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459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docx

立体几何考点测试4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考点测试4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考概览

考纲研读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

一、基础小题

1.已知平面α∥平面β,若两条直线m,n分别在平面α,β内,则m,n的关系不可能是(  )

A.平行B.相交

C.异面D.平行或异面

答案 B

解析 由α∥β知,α∩β=∅.又m⊂α,n⊂β,故m∩n=∅.故选B.

2.两条直线a,b满足a∥b,b⊂α,则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a∥αB.a⊂α

C.a与α相交D.a与α不相交

答案 D

解析 由于b⊂α且a∥b,则a∥α或a⊂α.故a与α不相交.故选D.

3.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则D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

A.异面

B.平行

C.相交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 B

解析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AB⊂平面ABC,A1B1⊄平面ABC,∴A1B1∥平面ABC,∵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DE∥A1B1,∴DE∥AB.

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平面内一个三角形各边所在的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B.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两个平面平行,则位于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也互相平行

D.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答案 C

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知A,B,D正确.对于C,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也可能异面.

5.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  )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

B.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

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

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

答案 B

解析 因为l⊄α,若在平面α内存在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则l∥α,这与题意矛盾.故选B.

6.下面结论中:

①过不在平面内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③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④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正确的序号为(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对于①,过不在平面内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正确;对于②,当已知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不存在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错误;对于③,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对于④,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无数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故选C.

7.有下列命题:

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α;

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

③若直线a∥b,b∥α,则a∥α;

④若直线a∥b,b∥α,则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B.2C.3D.4

答案 A

解析 命题①,l可以在平面α内,是假命题;命题②,直线a与平面α可以是相交关系,是假命题;命题③,a可以在平面α内,是假命题;命题④是真命题.

8.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AD1∥BC1;②平面AB1D1∥平面BDC1;③AD1∥DC1;④AD1∥平面BDC1.

答案 ①②④

解析 连接AD1,BC1,AB1,B1D1,C1D,BD,则AD1∥BC1,从而①正确;易证BD∥B1D1,AB1∥DC1,又AB1∩B1D1=B1,BD∩DC1=D,故平面AB1D1∥平面BDC1,从而②正确;由图易知AD1与DC1异面,故③错误;因AD1∥BC1,AD1⊄平面BDC1,BC1⊂平面BDC1,故AD1∥平面BDC1,故④正确.

二、高考小题

9.(2018·浙江高考)已知平面α,直线m,n满足m⊄α,n⊂α,则“m∥n”是“m∥α”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m⊄α,n⊂α,m∥n,∴m∥α,故充分性成立.而由m∥α,n⊂α,得m∥n或m与n异面,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10.(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项,作如图①所示的辅助线,其中D为BC的中点,则QD∥AB.∵QD∩平面MNQ=Q,∴QD与平面MNQ相交,∴直线AB与平面MNQ相交.B项,作如图②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MQ,∴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AB∥平面MNQ.

C项,作如图③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MQ,∴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

∴AB∥平面MNQ.D项,作如图④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NQ,∴AB∥NQ.又AB⊄平面MNQ,NQ⊂平面MNQ,∴AB∥平面MNQ.故选A.

11.(2016·全国卷Ⅰ)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如图,延长B1A1至A2,使A2A1=B1A1,延长D1A1至A3,使A3A1=D1A1,连接AA2,AA3,A2A3,A1B,A1D.易证AA2∥A1B∥D1C,AA3∥A1D∥B1C.∴平面AA2A3∥平面CB1D1,即平面AA2A3为平面α.于是m∥A2A3,直线AA2即为直线n.显然有AA2=AA3=A2A3,于是m,n所成的角为60°,其正弦值为

.故选A.

12.(2016·全国卷Ⅱ)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 ②③④

解析 由m⊥n,m⊥α,可得n∥α或n在α内,当n∥β时,α与β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故①错.易知②③④都正确.

三、模拟小题

13.(2018·陕西西安一中模拟)在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当BD∥平面EFGH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E,F,G,H一定是各边的中点

B.G,H一定是CD,DA的中点

C.BE∶EA=BF∶FC,且DH∶HA=DG∶GC

D.AE∶EB=AH∶HD且BF∶FC=DG∶GC

答案 D

解析 由BD∥平面EFGH,得BD∥EH,BD∥FG,则AE∶EB=AH∶HD,且BF∶FC=DG∶GC.故选D.

