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757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docx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经济实力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投资促进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的功能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税区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我国15家保税区之一,也面临两样的问题。

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对天津港保税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天津港保税区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区港联动

 

Abstract

Afterdevelopmentfordecades,theeconomyinourbondedareashasbeenenhancedalot.Bondedareasbecomepromotionareasofattractingbothdomesticandforeigninvestment,functionzone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ing,andtrialareasofopening-uptotheoutside.Underthecondition,howtodevelopthebonderareasisaseriousquestiontobeanswered.Tianjingbonderarea,asoneofthe15nationalbonderareasofChina,isinfacingwiththesameproblem.

Basedontheresearchofbothdomesticandabroadexpertsinthisarea,thisthesisisgoingtoanalyzethequestionsandreasonswhichwasfacedbyTianjingbonderarea.Some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inordertohelpthehealthydevelopmentofTianjingbonderarea

【KeyWords】:

BondedArea;InternationalLogisticsCenter;Joint-movementbetweentheregionandport

目录

1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2

1.1保税区概念与特点2

1.2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2

2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2.1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3

2.2天津港保税区现行管理模式3

2.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

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6

3.1突出主体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心6

3.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落实保税区各项政策8

3.3推动港区联动,实行港区一体化9

3.4健全保税区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1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

1.1保税区概念与特点

我国保税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成功创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模式经验建立起来的。

是直接仿效国际规范或与国际接轨的产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实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保税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由海关监管的在国境内、关境外的特殊区域,具有“境内关外”的某些特点。

区内企业享有“免征、免税、保税”政策,具有“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及其他与保税区业务发展相关的功能。

在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之前,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的区域。

国家赋予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免征、免税、保税”,即从境外进出保税区的货物处于自由状态,无需许可证、配额,不征关税及进出口环节税,在区内的设备、货物处于保税状态,可保留外汇现汇账户等。

在功能上,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等基本功能,使区内投资者可以与境外客户签订合同、开列信用证,可控式国际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加工贸易,可以从事保税货物仓储、商品展示和货物分拨,可以同时开展三大功能所包含的所有业务。

保税区拥有的特殊政策、特色功能和特种业务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无法比拟的。

因此,兴办保税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的第四轮更高层次的开放和探索。

1.2天津港保税区基本情况

天津港保税区于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港保税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由海港保税区和空港保税区组成。

其中,空港保税区设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内,目前还没有运作;海港保税区位于天津港港区之内,运作面积3.8平方公里,1992年4月24日保税区隔离设施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

本文中天津港保税区是指海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距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1000米,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8公里,距天津市区30公里,距北京140公里。

天津港保税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面向东北亚,连接中国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

日前,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全国27个省市区的4500多家企业投资天津港保税区及其扩展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8家。

2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现状

天津港保税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区货物总值分别完成202亿元、255亿元和252亿美元,增幅达到33%、57%和34%。

实现财政收入34.8亿元,增长41%,工商税收增长37%。

完成进出口总额93.8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增长69%。

完成协议外资2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吸引内资87.7亿元,增长40%,新批中外企业1247家。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增长66.2%;企业项目投资56.4亿元。

2.2天津港保税区现行管理模式

2.2.1中央决策层面

保税区的设立由国务院直接审批,其运行政策由国务院的有关部门来制定,主要涉及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财政局、国家发改委。

2.2.2地方操作层面

(1)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天津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保税区的项目审批、企业登记注册及管理、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区域产业政策、长远发展规划,完成保税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日常综合管理、协调各驻区单位,解决影响区域发展的政策问题,完善投资环境。

包括以下部门:

办公室、工商局、财政局、审计局、计划统计局、劳动人事局、规划建设局、社会发展局、企业事务局、专业招商部门等。

(2)各驻区单位。

国务院各部委在津单位派驻机构:

天津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部门均在保税区设有分支机构,执行中央相关部委制定的关于保税区的各项政策。

业务上受上级管理。

天津市有关单位派驻机构有地税保税区分局、保税区公安分局、保税区消防支队、交警大队、保税区检察院、第二中级法院保税区审判庭。

业务上受上级管理。

2.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定性、定位不明确

我国设立保税区时参照了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做法,但实际上保税区的定位与国际自由贸易区还存在着差距。

世界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国家都加入了《京都公约》,并承认该公约附约“自由区”条款,各国自由贸易区法与《京都公约》附约“自由区”的条款是一致的。

我国1988年8月9日加入《京都公约》,但对该公约的10个专项附约共25章只接受了两章,对专项附约四的第二章“自由区”没有接受。

国际自由贸易区免于惯常的海关监管,操作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具有“境内关外”的特征。

