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17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舟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舟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5.11.9)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脂肪(zhī)龃龉(jǔ)干细胞(gān)瘙痒难忍(sào)不着边际(zhuó)

B.数说(shǔ)耄耋(mào)打擂台(lèi)酩酊大醉(mǐng)椎心痛恨(chuí)

C.饼铛(chēng)曲解(qǔ)血淋淋(xiě)成绩斐然(fěi)宵衣旰食(gàn)

D.采撷(xié)弄堂(lòng)捋虎须(luō)靡日不思(mǐ)不稂不莠(liá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的报怨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大雾版《北京,北京》。

B.党的十八大擘画了中国这个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文化的昌盛。

C.在一些社区和街头,不少体育健身器材损坏或老化后被废止,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暗藏安全隐患。

D.哈登自封领袖的行为,遭到外界的不耻,很多媒体纷纷拿他开涮。

不过,比赛中哈登屡屡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B.另一方面,预期美联储退出QE的呼声从年初开始响起,直到本月20日消息落地,整整一年的时间,好像如芒在背,忍受着美联储退出QE的魔咒和压力。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四大长老正襟危坐在树下,准备讨论如何处罚触犯了族规的几个年轻人。

D.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党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民自发包产到户中受到启发,在全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大剧院宣布,从现在起到年底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C.两会期间,在广场负责安检工作的警犬首次穿上了“小军靴”。

给警犬穿军靴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脚爪被路面的石头、破玻璃划伤。

D.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5、下面是网络微博中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冷静,莫让得意冲昏头脑。

当你失意时,

当你快乐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快乐淹没理性。

当你痛苦时,

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MOOC作为一种新学习模式的三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8个字,共4分)

2012年10月,Time杂志发表名为《大学已死。

大学永存!

》的深度报道,探讨MOOC给现有大学带来的冲击。

Time杂志毫不吝啬地把2012年称为“MOOC年”。

这场从硅谷、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

免费获得全球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程,甚至取得学位,并非不可能。

“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AmericanInterest杂志在2013年初发出预测。

MOOC预示了颠覆现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将取代大学教育的预测为时尚早,但确实向那些收费5万美元的大学发出挑战:

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你得提供什么才值这5万美元?

与“大学消失论”相比,更多人对MOOC带来的震荡有着更为温和的判断:

传统学位制度退居二线,个体学习变成一个连续性、终身式的过程。

7.唐山一中根据所给材料及地图,补出下面问路情景对话中小明应回答的部分。

要求

(1)内容清晰,能指引对方顺利到达目的地。

(2)表达得体,符合语境。

(4分)

中午,小明放学后,在学校门口遇见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下面是两个人的对话。

叔叔:

同学,我要去省四院的北门,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

小明:

(1)

叔叔:

谢谢你,同学。

小明:

(2)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9分)

教育的福音

在教育资源未能完全实现平等共享的时候,其他的社会公共资源正在优先开放,实现全民共享,这将是现代社会愈来愈开放的大势所趋。

社会的公共资源尤其要对教育开放。

比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学馆、体育场馆等,这些场所廉价或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发挥作用,这是教育公平很好的体现。

公共资源的开放不仅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而且关乎社会公平。

公共资源既包括土地、水、矿产等有形的自然资源,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无形社会资源,后者与教育息息相关。

推而广之,各行各业都可以为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比如科研院所、企业、动漫基地、医院乃至政府部门等可以建立开放机制,让中小学生增加阅历和体验。

特别是让农民工的孩子可以享用公共资源的好处,给他们创造一个汲取知识的社会环境。

政府机构不是神秘的地方,除非国家机密都可以让民众多了解,这种透明开放的参观是对国民很好的教育。

就像白宫是世界上唯一经常性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

在每周星期二至星期六的早晨7:

30至中午11:

30,游客们都能免费参观白宫。

当然也有限制,白宫参观范围仅限于主楼的一、二层。

每一个房间都有美国的历史典故。

参观一遍相当于读了一遍美国历史。

2008年3月,北京市33家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至2012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已接近2000个。

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许多城市公园都拆除围墙、取消门票、敞开大门,这种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做法,真正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全民共享。