14.(2018·福建厦门第二次质量检查)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C1D1,BC,A1D1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MN∥AP

B.MN∥BD1

C.MN∥平面BB1D1D

D.MN∥平面BDP

答案 C

解析 取B1C1中点Q,连接MQ,NQ,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MQ∥B1D1,∴MQ∥面BB1D1D,由四边形BB1QN为平行四边形,得NQ∥BB1,∴NQ∥面BB1D1D,∴平面MNQ∥平面BB1D1D,MN⊂面MNQ,∴MN∥平面BB1D1D,故选C.

15.(2018·衡阳二模)若平面α截三棱锥所得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该三棱锥与平面α平行的棱有(  )

A.0条B.1条

C.2条D.1条或2条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平面α截三棱锥所得截面为平行四边形EFGH,因为FG∥EH,可证明FG∥平面ABD,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知FG∥AB,所以AB∥α,同理可得CD∥α,所以有两条棱和平面平行,故选C.

16.(2018·南昌一模)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在①中,由正方体性质得到平面MNP与AB所在平面平行,∴AB∥平面MNP,故①成立;②若下底面中心为O,则NO∥AB,NO∩面MNP=N,∴AB与面MNP不平行,故②不成立;③过P作与AB平行的直线PO,则PO与平面MNP相交,∴AB与面MNP不平行,故③不成立;在④中,AB与PN平行,∴AB∥平面MNP,故④成立.综上所述,答案为D.

17.(2018·太原模拟)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1C和C1D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60°和45°,则异面直线B1C和C1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B1B⊥平面ABCD,

∴∠BCB1是B1C与底面所成角,∴∠BCB1=60°.∵C1C⊥底面ABCD,∴∠CDC1是C1D与底面所成角,∴∠CDC1=45°,连接A1D,A1C1,则A1D∥B1C,

∴∠A1DC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1C与C1D所成角,不妨设BC=1,则CB1=DA1=2,BB1=CC1=

=CD,∴C1D=

,A1C1=2.在等腰三角形A1C1D中,cos∠A1DC1=

18.(2018·合肥质检三)如图直三棱柱ABC-A′B′C′中,△ABC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A′=4,点E,F,G,H,M分别是边AA′,AB,BB′,A′B′,BC的中点,动点P在四边形EFGH内部运动,并且始终有MP∥平面ACC′A′,则动点P的轨迹长度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因为H,F,M分别为A′B′,AB,BC的中点,所以FM∥AC,HF∥AA′,所以FM∥平面ACC′A′,HF∥平面ACC′A′,又因为FM∩HF=F,所以平面HFM∥平面ACC′A′,要使MP∥平面ACC′A′,则MP⊂平面HFM,所以点P的轨迹为线段HF,点P的轨迹长度为4.

一、高考大题

1.(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

(1)AB∥平面A1B1C;

(2)平面ABB1A1⊥平面A1BC.

证明 

(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

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所以AB1⊥A1B.

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

又因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2.(2016·全国卷Ⅲ)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

MN∥平面PAB;

(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

解 

(1)证明:

由已知得AM=

AD=2,

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由N为PC中点知TN∥BC,TN=

BC=2.

又AD∥BC,故TN綊AM,故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

(2)因为PA⊥平面ABCD,N为PC的中点,

所以N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

PA.

取BC的中点E,连接AE.

由AB=AC=3得AE⊥BC,AE=

由AM∥BC得M到BC的距离为

故S△BCM=

×4×

=2

所以四面体N-BCM的体积VN-BCM=

·S△BCM·

×2

×2=

3.(2017·浙江高考)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

(1)证明:

CE∥平面PAB;

(2)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

如图,设PA的中点为F,连接EF,FB.

因为E,F分别为PD,PA的中点,所以EF∥AD且EF=

AD.

又因为BC∥AD,BC=

AD,

所以EF∥BC且EF=BC,

所以四边形BC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BF.

因为BF⊂平面PAB,CE⊄平面PAB,

所以CE∥平面PAB.

(2)分别取BC,AD的中点M,N.

连接PN交EF于点Q,连接MQ.

因为E,F,N分别是PD,PA,AD的中点,

所以Q为EF的中点.

