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62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docx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第一课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二、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

(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

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

预备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

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

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

包括战时和平时。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

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标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

噢!

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二、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

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

四、资料介绍

核武器还包括:

电磁脉冲弹、伽玛射线弹、感生辐射弹、冲击波弹、红汞核弹、三项弹。

五、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

3.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

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

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

二、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

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

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

三、核袭击时的防护

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

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

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

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

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

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

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

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

四、核袭击后的行动

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

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

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

沾染区内坚决不许:

(1)吃食物;

(2)喝水和饮料;(3)吸烟;(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

3.消除放射性沾染。

(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

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

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

(一)对核泄漏的防护:

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

(二)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

 

第四课化学武器的防护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

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

教学重点: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

教学难点:

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多,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为避免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应学会及时地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

一、发现

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一)观察投放迹象。

(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

(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

二、防护

防护方法有两种:

一是集体防护。

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二是个人防护。

就是个人利用防护器材进行的防护

三、消毒

(一)对人员消毒。

(二)对染毒服装消毒。

(三)对染毒食品消毒。

(四)对染毒水消毒。

四、急救

大部分毒剂毒性大,伤害作用快,中毒严重时如不及时救治,会很快导致死亡因此,人员中毒后,应争取时间,积极进行抢救。

救护中毒人员时,一般应先给其穿戴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人员继续吸入毒剂;根据中毒症状判明毒剂性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对症急救,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出染毒区。

练习:

1.敌化学武器袭击时,个人防护,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尔后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员皮肤消毒时,先用_______________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_________,也可用___________或______冲洗。

 

第五课:

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武器。

2.使学生清楚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3.使学生明白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重点: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难点:

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有一部描写日本“731部队”的国产影片,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0年这个部队驻扎在离哈尔滨市20公里的平房地区,他们拿活人作实验,残害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抗日的同胞这支部队又叫“细菌部队”他们使用的“陶瓷炸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武器”什么是生物武器呢?

一、生物武器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二)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

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3.其他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疾病。

(三)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2)误食。

(3)皮肤接触。

(4)昆虫叮咬。

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

(四)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2.污染面积广。

3.不易被发现。

4.有一定的潜伏期。

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发现。

1.施放迹象。

2.发病情况。

(二)防护措施。

防生物武器和防化学武器不同点是:

1.污染区内活动时需先免疫接种2.污染物、服装要消毒3.杀虫、灭鼠,尸体烧掉或深埋4.发现传染病要立即报告防疫部门。

三、生物武器情况及与其它武器的比较

1.美军生物武器已经公布装备的“标准”生物战剂有,黄热病、委马脑炎、炭疽杆菌、Q热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结核菌、伤寒菌、技天花病毒、鼠疫杆菌等。

2.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生物武器的极端是基因武器,只需20克超级基因武器,就足以使60亿地球人死于非命生物武器又叫“穷国的核武器”。

练习:

1.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

 

第六课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的制作。

2.使学生会防毒眼镜的制作或代用。

3.使学生会用身边易得的物品做皮肤防护器材去使用。

教学重点: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的制作。

教学难点: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的制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专用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手边易得的材料,自己制作的个人防护器材简易防护器材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器材的制作方法。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的制作

(一)防毒面具的制作。

简易防毒面具是由滤毒罐与防毒面罩相配合而成的,其制作步骤如下:

1.准备材料:

易拉罐或塑料饮料瓶(内径和高大于10厘米生石灰、黏土、细锯末、棉花、细铁丝、医用胶布、纱布、窗纱网、松紧带、薄橡胶片、布带、透明塑料薄膜等。

工具:

剪刀、钳子等。

2.制作滤毒罐。

将生石灰与黏土按1:

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水制成绿豆大小的石灰土颗粒,阴干罐或瓶底均匀凿满3毫米左右的进气孔,用剪刀将罐口或瓶口剪成与自己口鼻部相适应的形状,以确保密合在接近嘴下方的罐或瓶壁上,开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呼气口,并在外面用胶布贴上橡胶片(医用手套的胶皮最好),再按纱网、纱布、锯末、棉花、石灰土颗粒、棉花、纱网、铁丝圈固定的顺序装滤毒罐再在罐口或瓶口贴上一圈胶布,加上四条固定带,滤毒罐既做成了。

3.制作简易防毒面罩。

将选得的面罩材料按图上的尺寸裁成罩体,用松紧带做成T型头带(尺寸要经过自己实验确定),把它的三个末端分别缝合在罩体与太阳穴和前额中央接触的部位缝合前可在缝合部位先贴上胶布以保证缝合部位的牢固性然后将面罩下颌部位用胶布贴合好,并箍在滤毒罐上(具体位置经自己试戴确定),这样,防毒面具就做好了。

(二)防毒口罩的制作

1.浸碱口罩。

(1)准备材料:

大毛巾一条,绳或布条两根(每条长70厘米),1号缝衣针一根,白线两米,16号铁丝8厘米。

(2)制作:

按书58页8—3图将毛巾叠成12层缝制成口罩,为保证佩带气密,可结合自己的口鼻形状,制作一个铁丝U型压环,缝在口罩外侧,加上带子使用前,浸入5%—10%的小苏打水溶液(或石灰水、肥皂水)中,浸透,稍加挤干即可使用戴上后用手捏压铁丝U型压环,使口罩与脸、鼻部密合使用时还要注意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用后洗净、晾干,以备再用。

2.装料口罩(略)。

二、防毒眼镜的制作

防毒眼镜用来防护眼睛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应与防毒口罩或过滤罐结合使用也可用风镜、潜水镜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