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746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docx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下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

诗鉴赏(下)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

诗鉴赏(下)

2009年联考题

1.(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答: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2.(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

(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

答案

(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

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

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乌:

乌鸦;愔愔:

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

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

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

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

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此诗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

答案

(1)白诗:

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

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

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

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6.(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

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

(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

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7.(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是南宋著名诗人

(人名)。

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

的品格。

次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的景象。

答案陆游不畏严寒,坚贞不屈比喻梅花纯洁、繁茂,漫山怒放

8.(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次抽样测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乱离:

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苦难真:

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拭眼惊魂定:

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

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白首两遗民:

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

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答案

(1)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2)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

两字呼

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

(3)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

的盛情相待。

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9.(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习〈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

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

答案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

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

颈联指出,我也能像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与颈联的空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

(3)尾联想象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

10.(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

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11.(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

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

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清梦星河。

12.(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悠然闲适的心情。

13.(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

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答: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

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

韵,显得异常之美。

(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意思对即可)

2008年联考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

(2)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

(1)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2.(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

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08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教学目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鼙:

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

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

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击柝、捣练

(2)示例:

此评不正确。

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

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

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4.(2009·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

翡翠:

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

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

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

而俞诗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

赵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

俞诗中

答案

(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

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

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悠然闲适

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5.(山东师大附中3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答:

答案

(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6.(08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注】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

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

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此说?

请说明理由。

答: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同意。

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

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

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言之有理即可)

(2)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南窜而成了边愁。

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

(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

答案

(1)清澈。

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

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8.(08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

韩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韩偓:

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

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

答:

(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答:

答案

(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

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

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

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

(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

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9.(江苏通州3月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意思对即可)

(2)长、畏。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0.(08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