我国的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操作上“一线、二线、区内都管住”,即区内仓库与进出卡口同时监管,货物在区内流动要得到海关批准,境外货物进出区备案,备案手续除了免许可证、关税外,在程序、环节和效率各方面同进出口报关无实质差别。

具有“境内关内”的特征。

因此我国在对保税区的认识上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存在着差距,对保税区定性定位不够完善和成熟,缺乏国际上共识的法律依据。

2.3.2各部门政策不匹配且政策多变

先立法,后设区,是国际上规范管理的成功经验。

通过立法明确保税区的性质、定位、发展日标、特殊政策和投资保护政策等。

由于我国对保税区的定性定位不明确,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在对保税区的认识上不一致,因而对保税区尚没有国家立法。

现在只有《保税区海关监管条例》、《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对保税区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但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往往存在着不够同步、相互矛盾、缺乏衔接、难以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没有国家立法的保障,对保税区的理解经常变化,赋予保税区的政策也随之一改再改,保税区直没有个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如:

(1)海关规定国内非保税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为出口,但税务总局规定此类货物不能办理出口退税,严重阻碍了经保税区出口的物流。

(2)商务部授予了保税区贸易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而按照国家外汇总局,这些企业在异地通关无法办理出口外汇核销,结果不能出口退税。

(3)关于购汇支付问题,国家外汇总局从一开始就对保税区实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

现汇留存,不实行核销,外汇可兑换。

但到1998年,在全国打击走私、打击逃套汇的背景下,于9月1日下发了《关于保税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税区企业“原则上不得购汇支付”,严重影响了保税区进口贸易的经营。

(4)区内生产企业采购国内原材料加工出口,由于经过加工过程,造成入区时报关品名与出区时报关品名不一致,产品出口时因海关有关规定不明确而无法办理出口退税。

(5)在保税区内对境内、外货物进行拆箱、拼箱后,再销往境内、外,由于海关无法监管而不能操作。

(6)国家发改委最新政策规定,2005年起,以销往中国境内为目的的进口轿车不得在保税区内存放,使保税区区内经营进口汽车企业将陷入困境。

2.3.3“区、港分离”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

国际上自由贸易区都是与港口或部分港口连成一体,呈“U”字形区域,一边连接出海口,一边连接国内。

我国设有保税区的13个城市都是有港口的城市,但是目前保税区基本上是与港口隔绝的,保税区与口岸之间没有形成自由通道,这种“区港分离”的设区原则使得保税区不能形成一个对内地封闭,对境外开放的区域。

游离于港口之外的“O”型封闭式管理对保税区货物自由流动很容易形成障碍,保税区的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功能的发挥都不能最大限度地以港口功能为依托,难以增强货物、资金和信息的聚集和扩散能力,发挥保税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由于进口货物不能直接从港口进入保税区,需要通过其他码头转运至保税区,保税区的货物进出口流通都要经过港口和保税区两道海关检验手续,区内货物还要有一套登记和管理制度,造成手续繁琐,海关监管困难,物流不畅,并加重了企业在保税区的经营成本,还难以对港区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和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物流业务呈现出:

物流服务层次低,增值效益不突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规模效益不明显。

“区港分离”也使港口难以利用保税区的开放优势,其业务发展因缺乏保税区内大量业务的支持而难以达到更高水平,很难成为国际枢纽港口,目前我国港口只是周边枢纽港的喂给港口,内地与北美及欧洲之间集装箱货运量的70%仍要通过国外港口中转,2001年单是经釜山中转的国际箱量就有239万标准集装箱。

资料来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运政策研究报告2002年

3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

3.1突出主体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天津港保税区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拥有临港的区位优势和保税的政策优势,天津港保税区不仅是天津市的保税区,也是整个华北乃至中国北方的保税区,这就要求保税区必须把服务广大腹地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建设面向东北亚、服务中国北方的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

国际物流中心是指以国际化中心城市或特殊开放区域为依托,以国际货运枢纽(如国际港口)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营开放型的物品储存、包装、装卸、运输和加工等物流作业活动的大型集散场所。

是国际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

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立身之本就是国际贸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体现为在全球物流配送体系中是否具有枢纽地位。

保税区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距离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为此要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点。

3.1.1创造国际物流中心需要的条件

优良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快捷的货物操作能力。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良的港口和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完美结合;足够的港口水深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大的集装箱运输船舶的要求;先进的集装箱装卸后方堆场和先进的吊装、装箱、拼箱设备;方便的集装箱整修中心;优质、通畅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与港口连接并延伸至码头;临近的大型货运机场等,都无疑是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所应具备的条件。

