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825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类文阅读-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

A.膏药B.泥土滋润状

晌:

A.晌午,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笋:

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

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B

2.雨草花竹笋

3.夏春鞭笋过墙

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竹溪:

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

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

互相呼唤。

D.闲着:

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

2.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

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类文阅读-2乡下人家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拔的小山。

山呈“箕”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

整个村庄被半月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

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阳光灿烂,天气和暖。

门角的土地平整,阶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

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不(遇逾)半步。

那些树木,枝杆圆润饱满,枝条伸展,苞蕾微鼓,年华正轻。

可以想象,若有一日枝头盛开,它们的花朵,足以把一座小院点亮,一朵花开,就是一片无限的春光。

这些懂得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点种着自已喜欢的树木、庄稼。

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乡村的气息。

夜晚的村庄,月明星稀。

各家的院里院外,门楼上,都悬挂着一对新年的大红灯笼,既装饰了门面,照亮了街道,又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温暖、祥和、喜庆。

村庄朴素的本性,就在于夜晚的柔美,白天的安宁。

(选自《时文精粹月色中的栀子花香》煤炭工业出版社)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风水宝地”的意思是。

下面的词语与“风水宝地”的“宝”字意思不同的是()。

A.国宝B.宝藏C.宝石D.宝刀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村庄比喻成,把小山比喻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村庄、院落。

5.短文通过对描写了哪些事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竣制衍遇

2.风水好的地方。

A

3.拥着的珍宝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形象地描绘出小山的“箕”状和村庄与村后小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

4.拟人干净利落,整齐有序。

5.短文描写了院里院外的树木、夜晚村庄的灯笼。

表达了作者对朴素自然、整洁有序的村庄的喜爱眷恋之情。

乡下孩子

我是乡下孩子。

在小镇长大。

乡下可好玩哩!

乡村的夏夜,吃过晚饭,洗过澡,就躺在门板或竹榻上,仰望灿烂的星空。

听妈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辨认哪是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

猜着一个个谜语,向爸爸妈妈提出一个个古怪问题。

乡下蚊子多,光摇扇(shànshān)子还不够.要点起蒿草烧的火把,那气息很浓郁很好(hǎohào)闻。

傍晚,常在天井和晒谷场上,和小伙伴一起玩“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还有捉迷藏,那更有趣啦!

屋里屋外,上梁钻洞,到处(chǔchù)乱躲。

竹林中、草堆里、谷仓、大橱,甚至爬到阁楼、横(hénghèng)梁上,满身灰尘、蜘蛛网也毫不在乎,还一个劲地喊:

"快来找我——快来找……”

乡村天地广阔,到处是孩子们的天地。

春天,去山野挖野蒜、野菜和竹笋,炒年糕可香哩!

还去采桑叶,用火柴匣养蚕宝宝,看到蚂蚁般的细蚕从卵中孵出,那欢乐劲儿实在难以形容。

夏天,到溪中去游泳,抓鱼捉虾,打水仗,用石子在水面打水漂(piāopiào),比谁打得多。

秋天,除了到山上去采山楂、毛栗等野果,更有趣的是到溪滩去抓蟋蟀。

我们家乡的蟋蟀个儿很大,颈上有条黄带子,叫起来声音很洪亮,斗胜后就像大将军那样威风。

冬天,除了捉迷藏,就盼下雪,盼过年。

下雪了,可用米筛做罩子捉麻雀。

过年,就可放爆竹,滚铜板,做彩灯。

到了元宵节晚上,一边拖着兔子灯大街小巷满地跑,汇入了灯的河流,一边观看龙灯和狮舞,那欢乐情景真如同人间天上。

1.在文中括号正确的拼音下面画“√”。

2.比一比,组个词。

辨()郎()

辩()朗()

辫()浪()

3.理解短文内容错误的是()

A.我在小镇长大。

是乡下孩子。

B.春天我们去采桑叶,用火柴匣养蚕宝宝。

C.夏夜,常在天井和晒谷场上,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

D.元宵节晚上村里有龙灯和狮舞。

4.第三自然段围绕着,按照顺序,描述了四季以及冬天、、时候孩子们的乐趣。

5.用“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shànhǎochùhéngpiāo

2.分辨辩论辫子牛郎朗读浪花

3.C

4.乡村天地广阔,到处是孩子们的天地。

时间下雪过年元宵节

5.我是乡下孩子。

在小镇长大。

乡下可好玩哩!

