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导游词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698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穹窿山导游词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穹窿山导游词3.docx

《穹窿山导游词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穹窿山导游词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穹窿山导游词3.docx

穹窿山导游词3

穹窿山导游词(3)

  李根源石刻

  到朱买臣读书台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这块石刻,是李根源书写,隶书11行:

吴县穹窿寺得浦东贾时氏云贞夫人捐金万圆,修建大雄殿、壮哉楼。

今夫人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廿五日逝世,特刊石纪之。

夫人夫贾云山,子伯熏、伯勋,斋年。

李根源书。

  1923年,李根源退出北洋政府后,寓居上海。

当时有一位市民贾云山被歹徒绑架,其夫人请李根源出面营救。

李根源嘱托上海市长,委托上海滩闻人黄金荣究办此事。

没几天功夫,贾云山就安全归来,贾夫人欣喜感恩,以重礼酬谢,李根源坚决不肯接受。

1928年,李根源的母亲阙太夫人逝世,李根源在小王山买山葬母,贾夫人往谒阙太夫人墓,顺游穹窿寺,(在文革前,我们所在的孙武苑是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穹窿寺)见大雄宝殿年久失修,于是捐金万元,委托李根源经办,修大雄宝殿,建壮哉楼。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建筑都毁于“文革”期间,几乎没留下痕迹。

1998年,苏州市孙子兵法研究会在这里开辟“孙武苑”。

  朱买臣读书台

  我们现在已来到我国古代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即开封的禹王台,纪念大禹治水;武汉汉阳的古琴台,春秋时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之处;北京的瀛台是皇家避暑游览之地,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于此;河南登封的观景台始建于元朝的古天文台。

合称中国五大名台)。

而我们这读书台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大自然神斧天工的杰作,纯出自然,无任何人工修饰,是西汉名臣朱买臣在砍柴之余读书用功的地方。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一下有关朱买臣的故事。

相传西汉时朱买臣就居住在穹窿山脚下,家境非常贫寒,平常就以砍柴卖柴为生,可他又酷爱读书,稍有空闲就在这石块上看书,即便是在走路时也会边走嘴巴里边叨念着,经常遭到路人的嘲笑,为此他没少遭他老婆的讥笑和责骂,而且当时书多为竹简,不便携带。

因此朱买臣在回家时把书简藏于这磐石下面。

我们后人为了纪念和激励他“贫贱不移志”的苦读精神,把穹窿山脚下的那古镇称为“藏书镇”。

  在我们苏州有一出著名的昆剧“马前泼水”,里面讲述的就是朱买臣和他妻子的故事。

当初朱买臣是个穷书生,不过他的妻子是个嫌贫爱富的人,她见朱买臣整天挑了副担子,拿了书简出门就来气,骂他没出息,最后逼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劝说无效后,便一气之下写了休书,后来由司徒严助的举荐,朱买臣在汉武帝面前一展才华,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可惜他的妻子目光短浅,没看准这是只积优股啊!

当她知道朱买臣已做了个不小的官后,后悔不已,因此当朱买臣荣归故里看望自己的乡亲,祭父母的墓时,他的前妻在马前把朱买臣拦了下来,想和他再续前缘。

朱买臣想:

以前我贫穷的时候你不愿与我同甘共苦,现在我做官你可要和我共享富贵。

不过朱买臣没直接回绝他的前妻,而是做了件非常婉转的事,大家猜猜是什么事呢?

对了,他命自己的下属端来一盆水,就在马前泼了下去,然后对自己的前妻说:

“你如要重续婚姻,可以!

不过先要答应一件事,把这泼出去的水一滴不漏的给我收回来。

”他的前妻一下傻了眼,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再收得回。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夫妻缘分已尽,因此他感到惭愧无比,就在附近的一条河里跳河自尽了。

其实我们现在的“覆水难收”的成语也出自这个典故。

朱买臣负薪苦读最终功成名就,成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楷模。

因此,在读书台边上有“朱公祠”,里面有朱买臣的石像,墙壁上还刻有“马前泼水”和“覆水难收”的故事。

那各位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瞻仰一下这位西汉时期的一代名臣朱买臣,也可以来摸摸这块磐石,祈求自己的孩子在中考、高考时能够榜上有名。

