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526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9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后各附件材料

东湖区综合执法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另行成册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

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根据《东湖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区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东发[2002]23号)文件精神,成立东湖区委、区政府接待办公室,与东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合属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区委、区政府共同管理,以区委管理为主,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

根据工作职能要求,下设办公室、接待科、保卫科、车辆科并成立独立二级机构区采购中心。

在编制、人员、经费和设施等方面得到落实,为保障全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有为才有位”。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将积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东湖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拓宽发展思路,创新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全面履行事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职能,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机关正常、高效运转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

1.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抄告单洪府厅抄字[2006]741号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赣发改投资字[2007]1104号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60100200800036号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360100200800068号

5)《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6)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7)地块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8)有关基础数据资料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东湖区,现有的行政办公区域占地仅有5亩,由区委办公楼和区政府办公楼两栋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

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办公区域十分狭小,是整个江西省行政办公区域条件最差的县区一个,给来区政府办事的同志带来了许多不便。

(2)行政服务工作受到制约,目前的办公楼既房屋设施很不齐全,无法满足政府日常综合服务功能需求。

(3)由于东湖区政府地处繁华商业闹区,日常工作会议、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等活动都会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交通有序畅通。

(4)区政府地处叠山路,是金融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地段。

为了满足城市商业连片发展需求,须将此地块置换出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为把我市建成“开放型、多功能,高效益、强辐射”的中心城市。

为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与效率,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带动老城区城北片区的发展,同时积极策应南昌市打造“百里滨江风光带”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促进省会中心城区的繁荣和发展,依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规定,并根据东湖区现有党政机关定编定员情况和南昌市城北片区规划,东湖区决定在富大有堤以东、规划二七北路以北新建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

受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重托,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我院接受任务后,仔细研究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立项报告,广泛搜集了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发展、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而科学的研究。

1.1.5可研报告编制范围和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通过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内外发展环境和建设现状,结合南昌市发展规划,根据可研报告编制深度和要求,对项目的建设依据、条件、背景和必要性进行全面阐述,并对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实施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1.6项目拟建地点

本工程地块位于东湖区,西面是富大有堤,南面是二七北路,东面为规划二路,北面为东湖区文化活动中心预留用地。

项目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项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极为优越。

1.2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工程项目组成

项目规划选址用地61.37亩(其中城市规划路用地12.8亩),地势相对较为低洼。

地块西侧紧邻中央广播电台江西记者站和省委加油站,为一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条形。

地块总用地为48.59亩,地块由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两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79713.34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58181.26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21532.08平方米。

综合服务中心用地面积为33.88亩,建筑面积为55822.04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综合服务中心29998.68平方米,综合执法服务中心7671.81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18151.55平方米,主要有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武部、区直各部门、及其附属用房。

综合服务中心是9层南楼及15层北楼由连廊连接而成,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架空层为停车库。

其北面为东湖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地,用地面积为14.71亩。

本工程是按照国家有关建设要求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依托,整个项目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在追求完美中,达到实用、方便的现代使用要求。

1.2.2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服务中心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22583.53平方米

建筑面积

55822.04平方米

其中:

计容建筑面积

综合服务中心

29998.68平方米

综合执法服务中心

7671.81平方米

不计容建筑面积

18151.55平方米

容积率:

1.67

覆盖率:

20%

绿化率:

35.92%

建筑高度

54.9米

机动车停车位:

524个

其中:

地面停车位

58个

地下停车位

462个

1.2.3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2547.89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9846.8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03.54万元,基本预备费597.52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对现有的行政办公区进行置换、各部门办公楼评估拍卖和区财政筹资等渠道解决。

1.3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研究结论

1)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有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及东湖区总体规划要求。

2)根据东湖区现有行政办公用房老旧,设施简陋等情况,在现阶段投资建设东湖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是改善区政府办公条件,提高办公效率的需要。

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地增加,城区服务中心作为城市社会生活基层单位,在城市管理、公共事务、便民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项目建设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市政建设发展的需求。

1.3.2建议

从建设项目诸多方面情况的研究表明,本项目建设切实可行,项目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该项目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利项目尽快实施,尽早发挥其功能作用。

第二章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

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

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

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区划人口

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人口:

据公安户籍统计,南昌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1.3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76万人,增长2.2%。

据2007年全市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458.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3‰,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7.84‰。

  从业人员:

全市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2万人,增长4.6%。

其中第一产业77.42万人,第二产业60.44万人,第三产业134.13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59.04万人,增长5.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4万人。

  城镇再就业:

我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万人,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1.3万人;城镇就业培训人数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跨省劳务输出24.5万人。

