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68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docx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

经济学与生活案例分析题

1、奥卡姆剃刀定律

听说过这样一则寓言:

有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

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这个邻居却说:

“这样不好,最好钉两块木板,把画挂上面。

”说完,邻居便去找锯子,却发现得磨一磨才能使用。

然后,他丢下锯子去拿锉刀。

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在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得给锉刀安个把柄。

于是,他又忙着去找磨石、磨斧子、砍树……当那个邻居忙得不亦乐乎时,画却早已钉在了墙上。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

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

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

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

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具体而言,有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一是在职场中首先要用到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

二是在工作中,要注意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三是由于个体受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

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定义:

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在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7。

7%,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7%和43%左右。

1978年到2007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8。

7%下降到30。

8%,与30%的“富裕”系数标准还差0。

8%。

这意味着北就人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恩格尔系数低于30%为最富裕。

2005年,广州城针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

3%,2004年宁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

0%,宁夏居民比广州居民好像更早时入富裕阶段,而2005年山西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

4%,似乎山西居民比广州居民更富裕。

但是,在“吃”之外,教育、住房、医疗等都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同样是必要的生存条件,具有极强的刚性。

在一定意议上而言,医疗、教育、住房十食品支出,才是当前我们居民实质上的恩格尔系数,才是我们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

而照此推算出的恩格尔系数当大幅上升,大多数居民则恐怕很难迈进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小康”、“富裕”标准了。

可见,我国恩格尔系数显示的“富裕”是居民压制食品消费支出,被动地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医疗、教育、住房的消费和储备而造成的一种假象。

按照恩格尔先生的本意,除食品支出之外家庭的主要支出,只有大量用于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时,才能算是逐步富裕,恩格尔系数在以下三种具体情况下才具普适的:

适用情形之一:

物质匮乏或者相对短缺。

据统计,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农村与城镇分另为67。

7和57。

5,1980年为61。

8和56。

9,1985年为57。

8和53。

3,199年为58。

8和54。

2,1995年为58。

6和50。

1。

这一时期农村、城镇居民大体上都是1/2甚至2/3的消费资金用于食品支出,应该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的。

此外,在物质极匮乏的情况下,人们的追求只不过是为了尽可能地吃饱一点,穿暖一点,其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吃穿方面,恩格尔系数自是可以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

适用情形之二: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

按照恩格尔的理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设计,当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在食品支出相对降低的同时,社会福利将大幅度提高。

也就是说,只有当教育、医疗、住房屋、养老等社会保障相对比较健全时,恩格尔系数才能如实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

适用情形之三:

走出“国际标准”的束缚。

要回归恩格尔系数的参考价值,首要是抛开联合国粮食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不束缚于富裕与否等档次之争。

这样,再单纯地看待恩格尔系数就会发现,原本失灵的恩格尔系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3、内卷化效应

20世纪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

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瓜哇鸟生活过,这位和长住风景名胜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的自我重复,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卷化现象”。

由此,笔者想起了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西采访一个放羊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话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呢”

“放羊”

进入内卷化的原因就是观念跟不上。

人为什么会限入内卷化的泥沼这是因为人由于自身短板的制约,让自己在一个层面上原地踏步自我重复,自我消耗。

内卷化结果是可怕的,它会让一个人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无止的内缠,内耗,即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让人陷入一种循环之中,所以对任何人来说,创新都尤其重要。

4、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到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企业内训中,“沉没成本”的事例并不少见。

例如,当我们觉得某个培训项目已经这么做了,投入这么些成本去开发,去推广,哪怕它的适应性不太高,改进的事就放到明年再说吧。

结果就是受训部门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公司的内训机构,越来越推崇外聘的讲师了。

在企业管理中,骑虎难下的项目比比皆是,是继续投资还是毅然退出,这需要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需要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做出准确判断。

案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

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5、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非法采用手段,行骗者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期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初期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

庞氏骗局一高息回报的诱或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它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一庞齐1878-1949的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

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钱。

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经济行为多普通人一般确实不容易搞清楚。

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专家都会指出,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

然而,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他宣利,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

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

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齐所承诺的回报。

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一上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土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卖过两张,此后,“庞齐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共性特征:

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本质上都具有自”“老祖宗”庞齐身上沿袭的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

一、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特征。

二、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三、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印制性。

四、投资的反同期性特征。

五、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

6、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

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

逆向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基于“旧车市场模型”提出来的。

在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

买者很难准确判断出车质量的好换,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时均质量支付价格。

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旧车就会被卖者撤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旧车,而买者最终只能以预期价格获得较低质量的产品。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这种现象就是逆向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用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来说,降低商品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出现增加供给的现象。

举例:

气车保险

随道个人购买轮轿车的增多,汽车保险业务也增长很快。

买了保险的车主由于有了保险,开车跟开坦克似的,认为反正汽车坏了有保险公司修理。

结果汽车交通事故频发,结果保险公司的保费不够汽车的修理费。

两年下来,保险公司在汽车保险项目上赔了几百万。

通过分析,保险公一致认为,保险业务亏损的原因是保险收费较低,结果造成了收入不抵支出。

最后决定提高保费。

保险公司的这一决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保险公司的汽车保费反而开始下降。

这是决策者始料未不及的。

他们不知道在经济行为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的根源在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一般来说,凡是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事的人,而风险概率较低的人则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把他们拒之门外。

这就是典型的确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

贷款人拥有的私人信息是自己的偿还能力,而银行并不了解。

贷款人会掩盖自己的真实还贷能力,骗得贷款,这就是道德风险。

银行为防止被骗,就把所有的贷款人看作是无能力偿还的骗贷人,从而收取极高的利率。

这样,来贷款的人都是无能力还贷的人,有能力的人不来贷款,形成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样也会在消费品市场中出现。

逆向选择主要表现为劣质品泛滥,道德风险表现为卖方对买方的欺诈。

7.规模报酬分析

五、规模报酬—“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三个和尚没水喝”

企业的规模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案例一

大企业的低价

在现实经济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生机勃勃地存活在市场经济的沃土里,而且每一天都有无数小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诞生。

但是小企业并不是适合于任何行业和任何门类的。

在市场中大企业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比如,湖南有一家“老百姓大药房”,开业的时候对外宣称,5000多种药品的价格,将比原来国家核定的零售价降低45%,有的降价竟达到了60%以上。

一般的小药店能和他们比吗同样的,在很多大型超市里,它们的商品价格的确很低,它们出售的商品甚至比其他一些商家的进货价格还要低。

 小企业在价格上为什么竞争不过大企业呢

案例二

分工与专业化

亚当·斯密在其名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根据他对一个扣针厂的参观描述了一个例子。

斯密所看到的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和引起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写道:

“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扣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职业。

斯密说,由于这种专业化,扣针厂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几千枚针。

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工人选择分开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团队,"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扣针,或许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扣针厂可以比小扣针厂实现更高人均产量和每枚扣针更低的平均成本。

斯密在扣针厂观察到的专业化在现在经济中普遍存在。

例如,如果你想盖一个房子,你可以自己努力去做每一件事。

但大多数人找建筑商,建筑商又雇佣木匠、瓦匠、电工、油漆工和许多其他类型工人。

这些工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而且,这使他们比作为通用型工人时做得更好。

实际上,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像现在一样繁荣的一个原因。

专业化为什么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请解释。

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在原料采购、分销渠道、产品运输等方面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建立分销渠道较强,单位分销成本也较低。

当然,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厂商的收益也会增加。

但是,如果一个行业的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带来损失,使他们的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那就会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状况。

总之,每个行业或厂商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度规模。

三、庞氏骗局—高息回报的诱惑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它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Ponzi,1878-1949)的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

在美国干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一心想发大财。

他曾经在加拿大因伪造罪而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

经过美国式发财梦十几年的熏陶,庞齐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从1919年起,庞齐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了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这个投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

但是,庞齐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

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钱。

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一般确实不容易搞清楚。

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专家都会指出,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

然而,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

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

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齐所承诺的回报。

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当时的庞齐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

庞齐住上了有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金的拐杖,还给他的情人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他的烟斗都镶嵌着钻石。

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齐的投资骗术时,庞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

