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578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题

案例分析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C

3.

D

4.

ABD

5.

BCD

6.

ABCE

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D

3.

A

4.

A

5.

A

6.

AD

7.

ABCD

8.

ABC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

1.评分说明:

答出一种事故类别及存在的生产工艺单元得1分,只答出事故类别不得分,答出8种或八种以上事故类别及其存在的生产工艺单元得满分。

(1)火灾,贮煤场(或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或燃烧系统,或制氢系统,或配电与送电系统);

(2)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3)容器爆炸,制氢系统(或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4)其他爆炸,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或制氢系统);

(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或贮煤场,或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或汽水系统,或凝结水系统,或化学水系统,或循环水系统,或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或制氢系统);

(6)车辆伤害,贮煤场(或灰库);

(7)灼烫,燃烧系统(或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

(8)淹溺,汽水系统(或化学水系统);

(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10)中毒和窒息,制氢系统(或燃烧系统,或化学水系统)

2.评分说明:

答出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物质名称得1分,只给出危险、有害因素类别不得分,只给出物质名称不得分。

(1)易燃易爆性物质,汽油(或柴油、或氢气);

(2)自然性物质,燃煤;

(3)腐蚀性物质,硫(或硫化物)。

3.

(1)重大危险源一:

汽油储罐(或汽油储罐区),危险物质为汽油。

重大危险源二:

制氢系统(或制氢装置和/与氢气储罐),危险物质为氢气。

(2)一、储存汽油量为2(个)罐×20m3×0.85×750kg/m3=25500kg=25.5t,大于汽油在贮存区的临界量20t(或储存汽油量与临界量之比为25.5/20=1.28>1)。

二、氢气储罐中的氢气密度为

0.09kg/m3×

,氢气储罐储存的氢气量为6×26.83kg/m3×243=3863.52kg,制氢装置有氢气50kg,该单元共有氢气3863.52kg+50kg=3913.52kg=3.9t/1=3.9>1。

4.评分说明:

答出一类设备或设施及其保护装置得1分,只答出设备或设施不得分,只答出保护装置不得分。

(1)锅炉,安全阀(或过压保护装置);

(2)氢气储罐,安全阀(或过压保护装置);

(3)制氢装置,安全阀(或过压保护装置);

(4)汽油储罐,阻火器;

(5)磨煤机,惰性气体保护系统。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

1.(共4分)

(1)主任丙一人编制或未成立编制组;

(2)未对预案评审即发布。

2.

(1)应急原则问题。

改进意见:

优先救助人员。

(2)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问题。

改进意见:

厂长甲为组长,副厂长乙为副组长。

(3)报警程序问题。

改进意见:

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甲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报警。

(4)警报原则问题。

改进意见:

厂直接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

3.

(1)使用真正的氯气演习不正确;

(2)指挥部地点在下风侧不正确。

五、答案及评分标准

1.评分说明:

每答出以下一个要点,得2分,满分8分。

(1)掘进工作面未形成独立通风系统;

(2)工人检修电气设备时违章带电作业;

(3)因冲击电压造成瓦斯异常涌出,又没有独立通风系统,导致瓦斯超限达到爆炸极限;

(4)瓦斯监测系统传感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2.评分说明:

每答出以下一个要点,得2分,满分8分。

(1)超能力生产,导致采掘接替紧张;

(2)生产安全值班负责人脱岗;

(3)机电设备管理混乱(或安全监控系统不能及时维修);

(4)未能教育工人自觉使用自救设备;

(5)下井人员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

3.评分说明:

每答出以下一个要点,得2分,满分10分。

(1)加强技术管理,保证采掘平衡,生产和通风系统完整、畅通;

(2)完善瓦斯监控系统等技术装备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3)采取技术措施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

(4)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自觉使用各种自救装备;

(5)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采”(或加强瓦斯抽放,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

一、某日16时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进行连接污油池的污油管线作业。

16时20分,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的油水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厚的污油。

在连接距离液面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决定采取焊接方式。

17时10分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气场所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

17时20分,钳工甲见电焊工丙迟迟没有回来,又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机开始焊接。

焊接进行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污油池水泥盖板掀翻,污油池着火,钳工甲掉入污油池内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面问题(共14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在油气场所焊接必须由具有的人员操作。

A.防爆基本知识B.防爆基本经验

C.焊工作业操作证D.经过焊工培训

E.领导允许

2.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A.自然灾害B.刑事案件

C.责任事故D.非责任事故

E.意外事故

3.该起事故中,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A.通风不良B.作业场所狭窄

C.环境温度不当D.违章动火

E.对易燃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4.该事故中,直接与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

A.空气B.污油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D.点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

E.污油

5.钳工甲此次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A.电磁辐射B.触电

C.油气着火D.油气爆炸

E.机械伤害

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事故可能涉及的事故类别有。

A.其他爆炸B.火灾

C.淹溺D.灼烫

E.机械伤害

7.该起事故中,爆炸的间接原因有。

A.作业组织不严密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C.动火现场监护不到位D.没有动火票制度

E.安全意识不强

二、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

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的液氯槽罐破裂,液氯泄漏,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迅速逃离了事故现场。

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面问题(共14分,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导致该事故发生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A.槽罐车A的液氯槽罐劈裂B.标志不良

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

E.运动物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该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

A.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的调查工作

B.加强高速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作

C.做好中毒人员康复信息的披露与报道工作

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建议

E.建立并不断完善事故通报制度

3.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槽罐车A与货车B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A装载液氯的槽罐技术设计有缺陷

C.对货车B驾驶员乙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性的认识

E.当地政府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4.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该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

C.重伤事故D.一般死亡事故

E.人员伤亡事故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描述,应追究的刑事责任。

A.槽罐车A驾驶员甲B.货车B驾驶员乙

C.村民D.村民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人员

6.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

该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

A.收集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事实B.成立该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D.询访驾驶员甲

E.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事故调查进展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可以列为该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A.中毒死亡人员的丧葬及抚恤费用B.受伤住院村民的补助及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的医疗费用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A停运期间减少的经济收入

8.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槽罐车A的运输单位需要。

A.经过资质认定B.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

E.配备押运人员

 

三、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

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灰库等;大型设备有: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

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入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

制氢装置为两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制氢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50kg。

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3.2MPa、额定工作温度20℃的卧式储罐,作为生产过程成品周转储罐。

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油为柴油。

场内有2个2000m3的固定顶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2个20m3的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相关资料:

氢气在0℃、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的密度为830kg/m3;标准GB18218-2000中给出:

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t,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10t,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t,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给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

3.按照GB18218-2000给出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选作以下两小题中任一题:

(1)找出该电厂的两处危险源及名称;

(2)计算出两处危险源中任一处的储量。

4.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或设施,并提出预防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

四、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氯气和代号为CP的其他产品。

生产工艺单元有:

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

厂区周围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

为此,工厂需要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决定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事故应急预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应急预案,认为:

1、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生产设备再救助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向当地安监部门、环保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合理、清晰。

5、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评估合理。

因此,厂长甲当场就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发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

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气库房,厂应急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侧的平地上。

演习过程为:

第一步:

指定人员A打开氯气库房中一个装有氯气的钢瓶,使氯气慢慢泄漏;

第二步:

工人B、C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因氯气中毒而晕倒;

第三步:

员工D、E发现有人昏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厂调度室报警;

第四步:

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岗位;

第五步:

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

第六步:

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施人员救护和抢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2.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指出该厂应急演习中不正确的做法。

五、某煤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

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井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月某日,228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68万元。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找不到生产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

2.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那些整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