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063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docx

韩国税收及相关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

韩国产业及税收政策

对促进产业开展作用的研究

产业构造是指消费要素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构成及产业部门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总和。

解决产业构造问题就是要形成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使企业利益和国家产业政策目的一致,确保投资效益,保证投资工程能形成有效的社会供应,进步行业部门及全社会的全要素消费率。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扶植国内产业开展和促进工业化的手段,在经济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8%的GDP年增长率,被经济学家们誉为“汉江奇迹〞。

韩国在短短30年的时间内,由一个具有二元经济构造的贫穷国家脱胎换骨成为令人瞩目的现代工业化国家。

到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消费总值首次打破一万美元。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韩国经济构造也逐渐提升,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同时出口外向型的开展战略使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产业构造就已接近兴旺工业化国家的程度。

1991年与1960年相比,一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7%下降为7.7%,二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上升为45.1%,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3%上升为47.2%。

1995年GDP排名世界第11位,船舶、化纤、水泥、粗钢、电子产品、汽车和金属机床的产量在世界排名前10位。

现代、三星、LG(乐喜金星)、大宇等大企业集团排名美国?

幸福?

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序列。

尽管1997年后也经历了痛苦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但是韩国过去获得的成就是应当肯定的。

韩国经济开展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韩国采用的是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开展形式,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相关产业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该说韩国的经济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产业政策的合理运用,其中包括税收支持相关产业开展的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韩国产业相关经济政策概况

〔一〕产业构造政策

韩国经济开展是从60年代初起步的,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进口替代向出口替代转变的外向型开展战略,通过调整关税、贷款投入和降低汇率等政策的综合作用,重点开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提出了“出口第一主义〞的口号。

到了70年代,韩国投资的重点开场转型重化工业,确立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六大战略产业,并在金融支援、税收和相关法律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旨在实现产业构造的高度化。

80年代,韩国再次进展了产业构造的调整,除进一步进步重化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外,同时积极开展电子、精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进入90年代以后,韩国又将信息产业作为新的开展重点,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开展。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60年代到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增长,直到90年代其主导地位才被第三产业所取代。

表2那么说明,在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的比重一直在逐步进步,其中又以70年代、80年代进步的速度最快。

表1:

 韩国三次产业构造的变化      单位:

%

年度

1960

1970

1980

1990

199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

韩国银行各年度?

经济统计年谱?

表2:

 韩国轻、重工业构造的变化      单位:

%

年度

1960

1970

1980

1990

1994

轻工业

重工业

资料来源:

韩国银行各年度?

经济统计年谱?

〔二〕产业组织政策

大企业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和韩国政府对大企业的扶植是分不开的。

60年代,为了实现大规模出口的目的,必须进步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韩国政府采取“个别育成〞的方式,把有限的资金和外汇向大企业倾斜,确立了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

70年代,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重化工业体系,同时确保实现规模经济,韩国采用了集中投资的方式,通过向大企业提供优惠贷款促成他们向这些产业部门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垄断。

70年代末大企业垄断经济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以后,韩国政府于1980年出台了“独寡占规制〞,即反垄断法,提出对过分垄断的企业进展限制和分割,但并没有获得很明显的效果。

长期以来,政府在扶植大企业的同时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直到1982年实行“产业自由化〞政策以后,才提出积极扶植中小企业,大力开展内需工业,但真正开场推进这一政策那么是在1990年以后。

从表3中可以看到,韩国大企业的垄断程度是非常高的。

表3:

 韩国大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单位:

%

年度

1980

1985

1988

1990

1992

企业

从业人员

产值

资料来源:

韩国统计厅各年度?

矿工业统计调查报告书?

〔三〕产业技术政策

在韩国经济起飞和快速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中,随着韩国国家战略的变化,韩国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开展。

六十年代是韩国产业技术政策的发源时期,以经济开展五年方案为根底,制定?

国家科学和技术促进法?