3.自然资源

土地耕地面积21.04万公顷。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98万公顷,占90.2%。

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15.57万公顷,占82.0%。

水资源全市年均产水量为66.2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61.5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51.42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4.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4.97亿立方米。

水资源蕴藏量为7.27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2.45万千瓦,占蕴藏量的33.7%。

森林林地面积1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1%,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矿藏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兼有燃料、矿泉水等各类矿产28种。

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8处,已发现矿点、矿化点100处,尤以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饰面石材、石灰石和矿泉水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花岗岩、砂卵石储量巨大,开采历史悠久。

4.对外开放

南昌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和枢纽性区位的独特优势。

京九、浙赣、皖赣等铁路纵贯城区,105、320、316国道交汇于南昌,昌九、梨温、赣粤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4D级昌北国际机场开通了直通北京、上海、香港、澳门、首尔等国内外各大城市40多条航线,并可转机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地区。

国际航空港的开通,南北与东西铁路动脉的交汇,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运营,高速公路网的结点,构建起了南昌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网,使南昌1小时航程、6小时里程即可通达周边8个直辖和省会城市的“经济圈”变为现实,这个圈中聚集着4.6亿人口,并蕴含着12万亿元工业品的消费潜力。

截止到目前,落户南昌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9家,国内200强企业30家。

二、2010年南昌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达到2207亿元,增长14%,跨入“2000亿元俱乐部”。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6.1:

55.3:

38.6调整为2010年的5.6:

56.1:

38.3。

人均生产总值47174元,增长12.9%。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

虽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和洪涝灾害,但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4.66亿元,同比增长5.9%。

其中:

粮食总产量220.85万吨,保持平稳;肉类总产量32.97万吨,增长0.3%;水产品总产量34.5万吨,增长0.7%;油料总产量10.80万吨,增长8.1%。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市级龙头企业38家、无公害农产品33个。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400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1.83%,同比提高0.84个百分点。

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5%,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0.92亿元,增长21.0%。

赛维BEST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海立三期、中兴3G手机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江铜10万吨铜板带项目等即将投产;以江铃为代表的汽车产业聚集区发展壮大,江铃汽车小蓝基地3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启动;南昌航空城正在加紧前期开工准备工作。

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大飞机及零配件、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呈现强劲态势,朝着千亿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市共有55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验收,有南昌市浩然生物医药技术中心、中兴长天信息技术中心等2家技术中心通过市级验收,有江西大族电源科技公司通过省级验收。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预计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5亿元,增长13.7%。

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67.67亿元,增长27.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61.52亿元,增长19.6%;渣打银行南昌分行、大新银行南昌分行落户实现了江西省外资银行零的突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德国贝塔斯曼欧维特、IBM-先锋、用友等企业为龙头的服务外包产业。

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80家,人才培训机构40家,企业从业人员3.2万余人。

旅游业保持活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17.4%。

(二)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2.7亿元,增长32%,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94亿元,增长2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3、4.6个百分点。

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有力。

重点实施了139项“百大重点项目”和98项市政府主导投资重大重点项目,有效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从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4.04亿元,增长111.4%;第二产业投资785.9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760.9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1126.07亿元,增长41.2%。

有大连实德一期、三一重工重型机械及配件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有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江西前湖迎宾馆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竣工营业;有高新南大道二期、南昌大桥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

同时,还有艾溪湖大桥、国体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有南外环高速公路、新昌南城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预计全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增幅分别在20%和31%(在地口径)。

汽车类、家电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一些热点商品持续旺销。

粮、油、肉、蛋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求保持总体平衡,全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4%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99元,增长12.0%;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约4130元,增长9%。

(三)财政、企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效益实现提升。

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呈现出继续回升向好的喜人局面。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市财政总收入322.31亿元,增长29.0%,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3.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46亿元,增长26.4%,其中,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分别增长20.9%、20.7%、15.0%、33.8%、57.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

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3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254亿元,增长31%;利润119亿元,增长4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0%,提高35个百分点,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08%。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6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193元,增长14.3%。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更加激发。

全面完成了市、县(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理顺了职责关系,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

全面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了非工口七大系统国企改革,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启动了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预定的50条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举办了第五届中博会、香港招商周、南昌(宁波)战略性支柱产业推介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合作推进会、中奥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等一系列的大型招商活动,成功获得了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金字招牌”,为全市创新发展赢得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开通了江西首条国际直航航线,南昌-首尔国际直航航线。

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14亿美元,增长27.2%;利用内资509亿元,增长12.4%。

对外贸易更加活跃,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04亿美元,增长52.4%,海关出口总额36.74亿美元,增长72.5%,均创下历史最高总量。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共投入50.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民生66件实事全部完成。

