓〕或矿矿焦焦〔KKJJ↓〕;

2倒同装为焦矿〔JK↓〕或焦焦矿矿〔JJKK↓〕

3正分装为矿焦〔K↓J↓〕或矿矿、焦焦〔KK↓JJ↓〕;

3倒分装为焦矿〔J↓K↓〕或焦焦、矿矿〔JJ↓KK↓〕

4正混装为矿焦矿焦KJKJ↓

  5倒混装为焦矿焦矿JKJK↓

  炉料沿大钟下降次序对炉况的作用,正装加重边沿,倒装加重中心。

混装作用介于二者之间,分装和双装同时加重中心和边沿,但对原料质量波动的适应性较差。

正常的装料方法采用倒分装:

焦焦、矿矿〔JJ↓KK↓〕。

二、布料方法:

无料钟溜槽可实现多种布料方式:

⑴单环布料⑵螺旋布料⑶定点布料⑷多环布料

3.1.1.2料线

 炉喉钢砖上沿为料线零点,从零点到料面的垂直距离为料线,正常料线为0.9-1.8m,在此范围内,提高料线疏松边沿,降低料线加重边沿。

两探尺之差应小于0.5m,如发生偏料时,应按浅尺上料。

正常情况下,禁止单探尺工作,假设两探尺同时损坏,应立即上报调度并组织休风抢修,在修复前,应按料速、炉顶温度并参考时间放料。

3.1.1.3矿石批重

  矿石批重是指每批料中矿石的重量。

适宜的矿批重由煤气的分布情况、冶炼强度上下、原燃料理化性能、装料设备等因素确定。

矿石批重扩大,分布到中心的矿石较多,同时沿截面的矿石分布较均匀,因此能抑制中心气流,防止产生管道,提高煤气能量利用。

缩小矿批重有利于顺行,对炉料质量波动适应性较强,但煤气利用较差。

3.1.1.4布料角度

  正对斜桥方向中心线为零点,按顺时针方向为正转,按逆时针方向为反转,每隔60°为一布料点。

正常情况下溜槽按照β角=36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进行布料。

特殊情况下可按定点,变速布料。

  超过4小时的偏布料,需经车间主任或值班主任批准。

3.1.1.5装料制度的调节

一炉装料制度的调节:

1、改变装料制度,依以下顺序,排列在前面的是比拟加重边缘的装料制度,在后面的是比拟疏松边缘的装料制度。

正同装:

矿矿焦焦↓〔KKJJ↓〕或矿焦↓〔KJ↓〕

正分装:

矿矿↓焦焦↓〔KK↓JJ↓〕

混淆装:

焦矿矿焦↓〔JKKJ↓〕或矿焦焦矿↓〔KJJK↓〕

倒分装:

焦焦↓矿矿↓〔JJ↓KK↓〕

倒同装:

焦焦矿矿↓〔JJKK↓〕或焦矿↓〔JK↓〕

mJK+nK─┐加负荷可采取循环加矿

mJK+nJKK─┘或循环抽焦的方法。

2、改倒装〔JK或JJKK〕,疏松边缘,促使炉况顺行,同时有降低炉温的作用,其影响程度视原装料制度及倒装比例、炉况而定。

改倒装超过20批,需值班主任或车间主任批准。

3、改双分装〔JJJJ↓KKKK↓〕,利用料层厚度,分别入炉的特点,促进煤气均匀分布,抑制中心气流,处理管道行程。

双分装调节批数不超过5批,根据需要必须超过时,要经车间主任或值班主任批准。

4、定点压料:

利用布料器旋转的特点定点压料,有调整煤气流圆周分布不均匀的作用。

连续压料超过四个小时,需经车间主任或值班主任批准。

5、改料线:

在700~1600mm的料线范围内,降低料线加重边缘,提高料线疏松边缘。

6、改料批重:

增加矿石批重,能疏松边缘,加重中心,相反,减小批重能加重边缘,疏松中心。

在使用大料批时,应考虑大料斗有效容积。

7、原料物理性能影响:

粒度好,粉末少时,开展边缘。

二炉装料制度的调节:

1、布料角度和环数对气流的影响如下:

序号变动类型影响备注

〔1〕矿焦角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变动最大,不轻易采用,处理炉况失常用

〔2〕矿或焦角度单独变动大,用于原燃料或炉况有较大波动

〔3〕矿焦角度同时向同一方向变动较大,用于日常调节炉况

〔4〕矿焦角度不动时,同时反方向变动环数小,用于日常调节炉况

〔5〕矿焦角度不动时,单独变动矿或焦环数较小,用于日常调节炉况

〔6〕矿焦角度不动时,同方向变动矿焦环数最小,用于日常调节炉况

2、改料线:

在900~1600mm的料线范围内,降低料线加重边缘,提高料线疏松边缘。

3、改料批重:

增加矿石批重,能疏松边缘,加重中心,相反,减小批重能加重边缘,疏松中心。

在使用大料批时,应考虑料罐容积和溜槽的平安。

4、原料物理性能影响:

粒度好,粉末少时,开展边缘。

  高炉送风制度包括鼓风动能、风口数量和风口尺寸。

通过它们的变化,来调整风口循环区的位置与几何形状,以到达炉缸热制度稳定和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的目的。

3.1.2.1全风量的制定根据

  1、高炉生产任务。

  2、风量与料柱透气性相适应的原那么。

  3、适宜与最有利的风速或鼓风动能。

  当其它条件不变,在炉况稳定顺行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风量有助于活泼炉缸,促进煤气流的均匀分布,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风机的能力,力争风机出全力。

但风量过大,会造成塌料、悬料或管道行程。

长期慢风作业除严重影响产量外,还会严重烧蚀炉墙或者造成炉凉、炉缸冻结事故。

有方案的长期慢风作业,应改用小风口,在正常风量下,缩小风口后应提高风压界限。

长期停煤〔3天以上〕应根据情况缩小进风面积。

  一般情况下,风口应力求等径、等长、均匀一致、全开。

扩大风口直径,缩短风口长度,有利于活泼炉缸边沿,开展边沿气流。

缩小风口直径,增长风口长度,利于活泼炉缸中心区域,开展中心气流,保护炉墙。

变动风口直径与风口长度,由主管厂长决定。

不允许长时间堵风口操作。

由于炉况不顺,需要临时堵风口时,由主管厂长或车间主任决定。

3.1.2.2全风量操作

高炉操作应经常保持全风作业。

1、一旦被迫减风,减风幅度要大些,恢复风量的速度要由当时炉况决定,一般达全风量的80%以后,两次加风间隔>10分钟。

2、停风后的复风。

停风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时,高炉应以全风压的40%-50%复风,停风时间在1-4小时,应以全风压的30%-40%复风,停风时间在4小时以上时,应以全风压的30%送风,送风后如果风口活泼,炉况正常,应尽快恢复全风作业。

3、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允许用放风阀放风,但禁止一下把风放到零。

 a.出铁出渣事故;

  b.高炉休风或处理悬料、偏行、管道等失常炉况;

  c.发生突然停水、停电、停风等直接影响高炉生产的紧急事故。

3.1.2.3风量的调节

  为强化高炉冶炼,应经常保持与原燃料条件、操作制度相适应的风量,以求煤气流分布合理稳定。

⑴以下情况,应该加风:

①风量低于规定水平或未到达指定冶炼强度。

②休风或低风压后恢复时,应尽快加风至原水平。

③炉况顺行,风机尚有潜力未发挥出来时,加风时应炉温充足,风量风压相适应且稳定,下料正常。

⑵以下情况,应该减风:

炉况失常、采取其它措施无效时,可一次减风到需要水平。

①下料过快,料速、风量、风压不相称。

②煤气流分布失常,顺行有可能受到破坏。

③低料线估计在1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

④炉凉采取其它措施仍缺乏以扭转局面。

⑤遇有影响高炉正常生产的其它因素,必须减风预防或减风处理时。

调节风量应通知鼓风机调整,除特殊情况外,严禁用放风阀调节。

⑶以下情况,应调整风口:

