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95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docx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word版本

 

新课标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

1.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

这是因为()

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在一战后的国际会议上,各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

3.1923年法、比出兵鲁尔,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不包括

A.德国经济崩溃B.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C.英美支持法、比的行动D.法国的占领费用巨大

4.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

“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这一条约是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5.《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③实施“民族自决”④推行“委任统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

“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

“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陈独秀有关巴黎和会的上述评论,其前后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7.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

它们()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进步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体现大国意志

③都体现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都提出了对战败国的处置意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1921年,美国向英、中等国发出正式参会邀请,邀请书中第二部分指出:

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

为消除“误会”,该会议签署了()

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非战公约》D.《洛迦诺公约》

9.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德国被迫()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划定莱茵河西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11.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

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

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2.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签署的诸多条约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

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五国海军协定》④《九国公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3.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

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14.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15.美国著名的远东事务专家芮恩施曾经这样评价:

“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中国这样对美国在巴黎的领导抱着如此大的希望。

中国人信任美国,信任威尔逊总统宣布过的原则,……正因如此,那些控制巴黎的老头们决定,使中国人民有着更强烈的失望和惊醒。

……现在所有的希望却都给粉碎了。

”材料中芮恩施为何会如此失望?

主要原因是()

A.参加巴黎和会西方国家集体出卖中国

B.美国的外交政策令芮恩施失望

C.中国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晚清政府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丧权辱国

16.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着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最明显的矛盾双方是()

A.美德B.英德C.法德D.意德

17.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条约D.凡尔赛和约

18.下列《九国公约》的条款,为列强共同侵略中国而安排的有()

①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②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③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④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9.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在巴黎和会的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会上法国要求()

①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②收回阿尔萨斯-洛林③建立法国保护下的“莱茵共和国”④取得德国的萨尔区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20.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

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

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21.【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

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

……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2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

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第四十一条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

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系之断绝。

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

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

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

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

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

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

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

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

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

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

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

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

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

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

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

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

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

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

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

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

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A

6.B

【答案】A

【答案】B

【答案】B

10.A

11.B

12.C

13.D

14.B

15.A

16.C

17.B

18.D

19.A

【答案】A

21.1)一战后:

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

二战后:

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

(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进行,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22.

(1)不同:

国际联盟:

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

联合国:

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

国联盟约反映了一战后人类初步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有些地方不成熟,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

(7分)

23.

(1)德国:

得到巨额赔款,拥有经济发展的充裕资金;得到丰富的矿藏,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能源;拥有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阿尔萨斯和部分洛林地区,壮大了实力,使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德国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法国:

由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影响了在工业革命中的发展;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2)加强科研开发,注重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传播,加强人力培训,政府强力推动,利用有利时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发扬民族精神(答出其中四点可得7分)(3)德国的专注精神、理性严谨、标准主义秩序、厚实精神等,在工业革命及二战后,上升为民族意志并能在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中得到积极运用,成为促进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有利保证。

24.

(1)德国:

得到巨额赔款,拥有经济发展的充裕资金;得到丰富的矿藏,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能源;拥有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阿尔萨斯和部分洛林地区,壮大了实力,使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德国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法国:

由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影响了在工业革命中的发展;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2)加强科研开发,注重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传播,加强人力培训,政府强力推动,利用有利时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发扬民族精神(答出其中四点可得7分)(3)德国的专注精神、理性严谨、标准主义秩序、厚实精神等,在工业革命及二战后,上升为民族意志并能在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中得到积极运用,成为促进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有利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