  高鹤年故居

  离朱买臣读书台几步之遥是高鹤年的故居。

高鹤年(1872-1962)名恒松,号隐尘,字野人。

祖籍安徽贵池,后迁于江苏兴化,定居于刘庄。

他9岁时到穹窿山道院为徒,后因阅读佛经有悟,改信佛教,成了一名带发修行的居士。

在我国宗教界享有盛誉。

他劝募赈灾,是著名的慈善家,人称“活菩萨”,很多人又将高鹤年和明末的徐霞客相比,称之为“当代徐霞客”。

  1948年,高鹤年在禅友众力相助下,筑此静室定居下来,继续精修。

1953年82岁,他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并当选为理事。

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89岁时返刘庄养病,91岁时逝世于刘庄。

安其遗嘱,骨灰安葬在穹窿山的茅蓬坞中。

  现在我们看到的高鹤年故居是2002年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复的。

中间为主房,是起居室,东间为厨房,最小间是卧室。

当年高鹤年在这里深居简出,净食果品,晒服胡萝卜和各种药草。

在屋后有一块方正巨石,是高鹤年当年练功之处,石旁壁中嵌有一块石碑,刻有“鹤来泉”。

泉水源源不绝,筑五穴积水,可分别饮用洗涤。

  宁邦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千年古刹——宁邦寺,位于穹窿山的二茅峰。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梁代,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当时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就来此参禅隐居,改名为“宁邦寺”,意思就是安宁之邦,希望国家和平安宁!

  随着历史的变迁,宁邦寺经历了无数劫难,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宁邦寺修葺一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十方信众。

从山门殿到山顶的钟楼,共有台阶578级,落差达百余米。

这在苏州是绝无仅有的,在国内也比较少见。

今天大家可以切身体会一下整座寺院的雄伟与险峻。

  寺前有两棵古银杏,它们就像是宁邦寺的护卫神,日夜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刹。

大家可以仔细来看比较粗大的这棵苍劲挺拔,充满了阳刚之气,有人说是韩世忠的化身,而另一棵相比之下则显得娇小妩媚,就像是巾帼英雄梁红玉夫人,日夜陪伴着这位久经沙场的抗金名将。

  寺前的露台上嵌有一块惹人注目并保存完好的条石,刻有“山辉川媚”,是明末清初徐枋题。

表达了徐枋对穹窿山山清水秀,山辉水媚自然风光的赞叹。

在古银杏下有一座看似像石狮的“犭贪”,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得无厌,据说连日月星辰都要吞食,是当年韩世忠军队里插军旗用的基座,用来警戒军队里的官兵千万不要贪婪。

后来韩世忠来此参禅就把基座带到了宁邦寺。

  大家可以把视线转向寺前的山坞,坞内古木参天,其中有一棵银杏树长得比较奇特。

我们都知道银杏树是有雌雄之分的,而这棵却是雌雄同株。

粗大的主干一分为二,左边挺拔向上的为雄株;右边的主干横斜,枝叶招展,为雌株,这难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

告诉各位游客,其实是人为的,是当年石如和尚人工培育,雌株是嫁接上去的,因年代久远,已分看不清人工的痕迹了。

每年秋天,雌株上果实累累,雄株则如擎天巨木,令人无不赞叹!

  那么有的游客会问石如和尚是何许人呢?

接下来我就来简单介绍:

石如和尚所处的时代是清末民初,苏北如皋人,当时在宁邦寺负责看护山林,经常规劝村民砍柴时好好修枝,不要随意砍伐。

山下南织坞的村民来穹窿山当香火或做生意的,常常看见石如早晨到山下小镇善人桥买菜,肩挑木棍套着菜篮,行走飘逸如飞,呼呼生风。

他的武艺也是非常高强,据说有一次他到小王山拜访李根源时,与四个持棍的大汉表演打架,却没人近得了他身。

大家传说他当年往少林寺礼佛,身背香案,翻山越岭,行走如平地。

  在进入寺院前,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为什么寺院多为黄色吗?