同时,屡见不鲜的公共资源的“价高者得”、私人化、富人化等“见钱眼开”现象,不仅违背了其公共的属性,也挑战着法律的尊严,消解着社会的公正和谐。

对公共资源“富贵病”的批判,并非否定市场规律。

公共资源可以分为经营性的,如矿山开采权、土地使用权、运输经营权等,可以通过拍卖、招标等形式“价高者得”;非经营性的如教育、环境、医疗等,则不能一切向钱看,应坚守公益性底线。

有的公共资源没有商业化,但被闲置和浪费,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运动。

由于锻炼不足,“小胖墩”“小眼镜”在学生中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学校运动场地空置无人问津。

运动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多开放公共场所给青少年活动,他们就会养成终身的运动习惯。

运动场馆闲置太久,缺乏有效的维护就会荒废,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最近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一些全球顶级高校都纷纷将部分精品课程视频在网上公开发布,给全世界网友分享,无需远渡重洋,无需付出学费,网友就可以和哈佛、耶鲁等名校学子同时学习同一门精彩的课程。

这是教育的福音。

在这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学习的方式更便利了,从公共资源当中可以获益匪浅,不要抱怨教育不公,只要你好学,总是有资源可供利用的。

8.下列各项有关公共资源及其作用的解说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公共资源包括了有形的自然资源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其中后者与教育关系非常密切。

B.若将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资源实行廉价甚至免费开放,就能实现教育的公平。

C.非经营性的公共资源一旦被闲置就会造成浪费,不如多多开放给公众以实现其价值。

D.公共教育资源借助新兴的媒体技术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学习更便利,收获更多。

9.根据文意,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教育的许多不公平主要是教育资源未能实现平等共享所致。

B.白宫经常性的免费开放对美国国民的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大有好处。

C.学校、公园和医院都不应商业化,不能背离其全民共享的公益底线。

D.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北大、清华等名校应多多建设精品开放课程。

10.联系全文,指出标题“教育的福音”的实质内涵。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时光涂抹的油漆(周玉洁)

(1)在城西我家老屋里,放着一把木质的老圈椅。

所谓圈椅是我们那儿的方言,其实那就是一把小户人家的太师椅。

(2)估计打那把太师椅的木匠手艺不精,也或许因为木料的欠缺或是因为贫寒人家用,不必那么精细。

所以那太师椅的椅背和扶手连在一起,被简化成了一个半圆。

靠背是无屏的,省了雕花镂空的工艺,甚至连漆也不上了。

据我奶奶说,不上漆有不上漆的讲究,因为那椅子的木料是上好的黄花梨木。

(3)我注意到那椅子的时候,它已经很老了。

已失去了木料的本色,成了黑褐色。

它油光满面,稳重敦实,通体泛出柔和的光泽,好像是从榨油坊脱胎换骨一般,油汪汪,亮闪闪。

(4)我爸爸说,它亮,是因为它被镀上了几层时光。

它被我老老太爷的大手抚摸了几十年,被我太爷爷的长布衫打磨了几十年,还有我奶奶,生前也是爱坐这把椅子的。

(5)每当有人提起我太爷爷,总是会扭头四处找我,我大姑姑就曾点着我的脑门,咬牙切齿地笑着说:

“就数你划算,看看这帮老的小的,老太爷子当年抱过谁?

就你,整天把你兜在长布衫里,坐在老圈椅上,把你当个稀奇宝。

(6)我怎么不记得了呢?

我当然不记得这些。

可表姐坚持说我应该记得。

那时候老太爷时常抱着我,在圈椅上打瞌睡,我在他怀里也睡得打呼噜。

即便是老太爷已经老得不省人事了,还是抱着我,用长衫的下摆裹着我,整天坐在圈椅里,谁进来都不瞧一眼,唯有我哭时,他才抬抬眼皮。

(7)可那时我仅仅不到两岁啊,我如何能记得?