①炉子严重偏行时或某一方向经常出现管道行程时。

②长期停煤时。

③风机供风能力长期缺乏时。

④处理特殊炉况时。

3.1.2.4风温调节:

  风温是高炉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30%〕。

提高风温,可降低焦比,增加鼓风动能和提高炉缸温度。

因此在设备条件允许时,应当充分利用风温,不留调节余地,只有在休风后的复风和炉子大热时,才允许降风温。

必须用风温调节时,降风温时的幅度可以大些,及时地一次减至需要水平,禁止一点一点的减,但不允许长时间的低风温操作。

提风温要逐步地提,每次最多不得超过50℃。

以防止炉缸温度骤变造成炉况难行。

3.1.2.5富氧调节

富氧是高炉强化冶炼的手段之一,有利于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使高温区下移,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稳定富氧量,单纯追求富氧量,易使炉缸温度过高而引起炉况难行。

富氧和喷煤对炉况的作用相辅相承,富氧和喷煤同时使用,有利于煤粉的燃烧和喷煤量的提高,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造渣制度是指根据原燃料条件〔主要是含硫量〕和生铁成分的要求,选择适宜的炉渣成分和碱度。

  适宜的造渣制度要满足以下要求:

  1、不引起炉缸堆积。

  2、有利于获得充足稳定的炉缸温度。

  3、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

  4、有利于维护合理炉型。

  根据现有原燃料条件,炉渣碱度规定为:

  CaO/SiO2±

  炉渣中MgO宜控制在8~12%,以改善炉渣的脱硫效率和流动性。

3.1.3.1熔剂量的调节

熔剂量的合理调节是保证高炉顺行、提高生铁质量的前提条件,日常生产中,应以终渣成分〔CaO/SiO2〕作为调节依据。

遇以下情况,应调节熔剂量:

⑴矿石中SiO2、CaO、MgO波动时。

⑵原燃料含硫升高,虽炉况正常而生铁质量仍无保障时。

⑶入炉熔剂有效成分波动时。

⑷终渣碱度超出规定值2炉铁以上时。

⑸处理特殊炉况时。

⑹改变铁种时。

3.1.3.2高炉洗炉方法

洗炉方法分为两类,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保持充分的炉温是洗炉的根底。

⑴物理方法洗炉

①开展边缘煤气流洗炉:

是利用边缘煤气流的能量,冲刷熔化炉墙粘结物。

此法对清洗软熔带以上区域比拟有效。

在洗炉时,应注意调整焦炭负荷,提高炉温以获较好效果。

②净焦洗炉:

通过提高炉缸和炉身下部温度以熔化粘结物,但必须降低炉渣碱度。

此法对处理软熔带及其以下部位粘结物或堆积物比拟有效。

在实施时,应注意防止冷却设备破损。

⑵化学方法洗炉

本法主要是改变炉渣化学成分,使其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的特点,来清洗高炉中下部粘结物和堆积物。

洗炉剂的种类和特点:

①均热炉渣──利用含FeO及其形成的铁质硅酸盐造成高FeO的初、终渣,以此清洗石墨碳造成的炉缸堆积。

②轧钢皮──其作用机理与均热炉渣相似,但效果较差。

③锰矿洗炉──利用MnO改善初终渣的流动性,对清洗粘结物和炉缸石墨碳沉积比拟有效。

④萤石洗炉──利用CaF2,降低炉渣熔点,改善炉渣流动性,清洗粘结物。

此法易影响炉体寿命,故要谨慎。

⑤降低炉渣碱度──在保证生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炉渣碱度,来改善生铁流动性,有利于清洗炉缸下部石墨碳堆积。

上述方法洗炉,均应减轻焦炭负荷,并密切注意炉体冷却设备水温变化,以免过度,损坏砖衬。

  热制度是指在一定冶炼条件和铁种要求下,炉缸应具有一定温度水平。

选择合理的热制度,是保证高炉顺行的根底。

3.1.4.1热制度的选择

  1、根据生产铁种的需要,选择生铁含硅量在经济上合理的水平。

  2、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生铁含硅量。

  3、结合高炉设备情况选择热制度,当炉体侵蚀严重,冷却设备破损严重时,应选择较高的炉温。

 