在平行四边形BCEF中,MQ∥CE.

由△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PN⊥AD.

由DC⊥AD,BC∥AD,BC=

AD,N是AD的中点得BN⊥AD.所以AD⊥平面PBN.

由BC∥AD得BC⊥平面PBN,

那么平面PBC⊥平面PBN.

过点Q作PB的垂线,

垂足为H,连接MH,

MH是MQ在平面PBC上的射影,

所以∠QMH是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设CD=1.

在△PCD中,由PC=2,CD=1,PD=

得CE=

在△PBN中,由PN=BN=1,PB=

得QH=

在Rt△MQH中,QH=

,MQ=

所以sin∠QMH=

所以,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二、模拟大题

4.(2018·安徽合肥一中模拟)如图,四棱锥P-ABCD中,E为AD的中点,PE⊥平面ABCD,底面ABCD为梯形,AB∥CD,AB=2DC=2

,AC∩BD=F,且△PAD与△ABD均为正三角形,G为△PAD重心.

(1)求证:

GF∥平面PDC;

(2)求三棱锥G-PCD的体积.

解 

(1)证明:

连接AG交PD于H,连接CH.

由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且AB=2DC,知

又G为△PAD的重心,

在△ACH中,

,故GF∥HC.

又HC⊂平面PDC,GF⊄平面PDC,

∴GF∥平面PDC.

(2)由AB=2

,△PAD,△ABD为正三角形,E为AD中点,得PE=3,

(1)知GF∥平面PDC,又PE⊥平面ABCD,

∴VG-PCD=VF-PCD=VP-CDF=

PE·S△CDF,

由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且AB=2DC=2

,△ABD为正三角形,

知DF=

BD=

,∠CDF=∠ABD=60°,

∴S△CDF=

CD·DF·sin∠CDF=

∴VP-CDF=

PE·S△CDF=

∴三棱锥G-PCD的体积为

5.(2018·安徽合肥一中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与ADEF均为平行四边形,M,N,G分别是AB,AD,EF的中点.求证:

(1)BE∥平面DMF;

(2)平面BDE∥平面MNG.

 

证明 

(1)连接AE,则AE必过DF与GN的交点O,连接MO,因为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为AE中点,又M为AB中点,所以MO为△ABE的中位线,所以BE∥MO,

又BE⊄平面DMF,MO⊂平面DMF,

所以BE∥平面DMF.

(2)因为N,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DEF的对边AD,EF的中点,所以DE∥GN,

又DE⊄平面MNG,GN⊂平面MNG,

所以DE∥平面MNG.

又M为AB的中点,N为AD的中点,

所以MN为△ABD的中位线,

所以BD∥MN,

因为BD⊄平面MNG,MN⊂平面MNG,

所以BD∥平面MNG,

因为DE与BD为平面BD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平面BDE∥平面MNG.

6.(2018·山西太原质检)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D=6,BC=2AB=4,E,F分别在BC,AD上,EF∥AB,现将四边形ABEF沿EF折起,使BE⊥EC.

(1)若BE=1,在折叠后的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CP∥平面ABEF?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A-CDF体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F到平面ACD的距离.

解 

(1)线段AD上存在一点P,使得CP∥平面ABEF,

此时

理由如下:

时,

过点P作PM∥FD交AF于点M,连接EM,

则有

由题意可得FD=5,故MP=3,

由题意可得EC=3,又MP∥FD∥EC,∴MP綊EC,

故四边形MPCE为平行四边形,∴CP∥ME,

又CP⊄平面ABEF,ME⊂平面ABEF,

∴CP∥平面ABEF成立.

(2)设BE=x(0<x≤4),∴AF=x,FD=6-x,

由题意可得EC⊥EF,又BE⊥EC,BE∩EF=E,

∴BE⊥平面ECDF,

∵AF∥BE,∴AF⊥平面ECDF.

故VA-CDF=

×

×2×(6-x)×x=

(-x2+6x),∴当x=3时,VA-CDF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3,

此时EC=1,AF=3,FD=3,DC=2

,AD=3

AC=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ADC=

∴sin∠ADC=

∴S△ADC=

DC·DA·sin∠ADC=3

设点F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由于VA-CDF=VF-ACD,

即3=

·h·S△ACD,

∴h=

,即点F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