,开场制定产业技术政策。

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外国技术的引进、建立科技根底构造、促进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推动科技进步的行政和法律制度,形成韩国经济开展的技术根底构造。

七十年代是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形成时期,主要目的是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研究开发才能的形成,以推动韩国重化工业的开展。

七十年代,韩国开场致力于开展钢铁、造船、机械、电子等较高级的技术,比拟系统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开场形成。

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是强化重化工业领域的技术和工程教育,改良吸收引进技术的制度和机制,促进研究开发以满足产业开展的需要。

八十年代是韩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开展时期,主要目的是强化产业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大力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开展,推动产业构造的转变。

八十年代,韩国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转变韩国的产业构造,建立以比拟优势为根底的产业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机械和电子工业,鼓励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

正是在这一时期,韩国政府施行了以强化自主研究开发政策为目的的国家研究开发工程方案,私营企业也开场建立自己的研究实验室以满足对技术开发日益增长的需要。

九十年代以来,韩国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在关键技术领域赶超兴旺国家程度,全面促进韩国国际竞争才能的进步。

韩国在建成钢铁、机械、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化资本密集型产业之后,并在近20年开展的根底上,进入九十年代后开场重视优先开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目的是全面进步韩国的国际竞争力,将产业构造的调整、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的改良、人力及其他资源的利用作为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突出手段。

在科技领域,将政府政策的重点放在加强国家研究开发工程方案上,强化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促进研究开发活动的全球化。

〔四〕产业贸易政策

受自然资源丰度的限制,韩国的能源和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依赖程度平均在80%以上。

在出口导向性开展战略的施行中,韩国重点选择了加工复出口的方式,并采取有效的税收政策和贷款政策加以支持。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造上看,进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中间产品和资本物资方面,出口的重点那么随产业构造的调整不断变化,逐渐由纺织服装、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及通讯设备、汽车、金属制品过渡。

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韩国出口贸易额中初级产品和轻工产品的比重下降,而重化工业产品的比重持续上升。

就国别政策而言,韩国重点开展对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的贸易,对3个市场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

80年代中期以后,开场开展对东欧国家的贸易,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近年来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开展迅速。

表4:

 韩国出口商品构造的变化        单位:

%

年度

1980

1985

1988

1991

初级产品

轻工产品

重化工产品

资料来源:

韩国贸易协会?

贸易统计年报?

1993

〔五〕产业金融政策

目前韩国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开发的主要财政金融措施有:

私营企业研究机构承当或参与核心技术开发、根底技术开发、产业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开发的国家研究开发工程任务的,韩国政府给予研究开发经费50%的补贴。

对于个人或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商业化研究的,韩国政府提供总经费80%至90%的资助。

韩国电力公社、韩国通信公社等国营企业将它们研究开发投资的80%提供应相关的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联盟。

韩国开发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等都为私营企业进展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开发以及新技术商业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活动提供长期、低息的贷款。

风险资本机构提供的支持。

韩国技术银行〔KTB〕等风险资本机构为私营企业技术开发活动提供综合性财力支持。

这种财力支持主要采取股权投资、购置债券、契约贷款、技术开发贷款、租赁效劳等形式。

韩国政府规定,凡属于研究开发性质的工程,均可向韩国技术银行申请贷款,假如通过技术银行的工程审查,即可得到年息为6%〔韩国一般银行贷款利率为12%以上〕的3年期贷款。

贷款到期后,有效益的工程要还贷,而失败的工程那么可免除。

政府允许技术银行以发行技术彩票的形式,筹措局部风险资金以弥补银行因资助研究开发工程所造成的亏损。

二、韩国产业政策中的税收对策

韩国税收制度与政府的经济开展战略严密联络,税制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开展的要求。

从促进和适应产业构造调整这个角度看,税制改革着眼于鼓励储蓄和诱导投资两方面,但在不同阶段有着各自的政策重点和策略。

〔一〕配合金融制度的相应政策

在韩国,资本市场不兴旺,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欠缺,吸纳居民储蓄的主要部门是银行。

国家通过压低利率、指定信贷〔金融压抑或约束〕等方法将资金配给目的产业或工程。

税制改革那么通过鼓励储蓄对构造调整做出奉献。

表现为:

虽然在一系列调整中存在着波动与反复,但税制构造变动总体趋势是保持间接税为主体税种。

由于间接税主要影响个人用于消费的收入,其累退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庭的“储蓄才能〞。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假如提供同样多的财政收入,采用间接税比直接税更有利于进步家庭的储蓄率。

