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264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

.

 

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

 

★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化

 

1、世界近代史是指:

公元14世纪~1917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

 

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

即现代化。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

 

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

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思想上:

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自由化、科学化)

 

政治上:

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民主化、法制化)

 

★世界近代史教材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世界近代文学艺术

 

★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14世纪~18世纪:

手工工场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3)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时代

 

精选文档

.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人的解放;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开

 

始走向整体

 

【大事件】

 

⑴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

 

⑵文化:

文艺复兴(14~17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伽利略)

 

(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阶段特征】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

 

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

 

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

启蒙运动为资

 

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

 

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大事件】

 

⑴经济: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18世纪)

 

⑵政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

 

⑶文化: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启蒙运动(17~18世纪)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

 

精选文档

.

 

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

 

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

 

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

 

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

 

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大事件】

 

⑴经济:

工业革命和万能蒸汽机(1765年);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⑵政治:

①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

 

维新(1868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与《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

 

⑶科技与文化:

生物进化论(1859年)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流派

 

★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

 

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大事件】

 

⑴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力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后)

 

精选文档

.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科技与文化: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20世纪初)

 

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影视艺术

 

★重点突破

 

★【经济】

 

手工工场时代:

14世纪~18世纪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一、新航路开辟

 

1、背景:

 

必要性:

①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

欧洲的“寻金热”

 

③宗教根源:

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进取精神。

 

可能性(条件):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

 

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欧洲—美洲大陆;

 

③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欧洲—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精选文档

.

 

3、影响:

 

(1)对欧洲: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欧开始进

 

行早期殖民扩张,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对世界:

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的雏

 

形开始形成。

 

(3)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

 

(4)对亚、非、拉美:

带来深重的灾难;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一、早期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

 

1、荷兰的殖民扩张

 

背景:

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②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③造船业和运输业发达;④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

商业资本发达

 

扩张方式:

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性公司)

 

结果:

17世纪上半叶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的殖民扩张

 

条件:

①政治:

17世纪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地理:

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③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为海外殖民提供物质基础。

 

④军事:

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英国争霸提供军事保障。

 

扩张:

16世纪后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形成海上霸权.

 

17世纪中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精选文档

.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世界: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对殖民国家:

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

 

准备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产地。

 

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

 

后;客观上加强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同世界各地的联系,带去了先进

 

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原因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资金)手工工场、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的劳动力。

英国最早

(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开始、最

(市场)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先完成

开始

18世纪60年代即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工业革命

纺织、冶金、采煤等行业使用机器。

瓦特改良蒸器机(突出成就)

,工业革命

成就

进入新阶段,机器推广,工厂日益成为生产的组织形式。

交通运输业革命:

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国和美国。

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

继英国

在欧洲大

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陆和北美

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和意大利开始工业革命;

的扩展

稍晚,日本和俄国相继开始工业革命。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②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③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

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④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

工业革命

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⑤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步伐,使亚、

的影响

非、拉美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

产方式;⑥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⑦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确立世界霸权;⑧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精选文档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积累了雄厚了资金;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提供了更丰富的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显著的成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等;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煤气或汽油内燃机、柴油内燃机、汽车、飞机;

化学工业的发展——多种化学合成材料;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①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③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

主要部分;④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⑤推动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⑥新型交通工

具和新型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

 

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1581年,荷兰

 

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

标志——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

 

(2)发展:

责任内阁制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

 

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3)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

 

权、财政权和监督政府权;内阁行使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事实上是国家的最高决

 

策者和领导者。

 

(5)作用: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

 

精选文档

.

 

定发展的时期,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为他国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政治体制模式,

 

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1)背景:

美国独立后,结成了松散的邦联。

邦联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威胁到国

 

家的主权和统一。

美国面临着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

 

确保实行民主政治的问题。

 

(2)确立:

1787年宪法

 

(3)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

 

(4)特点:

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民主的原则。

 

(5)发展:

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

 

局面,两党制开始成为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

 

党和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6)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

 

度的法律基础。

②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

 

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

 

3、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

 

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掌握行政权,还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精选文档

.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2)内容:

 

①君主立宪制: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

 

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

 

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由各州代表组成)和帝国议

 

会组成(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

 

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②联邦制:

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但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

 

日益暴露。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基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

 

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提出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但脱离社会现

 

实,根本无法实现)。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

 

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

 

精选文档

.

 

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

民族矛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人民的反动政策。

 

2、成立: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了起义,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性质:

它是第一个工人政权

 

4、措施:

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

 

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

 

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

 

人的工资。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

 

作制。

 

5、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6、失败原因:

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乘胜追击,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具有突发性和

 

偶然性,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7、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

 

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经济基础:

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仍落

 

精选文档

.

 

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基础:

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仍处于沙皇专制统治,各种社会

 

矛盾尖锐。

 

现实条件: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

 

革命同盟军。

 

2、过程:

 

(1)打倒沙皇: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

 

沙皇统治。

革命后俄国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其中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2)指明方向:

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革命将从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抛弃幻想:

1917年7月,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革命,出现“七月流血事件”,

 

而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4)再现曙光: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发生起义,攻占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史称“十月革命”。

 

3、建立政权:

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

 

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3)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

 

者使用。

 

精选文档

.

 

(4)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1922年苏联成立)

 

4、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使俄国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

 

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

 

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它将社

 

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