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220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60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6套打包通辽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水蒸发后,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C.用盐酸溶解铁锈是化学变化D.气球越吹越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液态氧D.金刚石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

3Fe2+B.1个臭氧分子:

O3

C.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D.2个氢原子:

H2

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和磷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氧原子有8个中子

C.硫原子比磷原子多一个核外电子D.代表氮原子

 

5.下列气体中适合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A.CH4B.N2C.O2D.SO2

6.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妙的是A.铁B.钙C.碘D.锌

7.下列物质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花瓶B.纯棉毛巾C.塑料保鲜膜D.不锈钢锅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烧碱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导电材料

9.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农作物增产的途径之一。

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a3(PO4)2B.CO(NH2)2C.K2CO3D.NH4H2PO4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液体取用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铁钉表面生锈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1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

13.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用酒精灯点燃

14.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程究发现:

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

↑】,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R+MgSO4===RSO4+Mg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A1+RSO4===AlSO4+R

15.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精果增香剂。

下列关干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氦气常用作保护气B.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C.盐酸能用作厨房清洁剂D.煤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物质M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物质M属于碱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

向溶液N中滴入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

溶液N中可能有CO3

18.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A.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B.探究分了运动

 

C.探究燃烧的条件D.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是石油化工的产品B.硬水经过滤后可得到软水C.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2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CaCl2+Na2CO3===2NaCl+CaCO3↓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21.(2分)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

(2)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22.(8分)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1)

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图中d点可表示:

t2℃时物质(填编号)的不饱和溶液;

②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

解,该物质是

(填编号);

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则图中能表

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填字母编号);

④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可采用溶解,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2)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所示,据此回答: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①40℃时,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②2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4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不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反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3.(9分)钨(W)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常温下,钨不与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反应,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

用黑钨矿【主要含有钨酸亚铁,化学式FeWO4,相对分子质量304】制得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省略了部分除去杂质的过程):

(1)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理得出钨金属的性质是(填编号);

A.硬度大B.熔点高

C.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D.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H2WO4的名称是,它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3)上图所示金属钨的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高温

步骤①:

4FeWO+4Na2CO3+O2=====4Na2WO4+2Fe2O3+4CO2

步骤②:

把Na2WO4溶液(无色)加入热的浓盐酸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该反应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步骤③:

H2WO4======H2O+WO3;

步骤④: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168吨含钨酸亚铁75%的黑钨矿石,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氢气的质量为吨(保留一位小数)。

24.(7分)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已经在海水中找到。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90%左有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

另外还含有MgCl2、MgSO4、CaCl2、KI及NaBr等各种盐类。

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也叫“苦卤”。

根据上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4

海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包括Cl-、SO2-及(写出种微粒符号即可)等;

(2)苦卤中的溶质主要有:

氯化镁、金属溴化物和(写出一种物质);

(3)工业上把苦卤除钙后,再加入碱性沉淀剂可以制备氢氧化镁。

若海水中钙离子含量太高,氢氧化钙会存在于氢氧化镁颗粒中,从而影响氢氧化镁的纯净度。

某研究小组在控制反应温度是20~25℃和浓海水质量为1109g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碳酸钠加入量/g

搅拌速度r/min

反应时间/h

钙除去率/%

a

1.78

200

3

44.8

b

2.32

200

3

60.2

c

2.32

125

4

55.1

d

2.32

200

4

64.6

①该对比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进行实验a和b的目的是。

③该实验显示(填实验因素)对钙的除去率的影响很小;

④搅拌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长则消耗能源越多。

为了节约能源,获得较高的钙除去率,进一步优化“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反应条件。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设计对比实验,你应选择的反应条件是(填选项)。

A.200r/min,3.5hB.200r/min,4.5h

C.175r/min,4hD.225r/min,4h

25.

(7分)碘酸钾【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氯气【Cl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

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Cl2;KC1O3;

(2)“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可推测该反应中使用的酸是

(填名称);“逐Cl2”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结晶”后析出的晶体是KH(IO3)2,则“滤液”的主要成分除KH(IO3)2外还含有;

“调pH”时需加入适量的KOH,请推测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6.(8分)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

ABCDEFGH

(1)仪器D的名称是;

(2)下列实验中的(填编号)不需要使用仪器E;

①把胆矾研碎;②木炭还原氧化铜

③把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④用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3)利用上图中的仪器(填编号)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精盐并计算产率;

(4)为准备进行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室需配制100g2%的稀盐酸(密度近似看作

1.00g/cm3)。

经计算,完成该实验需要25%的浓盐酸(密度为1.13g/cm3)mL(保留一位小数),配制过程中除了使用上图仪器(填编号)外,还需补充仪器(填仪器名称)。

27.(4分)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

(1)小红在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请指出图中至少一处明显错误。

(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4KO2+2CO2===2K2CO3+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盐酸、氯化铵等物质发生反应。

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往往混有少量HCl气体)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中使用了如图2所示各装置:

①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图2中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

(填字母编号);

②装置E中(CO2与碳酸氢钠不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5分)实验室有一小瓶实验课后剩余的固体NaNO3,其中可能混有少量Na2CO3、MgSO4、

NaOH、CuCl2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为了不浪费药品,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图为同学们可能进行过的一些操作

①②③④⑤⑥⑦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依次进行以下实验确定杂质的成分

步骤

上图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1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2

③、④

开始有白色沉淀,后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3

①或

(略)

实验结论:

NaNO3固体中只有NaOH和两种杂质。

【实验二】除去杂质,得到NaNO3溶液作为氮肥施用到校园的花园里。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硝酸必须足够但不宜过多,为更好地控制稀硝酸的用量,应采用以下具体操作:

把瓶内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足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先进行上图实验(填

编号),再进行上图实验④至(填现象)。

29.(10分)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沸点882.9℃。

钠刚切开时,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但在空气中马上氧化转变为暗灰色。

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量大时发生爆炸。

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纯碱和一种气体氧化物。

金属钠往往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

(1)贮存金属钠时,用液体石蜡包裹的作用是;

(2)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

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很相似,但比金属钠更活泼,遇水即在表面发生剧烈的反应并发生爆炸,该反应可表达为:

(3)推测溶液A中可能含有一种我们非常熱悉的离子(填微粒符号),并设计3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对此猜想进行验证。

限选试剂:

MgCl2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铁。

方案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1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则预测成立。

2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则预测成立。

3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振荡观察。

如果观察到则预测成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A

A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B

D

A

D

C

B

A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21.(2分,每空1分)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距离(间隔/间隙)很小;

22.(7分,每空1分)

(1)

乙;

丙;

b;

升温;

(2)

28.6%;

2NaOH+CO2===Na2CO3+H2O

产生白色沉淀;

23.(11分)

(1)BC(2分)

(2)钨酸(1分)

(3)步骤

Na2WO4+2HCl===H2WO4↓+2NaCl(2分);产生黄色沉淀(1分);

步骤

WO3+3H2======W+3H2O(2分,水加气体符号不扣分);

(4)0.6吨(3分)

24.(6分,每空1分)

(1)Br-/I-(写出1个即可得分);

(2)NaCl/氯化钠;(或能写出阅读资料中提及的物质也可得分)

(3)

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加入量对钙除去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

AC

25.(7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各1分)

(1)0;+5;

(2)盐酸;加热(或煮沸);KCl(或KCl、稀HCl);KH(IO3)2+KOH==2KIO3+H2O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6.(8分)

(1)蒸发皿;(1分)

(2)

;(1分)(3)ABCDFGH(1分)

(4)7.1mL;(2分)BF(1分)量筒、胶头滴管(2分)

27.(4分,每空1分)

(1)2KClO3=====2KCl+3O2↑;试管口向上/试管内导管过长(写出1点即可得分)

(2)

CADF;

NaHCO3+HCl==NaCl+H2O+CO2↑

28.(5分,每空1分)

【实验一】

步骤

上图实验编号

1

2

3

结论:

Na2CO3

【实验二】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29.(10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点燃

(1)隔绝金属钠与氧气(空气);

(2)2Na+2CO2=====Na2

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水蒸发后,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C.用盐酸溶解铁锈是化学变化D.气球越吹越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

20.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液态氧D.金刚石

2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

3Fe2+B.1个臭氧分子:

O3

C.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D.2个氢原子:

H2

2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和磷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氧原子有8个中子

C.硫原子比磷原子多一个核外电子D.代表氮原子

 

23.下列气体中适合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A.CH4B.N2C.O2D.SO2

24.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妙的是A.铁B.钙C.碘D.锌

25.下列物质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花瓶B.纯棉毛巾C.塑料保鲜膜D.不锈钢锅

2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烧碱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导电材料

27.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是农作物增产的途径之一。

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a3(PO4)2B.CO(NH2)2C.K2CO3D.NH4H2PO4

2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液体取用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2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铁钉表面生锈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30.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

3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用酒精灯点燃

32.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程究发现:

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

↑】,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R+MgSO4===RSO4+Mg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A1+RSO4===AlSO4+R

33.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精果增香剂。

下列关干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氦气常用作保护气B.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C.盐酸能用作厨房清洁剂D.煤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3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物质M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物质M属于碱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

向溶液N中滴入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

溶液N中可能有CO3

36.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A.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B.探究分了运动

 

C.探究燃烧的条件D.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是石油化工的产品B.硬水经过滤后可得到软水C.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2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E.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CaCl2+Na2CO3===2NaCl+CaCO3↓

F.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21.(2分)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

(4)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22.(8分)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3)

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图中d点可表示:

t2℃时物质(填编号)的不饱和溶液;

②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

解,该物质是

(填编号);

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则图中能表

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填字母编号);

④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可采用溶解,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4)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所示,据此回答: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①40℃时,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