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785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君子”作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而言,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

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

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

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

孔子重视学习

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

,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

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

仁者,爱人;义者,宜也。

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

《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

《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

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

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

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

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

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馁,居上位不骄。

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

当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摘编自杜晓丹《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

1.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B.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C.《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则,所以他们有着几近完美的人格。

D.“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借以提升内心的人格修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一切的眼光与视野。

B.

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感,他们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C.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

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的仁义和知礼,正是通过学“诗”获得的。

D.君子知礼好礼。

与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相比,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更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B.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C.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这与君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D.无论在道德上还是行为上

,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单纯中的高贵

吴先宁

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

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

与官府戒备森严、高度紧张的状态相比,秋瑾则显得平静而从容——她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

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

最初的激发,来自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

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

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

她赋诗言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

”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秋瑾不顾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会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秋瑾就是这时结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

此后,秋瑾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影响颇多。

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

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

徐锡麟在安庆率先起事而败露后,秋瑾本来是有充裕的时间和许多机会可以脱身的。

7月12日早晨,潜伏在杭州武备学堂的光复会员的密信就到了,告知浙江常备军两队官兵已经出发来绍。

此时,大通学

堂的学生中有人提出即时起义;秋瑾的副手王金发则极力劝说秋瑾急速逃走,到嵊县山区躲避,以图改期举事。

但这些建议均为秋瑾所否决。

她以“谋为日后之应援”为由,命令大通学堂的党人学生全部撤离,又严词催促不愿离去的王金发赶快逃走。

7月12日晚上,秋瑾像往常一样回家。

这天是秋家祭祖的日子,全家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又一起吃了晚饭,饭后,秋瑾还和家人聊了一会天。

然后,秋瑾将哥哥秋誉章叫到旁边的房间,告知他一切,并要他带家人逃走,接着烧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

13日下午四时左右,来抓她的士兵在大通学堂的前门胡乱鸣枪,而后门并无人包抄和把守。

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忍离去、坚决要陪伴秋瑾的学生劝她从后门乘船逃走。

但是,秋瑾平静而从容地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

秋瑾确实是要以她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这一切,不管是出于献身的庄严,还是要用鲜血唤醒昏睡的同胞。

秋瑾的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

早在1906年10月,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党人在杭州密商起义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必死的打算,相约埋骨西子湖畔。

1907年5月,秋瑾再赴石门向她的盟姐徐自华募集起义经费。

此前,两人同游西湖时已订下著名的

“西泠埋骨之盟”。

这次临分手时,秋瑾告诉徐自华,自己“已作牺牲之准备,埋骨西泠之约千万不可失信”,徐自华慨然应允。

可见秋瑾为死后的埋骨之地也已作了托付。

早在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身死的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

她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见人、不吃饭、不说话,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

想什么。

其实,在她当天写的《绝命词》中可以看出端倪: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途穷,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注]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这首词集中表达了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

(摘编自2015年11月24日《作家文摘》,有改动)

【注】摆仑:

即英国杰出诗人拜伦。

拜伦曾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写下许多充满革命理想的诗篇。

相关链接:

①秋瑾(______)~1907),浙江绍兴人,别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

自幼随兄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

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有豪侠之气,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等巾帼英雄自励。

(《秋瑾史料》)②行至轩亭口,秋瑾不作一声,惟注视两旁诸人一周,即俯首就刑。

观者如堵。

(《秋瑾史料》)③秋瑾被害之后,各地民间媒体开始连续不断地追踪报道,将秋瑾死事的每一细节公诸报端,全国各地掀起声讨凶手的浪潮。

更为重要的是,秋瑾的遇害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反清斗志。

从这个意义上说,秋瑾以她孤独的革命先驱者的失败,成功地进行了革命的启蒙。

(张晨怡《秋瑾:

夜夜龙泉壁上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秋瑾自幼跟随兄长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材料中引用多篇诗作,除了用来说明秋瑾的革命思想外,还表现了她过人的文学才华。