(8)这样的争论之后,我开始远远地看在圈椅里打盹的奶奶。

我蹲在墙角看着她蓝布的大襟衣裳,和袖筒里露出的枯柴样的手,如何扶着扶手。

我以此想象老太爷抱着我打瞌睡的样子,想那苍老的身躯是如何搂着一个娇嫩的小人儿安然入睡的。

(9)老太爷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山羊胡子,五官清瘦,穿着长衫,坐着。

照片上的那个老人如此陌生,可他坐的那把椅子却那么熟悉,是那把老圈椅。

(10)我坐在那宽大的椅子上,双脚离了地,背靠着椅背,手抚着扶手。

我闭着眼睛,试图在幻想中去寻找老太爷的呼吸,体味那曾当了我摇篮的长衫的衣襟;有时也去回想奶奶坐在这圈椅上给我讲过的故事和那些老掉牙的儿歌。

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

老老太、老太爷、奶奶都曾安详地坐过这把椅子,可是现在,他们竟然都不在了,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

他们去了哪里?

(11)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仔仔细细地查找,椅座的缝隙、椅子腿的木楔、扶手上隐隐的纹理,我看得那么仔细。

那椅子散发出一股气味儿,那是复杂的混合。

我深吸一口气,辨出里头有秋雨绵绵的季节湿漉漉的落叶,有翻开一本发霉的旧书时飘出的淡淡油墨,有壁橱里经年的棉絮,有尘土、有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气息。

我的嗅觉好像出了问题,有点喘不过气来。

(12)就在那时,爸爸问我,“你在找什么?

(13)“找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

”我说,“他们坐这椅子那么久,怎会什么痕迹也不留下?

(14)爸爸楞楞地看着我,忽然转身去找了一把小刀来。

他蹲在我身旁,用锋利的刀刃在老圈椅的扶手上刮了一下。

刀片上有一层黑色的污垢,而那被刮过的地方露出了清新的黄色,那么嫩的木色,鲜亮、刺眼。

(15)“看看,那些老辈们留下的。

”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

(16)我被他脸上的笑激怒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掉下来。

那个无情的人,竟然这样去说我们逝去的亲人们。

我甩开他的胳膊,愤愤地。

可是他依然笑着,“这是他们拿时光给这椅子上的漆。

(17)爸爸在我愤怒地走开后,独自坐在了圈椅上,他的双手捂着眼睛坐了很久。

妈妈说,我走后,他几乎哭出了声。

(18)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

为什么他对着我要笑,背着我却哭。

因为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还不能明白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无望的思念,他无法对一个孩子描述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

他笑得虽然很蹩脚,那玩笑也开得不合时宜,但从那以后,我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因为想起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而惊骇。

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我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

(19)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嘴里含着一粒冰糖,懒洋洋地看书。

时钟滴答滴答,光线透过窗棂照进来,很静谧,很祥和,我觉得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

11.概括文章第2段中描写的老圈椅的特点。

(2分)

12.分析文中2个画线句的深层含义。

(4分)

(1)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

(2)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

13.分析父亲在文中的人物形象。

(4分)

14.文中多次提到“油漆”、“气息”、“痕迹”,有什么艺术效果?

(4分)

  

15.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写作手法和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复蒋松如书(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耳目为之聩霿①。

冬间,舍侄浣江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

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②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

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

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

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

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

利禄之途一开,为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

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③为至,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

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

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

先生之说失于隘者矣。

博闻强识,以助宋君子④之所遗,则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

鼐往昔在都中,与戴东原辈往复尝论此事,作《送钱献之序》,发明此旨。

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

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木铎”之义苏氏说集注⑤固取之矣然不以为正解者以其对“何患于丧”意少远也至盆成⑥见杀之集注义甚精当先生曷为驳之哉?

朱子说诚亦有误者,而此条恐未误也,望更思之。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①霿(mènɡ):

晦,昏暗。

②引绳:

加以纠正。

绳,纠正。

③汉学:

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

④宋君子:

这里指宋代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

⑤集注:

指朱熹的《论语集注》。

⑥盆成:

人名,战国时人,仕齐而被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识其意于行间      识:

记得

B.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被:

蒙受

C.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衷:

内心

D.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介:

留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耳目为之聩霿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B.而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C.之博闻强识,以助宋君子④之所遗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者朱子说诚亦有误者今者项庄拔剑舞,奇异常在沛公也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住在乡里的姚鼐在一年冬天读到侄子浣江寄来的蒋松如先生的几篇文章,十分高兴,大加赞赏,但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纠正。

