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19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6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穴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艾灸穴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灸穴位.docx

《艾灸穴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穴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艾灸穴位.docx

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

——广州好轻松医疗健康团队分享

《扁鹊心书》云:

"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艾灸五法

  一、艾炷灸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

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

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艾条灸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药卷灸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温针灸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身体三大穴位

一、百会穴----百脉于此交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

位置: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取穴方法: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经属:

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日常保健:

按摩:

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二、涌泉穴;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此穴位的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此穴位的主治疾病: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

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这是因为:

(1)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而俞穴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可以反应病症,协助诊断和接受各种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

(2)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3)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

加之在推搓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的修养过程。

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药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疗、膏贴;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下面是几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1)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

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2)用艾灸或隔药物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3)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①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

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②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俗话说: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据统计,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足三里穴人体穴位自助按摩-足三里穴

位置: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左腿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

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既是。

经属: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

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痠,伤寒羸瘦损。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

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有关该穴的治病疗法有:

穴道指压法治疗神经衰弱、治疗忧郁症、治疗脚气、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三、足三里

〖取穴方法〗人体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若要安(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

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灸法】:

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

艾灸说明

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

1、使用艾条直接灸。

(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

(强烈推荐!

方便、安全!

艾灸时间

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

感冒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

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

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

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

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

关元,太溪

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

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中风偏瘫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

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癫痫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风湿性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类风湿关节炎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妇科艾灸篇

月经不调

中极,关元,太溪

月经后期

关元,三阴交,气海

痛经

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闭经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

经期头痛

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

带下病

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

慢性盆腔炎

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

乳腺增生病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乳腺炎

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功能性子宫出血

神阙,隐白

子宫脱垂

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

子宫肌瘤

气海,关元,子宫

子宫位置异常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

性冷淡

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

不孕症

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习惯性流产

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

妊娠呕吐

中脘,足三里,内关

胎位不正

至阴(小脚趾),足三里

产后腹痛

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

更年期综合症

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

颈椎,腰椎,外科艾灸篇

落枕

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

颈椎病

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

肩周炎

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

肩臂外侧痛

曲池、二间

肩臂内侧疼痛

太渊、尺泽

肩关节后侧痛

中渚、天井

肋软骨炎

内关,阳陵泉,支沟

腰肌劳损

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

腰椎间盘突出

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

坐骨神经痛

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

梨状肌综合症

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扭挫伤

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

足跟痛

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

痔疮

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

结(角)膜炎

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

牙痛

合谷,下关,颊车,内庭

口腔溃疡

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

扁桃体炎

合谷,曲池,大椎

过敏性鼻炎

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

鼻出血

合谷,上星,迎香

荨麻疹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湿疹

合谷,三阴交,曲池

白癜风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

斑秃

风池,头维

美体,减肥,美容艾灸篇

塑身万能穴

曲池

丰胸

天宗,中府,太溪,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美容

百会,阳白,印堂,下关,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腧

瘦脸

四白,迎香,太阳,承浆,颊车

瘦手臂

曲池,外关,尺泽

瘦腰/小腹

天枢,水分,气海,肾腧,三阴交

瘦腿/臀

环跳,承扶,殷门,委中,血海,承山,足三里

范例说明

艾灸减肥穴位

艾灸(之一:

隔姜灸)

(一)取穴

主穴:

阳池、三焦俞。

配穴:

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及配穴各1个,用隔姜灸法。

艾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0.8厘米。

鲜姜片厚2毫米,直径1厘米。

每次灸5~6壮。

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5例,有效5例。

体重最多下降4公斤,最少降1.5公斤[13]。

艾灸(之二:

悬灸)

(一)取穴

主穴:

足三里、中极、关元。

配穴:

天枢、丰隆、太溪、脾俞。

(二)治法

患者取半卧位,暴露施灸穴位,点燃艾条,间接灸施治.距离穴位的高度,以穴区皮肤温度患者能忍受为度.用雀啄灸法或旋转灸法。

每次选择主穴和配穴各2个以上,每穴灸5~10分钟,

灸点皮肤红晕为度。

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

上述操作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施灸。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例,结果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19%。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就称为肥胖。

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发胖主要有四种因素:

①.遗传;

②内分泌功能紊乱;

③营养过剩,运动减少;

④错误的饮食方式。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

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

定位:

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

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

定位:

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

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

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

定位:

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

定位:

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

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

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减肥的配方、第二部分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

1、关元:

定位:

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

定位:

肚脐各旁开四寸。

主治:

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

定位:

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

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

定位:

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

定位: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

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

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妇科病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

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关元:

当脐中下3寸。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并有强壮作用。

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插两根艾条或三根艾条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这期间要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感应而适当调整艾条的高度及热度。

子宫穴: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

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

属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归来和子宫属于临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宫穴的时候就免不了灸到归来,这样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扣住两个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钟。

三阴交:

位置: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这个部位可以用单眼艾灸盒两个同时艾灸,比较节省时间。

每穴艾灸10分钟。

八髎穴:

位置:

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

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移动艾灸,每次艾灸20分钟。

艾灸瘦脸穴位

整形手术往往具有或多或少的风险性,因此,不是任何人都适宜瘦脸不磨骨的,只有身心健康、要求切合实际者才能实现理想的面部改观,达到所希望的效果。

瘦脸法除了有按摩瘦脸外,还可以艾灸,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个穴位可以美美你的脸。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

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仓穴———抑制食欲。

嘴角旁约0.5cm处即是。

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

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

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

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

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按摩紧致你的胖胖脸----胖嘟嘟的圆脸,特令许多女士烦恼。

脸上的骨胳架构我们无法改变,但脸颊内的皮下脂肪却可以根据穴道的按摩,以搓揉方式消除。

现在先教你一招胖脸紧缩按摩法,让你的胖脸不留遗憾!

而且还能预防皱纹呢!

感谢你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的传承

——广州好轻松团队倾情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