来自遗产税、资产评估税、保险交易税等财产税的税收收入占整个政府收入的比重根本维持在9%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就所得税而言,边际税率的上下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以其累进程度越高,对家庭储蓄的抑制作用越大;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储蓄增加;股利是对牺牲目前消费的一种补偿,也是储蓄行为带来的收益,对股利所得减征或免征有利于促进储蓄。

韩国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但大局部商业和租金所得及资本利得不用缴税,工资薪金承当了沉重的税负。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在改革中改善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但出于刺激储蓄与投资的考虑,在这方面缺乏本质性的措施。

并且1983年、1988年、1991年、1993年和1995年税制改革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更加平缓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税收档次更少、税率更低。

为在不伤害储蓄与投资的同时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政府通过进步免税额的方法来应对公平税制的要求,表现为自1989年开场的一系列税收改革中7次进步免税额。

进步减免额的后果是税基缩小,假如税率不进步,就会减少收入。

1991年因专门免税与抵扣导致的直接税收入流失占实际征收的18%。

公司所得税的变化方向和趋势与个人所得税根本一致。

公司所得税的税率通过1963年、1964年、1966年、1968年、1981年的改革逐渐进步,但是从1982年开场又降低了税率,在1990年开场不再区分公司类型统一实行两档税率。

1993年、1995年、1996年的改革又全面降低税率。

总的说来,政府偏好于经济增长,公平问题的提出只是政策取向暂时的偏移与波动。

总体性的调低税率对构造产生的影响要通过金融部门才能得到反映,但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盛行也与政府整体政策调整有关,即从部门倾向型向功能型转变。

(二)直接诱导投资政策

税制改革通过调整税收优惠的对象和手段引导要素流动的部门或产业取向。

税收的鼓励手段有特别折旧、免税期、投资抵免、减免税等,在不同的构造调整时期,税收鼓励的对象和手段都不一样〔详细政策详见附表〕。

主要特点是:

鼓励政策经历了从部门倾向型向功能型的转变。

即在出口导向时期和重化工业时期,鼓励政策的对象是重点部门。

到调整和自由化时期,就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部门,而是针对某种行为或工程〔如研发、教育等〕。

随着政策重点的转移,鼓励对象和方式在不断调整。

20世纪60年代是出口导向时期,对出口部门实行税收鼓励。

1960年规定,对出口部门免除30%的公司所得税,对向驻韩外国军事机构提供商品和劳务所得收入以及旅游部门的外汇收入免除20%的所得税。

1961年进步到50%,并适用于所有创汇部门。

到1973年这一制度被两个免税公积金体制所取代:

海外市场开展的公积金体制和用于弥补出口部门损失的公积金体制。

按照前者规定,全部出口价值的1%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作为免税的公积金,周期为2年;后者的计算方法与前者一致,但公积金数额不能超过全部出口价值的1%、出口利润的50%两者中的较小量。

这次取代说明了政府尽量降低对出口鼓励的态度。

1967年还规定了一个根据出口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实行不同折旧率的方法,比例大于或等于50%,那么适用30%的折旧率,否那么为15%。

对重化工业的鼓励政策呈现了一个反“N〞形轨迹。

早在1949年就确定以免税期的方式对化肥、机械、石化、造船等国民经济开展的重要部门予以鼓励。

当时规定,包括炼油、造船、钢铁、化肥、炼铜、水泥在内的第一集团在正常运作的最初5年内免公司所得税,包括矿业和平面玻璃制造的第二集团是3年免税期。

到1954年,第一集团降为3年,第二集团降为1年。

在1963年矿业升为第一集团,免税时间也调整为4年。

1966年炼油和化工被排除在集团之外。

到1967年由投资抵免取代了免税期的规定,对汽车、化肥、电子、食品、制造、造船等实行6%的投资抵免。

到20世纪70年代,对重化工业的鼓励重新加强,1972年扩大投资鼓励的范围。

1974年为简化税制,开场实行“关键部门的特别税收待遇〞,重点部门有权在免税期、特别折旧、投资抵免三者择其一。

免税期的规定:

最初3年100%免公司所得税,后两年是50%。

投资抵免的规定为:

对韩产机器设备给予10%的抵免率,其他为8%。

特别折旧制度规定了100%的折旧率。

这些重点产业是:

