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581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啦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

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

“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0、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2、认一认:

鼓,3、音乐游戏:

我是小鼓手4、为《小鼓响咚咚》伴奏教学目标:

1、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名族打击乐器,愿意参与演奏和编创活动。

2、能够整齐的演唱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向学生介绍要认识的新朋友——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感受鼓的音色;让学生学一学、摸一摸,像小鼓一样发出好听的“咚咚”声。

二、学唱《小鼓响咚咚》

师:

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

(教师敲击节奏)

师:

小鼓说了什么话(学生自由模仿)?

哦,小鼓说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在学生学会这个节奏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教师用小鼓敲击该节奏为学生伴奏。

在学唱第一段歌词时,要引导学生用较强、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鼓的神气。

第二段歌词则用较慢的速度、较弱的音量、较柔的音色表现对“妹妹”的关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响板、手串铃、碰铃和小鼓等四种乐器设计了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游戏:

我是小鼓手

很少有学校能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只鼓。

老师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身边可以发声的物体,让学生演奏,体验敲鼓的快乐。

教师敲击一强一弱两种鼓声,让学生比较不同。

告诉学生在音乐中,我们用强弱来表现声音的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用图谱或文字的大小来表现。

然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设计的图谱,并学会看着图谱来演奏。

在学生演奏熟练后,可以改变节奏或者换一种乐器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情景表演:

虎大王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习鼓的敲击方法,尝试敲击出强弱、长短、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境。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打击乐合奏《老虎合奏》,感受鼓的变化,在老师的启示下想象老虎磨牙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老虎磨牙》是一部纯打击乐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或者图片,认一认这些乐器,听一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欣赏的曲子就是用这些乐器以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

大鼓和大擦是领奏乐器。

首先,鼓励学生探索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不同的敲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节奏和敲击方法,如小兔跳、马儿跑、大象走路等。

从简单的设计入手,让学生尝试编创的快乐,诱发其兴趣。

接着,进一步加大难度,思考:

如何表现老虎的形象?

你会从哪几方面表现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更易于理解作品。

该乐曲较长,教师可以截取片段让学生分段欣赏,引导分析:

片段1:

引子——寂静的山林(鼓和双响筒)

片段2:

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

片段3:

老虎的脚步声(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央)

片段4:

老虎追赶猎物(音乐变急促,追赶似的)

片段5:

老虎磨牙(刮鼓边)

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听辨乐器和敲击方法,画出图形谱,分析了解音乐家事如何用节奏、乐器音色、演奏方法来表现音乐的。

并根据图形谱,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动作。

最后,完整地欣赏,用学生“给乐曲取小标题”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想象。

二、情景表演:

虎大王来了

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是结合《老虎磨牙》的欣赏进行的,安排在欣赏之后。

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可以轻松地敲击鼓面来表现。

片段2:

“虎大王饿了,它开始在石头上磨牙。

”用鼓槌急促地刮鼓边表示。

3:

“虎大王发现猎物,它慢悠悠地走过去。

”敲击鼓面的声音要与片段1有所区别,不能太轻松,要稍微“紧”一些、短促一些。

【篇二:

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上1~4单元教案】

1

2

3

4

5

【篇三:

2016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啦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

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

“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0、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2、认一认:

鼓,3、音乐游戏:

我是小鼓手4、为《小鼓响咚咚》伴奏教学目标:

1、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名族打击乐器,愿意参与演奏和编创活动。

2、能够整齐的演唱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向学生介绍要认识的新朋友——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感受鼓的音色;让学生学一学、摸一摸,像小鼓一样发出好听的“咚咚”声。

二、学唱《小鼓响咚咚》

师:

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

(教师敲击节奏)

师:

小鼓说了什么话(学生自由模仿)?

哦,小鼓说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在学生学会这个节奏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教师用小鼓敲击该节奏为学生伴奏。

在学唱第一段歌词时,要引导学生用较强、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鼓的神气。

第二段歌词则用较慢的速度、较弱的音量、较柔的音色表现对“妹妹”的关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响板、手串铃、碰铃和小鼓等四种乐器设计了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游戏:

我是小鼓手

很少有学校能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只鼓。

老师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身边可以发声的物体,让学生演奏,体验敲鼓的快乐。

教师敲击一强一弱两种鼓声,让学生比较不同。

告诉学生在音乐中,我们用强弱来表现声音的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用图谱或文字的大小来表现。

然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设计的图谱,并学会看着图谱来演奏。

在学生演奏熟练后,可以改变节奏或者换一种乐器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情景表演:

虎大王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习鼓的敲击方法,尝试敲击出强弱、长短、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境。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打击乐合奏《老虎合奏》,感受鼓的变化,在老师的启示下想象老虎磨牙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老虎磨牙》是一部纯打击乐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或者图片,认一认这些乐器,听一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欣赏的曲子就是用这些乐器以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

大鼓和大擦是领奏乐器。

首先,鼓励学生探索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不同的敲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节奏和敲击方法,如小兔跳、马儿跑、大象走路等。

从简单的设计入手,让学生尝试编创的快乐,诱发其兴趣。

接着,进一步加大难度,思考:

如何表现老虎的形象?

你会从哪几方面表现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更易于理解作品。

该乐曲较长,教师可以截取片段让学生分段欣赏,引导分析:

片段1:

引子——寂静的山林(鼓和双响筒)

片段2:

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

片段3:

老虎的脚步声(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央)

片段4:

老虎追赶猎物(音乐变急促,追赶似的)

片段5:

老虎磨牙(刮鼓边)

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听辨乐器和敲击方法,画出图形谱,分析了解音乐家事如何用节奏、乐器音色、演奏方法来表现音乐的。

并根据图形谱,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动作。

最后,完整地欣赏,用学生“给乐曲取小标题”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想象。

二、情景表演:

虎大王来了

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是结合《老虎磨牙》的欣赏进行的,安排在欣赏之后。

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可以轻松地敲击鼓面来表现。

片段2:

“虎大王饿了,它开始在石头上磨牙。

”用鼓槌急促地刮鼓边表示。

3:

“虎大王发现猎物,它慢悠悠地走过去。

”敲击鼓面的声音要与片段1有所区别,不能太轻松,要稍微“紧”一些、短促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