B、官府抓捕秋瑾后就匆忙将她杀害,行刑时面对秋瑾这样一个手无寸铁的女性,官府高度紧张,戒备森严,这些均表现了当局者内心的虚弱和对革命的恐惧。

C、徐锡麟起事失败的消息传来,秋瑾痛哭失声,不语不食。

她命令王金发和党人学生全部撤离,而自己留下来“谋为日后之应援”。

D、秋瑾就义时从容镇定,她没有呼喊口号,也没有留下遗言,只是默默地看了看两边围观的群众,然后慷慨赴死,这表明她的愿望已实现,心中没有遗憾。

E、秋瑾在被捕之前做了周密安排,她不动声色地与家人告别,并交待哥哥带家人逃走,还及时销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年的成长经历奠定了她反对封建礼法、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础;时代风云的激荡和对婚姻的失望,催生了她个性中豪侠刚烈的一面。

B、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陈天华投海自尽使秋瑾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C、秋瑾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信服孙中山的革命方略和同盟会政治纲领,最后义无反顾地走上排满反清的革命之路。

D、秋瑾在《绝命词》中表达了她希望同胞以流血牺牲为己任,前仆后继,用革命的风暴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理想图景”。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秋瑾的“单纯”和“高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

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

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

房东灵机一动说:

“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

”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

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栓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

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

”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

拉拉手吧?

”这话今天姐姐已经

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

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

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

”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

“爸爸妈妈!

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

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

“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

我们明天吃什么?

”弟弟忙说:

“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

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

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

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

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

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

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

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

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

但是没有。

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

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

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

回来。

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

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

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

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

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

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

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遮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

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

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

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

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

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

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

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

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

“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

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

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

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

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8.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9.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

“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继光幼倜傥负奇气。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改佥逝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

阻不罪。

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

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

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

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

闽、广贼流入江西。

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

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

继光还逝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

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

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

先击横屿贼。

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

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

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

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

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0.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兵迭用:

重叠使用,同时使用。

B、坐免官:

犯……罪。

C、扼桃渚:

据守

D、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

天亮。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

/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B、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C、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D、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作为一代名将,自幼就很洒脱,气度不凡,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这为他日后成长为具有卓越指挥才能的主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东南沿海屡遭倭寇蹂躏,面对这样的局面,他组织卫所军和招募的地方军,学习攻击和刺杀的方法,练习使用长短兵器,形成精锐的部队。

C、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这支部队多次承担紧要军事任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屡次取得胜利,主将戚继光更是亲自参与战斗,亲自抓获海盗头目。

D、戚继光训练军队方法独到,除了要求士兵技术娴熟以外,还充分注意到小

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士兵同时配备长兵器和短兵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②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元夕【明】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

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古诗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柳永《望海潮》)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6),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似一首歌曲,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

②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贺岁档期,全国将有70余部新片粉墨登场,市场硝烟四起,名导新人集结,光“数星星”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④在北京大学的求学生涯,俞敏洪不仅在学业上收获颇丰,而且也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同一宿舍的,简直如手如足。

⑤当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方兴未艾,其应用涉及许多前沿领域,如IBM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正在尝试复制人类意识。

⑥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A、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奥运会有遭受暗杀次数这一项,我是绝对的冠军。

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造成的。

”古巴革命领袖菲尔德·卡斯特罗生前曾幽默地说。

B、作为一个只存在于中国的活动,光棍节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的“黑色星期五”。

去年的11月11日阿里巴巴的营业额达到143亿美元左右。

C、巴基斯坦也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

亿利集团计划在库布齐沙漠建造一个容纳10万居民的低碳城镇,融合文化、旅游、商业、医疗服务、教育、生活等多个方面,希望借此改变巴基斯坦沙漠的命运。

D、新研究显示,对“碳密集型”食品,尤其像肉类和奶制品这样的高蛋白食品实行大规模征税,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且可使50万人免于遭受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威胁。

19、下了句子的语序,最合理的一组是(   )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

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对于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

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

久而久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

由于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

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②④⑥③⑤①⑦

B、②④⑥③①⑤⑦

C、③④⑥②⑤①⑦

D、③⑥④②⑤①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学诗不仅仅是学技巧。

中国古诗词中有丰富的表现手法,__①__,却难以真正提高自己说与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