感受到作者快乐轻松的心情,和对有趣的乡下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类文阅读-3天窗

风景谈(节选)

茅盾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

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

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

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

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

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

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

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

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这就不坏!

”你也许要这样说。

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

然而,未必尽然。

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

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

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选自《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经典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A.姿势B.姿态

体育老师耐心纠正同学们做操的()。

同学们斗志昂扬,准备以全新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A.强烈B.剧烈

他扭伤了脚,感到一阵阵()疼痛。

()的光束可能引起烧伤。

2.隙:

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3.文中描写的茶社里的桌面、几案、凳子分别是、、和。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

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5.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AB②BA

2.阝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的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

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

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

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

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

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

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

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

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9期)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C.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

(2)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第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

(3)“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这是一个比喻句。

()

(4)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3.B

4.

(1)×

(2)×(3)×(4)√

5.读了短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妈妈对孩子深沉的爱。

类文阅读-4三月桃花水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选自《寻找自己刘湛秋散文集》新华出版社)

1.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巴望---()复苏---()

诱惑---()思索---()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

夏雨的特点:

3.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4.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5.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用“_____”画出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渴望苏醒引诱思考

2.美丽、娇媚;热烈而粗犷

3.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4.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5.拟人句:

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示例:

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滋润后树的形态和样子,也表达出作者对于雨的喜爱。

 

水乡记忆(节选)

李清明

水乡多水鸭。

水乡一望无际的湿地间到处苇林丛丛、水草茂盛,水禽们喜欢啄食的田螺、河蚌、小鱼、小虾等水产品丰富,人工饲养的水鸭也特别多。

站在水乡祖祖辈辈燕子衔泥般筑起的防洪堤坝上向下俯看,望不到边际的湖洲、浅滩及稻田间到处是不停蠕动着的黑、白、黄、绿色的斑点,以及“嘎,嘎——嘎嘎”十分聒噪的水鸭们的叫声。

小时候,我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坐在田埂上或湖沟边隆起的土堆间,用小手托着双腮饶有趣味地观看大人们牧鸭。

只见他们驾着两头尖尖的“鸭筏子”,胸前用长麻绳吊着一只铁皮口哨,手中举着一杆特制的长柄鸭锹,驱赶着一大群黑压压的水鸭,一会用鸭锹甩着泥巴指挥水鸭们赶到刚收割完的稻田里抢食;一会拿起胸前的哨子“嘀嘀——嘀嘀”有节奏地吹着,将吃饱了的水鸭领至河滩上,或集合“开会”,或集体“洗澡”……他们的神态像极了一个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牧鸭人常被我们叫成“鸭司令”也由此而来。

看大人们牧鸭有味,跟在放牛的小哥哥、小姐姐的屁股后面,到湖洲的野草丛中去捡鸭蛋则更加好玩和实惠。

有时运气好,我们在四处寻找遗落的水鸭蛋的同时,还会意外地在湖洲的野草丛中捡到一两窝野鸭蛋咧。

野鸭蛋个头比饲养的水鸭蛋要小,颜色均呈藏青色。

用野鸭蛋做成的炒鸭蛋,口感及味道与家养的水鸭蛋相比几无二致。

1.从短文中圈出ABB和AABB式的词语,再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仿写两个。

2.短文主要写了、两件关于水鸭的趣事。

3.文中两头尖尖的“鸭筏子”和或集合“开会”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说明,特殊含义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小时候看着“牧鸭人”很神气。

()

(2)野鸭蛋个头比饲养的水鸭蛋要小,颜色均呈藏青色。

()

(3)野鸭蛋比水鸭蛋好吃。

()

(4)水乡人工饲养的水鸭并不特别多。

()

5.赏析第三段中画线句。

【参考答案】

1.黑压压乐呵呵绿油油祖祖辈辈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2.观看大人们牧鸭捡鸭蛋

3.BC

4.

(1)√

(2)√(3)×(4)×

5.通过动作、声音、神态等的描写,准确形象地刻画了出牧鸭的有趣场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鸭人比喻成“鸭司令”生动勾勒出牧鸭人的神气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