钢铁、化肥、电子、石化、造船、供水供气等。

到1982年免税期取消,投资抵免仅限于机械与电子,比率降为6%;钢铁、化肥、石化、造船、供水供气的待遇取消了。

但还规定用于投资的5%免税公积金可以实行特别折旧抵免。

1986年战略产业的特别税收待遇被取消了,特别折旧制度纳入普通公司税法规定,但10%的投资抵免保存了下来,适用对象为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改良平安与交通的机械,还有中小企业所使用的机械。

20世纪80年代开场进入调整与自由化时期,强调功能型税收鼓励。

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

详细表现为:

一是对研究与开展支出的鼓励程度在不断加强。

属于研发支出的范围在扩大,1974年前只包括风险产业、外国工程师的工资、研究机构的公司所得税,到1981年增加了技术公积金,1982年又开场包括职业训练和研究促进投资。

鼓励的方式也呈多样化,从税收抵免或减免,到用于技术开展的公积金免税规定,自1982年起又再加上优惠的折旧政策。

整个鼓励的范围由只有几个选择的部门扩展到全部行业。

二是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政策随着对其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在20世纪60~70年代对中小企业几乎没有税收鼓励措施,到80年代自由化时期规定才比拟详细。

在80年代早期,政府公布了新的规定,对具有创业精神和技能的人提供税收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企业。

内容有:

当新建的中小企业地处农村或海滨,从事建筑、矿业、渔业、交通业、制造业,或中小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最初的4年100%免个人所得税,随后的两年内减半征收;新建中小企业经营资产所纳财产税5年减半征收,登记税2年内减半征收;对新建中小企业投资的公司资本利得免税等。

从以上政策变动可以看出,每个构造调整阶段都以本阶段的主导产业为重点扶持对象,但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时,在扶持的时间上是有穿插的,只是轻重力度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构造转换引起动乱的作用,使衰退行业不至于突然间承受市场收缩与优惠消失的双重痛苦。

同时还可看出,在各重点部门不同阶段施行的税收鼓励方式各不一样。

一般来讲,免税期规定具有管理简单、刺激力度大的特点,因此往往在一个产业刚刚兴起时采用,但由于它自身的缺点较多,如一是难以估计因此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二是偏爱那些预期会获高额回报、即使没有鼓励也会投资的人,三是鼓励短期行为,四是难以防止投机分子通过将企业再注册的方法不断享受免税待遇等,所以规定的时间以3~4年为宜。

至于投资扣除和税收抵免,相对于特定的投资工程而言,这两种方式优于免税期,而且管理简单,对于因优惠而减少的收入额也较清楚。

它们的缺点是鼓励短期投资,也给利用通过买、卖设备避税者提供了方便。

 加速折旧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它只是推延而不是减少财政收入的缴纳〔不考虑时间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长期投资。

现实中这3种方式往往穿插使用。

发挥税收鼓励机制的同时,注重施行配套性改革。

〔1〕在出口导向与重化工业时期,得到扩张的是大企业,而众多中小企业根本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而且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调整,会导致社会收入分配恶化。

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旨在提上下收入者福利的措施,税制改革是其中一项。

主要措施有:

1967年实行局部综合所得税制,增加收入档次〔从5档增为7档〕,以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同时进步工薪者的所得税免税额;1971年降低工薪者收入的税率,免征额也增加了,银行存款利息所得由原来的免税改为征收5%的预提税;1975年实行几乎完全的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但对储蓄与投资收入单独设计了税率。

〔2〕在20世纪80年代调整与自由化时期,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投资,但一些大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盲目扩展经营范围上,且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吸引,入市进展投机。

为抑制投机、公平收入分配,政府在1988年建立了特别委员会,拟建立综合土地税、新的估价体制、规定拥有住宅面积的上限。

在1992年又宣布,将土地税的资产评估值进步到资产目前市值的60%〔而以前不到10%〕。

对一定位置的土地施行土地溢价税,对估计的净资本收益超过正常的局部每3年课以50%的税率。

三、韩国产业经济政策的得失分析

在韩国经济开展中,产业政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带来了超乎常规的开展速度;另一方面,这种超常开展形成了许多隐患。