(自问自答)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诸多颜色中,黄色属于上色,它具有柔和、光明的特点。

一般把它看成吉祥的象征,有尊贵的意思。

所以寺院内佛、菩萨的塑像都为金黄色,方丈和尚多穿黄色衣服,至于寺院的黄墙则成了众生舍俗归真的明显界限。

  现在我们来到寺院山门的第一重殿——天王殿。

首先大家看到面对我们的是一尊笑颜常开的金佛,大肚弥勒佛,因为他时常笑嘻嘻,大家很喜欢他,所以都称他“皆大欢喜”。

据说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又叫做未来佛。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他是一尊佛,那么为什么是坦胸露腹这般不雅的形象呢?

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有一天,弥勒出去化缘,路上遇见了两位赤臂裸身的男子,他们见了弥勒就说:

“听说你很慈善,救世济穷,那么请你把衣服送给我吧!

”弥勒见他赤臂裸身就答应了,脱下上衣送给了其中一位;另一位又说:

“那么也请你救济一下我吧,把你的裤子送给我吧?

”弥勒不假思索的宽带解裤,正当裤子脱至脐下时,有位行人路过,弥勒自觉不雅,立即捧腹坐在地上呵呵大笑,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形象由来。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是弥勒菩萨为人处世的最好写照。

他面对着大门,用“喜悦相”和“一颗平常心”来教化世人,不要与任何人过于计较。

  两侧是四大天王也是我们常说的四大金刚。

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半腰有一山,名犍陀罗。

山有四峰,四天王各居一峰,各护一方天下,因此称为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像身白色,手拿琵琶,名叫提多罗咤。

  南方增长天王,像身青色,手拿智慧之剑,名叫毗琉璃。

  西方广目天王,像身红色,手缠一条龙,名叫毗留博叉。

  北方多闻天王,像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名叫毗沙门。

  他们四位所持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都含有“吉祥”的意义,给人们对年景以美好的愿望。

  四天王的形象,在不同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我可以来找一下,四大天王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哪里?

有的游客可能已经发现了,天王的一只脚都是抬起来的,其实明朝以前天王塑像的脚都是踏在地上的,据说这与太明祖朱元璋有关。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曾经出过家做过和尚。

当时他在寺院只是一个小和尚,干些杂活。

有一天,朱元璋打扫天王殿堂觉得非常吃力,因为四大天王的八只脚像柱子似的竖在那里打扫起来很是不便,心里有些恼火,于是对四大天王喝道:

“抬起脚来!

”说来也奇怪,可能因为朱元璋是真龙天子,他说的话很有效力,四大天王真的各自抬起了一只脚,但朱元璋打扫完后却忘了让他们把脚放下去,所以,自明朝以后,寺中的四大天王塑像就是抬起一只脚的。

  弥勒佛后面是韦驮菩萨,他是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门神将之首,因疾步如飞而得名。

唐初佛教将韦驮列为护法神。

其塑像是一名中国古代武将的形象,身穿盔甲,手持金刚杵,守卫着佛寺这一方“庄严国土”。

(一般寺院内韦陀的形象有两种:

手持法器金刚杵搁于肘间,双手合十,暗示该寺是接待各地僧人的“十方丛林”;假如是左手握金刚杵拄地,右手插腰,暗示该寺谢绝游方僧人寄宿,为非接待寺。

  走出天王殿,大家来到了念佛堂,是本寺众僧修持念佛的地方。

  堂前庭院里的这棵黄杨树比较引人注目,形状就似双龙盘旋。

是韩世忠亲手栽种,树龄已有800多年,因此这棵黄杨树可以说是宁邦寺兴衰的见证。

在黄杨树的对面有块历经沧桑的石碑,刻有《宁邦寺重修记》,是明代苏州状元文震孟记载。

(文震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曾孙)

  在念佛堂两边分别是韩蘄王殿和卧佛殿。

韩蘄王殿是为了纪念抗金名将韩世忠而建。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延安人,18岁时应募参军,转战大江南北。

时值北宋末年,国势倾颓,金兵入侵时,韩世忠在河北力抗金兵。

建炎四年(1130),率八千人马至镇江,在金山江面,再挫金军。

绍兴四年(1134),在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又率军大破金与伪齐的联军,功勋卓著,与岳飞同为抗金名将。

绍兴年间,他提兵过苏州,喜爱城南园林的沧浪亭,便作为自己的府第,所以沧浪亭有一阵称韩园。

  韩世忠性格耿直,轻财重义,一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创累累,双手仅余四指,还不能活动。