  4、结合技术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择热制度。

3.1.4.2热制度的调节

  影响热制度的因素主要有:

原燃料条件,操作因素变化,设备及其它方面的故障等。

操作人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热制度。

一般在炉温波动较小时,可采用风温、喷吹物等手段来调节;假设外部影响因素较大,那么要调整焦炭负荷。

1、风温的调节:

“风温的调节〞

2、煤量的调节:

  

(1)煤量调节的原那么:

休风后送风或慢风后加风,事先炉温充足时,可根据下料情况,将煤量及时加到需要水平。

煤量调节,严禁加减频繁,力争看准方向,防止人为造成炉况波动。

(2)以下情况应减少喷煤量:

①预料炉温向热。

②炉温充足,有引起炉热的因素下达时。

③炉温充足,但炉况难行,炉料呆滞。

④炉热料慢,风压升高,风量下降。

⑤高炉被迫大量减风。

⑥高炉停氧或供氧量缺乏时。

⑦原燃料质量明显变差时。

 (3)以下情况下应增加喷煤量:

①预料炉子向凉。

②引起炉凉的因素下达,且有炉凉趋势。

③炉凉初期,连续两小时料速超过正常水平,炉况尚顺。

④雨天,大气湿度增加,料速增快。

⑤重负荷即将下达。

喷吹煤粉具有热滞后现象,增加喷煤量初期,炉缸向凉,随后转热。

3、焦炭负荷的调节:

⑴高炉改变铁种或出现4小时以上影响炉温变化的因素,而采取其它措施无效时,应调整焦炭负荷。

⑵炉况稳定,炉温连续超过或低于规定值,而其它调节手段已达指定水平时。

⑶矿种变动或变更配料比时。

⑷原燃料理化性能有显著变化时。

⑸炉况不顺、煤气利用恶化时。

⑹因设备故障短期内〔四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时。

⑺在炉温剧凉、塌料、悬料、低料线时。

⑻4小时以上休风前后。

⑼喷煤量变化时。

⑽装料制度变更时。

⑾处理特殊炉况时。

  4、中部调节:

  通过控制炉身下部、炉腰和炉腹部位的冷却强度〔或冷却壁进出水温差〕,使该部位炉墙内型合理,不发生大的粘结,促进炉况稳定顺行。

  高炉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冶炼过程,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因此高炉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分析好上班,操作好本班,照顾到下班〞,依据正确的观察、分析、判断,采取及时果断的调节措施,纠正由于种种原因所破坏的冶炼平衡,以保持炉况的稳定顺行。

在一般情况下,影响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有:

1、原燃料物理、化学性质波动〔包括烧结矿粉末数量、原料贮存情况、焦炭水分、强度变化、煤粉的灰分、挥发分、发热值、以及原燃料的化学成份变化等〕。

2、气候条件变化〔即气温、大气湿度、下雨下雪等〕。

3、设备状况的影响〔包括热风炉及装料设备故障、冷却设备漏水、喷煤设备故障、铁口失常、检测设备失灵等〕。

4、操作因素。

3.1.5.1正常炉况的特征

一、煤气流分布合理,下料顺畅。

  1、炉喉煤气的CO2%曲线是一条稳定的、边沿和中心都有适当开展的“双峰〞式曲线,边沿CO2含量根本相同,约差1%~2%,煤气能量利用率较高。

  2、炉喉、炉身、炉腰、炉底温度各点稳定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3、炉顶温度稳定。

