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528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docx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名言赏析(看到8页)

孔子名言

1、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nè:

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

敏捷

6、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

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2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贪图小便宜就做不成大事。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3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富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57、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5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6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

)“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尽心上)[译文](孟子说:

)“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5、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译:

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

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

(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庄子》名言名句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解】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十三、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译】:

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解】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十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译】:

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解】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十八、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译】:

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解】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

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庄子骈拇》

老子名言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

--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

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

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

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领导人民,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于上,人民并不感到有压力;领导人民于前,人民并不认为有障碍)

墨子名言

1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2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韩非子名言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2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39.因可势,求易道。

(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40.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4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48.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5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5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6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写的<史记>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

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

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勇敢有两种:

一种是面临个人危险时的勇气,另一种是承担责任时的勇气。

前者为肉体勇气,后者为精神勇气(。

前者是不怕困难、痛苦、危险,尤其是死亡(不怕死),后者则是一种较高级的勇气,敢于负责,敢于作决定,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坚守原则,尤其是敢于说“不”。

疑虑是经常会产生的。

如果撇开疑虑不管,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的后代宁肯原谅错误行动,也不赞成无所作为。

“如果纠缠于过去与现在,我们将失去未来。

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

 成功不是最终的,失败不是致命的,继续下去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