他治军严整,当时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

由于韩世忠反对宋金议和,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又蒙冤被秦桧害死。

自此,这位抗敌多年的名将杜门谢客,不言朝事。

绍兴十二年(1142),来此参禅隐居。

1151年,韩世忠病逝,与梁红玉夫人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现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孝宗时,韩世忠被追封为蘄王。

  韩蘄王殿对面是卧佛殿,卧佛是吴江盛泽的一位居士无偿捐赠的。

卧佛的来历很具有传奇色彩:

那位居士是盛泽的一位商人,在她经商失败,婚姻破裂,经常失眠的情况下。

有一次她梦见如来,如来托梦说,要她铸一尊卧佛放在寺庙里,将来会有“福报”。

如来经常托梦指示她要虔诚,在这铸造的过程中,就连私家车都不能开,每次只能坐公交车出去办事。

  整个卧佛的形态,身上的装饰都是按照如来托梦的要求所铸,所有饰品都是用真金打造。

居士花了3年时间,耗资200多万元铸成的。

自从完成整个卧佛工程的铸造,并供奉于宁邦寺后,这位居士事业稳步发展,并且获得了美满的婚姻,真所谓“家和万事兴”。

  卧佛殿边上还有一尊滴水观音,他能消灾延寿保平安。

  走上台阶,有的游客可能会想:

为什么总共是578级台阶呢?

这里可有特殊的含义哦!

在佛教中“虎、兔、龙”为最灵性的吉祥物:

“虎”乃寅时5点,寅指万物生长、增财;“兔”乃卯时7点,“卯”同“茂”,指万物茂盛;“龙”乃辰时8点,“辰”同“震”,指万物震动生长。

578象征着灵性最好的时辰,各位游客,特别是属“虎、兔、龙”的朋友,一定要虔诚。

爬完这578级台阶,大家肯定会好运良辰一辈子!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规模宏大的海云禅洞,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

《大唐西域记》中说:

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览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数间北首而卧”。

人生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

释迦牟尼便“右肋卧狮子床”安慰大家,此景便是卧佛像。

据考证,过去穹窿山有天然“石卧佛”,就在宁邦寺大殿后山,当地人将“石卧佛”当做沉睡不醒的巨人敬而远之。

千年古刹宁邦寺有缘集佛法这座山,也许是智慧如来的指引。

在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下,重建卧佛真身相。

以唐朝的造型、彩绘为主。

总长18.8米,高3.3米,采用树山石构成。

日出之时,卧佛周身赤红金光普照,背后的十八罗汉神态不一,整个海云禅洞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卧佛世界,目前是省内最大的洞天卧佛。

  在海云禅洞的两边分别是地藏殿和观音殿。

地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菩萨。

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的诞生日。

我们广大信徒为了纪念他的伟大救世的愿行,在每年的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有插“地藏香”的风俗。

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

  观音殿,又名大悲坛。

观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

观音的形象有多种不同。

我们这寺院供奉的是今生、来世、前世,故名三世观自在。

  现在我们来到寺院的最后一重殿——大雄宝殿,“大雄”,指具有普渡众身之法力的“大无畏英雄”释迦牟尼。

所以,“大雄”是佛祖的尊号。

中国佛教寺庙的正殿一般都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所以佛寺正殿都叫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四字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殿内正中间供奉的是佛主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于印度,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由于他看到了众生的生老病死,爱恨别离和弱肉强食,互相压迫的不平等现象,二十九岁那年,毅然出家修行。

四十多年中,释迦牟尼遍历了印度各地,教化众生。

到八十岁他缘已圆满,涅槃于拘施那加城外的娑罗双林。

他的遗体火化后所得的舍利被八个国家分去并建塔供养。

  左尊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做大医王佛。

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脱众生的病痛、苦难和灾害,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右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在成佛以前是一个国王。

出家修行后,发了惊天动地的四十八个大愿。

经过了不倦的努力,累劫的修行,实现了伟大的四十八愿,出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极乐世界。

成了一切众生最尊敬的导师——阿弥陀佛。

  大雄宝殿同时供奉的还有海岛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

  出大雄宝殿继续往上,脚下的台阶让大家领会到了二茅峰的险峻。

现在我们来到二茅峰山顶的宁邦精舍,海拔为288米。

这里是观景的绝佳之处,看:

远处的山峰延绵起伏,自己就置身于山的怀抱之中;透过山峰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城镇,市区的高楼大厦已不再显得威武高大;太湖中的西山大桥就像一条绸带连接着渔洋山和长沙岛,湖中白帆点点,东山半岛、西山岛也隐隐约约可见;往山下看,孙武子撰写兵书的地方就在我们脚下,密林丛丛,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宁静和优雅,今人不得不感叹:

难怪孙武当年要选择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作为隐身之地啊!

  宁邦精舍内设有茶室,有雅兴的游客可以边品着杯中的香茗边欣赏这迷人的风景,大自然如此美丽的一页就敞开在我们面前,怎能不让人感到流连忘返呢!

宁邦精舍钟楼内,有信徒无偿捐赠重达万斤的梵钟。

钟身铸字为i《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为禅宗经典。

钟上龙形钟钮名“蒲牢”,古称龙生九子之第三子,好吼,因此置于钟首。

大钟的钟声象征着平安,故有闻钟声去烦恼之说。

每年辞旧迎新时,叩钟108响,寓意众生能脱离108种烦恼。

万斤钟为苏州最高的钟,山高声远,此处钟声传播的空间最为宽广。

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当然,最高的钟声也最为灵验了!

  百丈泉、玩月台

  在宁邦寺旁有潭泉水,是穹窿山古泉之一的百丈泉。

据传宋代高僧佛慧禅师主持时,因寺内僧多水少,而水不够,他施法将锡杖插于半山百丈崖上,顿时泉水涌出,并将山泉水引入寺院内供僧人使用。

百丈泉潭边有一石亭,名“问泉”,精巧雅致,亭柱联是柯继承撰写,透露了几分禅机“百丈泉,泉百丈,韵也,声也;宁邦寺,寺宁邦,是耶?

非耶?

  百丈泉向上是玩月台,当年韩世忠常在此赏月。

为了纪念这位抗金名将,景区逐步开发建设,在玩月台建有戏台、茶楼、玩月亭,晚上游客可以在此听戏品茶赏月。

后人也在这里留下许多摩崖石刻,是一处难得的天然石刻碑林。

大家可以仔细的观摩一下。

  石刻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描写的是自然景观。

“天趣”李学诗题,指这里的真山真水得天独厚,天然、天景、天色别有洞天,置身其间妙趣横生乐趣无穷。

“孤峰皓月”清代潘奕隽题。

指晚上登峰赏月,皓月当空,银白色的月光,普照人间,令人感慨无穷,赏月的心情或喜或悲各有不同。

“玩月台”韩世忠题,韩世忠当年在宁邦寺常登台赏月,叹月。

“山辉川媚”明孝廉徐枋题,赞美这里的山水风景、山明水秀、山峰光辉灿烂,泉水妩媚可爱。

  第二类写的是佛教宗义。

“彼岸”章炳麟题,指西方极乐世界,含人的生死病离的哲理。

“菩提石”石如法师坐禅处,民国元老李根源题,石如和尚学印度皇子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理悟性,“莲台”苏州探花吴荫培题,指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登岸之处。

“四大皆空”民国元老张一麐题,指酒色财气皆空,是一种偏面消极观点。

  第三类写的含政治色彩。

“避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九月莫荣新题,意思是先祖避开秦朝时代战乱纷纷,随意躲避来此安居,有反对战乱,祈求和平的意思。

“英雄肝胆、菩提心肠”于右任题,意思是自古英雄,为国为民,情柔志刚,爱憎分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不共戴天,对友甘为牛马。

  各位游客,这次的穹窿山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能将我们穹窿山的山水文化带到你们的朋友中去,欢迎下次再来穹窿山游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上一篇:

清明上河园导游词

下一篇:

四川牟尼沟导游词0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

 

穹窿山导游词(3)相关推荐

 

·颐和园长廊导游词范文

·颐和园导游词400字作文

·北京颐和园全陪导游词

·长白山旅游景点导游词

·经典导游词作文400字

·介绍长城导游词作文500字

·九寨沟导游词400字

·介绍千岛湖的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