B.蒋松如先生为人谦虚。

在给姚鼐的信中,他没有责怪姚鼐浅陋专断,而为姚鼐的见解感到高兴,这令姚鼐对他更是充满敬重之情。

C.宋代程、朱解读儒家经书可谓深刻,他们的解读灵活通达,合于人情;他们还号召人们行动起来,践行他们的思想,并获得响应。

D.姚鼐在文中批判了当下独尊汉学的儒学研究现象,并直言其危害;姚鼐还从蒋松如先生的文章揣测先生未能摆脱汉学思想的影响。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木铎”之义苏氏说集注固取之矣然不以为正解者以其对“何患于丧”意少远也至盆成见杀之集注义甚精当先生曷为驳之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

(4分)

(2)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8分)

重  阳(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①华:

白发。

②已:

停止。

③就:

接近,将要。

④剥啄:

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⑤乌帽:

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

欹:

倾斜。

2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

请简要分析。

(3分)

2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5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3-24题(4分)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

23.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亚圣”。

(1分)

2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

(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1)   ,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苏洵《六国论》)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胡塞尔说,我们切不可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确实,时代在改变,但有些或永恒或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舟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5.11.9)

(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脂肪(zhī)龃龉(jǔ)干细胞(gān)瘙痒难忍(sào)不着边际(zhuó)

B.数说(shǔ)耄耋(mào)打擂台(lèi)酩酊大醉(mǐng)椎心痛恨(chuí)

C.饼铛(chēng)曲解(qǔ)血淋淋(xiě)成绩斐然(fěi)宵衣旰食(gàn)

D.采撷(xié)弄堂(lòng)捋虎须(luō)靡日不思(mǐ)不稂不莠(liáng)

1.B解析:

A.干细胞(gàn)c.曲解(qū)D.不稂不莠(lá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的报怨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大雾版《北京,北京》。

B.党的十八大擘画了中国这个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文化的昌盛。

C.在一些社区和街头,不少体育健身器材损坏或老化后被废止,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暗藏安全隐患。

D.哈登自封领袖的行为,遭到外界的不耻,很多媒体纷纷拿他开涮。

不过,比赛中哈登屡屡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

2.B。

解析:

A、抱怨;、C废置;D、不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B.另一方面,预期美联储退出QE的呼声从年初开始响起,直到本月20日消息落地,整整一年的时间,好像如芒在背,忍受着美联储退出QE的魔咒和压力。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四大长老正襟危坐在树下,准备讨论如何处罚触犯了族规的几个年轻人。

D.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党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民自发包产到户中受到启发,在全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3.D。

解析:

A、敬辞。

应为“请教”;B、与“好像”重复;C、不能带表处所的介宾结构D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大剧院宣布,从现在起到年底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C.两会期间,在广场负责安检工作的警犬首次穿上了“小军靴”。

给警犬穿军靴主要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脚爪被路面的石头、破玻璃划伤。

D.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4.A.解析:

B、最后分句谓语残缺,“不可能”后面加“养成”;C、“保护”与“划伤“矛盾;D、语序不当,十几岁随兄,先时间再对象

5、下面是网络微博中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冷静,莫让得意冲昏头脑。

当你失意时,

当你快乐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快乐淹没理性。

当你痛苦时,

示例:

留点空白给希望,莫让失意丧失信心 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

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MOOC作为一种新学习模式的三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8个字,共4分)

2012年10月,Time杂志发表名为《大学已死。

大学永存!

》的深度报道,探讨MOOC给现有大学带来的冲击。

Time杂志毫不吝啬地把2012年称为“MOOC年”。

这场从硅谷、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

免费获得全球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程,甚至取得学位,并非不可能。

“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AmericanInterest杂志在2013年初发出预测。

MOOC预示了颠覆现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将取代大学教育的预测为时尚早,但确实向那些收费5万美元的大学发出挑战:

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你得提供什么才值这5万美元?

与“大学消失论”相比,更多人对MOOC带来的震荡有着更为温和的判断:

传统学位制度退居二线,个体学习变成一个连续性、终身式的过程。

答案:

依托网络进行;可免费获得;可连续终身进行。

7.根据所给材料及地图,补出下面问路情景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