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

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

此后,“庞齐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庞齐被判处5年刑期。

出狱后,他又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因而蹲了更长的监狱。

1934年被遣送回意大利,他又想办法去骗墨索里尼,也没能得逞。

1949年,庞齐在巴西的一个慈善堂去世。

死去时,这个“庞齐骗局”的发明者身无分文。

人们在投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首先在投资理财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永远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其次,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业务经营状况和资信进行验证和深入了解,切莫受贪利和盲目从众的心理支配,一时头脑发热而缺乏理性的投资,招致自己财产的巨大损失。

六、价格歧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瓶果汁,在大商场买元;在一家稍小点的超市买元;在便利店买元;在自动售货机买元;在火车上买元;等到在酒店吃饭时,这瓶饮料就变成了元;而在酒吧享用这瓶饮料居然花了30元。

那么,这种同物不同价的缘由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轻易让人接受呢 

上述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价格,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另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获得较高的利润是厂家实行“价格歧视”策略的目的。

如果按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都卖出去,那生产者自然能赚取高额的利润,但高价销售往往使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只能采取灵活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降价销售总比失去市场要强得多。

所以,如何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即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夫富人的钱,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过来。

这就是生产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价格歧视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但为什么不能普遍应用呢这是因为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要受到很大限制,它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能运用。

首先,只有当某种物品不能转手销售时才能运用价格歧视。

如果一种物品可以转手销售,那么,以低价格得到这种物品的人就可以以歧视价格时的较高价格再把它转手卖出。

这时,价格歧视就无法实行了。

正由于这个原因,价格歧视一般是出现在劳务市场上,而不是出现在可贮存的物品的市场上。

唯一的例外是时装市场上存在价格歧视,因为时装的式样在变,不同人对时装的偏好程度不同。

其次,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者或其他企业要能区分并确定不同消费者集团的需求弹性。

最后,价格歧视的运用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七、信息不对称的产物—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

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

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信息优势方,掌握信息少的一方称为信息劣势方。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

道德风险:

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逆向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基于“旧车市场模型”提出来的。

在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

买者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的好换,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

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旧车就会被卖者撤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旧车,而买者最终只能以预期价格获得较低质量的产品。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这种现象就是逆向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用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来说,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出现增加供给的现象。

举例:

汽车保险

随着个人购买轿车的增多,汽车保险业务也增长很快。

买了保险的车主由于有了保险,开车跟开坦克似的,认为反正汽车坏了有保险公司修理。

结果汽车交通事故频发,结果保险公司的保费不够汽车的修理费。

两年下来,保险公司在汽车保险项目上赔了几百万。

通过分析,保险公司一致认为,保险业务亏损的原因是保险收费较低,结果造成了收入不抵支出。

最后决定提高保费。

保险公司的这一决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保险公司的汽车保费反而开始下降。

这是决策者始料不及的。

他们不知道在经济行为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的根源在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尽管保险公司也知道,在它的顾客中肯定有些比其他人具有更低的风险,但是不能确定谁是风险低的人。

一般来说,凡是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事的人,而风险概率较低的人则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把他们拒之门外。

这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

贷款人拥有的私人信息是自己的偿还能力,而银行并不了解。

贷款人会掩盖自己的真实还贷能力,骗得贷款,这就是道德风险。

银行为防止被骗,就把所有的贷款人看作是无能力偿还的骗贷人,从而收取极高的利率。

这样,来贷款的人都是无能力还贷的人,有能力的人不来贷款,形成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样也会在消费品市场中出现。

逆向选择主要表现为劣质品泛滥,道德风险表现为卖方对买方的欺诈。

 

五、长尾理论—信息经济时代新法则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长尾理论和“二八理论”是对立的。

二八理论说的是企业80%的理论来自其20%的产品。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的人或事忽略。

安德森为企业开发长尾产品提出了三条策略:

第一,备齐所有可能的商品。

第二,将价格降低一半,然后再设法降低。

要增加处于长尾中的商品的销售,降低价格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第三,通过推荐机制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想要的产品。

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更容易通过在线销售获得“长尾”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经营中可以做到“头尾通吃”,头部产品可以为厂商带来利润,但是“长尾”产品也不应该忽视,它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好的收益。

积少成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