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01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

第六章教案

6.1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

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

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

三个知识点是:

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

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

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四、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导课:

提出问题

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

相同之处?

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本节导图)

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

这样的例子

归纳出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单位、符号

教师作介绍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是怎样的?

(先讲授,后练习)

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

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

公鸡质量约2.5--3kg

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盘天平)

 

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点

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

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

 

 

归纳分析

探究结果

小结

布置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举例

 

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作

回忆,接触过的有哪些

学生板演

 

学生当堂练习

 

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天平学

练习天平的调节方法、游码

的读数方法

分组讨论图6-2的问题利用托盘平天进行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

状态及地理位置的变

化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完成课本P4

的填空部分

学生学会了“比较”

的思维方式,同时采

用了讨论、交

流合作

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

思维放开了

 

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

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

 

更直观明了

 

学生动手实验

探究,

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又能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水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测

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测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古代天平”

的学习,体会我国是文明古国、增强爱国热情。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为二个活动与一个介绍。

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并使学生学会测量微小物体质量的方法。

活动“测量水的质量”,是让学生会测液体的质量,并使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两个活动中都能让学生感受测量误差的含义,同时能让学生考虑实验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生活、物理、社会”介绍了“古代天平”,它充分体现我国古代

文明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理实验室资源。

本节课在实验室授课。

四、教学活动:

 

课题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课型

新授课

认知

1、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能力

1、实验能力,归纳分析及概括能力;

德育

1、树立科学严谨,实

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自己设计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3、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古代文明。

教学重点

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操作技能训练。

设计思路

1.经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3.测量前先进行估测,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产生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大头针、烧杯、水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导学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质量?

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进行哪些调节?

怎么调节?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

砝码放在哪一盘上?

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码?

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⑵调天平横梁平衡,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的刻度相等为止

⑴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接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⑵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而减少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此时不加砝码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⑴根据天平底座上的铭牌的标称确定。

⑵根据天平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数及标尺示数估计。

 

学会如果调节天平

 

学会如果使用天平

导学

过程

二、实验活动: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1.阅读实验要求。

2.讨论:

小男孩和小女孩哪个方法正确?

为什么?

3.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6.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师检查、指导。

7.各组交流实验数据。

如果偏差较大,要分析原因。

8.讨论:

怎样测量一个微小物体的质量?

以前哪些实验用过同样的方法?

还有哪些物体

的质量也要用这种方法?

1、阅读。

2、学生讨论。

3、检查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表格。

序号

数量

总质量

单个质量

1

1

2

100

3

200

6、实际操作。

7、讨论。

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使用天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检查、纠正。

前后知识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三、实验活动:

测量水的质量

1、估测烧杯内水的质量,记录下来。

2、设计实验步骤

3、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找出缺点,指出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A.先测烧杯和水的质量,再测烧杯的质量。

B.先测烧

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水的质量。

4、讨论:

测液体质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整理器材。

1、先估测,后测量。

 

2、方案A的缺

陷:

水不易倒干净,测量值偏小。

 

3、实际操作

4、整理器材

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产生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四、生活、物理、社会

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天平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请阅读“古代天平”。

2、阅读、讨论。

 

阅读、讨论

1.拓宽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五、WWW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架天平。

讨论:

你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做?

各抒

己见。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课堂反馈

讨论:

1.将一段1cm长的棉线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能称出它的质量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这段棉线的质量?

2.怎样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3.容器里盛有质量为1kg的饱满的大米,如果给你一架天平,你能测出容器里大米的粒数大约是多少吗?

说说你的方法。

4.小明由于粗心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讨论

培养发散思维

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1、课后利用网络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2、自制天平,测量自己的橡皮的质量。

教学反思:

 

三、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记住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会查密度表。

(3)会使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与习惯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辨别物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发现问题:

由于体积不相等,通过比质量的方法来鉴别铁块和塑料块不可行。

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这种安排自然而亲切,有利于思维的跳跃与过渡,并且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通过小石块密度的测定和几个密度知识的运用实例,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并使学生明确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身边。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实施策略

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实施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最终得出密度是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

四、教学资源

学生每组配天平(砝码)一台,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演示用:

天平(砝码)一台,铁块和塑料块各一(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讨论与交流,导入新课。

师:

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问学生:

你们怎么能鉴别出哪种是铁块,哪种是塑料块?

 

师:

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

指出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别表扬生戊肯动脑筋,敢于质疑和创新,掌声鼓励。

又问:

对生乙的正确回答,你有什么感悟?

  

师:

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结果塑料块一端下沉。

再次强化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进而提出: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合作]、[实验结论]的内容。

 

师:

为了节约时间,6个物块的质量可一下子测完。

 

师:

由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师: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

中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1、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及其变形

密度=质量/体积  ρ=m/v

m=ρv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活动二: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师:

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如何测?

阅读

[信息快递]

师:

通过自学[信息快递],结合以前学过的温度计的使用,你能正确使用量筒吗?

