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813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x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

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

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标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

.

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

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血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

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5.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核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6.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室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7.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离医院。

8.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9.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0.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做好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治疗、手术阶段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12.可疑传染病例,应按隔离原则进行处理。

第三节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1.办公室护士接到患者的出院医嘱后,通知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出院日期及办理有关出.

.

院的手续。

2.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卡,将填写好的出院通知单、出院带药单、疾病诊断证明书,送出入院结算中心。

3.按出院病历的顺序要求整理病历,病区质控员进行病历终未质量控制并在病历首页上签全名。

4、出院前,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包括病情观察、用药、饮食、活动、家庭康复训练、复诊时间、自我照顾指导等。

5.协助患者整理物品,收回医院用物,诚恳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热情护送患者出院。

6.按要求进行床单位终未料理和消毒。

7.对于病情不允许出院或家属自动出院的患者,应予以耐心解释、劝阻和说服,如说服无效,应请患者或附合法定要求的代理家属在病历中签名后方可出院。

对于病情许可且医嘱可以出院而不愿出院的患者,应进行说服,如说服无效,应通知家属或患者所在单位办理患者出院手续并接患者出院或与医务科联系且在征得家属或单位的同意后,将出院患者护送回家。

8.做好患者的病情追踪观察和真情电话回访工作。

.

.

第二章分级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们性神经损伤。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

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沟通,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

.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

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生活不能自理、年老体弱或收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予二级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内适当活动。

3.协助并指导患者参与各项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5.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

1.轻症患者、一切慢性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妊娠、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或等待出院、可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等患者应予三级护理。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集体活动。

3.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用药反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所需。

4.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

.

第三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遗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仪式完成各项检测。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

.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光差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风温

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肾。

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

一、护理评估:

1、脉搏、呼吸的变化。

2、嗽、咯痰的程度和性质。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热闭心包证、气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风湿初期,注意保暖防寒;邪入营血者,有条件安置在单人病室,避免强光刺激。

发热期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3、气息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并遵医嘱吸氧。

4、汗出过多者,用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湿衣和床单。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咳嗽、胸痛、汗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及量。

.

.

2、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等症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邪陷正脱、体温骤降、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邪热内陷、津气枯竭、皮肤等部位出现斑疹活瘀斑连成大片、色紫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五、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一消化、富营养为主。

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

3、鼓励患者适当饮水。

六、情志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七、临证(症)施护:

1、热不退、无汗者,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

2、痰热壅肺,咯痰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

3、呼吸困难、紫绀者,遵医嘱给予吸氧。

4、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淡盐水灌肠或番泻叶泡茶饮。

5、高热多汗,可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八、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

将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服用预防药物。

4、避免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鼓励患者戒烟。

感冒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以鼻塞、流涕、咳嗽。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上呼吸道感染客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价:

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

.

2、有无咳嗽、咯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风寒束表征、风热犯表征、气虚感冒症,阴虚感冒症。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

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护理:

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五、食护理:

1、饮食以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六、情志护理:

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5、暑热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

.

八、指导

1、有常,饮食有节。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3、四时气变化,天暑地热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内伤发热

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

以低热,少数患者高热,或患者自觉身热、或五心烦热但体温不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涉及各相关脏腑。

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内分泌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具有发热症状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发热的时间、程度、性质和规律。

1、自理能力。

2、社会状况。

3、阴虚发热证、虚发热证、期许发热证、阳虚发热证、气郁发热证、痰湿郁热证、肝瘀发热证。

二、护理要点:

按理常规进行

①高热或有出血倾向者卧床休息。

②自汗、盗汗量多者,用干毛巾擦拭后及时更换衣被。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切观察发热的时间、程度、特性和规律。

1)注意伴发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舌脉、神志及二便等变化。

2)体温过高或过低,发热程度与伴随症状不符时,报告医师并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

中汤剂一般宜温服,阴虚发热者宜凉服,气虚发热者宜热服。

五、饮食护理:

1、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煎炸、肥腻、辛辣等助湿生热之品。

2、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虚发热可食滋阴清热食物,虚发热可是益气养血之品

3、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清热解郁之品。

六、情志护理:

.

.

1、消除顾虑,和鼓励患者视力再见安身疾病的信心。

2、安置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及调养的方法,以取得其配合,能安心治疗。

七、临证(症)施护:

1、阴虚低热盗汗者,遵医嘱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阴津耗伤,肠燥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要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健康指导

1、内伤发热肠缠绵反复,体温正常后嘱患者仍注意体温变化。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急躁、焦虑、忧思等不良刺激。

3、适当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来医院复查。

咳嗽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气味及颜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一般护理:

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3、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

.

4、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痰少、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七、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哮喘

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

3)生活自理能力。

.

.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

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精神恍惚、烦燥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烟酒等食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

.

六、情志护理

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七、临证(症)施护

1)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尊医嘱针刺、拨火罐。

2)痰热阻肺,痰色黄黏稠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3)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针刺或服用中药。

4)缓解期可用耳针,或遵医嘱针刺。

八、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

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4、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6、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复发。

悬饮

因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使饮停胸胁所致。

以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胸胁。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的程度的性质。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邪郁少阳证、饮停胸胁证、肺络不畅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

恢复期适当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

.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

预防发生压疮、

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疼痛的性质、程度。

2、胸胁疼痛严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祛饮药时,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物作用及服后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并做好记录。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谈、富营养、忌食肥腻、煎炸、酸性收敛及助湿生热之品。

2、饮邪亢盛时,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适当限制饮水量。

3、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肺之品。

六、情志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耐心疏导,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七、临证(症)施护:

1、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

2、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护理。

3、患者喘促、气急、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八、健康指导:

1、慎起居、预防感冒。

2、劳逸结合,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情。

4、定期到医院复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胃脘病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

.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内科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