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070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6年高考地理 母题 专题19 城乡规划教师版.docx

备战6年高考地理母题专题19城乡规划教师版

【备战2013】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

【2012年高考题】

(2012天津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3),回答4-5题。

4.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5.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3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

【答案】4.C5.D

【解析】

4.根据图例可知,商业区并不算高度集中,住宅区远离海岸,生活污水也会流入海洋产生污染,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文教区过于分散,并不会降低其服务功能。

5.石化工业有大气和水污染,根据图中东北盛行风,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3中的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的d。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工业布局。

(2012海南卷)图4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

据此完成11~13题。

11.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A.居住区B.文化区C.政务区D.工业区

12.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

A.自来水厂B.垃圾焚烧厂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

13.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拥堵B.环境破坏严重

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D.工业用地不足

【答案】11.D12.C13.C

【解析】

11.根据图例不同用地类型分布和所占比例,工业用地比重最大,可知该新区规划为工业区。

12.在图4b中的M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则适宜修建污水处理厂。

13.据图文资料推测,图4a中规划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比重很低,则可知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配套不足。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

(2012广东卷)41.(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焦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图9)。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和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和____处。

(4分)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分)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

(6分)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

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6分)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8分)

【答案】

(1)乙丁甲丙

(2)旱地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

(1)考查了学生对等值线的读图能力。

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知,淤积作用明显是水深较浅的乙、丁两处,水深大于5m的是甲、丙两处。

(2)考查了学生对统计图表的读图能力。

此问简单,从图10中可以直接看出,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和建筑用地。

(3)考查了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知,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都是分布在沿海港口附近地区。

微电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则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技术。

(4)考查了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结合材料提示“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和所学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来回答。

S位于沿海,地形平坦;滨海地带,用地充足,气候适宜,环境条件好;本地区农业发达,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靠近港口,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靠近上海市及周边地区,装备产业基地,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临近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5)考查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词“F围垦区”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重点从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方面来分析回答。

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应注意尽可能少占用耕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注意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借

鉴其他工业区成功的经验,避免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应该在产业引进中综合分析,多样结合,使结构合理化。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2012江苏卷)B.【城乡规划】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

图19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3分)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

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

(2分)

(4)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2分)

【答案】

(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

(2)靠近河流;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解析】

(1)北川新县城选址结合该地区此前发生的自然灾害需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地质、地形、水源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2)从题目所给的图形可以看出M地靠近河流且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好。

(3)此问不难,读图可知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公路,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绿地。

(4)北川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突出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特点,保护好文物古迹。

【考点定位】该考查城市区位选择和城市规划。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

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A.城镇B.牧区C.林区D.矿区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根据图例信息的分布可知,污染物主要来自湖泊周边的城镇。

5.学生对图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

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

【答案】D

【解析】图中所示牧区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地区,与市场、交通、技术等因素没有联系。

(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

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位置,可知公共住房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沿线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从图中得不到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

6.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2011年高考广东卷)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答案】D

【解析】由“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知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大于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降低,我国城镇化水平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说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17.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

18.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由于受铁路影响,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

(2011年高考江苏卷)B.【城乡规划】图23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4为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199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M区为该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盛行风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解析】

(1)读图24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可知199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结合图23可知,这三个方向上有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

(2)重化工园区,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重化工园区布局在M区,是因为M区位于河流下游,根据图23中的风频图可知位于盛行风下风向,这样可以减少对该城市中心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同时M区交通便利。

(3)考虑到东南方向是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第1问可知),而原来东南方向上没有公路,为了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所以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2010年高考题】

(2010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l~2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功能分区的变化和特点。

1.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

断。

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

【答案】1.C2.B

(2010山东卷)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解析】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

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答案】A

(2010北京卷)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第4-5题。

图5

4.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4.由题图,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A错误。

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是错误的。

有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均温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正确。

城市因看密度、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扥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错误。

5.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

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

【答案】4.C5.A

(2010天津卷)据图8判断,莫

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

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

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答案】D

(2010江苏卷)图l9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和。

(4分)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2分)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AB、AC、AD)方向最快。

(2分)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分)

【解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答案】

(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2009年高考题】

(2009重庆卷)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31-32题。

3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32.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D.医院、停车场

【答案】31.D32.A

【解析】

31.从规划图中看出,规划中工业区远离铁路,居住区临近铁路不是优点,位于山区建筑工程量大,则只有D选项正确。

32.在防护带内适合布局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因为防护带并不能完全把有害有毒气体、尘埃隔离,幼儿园、医院等不能布局在内。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规划布局基本原理的应用。

(2009江苏卷)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3分)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分)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2分)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分)

【答案】

(1)A区域:

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区域地理重在比较,通过地理要素的比较,很容易判断A为东部沿海地区,B为内陆山区。

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适合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内陆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009福建卷)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14~16题。

14.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15.与I、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16.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14.D15.B16.C

【解析】

14.从图中城市的分布和图例的提示,可知苏州市只有3个城镇等级,不能包括上海;昆山只是属于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其服务范围比苏州小;常熟、张家港、太仓三个是同一等级的城市,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才是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加强了与南通市的联系,使得两地时间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使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即选D。

15.与I、Ⅱ走廊相比.Ⅲ走廊穿过的城市等级低,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在市场、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与I、Ⅱ走廊相比没有优势,但由于Ⅲ走廊靠近长江,发展港口条件好,水运便利,即选B。

16.要使Ⅲ走廊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该走廊中城市的建设,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而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使它们竞争力下降,不利于经济发

展;要加大该走廊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该走廊的矿产资源匮乏,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不切实际,即选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化和工业化。

(2009安徽卷)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1-2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

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答案】C

【解析】由1970-1990的白天和夜间人口密度变化曲线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在逐渐加大的,白天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加大,而夜晚密度减小,说明城市的功能分区更加的明显,中心商务区和外围的住宅区之间出现了人口的钟摆式移动。

【考点定位】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差异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B

【解析】作为白天和夜晚在城市内的人口频繁流动,必然对交通运输提出较高的要求,城市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才能促进人口的流动。

【考点定位】城市交通运输的作用

(200

9上海卷)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3.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远郊区20

00年与2007年地价差别较小,升值幅度较小;2007年地价线均高于2000年地价曲线;地价的上涨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

第4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会通过地价反映出来。

 

【2008年高考题】

(2008江苏卷)B.[城乡规划]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

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