四个上升管的温差在20~50℃之间,装料前和装料后,温差不超过100℃。

二、炉缸均匀活泼,炉温充足稳定,风口前无生降、挂渣现象。

三、炉渣温度充足,流动性良好,上下渣温相近,脱硫效率较高。

同一炉铁的前后渣、铁温度变化不大,流过渣沟时不残留厚壳。

上渣不带铁,渣口破损极少。

四、出铁时,铁水白亮,热量充足,生铁含硅、含硫量符合规定,铁样凝固无纹,断口呈灰口,相邻两次铁水成份波动较小。

五、探尺下降均匀、顺畅、整齐,无崩落和停滞现象。

无过满与低料线,两探尺下降的深度一致,差异不超过0.5m。

六、风量、风压、透气性指数相适应,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七、炉顶压力稳定,无较大的向上或向下尖峰。

3.1.5.2炉温的判断与调节 

一、炉温热行的象征:

  1、风口明亮、耀眼。

  2、炉渣热量充足,光亮夺目,流动性良好,断口呈褐玻璃或兰白石头状。

  3、铁水火花稀少,铁样断口黑灰色,有时流动性较差,有挂沟现象。

生铁含硅升高。

  4、热风压力逐渐上升,对应风量和透气性逐渐下降。

  5、料速缓慢,严重时出现停滞和塌料。

  6、炉顶煤气压力下降,时而出现高压尖峰。

  7、炉顶温度升高。

二、炉热的处理:

  1、假设炉子向热,可适当减少煤量;炉子已热,可锐减风温到需要水平。

  2、风量不全时,减煤量与加风一并进行。

  3、长期炉热应加重负荷,但要防止炉温大幅下降。

  4、炉热难行时,可适当临时减风、减氧或停氧。

三、炉温凉行的象征:

  1、风口暗淡,时有升降,失常末期有熔结大块,甚至风口前挂渣。

  2、渣温低,流动性不好,挂沟帮。

上渣难放,带铁多,渣样断口呈黑色。

  3、铁水暗红,火花密簇,铁水外表有油皮,铁样质脆,断口呈白色针状结晶。

生铁含硅下降,含硫升高。

  4、热风压力初期渐低且稳,下料速度超过正常。

后期风压升高不稳,下料不顺,有塌料现象。

  5、炉喉、炉顶温度降低。

四、炉凉的处理:

  1、在向凉初期,及时增加煤量,风温有余地时,应首先提风温,必要时减少风量,控制料速。

  2、估计炉凉非短期加煤所能解除时,应减轻焦炭负荷或加净焦。

  3、炉凉严重时,应果断停止喷煤,加足够数量的净焦,并尽快查明原因,断绝凉源。

  4、为预防悬料,可临时采用开展边沿的措施,但必须减负荷至足够水平。

  5、在有悬料危险时,及时减风压至需要水平。

在有风口涌渣时,风量应缓慢地减到大局部风口不致灌渣的水平,维持冶炼进程。

上部加净焦,一要到达提炉温的目的,二要起到疏松边沿的作用,千方百计保住炉况顺行,严防塌料、悬料。

  6、风口涌渣时,应迅速翻开渣口喷吹,千方百计排除冷渣,并立即组织出铁,开大铁口喷吹。

当渣已涌进吹管时,应迅速翻开窥视孔盖,并打水冷却。

  7、假设炉凉风口涌渣且已悬料时,不应马上坐料,应缓慢减风至不致灌渣水平,待涌渣下去,风口好转,再处理悬料,如仍有灌渣可能,放风时应缓慢。

  假设个别风口灌渣,不要急于休风处理,待轻料下达,炉温上升,再休风处理。

  假设全部风口灌渣,应立即休风处理,为防止休风时间太长,可先将铁口、渣口附近的风口烧通后就复风,待炉温升高,这几个风口转入正常后,再休风处理其它风口。

  8、高炉一侧炉凉时,应检查布料器工作是否正常,冷却设备是否漏水,并适当减轻焦炭负荷,及时处理。

  9、在炉子大凉的情况下,应增大富氧量,增加出铁次数,尽快排出冷渣铁,加快炉凉处理进程。

3.1.5.3高炉炉况失常的判断与处理

  高炉炉况失常主要是由于原燃料质量变差,操作制度不合理,操作失误或各种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致使:

煤气流分布失常,造渣制度、炉缸热制度被破坏。

  煤气流失常,主要是原燃料质量波动,装料制度、送风制度不合理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