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09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B

【解析】【分析】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qí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móu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重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把苦水当成饮料一样品尝;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í(________)岖           眼móu(________)       承(________)受

(2)“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的“风光”中“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

A.气压差异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

B.风俗,风气

C.景象,景色

D.外在的姿态

(4)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

(1)崎;眸;chéng

(2)世事仓桑;世事沧桑

(3)C

(4)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字形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崎”与“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承受”:

支承或经受。

读“chéngshòu”,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世事沧桑”:

既可指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变化无穷,也可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沧桑: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文段中的“风光”中“风”,根据对“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的分析,是景象、景色之意。

所以选C。

(4)“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为比喻;“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我们学着对待流言……”显然是排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崎;眸;chéng;

⑵世事仓桑;世事沧桑;

⑶C;

⑷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⑶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

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有: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秀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昔日的中国,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

今天,建议美丽中国,需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110个家和国际组织、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的北京世园会,是一场“绿色之约”。

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zhāo示着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孕(________)育           弥(________)补       zhāo(________)示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璀璨”的意思是________;“竭泽而渔”的“渔”意思“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yùn;mí;昭

(2)锦秀;锦绣

(3)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弥补”:

补足;事后把不够的事或物充满,补满。

读“míbǔ”,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昭示”: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锦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文中“璀璨”是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意思。

“竭泽而渔”的“渔”是“捕鱼”之意。

“竭泽而渔”: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为排比修辞手法;同时“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等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yùn;mí;昭;

⑵锦秀;锦绣;

⑶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莲花是我国人民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荷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春秋时期开启以荷言志,兴思,比物之文风。

楚国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写到:

“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表现了超凡脫俗的气质和高风亮节的品徳。

莲作为艺术题材,最早见于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颂莲之正气之歌。

诗人杨万里对莲花的赞美更胜一chóu,“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袁枚对荷花的灵感则是多奉献,“花里荷花寿最长,端午开得到重阳,秋霜吹落烟波冷,犹有莲蓬子满房。

”写出了一片美好的盛世丰收的景象。

古往今来,描写荷莲的诗句甚多,可谓中国荷莲文化的瑰宝。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chóu

________

兴思

更胜一________

瑰宝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以荷言志”的“言”的意思是________;“高风亮节”中“亮”的意思是________。

(4)此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xìng;筹;guī

(2)清莲;清涟

(3)说,表达;坚贞

(4)引用;比喻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兴”是多音字,这里应读作“xìng”;“筹”不要写成“畴”或“踌”等字,“瑰”应读作“guī”。

(2)“清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洁身自好,清正廉明。

“清涟”,清水。

根据语境,这里应为“清涟”。

(3)“以荷言志”意思是借荷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故“言”意思是说,表达。

“高风亮节”,高风:

高尚的品格;亮节:

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故这里“亮”的意思是坚贞。

(4)这段话引用屈原的《离骚》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等名句,属于引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一句把描写荷莲的诗句比作是中国荷莲文化的瑰宝,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xìng;筹;guī

⑵清莲;清涟

⑶说,表达;坚贞

⑷引用;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

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

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5.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

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

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

要求:

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答案】

(1)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

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

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解析】【分析】⑴题干指出文中的错误是“用误不得体”,据此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邀请您务必参加”一句中“务必”使用不当,邀请老师参加活动,不可以命令的语气,可将其删去;“我将到寒舍拜访”一句中的“寒舍”使用也不当,“寒舍”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或是“您家”。

⑵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此题紧扣主题,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意义即可,如拟写为:

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故答案为:

⑴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

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

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⑵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正误的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句意、语气、语序、表达是否明白等方面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答题时应注意,写宣传标语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qiòng

沉淀

仙露________浆

(2)选文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diàn;琼

(2)涨满;张满

(3)比喻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在,注意“淀”不要读成“dìng”,“琼”不要写成“掠”等形近字。

(2)涨满:

指物体或器官被液体充大,到没有空余的状态了。

张满:

张开、饱满。

根据语境,“涨满”应为“张满”。

(3) 把鼓鼓的船舱,比作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diàn;琼

⑵涨满;张满

⑶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完成。

⑵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区分字形和词义。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比喻修辞方法的把握。

7.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案】

(1)夸张。

突出从军之久。

(2)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解析】【分析】

(1)古代有一句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从军到八十岁很显然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从军时间之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老翁回到家里,看到家里一片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而结尾两句更表现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境。

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夸张。

突出从军之久。

⑵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赏析能力。

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

⑵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及分析作品主旨的能力。

把握诗中思想感情及主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8.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

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

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

“________。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

请补写在横线上。

(2)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________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

【答案】

(1)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2)示例:

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

【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

【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具体的语境,最后要明确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希拉克曾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2)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据此可仿写为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句话有前后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双面词“是否“,但后一个分句中却没有一个双面词与其对应,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即可。

③语句赏析的最常见的角度是修辞,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

我们不仅要知道常见修辞的分类,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甲段中的“为我擦泪、为我鼓掌”把汉字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乙段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把汉字比作“根、血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结合语境可知,甲段写出了我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关系,乙段写出了汉字的重要

故答案为:

⑴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⑵示例:

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

【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

【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用语得体的能力.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要求;接着就要分析祝福词的写法,明确祝福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不明确故事的寓意,造成失分现象;

⑵本题考查了语句的仿写、病句的修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熟悉各类题目是答题的关键。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徽派建筑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ci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②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严谨(________) 精湛(________) cí堂(________)

(2)画线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依山就势”一词中“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jǐn;zhan;祠

(2)积;集

(3)紧挨着

(4)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精湛”:

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娴熟;精微深奥。

读“jīngzhà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祠堂”的“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积”:

积累。

“集”:

聚合,会合。

这里是聚合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故选“集”。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这里“依山就势”的意思:

紧挨着山,顺着便利的形式。

“依”在文中的意思是紧挨着。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它在总体布局上……在平面布局上……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显然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jǐn;zhan;祠;

⑵积;集;

⑶紧挨着;

⑷排比。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烟(bó) 可别恼

B.黄晕(rūn) 披着蓑

C.静默(mò) 像牛牦

D.戴着笠(lì) 稀稀蔬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罩着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