多功能的现代化仓储设施。

多功能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应具有大面积自动化的普通仓库群和专一业化仓库群。

现代化的仓储不同于传统的仓储,首先,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同时配合软件的控制,全方位覆盖的计算机管理。

各类货物数量、位置全部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装置自动从货架提取货物,不仅准确、方便、快捷而且大量节约劳动力。

现代化专业仓库群包括大型冷藏库、大型恒温恒湿保鲜仓库、大型石油和化工灌区等,满足各类不同货物的特殊需要。

区内要具备拆拼箱点。

多功能的现代化仓储设施保证了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等诸多功能的实现。

适合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加上设备,完成简单加上和增值功能。

例如,产品包装、改装、帖标签、加工、整理等。

同时,大量的国际商品在此完成深加工和精加工后,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分拨到本国及周边地区,实现物流集散基地的作用。

大面积、多功能、标准化的展览、展示、展销场所。

建立国际商品展示展销中心,集本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于一体,并逐步发育成为综合性的生产资料市场。

同时,提供商务谈判、经贸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一旦商品成交,货物便立即发送。

逐步发展国际商品计算机网上交易系统,使国际商品资源实现共享,并由计算机订单方式实现市场交易,构建新型的国际商品交易网络体系。

完善的公共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主要是建设覆盖区域内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中心控制室将区域行政管理机关、海关、各个终端与区域内各公司(运输公司、船公司、港口作业公司等)、仓库、展示中心、标准厂房相连接。

这样,整个物流运作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反映出来。

只要通过计算机查询,货物的准确位置便会立即出现,不仅可以迅速完成海关报关,而且山于实现计算机联网,整个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完成,既节约人力、时间又准确无误,大大提高了效率。

3.1.2构建通达的保税物流通道

(1)建立海、空港相互直提的物流通道。

利用京、津空港口岸之间地面航班开通的有利条件,启动保税区内国航货运分拨中心的运营,早日实现北京、天津机场与保税区的货物相互直通。

(2)尽快启用区内铁路。

天津港保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全长1800米,与个国铁路网相连,可操作一列62节专列,拥有60000平方米堆场,l0000平方米仓库,机械设备先进齐全,该铁路资产属于区内华铁隆津泰储运公司。

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虽然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的第一条区内铁路,但是由于使用成本较高,目前区内铁路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区内企业很多利用公路或使用区外港区内铁路。

要创新思路,可采取由管委会控股公司、港务局、铁路部门共同投资收购该铁路产权,管委会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区内企业提供服务,吸引区内远距离运输货物利用铁路集散,让区内铁路早日充分发挥作用。

(3)创新观念,建设辐射“三北”的保税通道网络

借鉴国外经验,在通往“三北”地区的铁路沿线、空港、和公路等各种运输枢纽附近岸设立相应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作为天津港保税区外延,努力促进保税区与区外物流设施的网络化,把保税区的物流设施与腹地的物流设施联系起来,形成全国性的保税物流设施网络。

这不仅会有效地增加保税区的作业空间,也会极大地刺激保税区的物流规模;同时也会对“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手段提出新的挑战,增加其有效服务内容,增进相互间的合作范围。

3.1.3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体系。

争取先行开放与商品贸易整个过程相关的服务类行业。

通过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货运代理公司、代理报关、国际性租赁公司以及会计、审计、律师、公证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较为完善国际贸易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

3.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落实保税区各项政策

3.2.1争取国家立法

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全国保税区统一的立法,对保税区的功能、地位从法律上加以确定。

有了统一的立法,有关保税区的政策、规定才能够相互协调,这是保税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保税区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的需要,是保税区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3.2.2改革海关监管模式

(1)港口口岸与保税区实现直通式监管,要求企业与海关联网,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货物,必要时配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要继续探索实现港区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2)一线进出白由。

除国家禁止进出境及国家另有规定的货物以外,允许境外货物自由进出保税区,企业与海关联网,向海关“无纸化”电子数据备案,取消其他的出入境手续。

免许可证、关税及进口各税。

(3)区内货物进入国内非保税区,企业按照国家及相关政策规定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手续,计征关税及进口各税。

(4)国内货物进入保税区,企业向海关做出口申报,海关为企业海关核发退税联。

(5)区内货物的流转:

允许保税区仓储企业之间及仓储企业与出口加工企业之间货物的自由转让,取消现行审批制度。

3.3推动港区联动,实行港区一体化

2002年底,国务委员吴仪提出“港区联动对于保税区发展物流很重要,要先拿出方案,提出思路,进行试点,稳妥进行”。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天津海关、天津港务局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实施天津港与保税区联动发展的试点方案,即《天津市港区联动,建设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试点方案》。

