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541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教招练习60题及答案解析

1.()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

【答案】B。

解析: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A.“昨天”的解决问题水平

B.“明天”的解决问题水平

C.处于“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D.处于“昨天与今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现在已达到水平,二是将要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最近发展区”就指的是处于“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3.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A.2-3岁B.5-7岁C.学龄前期D.学龄中期

【答案】C。

解析:

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为6~7岁,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为3~4岁和7~8岁,自制力发展的关键期是3~4岁和6~7岁,此阶段为学龄前期。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答案】C。

解析:

“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5.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对象是()。

A.家长B.老师C.同学D.兄弟姐妹

【答案】A。

解析:

初中阶段的个体心理表现出很多特点和冲突,包括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念童年。

这个阶段的个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及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成人的话都不愿听取和顺从。

而日常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和成人对立的情绪状态中。

作为日常与初中生接触最多的家长,对他们的干涉也会最多,因此成为初中生最易产生冲突的对象。

6“.我知道我的社交能力不强,因而我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这句话反映的是()。

A.思维方式B.知策略C.学习策略D.元认知

【答案】D。

解析:

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知道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强,因而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这是对自己认识活动(社交能力)的认识。

7.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

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

A.归因于运气,是内在不可控的

B.归因于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

C.归因于外部原因,不利于孩子进行操作,不利于培养努力的学习品质

D.归因于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

【答案】C。

解析:

运气是外在不可控,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

我们最好归因为学生的努力。

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

A.学生B.学习过程C.学习情境D.教学目标

【答案】ABC。

解析: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就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9.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在台上设问频频,学生在台下默默无闻,教师所提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间互动的热烈气氛。

有观点认为,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抓住时机,只有在最近发展区进行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

A.在教学设计上,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

B.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应遵从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C.在教学原则上,不能只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而应该有所超前并密切关注其最近发展区,从而引导学生发展

D.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

【答案】ABCD。

解析: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第一,在教学设计上,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启示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

同时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应遵从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维果茨基更细致地考察整个教学过程,认为不能只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而应该有所超前并密切关注其最近发展区,从而引导学生发展。

教师不仅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还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教。

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

10.在学习动机上,外向学生偏爱社会动机,内向学生偏爱内在动机。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人格差异与教育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例如:

内向型-外向型,在学习动机上,外向学生偏爱社会动机,内向学生注重内在动机。

在学习习惯上,外向学生虽然头脑比较灵活,但比较浮躁,不扎实。

内向学生往往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认真,持之以恒,其意志的坚韧性较强。

在学习方式上,外向学生比较喜欢探索性、归纳性、大步骤的知识讲授。

内向学生偏好于支持性的、演绎的、小步骤的知识传授方式。

1.以下不属于学习的是()。

A.感觉适应B.入乡随俗C.谈虎色变D.上行下效

【答案】A。

解析:

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2.学生学习了乘法原理之后,能运用此原理解答数学题,这种学习结果属于()。

A.认知策略B.态度C.言语信息D.智力技能

【答案】D。

解析:

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题干中运用乘法原理来解答数学题属于智慧技能中的高级规则。

3.以下选项中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A.科学家探索新知识

B.小学生通过编顺口溜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通过听老师讲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幼儿园的儿童背诵古诗

【答案】C。

解析: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4.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干扰”的教学原则属于()。

A.最优化教学模式

B.发展性教学模式

C.结构主义模式

D.非指导教学模式

【答案】D。

解析: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提出了“非指导教学模式”。

5.属于学习的选项是()。

A.个子长高了

B.小牛生下来后当天就会走路

C.不怕见生人了

D.每天跑步

【答案】C。

解析:

AB属于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D每天跑步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也不能称为学习。

C由怕到不怕,是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属于学习。

6.()理论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机器,提倡真实性的评定,开放性的学校。

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信息加工

【答案】A。

解析: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发展的基本概念是存在或者自我。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等。

7.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布鲁姆D.加涅

【答案】A。

解析: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

所谓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其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8.建构主义对知识的()提出了质疑。

A.情境性B.准确性C.深刻性D.理论性

【答案】B。

解析:

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9.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以动物为对象,系统研究人类学习,创立了学习心理联结主义学说的是()。

A.巴普洛夫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

【答案】B。

解析:

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以动物为对象,系统研究人类学习的人,创立了学习心理联结主义学说。

10.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在”和“再”.“未”和“末”,按照条件反射有关理论,这属于()。

A.效果扩散B.分化C.泛化D.习得

【答案】C。

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是()。

A.成败经验B.言语劝说C.对他人的观察D.自我强化

【答案】D。

解析: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对他人的观察可以获得替代性经验。

故此题答案选择D。

2.根据马斯洛理论,如果某学生害怕老师,不愿上学,说明他在班上缺少()需要。

A.归属与爱B.自我实现C.自尊D.求知

【答案】A。

解析:

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求知需要即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题干中学生害怕老师说明学生缺乏老师对其的关爱,因此选择A。

3.学习掌握了水果的概念后,要学习芒果这一概念,如果告诉学习者芒果是一种水果,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

这种迁移就是()。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答案】A。

解析:

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题干中水果和芒果处于不同概括水平,故本题选A。

4.以下选项中,关于学习迁移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

B.贾德的概括说

B.苛勒的关系转换说

D.约翰逊的相同要素说

【答案】D。

解析:

相同要素说,也叫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故此题答案选择D。

5.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小李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

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小李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属于资源管理策略里面的资源利用策略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老师的帮助、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等),故选D。

6.影响学习迁移的情境因素有(多项选择题)。

A.学习材料的特性

B.教师的指导

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D.迁移的媒介

【答案】ABCD。

解析:

影响学习迁移的情境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特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迁移的媒体等。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者的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等。

7.小白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段落习惯反复斟酌,并在阅读完后,将存在的问题整理成读书笔记。

小白采取的学习策略有(多项选择题)。

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答案】AC。

解析: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遇到不懂的段落习惯反复斟酌”属于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因此A正确。

精细加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简言之,精细加工就是对知识的加工,帮助记忆。

“将存在的问题整理成读书笔记”就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故C正确。

8.归因理论中,归因事项的特征是(多项选择题)。

A.稳定性B.可靠性C.可控性D.因素源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败归因理论。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归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

3个维度——按来源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按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按可控性分为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故本题根据讲义原文,选择ACD。

9.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因此与外部强化没有关系。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内部动机不依存于外部强化,但外部强化对内部动机有影响。

德西在他的认知评价理论中认为,外部强化能引起两种作用。

一种是控制行为的作用,表现为使人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去行为;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作用,使人知道行为的正误成败。

在这种作用下,会促使人们把自己的行为认知为是内部决定的,从而影响内部动机。

因此内部动机与外部强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故本题说法错误。

10.迁移就是教学中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包含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等。

教学中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是顺向正迁移。

1.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私学兴起与春秋,繁荣于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2.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指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或快或慢,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初期

C.原始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社会的教育。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夏朝属我国奴隶社会初期。

故答案选择A。

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体现了记忆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B.“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告诉我们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C.“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参观法

D.“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启示我们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

【答案】C。

解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意思是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讨论法,而C选项说成了参观法,故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5.我国先秦时期,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知识点。

孔子是先秦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为他编撰的《论语》中,其中体现了“有教无类”这一全面教育的思想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A。

B项孟子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将“教育”第一次连用,另外提出了关于“性善论”的人性观点。

C项荀子贡献之一在于将“道德”连用,另外提出了“性恶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提出“道法自然”。

6.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叶圣陶B.黄炎培C.皮亚杰D.布鲁纳

【答案】D。

解析: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所以选D。

7.从工业发展史来看,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

这就说明,()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文化

D.人口状况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从工业发展史来看,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

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

这就说明,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现实,在创造力、实践能力、开拓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培养目标又有了新的调整。

故本题答案为B。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B.精神C.人文D.地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校园文化的知识点。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消散,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故选B。

9.素质教育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说明素质教育()。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答案】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四个选项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题干中反映的是素质教育不是为了选拔,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选择B。

10.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

学校的做法()。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答案】C。

解析:

传统的百分制的形式更多体现的是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而现在“评语+特长+等级”形式可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体现了激励和发展功能。

1.洋洋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他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答案】C。

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A选项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B选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根据题干“洋洋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属于附属内驱力。

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A.学习动机B.学习目标C.学习兴趣D.学习方式

【答案】A。

解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3.强调前后学习的情景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念是()。

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结构匹配说

【答案】C。

解析:

关系转换说以苛勒为代表,他认为学生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其实质就是指两种学习情景中存在某种相似的关系,这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景的共同关系的顿悟是迁移产生的关键和根本。

A项强调对原理、原则的概括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B项强调两种情境中的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D项强调两种情境中所蕴含的结构与组织关系的匹配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答案】B。

解析: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题目中后来学习的高等数学有利于对先前学习的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逆向正迁移。

5.“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B.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C.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D.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C。

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时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等。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故本题选C。

6.英语学习中,学习单词“glass”后,再学习“sunglass”时,产生了(多项选择题)。

A.正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

【答案】AB。

解析: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题干中内容单词“glass”和单词“sunglass”处于同一概括水平,均属于单词。

且不存在原理以及规则的迁移。

学习完单词“glass”后,对于学习“sunglass”,能起到帮助作用,并且二者是具体经验的影响。

故选择AB。

7.章华在制定期末的复习计划时,对每天的复习策略和方法以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有效的预估。

在按计划复习的过程中,章华对复习过程进行了及时评价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与补救,章华在执行复习计划时使用了(多项选择题)学习策略。

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ABD。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监视和调节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材料中章华复习前制定了复习计划并对方法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预估,属于计划策略;复习过程中对复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与补救,体现了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故本题答案选ABD。

材料中并没体现资源管理策略,所以C选项不选。

8.根据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时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A.为学生设定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结果

C.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D.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答案】ABCD。

解析:

培养学生动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

10.复述策略就是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途径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加工方式。

(判断题)

【答案】×。

解析:

精加工策略是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途径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加工方式。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

【答案】A。

解析: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大学”、“小学”、“瞽宗”、“庠”、“序”。

因此A项正确。

西周时期学校已有较完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