〔一〕对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开展的影响

韩国开展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大力开展重化工业,实现了产业构造的晋级。

同时形成了庞大的社会间接资本,根本构成了韩国自主经济的框架。

但是,由于韩国原有的经济根底较为薄弱,而重化工业又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韩国一方面仿效日本采用高储蓄、高投资的方法,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没有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外债规模再度膨胀,还本付息压力增大,而同期的外汇储藏却持续下降,最终成为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重化工业开展中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时也以钢铁、化工、机械、电子、船舶等行业作为开展的重点,造成了严重的产业趋同,使韩国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出口构造面临来自周边地区的挑战。

与此同时,韩国过早地实现了工资福利制度的现代化,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再。

假如以欧洲工人的工资指数为100,韩国1993年~1994年度的工资指数为78,而1995年那么到达89,这样必然使电子、化纤、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因劳动力本钱的进步而大打折扣。

就兴旺国家的经历而言,产业构造晋级时应保持三次产业的协调,而韩国第三产业过早膨胀和制造业比重过早下降显然有违常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业构造的空洞化。

〔二〕大企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大企业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了韩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韩国的汽车、电子、钢铁等产品就是通过现代、大宇、三星、浦项等大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

但是大企业为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往往采取过度的负债经营。

据统计,韩国30家大集团自由资金比率只有18.2%,其中一些缺乏10%。

这就不得不过分依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受到高风险的威胁。

与此同时,大企业争相进入利润高的行业,又势必造成重复投资。

如三星公司进入汽车市场就使韩国国内本来已趋饱和的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此外,大企业的过度垄断致使中小企业不得不成为他们的附庸,处于一种被强者支配的地位,这对中小企业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韩国的大企业对经济的支配地位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的影响力,这就使大企业和政府间的关系中充满着腐败。

表5:

 1996年韩国10家最大企业集团负债率 单位:

%

企业

现代

三星

LG

大宇

鲜京

负债率

企业

双龙

韩进

起亚

韩药

乐天

负债率

资料来源:

韩国银行

〔三〕对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的影响

80年代中期以前,韩国产业技术的获得以引进为主,大多以答应证贸易的方式引进日本和美国的成熟技术。

一方面是因为引进成熟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技术开发的周期,节省研究开发的经费;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韩国在技术开发尤其是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上根底薄弱的现实考虑。

这种产业技术政策在获得所需技术的同时造成了对外来技术过分依赖而自主开发才能缺乏。

通过表6可以看到,这一阶段韩国研究开发经费增长缓慢,研究开发经费在GDP中的比重较兴旺国家有很大差距。

到了80年代后期,韩国的技术引进方案在施行中受到来自兴旺国家尤其是日本封锁的阻力。

在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已经不可能再依靠引进来实现的情况下,韩国才加大了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但为时已晚。

进入90年代,当全球性汽车、钢铁、化工、电子产品的消费过剩出现以后,韩国方案中的航空、通信、新材料、生命工程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这种产业断层实际上是由技术的停滞不前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研究开发滞后。

表6:

 韩国研究经费在GDP中比重的国际比拟    单位:

%

年度

1966

1975

1980

1986

1990

1995

韩国

新加坡

-

-

-

-

中国台湾

-

-

美国

-

-

日本

-

-

法国

-

-

资料来源:

韩国科学技术处1996年度?

科学技术年鉴?

表7:

 韩国引进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比拟   单位:

亿美元

年度

1962~1980

1981~1990

1991~1993

直接投资

间接投资

486

500*

173

注:

*为估计数字 资料来源:

韩国银行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韩国通过贸易立国走出了一条经济开展的成功之路。

但对外依存度过大,尤其是出口主要集中在个别产品上,又使韩国经济变得非常脆弱,国际市场一旦发生变化,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如1996年国际市场上半导体芯片价格暴跌,韩国出口额大幅度减少,损失沉重。

在利用外资上,韩国主要倾向于依靠间接投资而对直接投资限制较多,致使外国直接投资开展缓慢。

反过来,韩国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有增无减,到1995年海外投资累计额达118亿美元。

一面大量借债,同时又大量输出资本,这样就形成了产业资本的空心化。

70年代,经济开发工程的主要投资对象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转为重化学工业。

这种投资的转变使经济开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增大。

第四个五年方案中经济开发支出的构造比为22.2%,增长率为29.1%。

但是在第五和第六个五年方案期间经济开发支出的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