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310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

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

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

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

 

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

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

“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

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书】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承转】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班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教师注意总结交通运输的定义及现代主要交通方式。

(应让学生明确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P87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承转】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引导】读图4.1思考:

①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

②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③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这说明了什么?

怎样解决?

【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展示投影】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联系实际从气候、交通、市场三个方面分析)

2.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⑷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

【教师指导】联系实际请再举一些说明交通运输作用的例子。

如:

①沂水县城长安路改造工程竣工。

②沂水县积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

③沂水县第一条铁路──胶新铁路已建成通车。

④沂水热电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关键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

九、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不应太局限于教材,抓住课标要求,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车时刻表和认识高速公路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四、教学难点: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一本列车时刻表,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

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

教师提问:

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

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

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

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

(以京沪线为例归纳:

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

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

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线。

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

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

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地图册P30图上或课本P91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

图中哪一个城市还没有铁路线相连?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   、   。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次是   、   、   。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教师承转】铁路客运,列车时刻表对旅客显得很重要,请带来列车时刻表的同学解释它的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的疑问先让部分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其解答(如里程的算法、时间的计算、小箭头表示的意义等),教师做最后总结。

【教师承转】我们对铁路干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公路与内河航线。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公路和内河航线”图

【教师引导】1.公路线与内河航线分布各有何特点?

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回答)

2.图中高速公路分布有何特点?

请走过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它的特点与作用。

(也可指导学生读“阅读材料”和图4.5)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航空运输图”和“中国主要海港和航海线”图

【教师引导】主要航空线和航海线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综合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分布有何特点?

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分布与地形等方面思考)

【展示投影】图4.4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师引导】结合该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组选1~2名代表发言。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教师总结】我国的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线少,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重在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是否形成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分布概念。

九、教学后记

1.对于P89图4.4不能一开始就用,因为图太复杂,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应分解用。

2.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3.注意对图4.6纠正错误。

(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想

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与特点;在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总结归纳选择运输方式的标准,最后通过制作旅行计划得到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实例练习和旅游线路计划的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的了解,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交通枢纽。

2.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

到旅行社收集几份旅行计划。

教师:

设计更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在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了交通运输枢纽。

它为客运和货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出示板书】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教师引导】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不同的交通枢纽。

请同学们对照P89图4.4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对照图分析归纳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

【教师引导】1.对照图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2.分析武汉、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何特点?

【归纳总结】由此看出交通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单一的枢纽。

【教师承转】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北京的情况。

【教师指导】读图4.7看北京的交通枢纽有何特点?

(人流、物流,有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

可简介国道的命名:

从北京出发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以“3”开头。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读P96图4.10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运输方式

运量

运费

运速

铁路

较大

较低

较快

公路

较小

较高

较快

水路

最大

最低

最慢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举例分析】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

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

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强化练习】

1.新疆乌鲁木齐的李书记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李娜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

4.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

5.1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

必须考虑出行目的。

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

多、快、好、省。

货运:

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教育。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课堂小结:

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最重要的郊外通运输铁路线的名称、分布、铁路枢纽,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及选择方式。

课堂练习

写出刘要的铁路枢纽

板书设计

中国的经济发展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五纵铁路

三横铁路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主要的铁路本枢纽

铁路枢纽经过的铁路线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怎样选择交通运输

作业

必作题

绘五纵三横铁路

选作题

制作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八、评价建议

确定交通枢纽的类型和特点关键要看它的位置和在此交织的交通运输线;评价学生是否学会选择运输方式时,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理解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九、教学后记

把“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放在一起学习,既有利于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又促进了“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标题的学习;P95的2题处理,放在本节学完后,效果更好;城市和交通运输线的位置关系有时决定着学生是否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