其中,新增城镇就业8.8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1万人;城区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和120元;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参保达到447.57万人次;完成了5000套廉租住房建设,对1500套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为1万多户困难家庭实行公有住房租金核减;成功实施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手术264例、白血病救治手术35例,白内患者复明手术18318例,唇腭裂患者修补手术746例。

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做到了“江河无倒堤、水库无垮坝、城市无内涝、人民群众无伤亡”。

同时,还重点推进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安全改造项目,推进了南昌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市工业技校实训楼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推进了洪都中医院、南昌第三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建设,推进了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和湾里区5所县级医院建设,推进了10所乡镇中心医院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了市群艺馆、乡镇文化站等一批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了青山湖区社会福利院、西湖区社会福利院迁建项目等一批养老保障项目。

特别需要指出得是,上述成绩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取得的,十分来之不易。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大力协同、顽强拼搏的结果。

三、发展与展望

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精彩开局,必须紧紧围绕“更大更强更优更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更高水平“两篇文章”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承办“七城会”的历史机遇,按照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一加速两着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与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促进投资消费为抓手,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以深入推进“奋战四百天,喜迎七城会”活动为契机,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推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主导作用。

按照“重大性、可行性原则”,共确定工业项目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服务业、城建、城管以及社会事业等其他项目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共计166项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规模1509亿元。

其中:

工业项目34项,总投资323亿元;服务业项目62项,总投资483亿元;农业项目2项,总投资4亿元;城市建设管理项目26项,总投资633亿元;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32项,总投资37亿元;“七城会”项目10项,总投资29亿元。

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以打造商贸消费集聚区重点,继续推进26537工程(重点提升和完善2个市级商业中心、发展6个区级商业中心、打造5条商业特色街、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7个物流中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定扩大家电、汽车等消费热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汽车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促进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深入挖掘南昌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底蕴,力争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申报国家4A景点,着力打造6—8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的作用,打造南昌旅游品牌,营造旅游消费热点。

(二)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以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继续实行“新增十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十万吨油脂增产工程”;推进黄马江西农业科技园、五星和恒湖现代农业开发区示范型基地建设;推进军山湖大闸蟹、生米镇藠头、湾里和进贤有机茶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服务经济,鼓励农业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站)等科研实体建设,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继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强力推进光伏产业基地、南昌航空城、LED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型重化工业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光伏光电、汽车制造、航空制造、服务外包、生物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推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江联环保锅炉容器产品制造、联创LED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早日开工;强力推进江西赛维年产1GW太阳能电池模组件、晶能光电年产100亿粒蓝、绿光LED芯片等一批项目抓紧建设;强力推进南昌印钞厂扩建(二期)、康师傅纯净水及饮料生产项目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鼓励园区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发展;加快谋划推进船舶制造、高压输变电装备、光伏光电装备、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项目。

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

以提升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方向,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商务会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重点推进物联网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南昌华南城项目、生物医疗服务外包、恒茂梦时代广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进用友(南昌)产业基地、江西银燕物流基地、国际动漫产业园等项目抓紧建设;重点推进弘洲绿色农产品物流港、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项目竣工营业;推进滕王阁景区(二期)扩建工程、梅岭——滕王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等一批休闲娱乐项目建设。

(三)以举办城运会为契机,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城运会”成功举办。

举办“七城会”是2011年的头等大事。

高质量完成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湾里射击中心、“数字城运”等10项城运会项目的建设,认真做好城运会安保技防工程,广泛深入进行社会动员,倡导人人当好东道主。

完善各项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加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严防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确保今年全线开工建设;确保洛阳东路改造、昌东大道三期、青山湖大道中北大道、朝阳洲片区基础设施、滨江规划路网等一批重要交通设施在七城会前完成;推进红谷滩中心区和凤凰洲片区110千伏、东新220千伏、象湖110千伏、抚生110千伏变电站在七城会前完工;打通洛阳路立交桥、艾溪湖立交桥等断头路。

大力实施十字街、工人新村、利字街等棚户区改造和下尧村、桃花三村等城中村改造。

【大力实施十字街、工人新村、利字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260.18万平方米,涉及被拆迁户数29318户。

积极推进下尧村、桃花三村等城中村改造。

(建委于5月20日的修改意见)】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全面推进城区路网改造、景观亮化提升、城区容貌提升、园林绿化提升、社区环境整治、城市桥涵整治、交通设施整治等七大战役,为七城会召开营造一个美好的城市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及圩堤加固和国家专项规划内1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16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工程;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做好药湖联圩及流湖联圩、青丰山南新蒋巷联圩的防洪工程;推进农村危桥改造和续建21座农村渡改桥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