 

师:

阅读课本的密度表,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怎么读,物理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识记水的密度。

4、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和选材。

如,某矿石测得其质量为176.5克,体积为20厘米3,试判断其中主要含什么金属?

(2)求质量。

如测量教室里空气的质量?

空气的密度查表可知。

(3)求体积。

如:

某人体模特的质量为60千克,为制作一个与其等大的石膏像,试估计其体积约多大?

人的密度与水差不多。

三、课堂小结

师: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验?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122.探究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生甲:

刮开漆看颜色。

灰黑色、闪光的是铁块,不会闪光的是塑料块。

生乙:

比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小的是塑料块。

生丙:

用手拿着并将其部分浸入热水中,手感到热的是铁块,不热的是塑料块

生丁:

利用导电性来判别。

……

生戊:

生乙的的方法不对。

因为体积并不是相等的。

难道一大块塑料质量

比一小块铁块小吗?

……

 

 

生:

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比较质量大小才能区分这两个物体。

生: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猜想

与假设]:

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等的。

[设计实验]:

方案略。

记录数据表格: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

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塑料1

塑料2

塑料3

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思考、交流,归纳结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

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般是不同的.

 

师生共同完成单位换算的过程:

1g/cm3=10-3kg/10-6m3=103kg/m3

 

学生阅读[信息快递]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弄清量筒刻度的单位,一般它们用的是容积的单位毫升(ml),1升=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

②知道量筒量程和它的最小刻度(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

③测量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当跟液面相平。

④由于量筒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分子对液面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器中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面、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的(如水银),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凸形”液面应按顶部(最高点)读数为准。

 

学生活动,测定小石块密度,并交流测量结果。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1、一般地说,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气体密度。

原因是物质的密度与物质内分子的质量和分子间的间隙(紧密程度)有关。

2、同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冰和水。

3、不同物质,密度有可能相同。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纠错。

 

学生回忆,总结归纳:

1、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m/v

m=ρv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4、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和选材

(2)求质量

(3)求体积

 

 

充分讨论、评价、质疑,易产生思想的火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提出“同种类的物质,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等的”的假设,是比较困难的。

应加强这个问题的引导,不要轻易把结论告诉他们。

这对培养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和抓住本质很有帮助。

 

提问方式开放,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有所发现,有所体验

 

注重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渗透,分步到位,概念的建立全面、深刻。

 

培养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密度

1、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m/v

教学反思:

m=ρv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1g/cm3=103

kg/m3

*1kg/m3=10-3g/cm3

4、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和选材

(2)求质量

(3)求体积

课题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型

实验课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难点

1、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2、测不规则物体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

准备

托盘天平、量筒、螺母、适量的水和细线、量杯、金属块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

表达式如何?

水的密度是多少?

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出示一枚螺母,

引入:

怎样

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二、活动6.5:

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

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

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师述;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先出示形状规则的金属块,问学生怎样测量体积?

过渡: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

三、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这样?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四、设计并进行实验

1、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关于倒入量筒中的水适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

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为什么?

若步骤不合理,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3、交流与评价

4、归纳小结

在学生做实验时,巡回指导。

总结评价,让学生

查密度表看看这种金

属可能是什么?

五、例题分析

出示书上13页例题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板书解题规范

已知:

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

m

解:

∵ρ=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kg

答:

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

练习:

物理补充习题7页3、4题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课本14页1、3题书面作业

2、自制量筒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1、讨论、交流:

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测出螺母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就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了。

2、依据ρ=m/V

3、质量和体积

4、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学生能够说出用刻度尺测量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量筒粗细均匀,而量杯粗细不均匀。

1、是亳升(mL),1

mL=1cm3

2、最大测量值是100mL,

分度值是1mL

3、

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系着螺母,

将螺线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2,则螺母的体积为V2-V1

讨论适量

的含义

1、应先测质量,否则螺母上沾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了的密度也就偏大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同组合作测量

查密度表判断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认真看老师板书

两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练习本上做

学生总结补充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鉴别物质-——测金属

螺母的密度

1、实验原理:

ρ=m/V

2、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量杯)

3、实验步骤:

二、例题:

已知:

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

m

解:

∵ρ=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kg

答:

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

课题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型

新授课

1、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

2、会根据物理属性区分物质

3、通过学习过程锻炼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

析事物.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

课前

准备

铁块,木块,铁钉,木钉,烧杯,开水,铁棒,木棒,玻璃,铅笔芯,粉笔,塑料尺,钢锯条

磁体,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鳄鱼夹,台灯,橡皮筋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

种类,老师记录.

问:

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

二、活动

活动1:

铁钉刻字:

请大家用铁钉在木块上刻一个字,再用木钉在铁块上同样刻一

个字,比较一下.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

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

板书:

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

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活动2:

比较物质的硬度

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

巡回指导

活动3:

比较物质的导热性

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