方案将保税区靠近港口的部分划为试点区,试点区在功能设定方面,突出物流功能,具有国际物流功能、国际贸易功能和国际增值功能,取消了出口加工功能。

试点区与其他区域之间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和出入卡口。

试点区与港口仍然分离,靠卡口连接。

货物在试点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实行无纸化电子备案、免许可证、关税;国内货物进入试点区,视同出口,入区可出口退税;区内货物自由流动。

目前天津港保税区试点方案已获海关总署批准。

试点方案充分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做法,比目前保税区的运作模式前进了一步,是向港区一体化力向的过渡,但仍然没有实现港区一体。

实现港区一体化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和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必然要求,是保税区的发展目标。

实现港区一体化要求达到:

(1)地理区域一体化。

既将保税区、港区和码头连为一体,为货物通过保税区进出国境提供便利,为转口贸易及货物中转创造条件。

(2)经济利益一体化。

临港区域中的无税或保税物流服务,可以增强港口对国际贸易货主和大型船公司的吸引力;而港口的国际货流量的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国际与国内物流企业进入区内。

(3)规划建设一体化。

在规划时要使全部或部分国际集装箱码头和保税区连成一体,统一建设隔离设施,以利于监管和运营。

(4)优惠政策一体化。

划入保税区的集装箱码头和作业区,统一实行保税区的政策。

(5)管理一体化。

划入保税区的码头和作业区可由经济实体运营,或者与保税区下属的公司相互参股联营。

港务管理人员可以加入保税区管理层,实现区港的统一管理。

(6)物流服务一体化。

保税区内的物流活动,如:

国际集装箱的装卸和拆箱中转、仓储、货物集疏、货代、船代、理货、报关等都不存在港与区的分离,而变为区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从而可使物流在更大的空间中和更多的领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使港口的运输功能与保税区的政策功能相结合。

实现港区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港区一体化的实现途径仍然是保税区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3.4健全保税区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1)提高认识,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投资软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改善投资软环境对政府的职能和服务都有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规范和约束。

政府必须由统揽一切向搞好公共服务转变,由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向主要提供公共产品转变,由管理型无限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由对公民和法人的过多管制向为公民和法人服务转变。

(2)完善电子政务、商务平台,组建电子政府。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上全方位的政务公开,达到网上政、企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实现网上交易提供交易平台。

要建立24小时服务呼叫网络,实现对企业全天候、无间隙、全过程的服务。

(3)继续完善保税区联合办公大厅、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服务机制。

保税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各驻区机构,在联合办公设立窗口,配置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清理不合理的审批事项和权限,受理事项、办理程序、时限一律公开,一次性告知企业,设立投诉电话,接受企业监督。

(4)与驻区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

管委会与驻区各单位密切联系,随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保税区发展运行中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和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对重大问题,配合驻区单位及时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争取支持;研究制定服务企业的新措施。

采取政策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加强与区内企业的有效沟通。

(5)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

认真做好企业协会的建设,真正让企业协会成为企业之家,发挥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同时,协会要做好行业调研工作,组织好行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为保税区行业健康发展服务。

(6)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水平,跟上形式发展的需要。

按照规划,继续派员工到境外培训,争取五年内将全体工作人员培训一遍,培养一支适应不断对外开放要求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贞新,2005:

《从区港联动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实践与探索》,《港口经济》第3期。

[2]陈志龙,2004:

《我国保税区改革的依据和方向的再思考》,《港口经济》,第2期。

[3]成思危,2003:

《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

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4]丁晓芳,2006:

《我国保税区的多样性及其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东南大学学报》,第4期。

[5]窦萍,2006:

《从保税区到自由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6]端木君,2002:

《保税区发展的思考》,《中国保税区发展高层论坛资料汇编》。

[7]弓吕航,2004:

《区港联动式保税区到自由港的过渡吗?

》,《中国船检》第12期。

[8]郭信昌,2000:

《关于我国保税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南方经济研究》第1期。

[9]李虹,2002:

《加入WTO之后中国保税区的发展思路》,《经济界》第1期。

[10]李有华,2001:

《中国保税区发展面临的十大难题》,《国际贸易问题》第10期。

[11]罗丙志,2001:

《对我国保税区政府管理的一些思考》,《国际经贸探索》第2期。

[12]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2003:

《天津港保税区2003年统计年报》。

[13}姚元,2005: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期。

[14]张风清,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