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8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孙团结

2020年春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鸳、鸯、”等几个生字;会写“鸳、鸯”等几个生字。

2.理解“泥融、鸳鸯”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出示诗题,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

为什么飞来飞去?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

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几个生字;会写“惠、崇”等几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1、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2、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

3、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等4个生字。

2、理解“三衢、小溪泛尽”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

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

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

(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2燕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

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

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

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

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

读三、四自然段。

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

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

“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

读第五自然段。

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

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3荷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ㄱ”,“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

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

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

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

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

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

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

“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

翩翩起舞。

想象画面。

似乎看见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ㄱ”,“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

(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

(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

(2)理解“冒”。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

(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

(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

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

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教师指导朗读。

(2)想象:

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

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

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

指名交流。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

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

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

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教学难点: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读一读。

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唱一唱。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

3.说一说。

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1.是啊!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来呢?

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

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用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3、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春天在你们的口中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这么美好的季节,若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想不想出去玩?

你想去哪玩呢?

1.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

4、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

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师:

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

2.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

植物包括什么?

(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

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

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例如:

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例如:

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

《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

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四、学生习作练习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

“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3.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词句段运用

1.能区分形近词的意思。

2.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3.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形声字。

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PPT。

学生搜集“扌、纟、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熟读精思品佳句

1.自学预习

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

3.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4.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画面:

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

感受:

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

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画面:

一只轻盈的小瓢虫在收拢自己的翅膀,非常可爱。

感受:

作者描写瓢虫的动作很细致。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分门别类识生字

1.预习自学

在“___”上写出下列生字的偏旁,在“()”中给它们注上音节。

援___()掷___()捞___()

缚___()缭___()络___()

资___()贡___()贷___()

2.检查预习

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

“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

“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3.归纳整理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行三个生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

教师提示学生:

“救援”、“投掷”、“打捞”,做这些动作都需要身体的一个部位,那就是——手。

师生小结:

“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学生拓展提升:

“拍”、“打”、“挑”、“挖”的偏旁也是“扌”,这些字的意思也与手部动作有关。

师生总结:

偏旁为“扌”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

(3)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字的意思。

教师指导为什么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与金钱有关。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所以当时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字。

4.总结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找一找,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第三行三个生字为例:

资(次)贡(工)贷(代)

以上每个汉字都有一组成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汉字也是如此

援(爰)掷(郑)捞(劳)缚(尃)缭(尞)络(各)

师生总结:

这九个生字,其偏旁与字义相关,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接近。

这样的字在我们的汉字系统中称为形声字。

教师明确形声字定义: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这首词,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形声字。

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精挑细选析词句

1.布置预习

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

(1)清香浓香

(2)荡漾飘荡(3)轻巧轻快(4)灵活灵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

都是表示嗅觉的词语,都和香味有关。

不同:

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不同,“清香”的程度浅,“浓香”的程度深。

(2)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

结论:

荷花的香味比较淡,所以,第一句选择“清香”。

(3)总结方法:

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的差别,就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

3.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下的三个句子。

(2)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

二、由表及里悟方法

1.布置预习

(1)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

2.检查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

指导学生将“似的”读正确,“似”读为“shì”,“甲壳”的“壳”读为“qiào”。

(2)描写燕子的:

羽毛、尾巴、翅膀

描写独角牛的:

甲壳、角

3.深入体会写作特点

(1)剥丝抽茧寻找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么特点。

(2)层层推进总结方法

要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分构成,然后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明确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3)巩固强化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按照寻找燕子外形特点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独角牛的外形特点。

4.尝试写作

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写作方法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