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534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docx

商业伦理导论重点汇总

商业伦理导论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单选题:

1、“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它包含了好坏善恶的价值标准,也就是包含了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所应当追求的总目的、最终价值目标。

★P4

2、伦理学的同义词是道德哲学。

★P9

3、商业伦理是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P11

4、商业伦理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

P11

5、《Z理论》的提出者是威廉·大内。

P11

6、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总目标是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P22

7、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应该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

P26

8、解决自利和利他矛盾的根本出路是:

社会公正。

P26

9、社会公正的首要问题就是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

P28

10、制度、法律是调节伦理的外部机制,道德则是调节伦理的内部机制,是根本的东西。

P28

11、可持续发展是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

P32

12、伦理学可以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大类。

商业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一类

多选题:

1、中国古代对伦理的“伦”字有如下区分:

辈分、等次、顺序、秩序、伦常、人伦、纲常等。

★P1

2、中国古代对伦理的“理”字有如下区分:

条理、理则、道理、整理、调理、料理。

P1

3、中国古代对伦理的“道”字有如下区分:

规则、法则、原理、天法、大道、法理。

P1

4、伦理关系是经过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规定,体现了好坏善恶价值取向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客观必然性关系;它不是独立于其他社会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关系,而是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关系和过程;它渗透在家庭、社会、国家、全球等各个层面,还渗透在一切现实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日常人际交往等各种关系中。

★P3

5、商业伦理学宏观上关系到国家、政府的制度建构,如商业信用体系如何建立,市场的法律法规如何制定等。

★P17

6、商业伦理学中观上涉及到企业公司、团队等经济组织的商业行为规范的制定或遵守、内部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处理、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社会效益的获得、企业文化的建立、员工的培训等。

P17

7、人的本性大致有三个维度:

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P22

8、制约经济发展的变量有:

①保证公民与政治权利平等的社会制度②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平等③可持续发展模式。

P31

9.实现公正合理的经济伦理秩序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途径是a.发挥制度规则外在机制b.道德内在机制的作用。

P30)

10.伦理的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繁荣;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这两大目标P5)

名词解释:

1、伦理:

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和关系规律的事实,又是从这关系规律中中引申出的法则、法理、道理,以及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

★P5

2、道德:

既指规律、法则、关系之理给人提出的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又指将这种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得到于己而形成的个人品性、品德。

3、自由:

是商品交换活动的起点,指的是人人有追求自己的利益、财富和幸福的权利,可以自由地拿着自己的产品或货币到市场上自愿与其他所有者进行交换,而不受别人的意志支配和左右,享有在国家允许下的买卖自由、贸易自由。

4、所有权:

商品所有者对自己的商品拥有直接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

契约:

完成商品交换的必经中介。

5、社会契约:

如果不是简单的两个人,而是无数交换者的自由意志和利己动机在市场上相互冲突、碰撞,便会逐渐形成一些大家普遍认可、接受,对所有人都适用、都具有约束力的有效通则,这就叫社会契约。

6、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

大题:

1、道德和伦理的关系

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1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之中。

伦理既是关系事实和关系规律的事实,又是“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道德也是“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道德的“应当如何”是人的主观意识自觉到伦理的客观要求的结果。

2道德是将客观伦理的他律转化为主体意志的自律。

道德是人自觉意识到伦理的外在要求之后,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命令、自我约束,是人给自己立法。

3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手段。

道德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方式、途径,对人们现实的利益关系等进行调节,使其符合客观的伦理要求。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①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着对方的作用,又相互区别。

②二者的区别,从作用性质看,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手段,而法律则不同,它有明确、严格划一的标准,不容争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从作用的范围看,法律的范围比道德要窄。

从作用的效果看,法律比道德更快速、更高效。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律两种手段,一个软约束,一个硬约束。

3、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重点):

⑴自利与利他的矛盾:

人们从事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⑵经济发展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

商业活动还会遇到一个更深层的基本矛盾:

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经济目的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终极目标的之间的矛盾。

4、解决商业伦理基本矛盾方法:

⑴解决自利与利他这对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公正 

⑵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⑶结论:

解决商业伦理矛盾的总的方法、实现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和基本原则是,兼顾与结合、最优化妥协。

5、‘社会公正’的市场秩序具体指什么?

实现它需要进行哪些建设?

答:

⑴①商品交换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自由、平等和所有权,又经过契约这一中间环节实现交换。

在契约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公正是解决自利与利他矛盾的根本出路。

②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于等价交换,这意味着交换各方的地位和身份是平等的,应互相承认和尊重他方自愿转让自己产品的意志,以平等博弈的原则达成各方同意的结果。

③交换双方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妥协,最终达成契约,完成交易。

⑵①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市场体系或社会秩序,保证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称、相等,保证了个人意志与公共意志的恰当平衡,兼顾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因此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伦理关系。

社会公正是解决商业活动中自利与利他这对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

②在现实中,社会公正的首要问题就是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

它还离不开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道德。

③从经济学角度看,道德在建立市场机制中具有节约‘交易费用’,降低市场成本的作用。

第二章交换关系中的伦理

单选题:

1、商业产生的内部条件是(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P39)。

2、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公式是(G-W-G’),其中G和G’的差就是(商人的利润P41)。

3、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P43)。

4、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P43)。

5、(英国P43)是世界上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6、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拥有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等价交换P47)。

7、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经济自由主要表现在(财产权的自由支配权★P52)。

8、等价交换的前提是(所有者平等),平等就是(没有差异),平等关系的核心是(人格平等P53)。

9、商品交换的最根本基础是(所有权P54)。

10、所有权最早来自于(罗马法P54)对物权的规定。

11、所有权的经济意义可以从(它与交换的产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上反映出来,法律意义可以从(民法的物权法)中看到它的重要地位,,伦理意义则反应在(它与所有制的关系P56)之中。

12、所有权的实质是(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P57)。

1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分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分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人出现)。

14.公正的原则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其中最核心的是分配性公正。

(单选06年7月考过)★

15、从宏观上看,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商品关系的普遍化,即货币关系的普遍化;经济活动的市场化.P43

16、从微观上看,商品经济是等价交换经济、是货币经济、是自由意志的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是相互竞争的经济。

P43

17、产权关系独立化是平等交换的先决条件。

★P47

多选题:

1、商品交换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P35)。

2、商品交换发展大致了经历几个阶段(三个,物物交换、简单的商品流通和发达的商品流通P39)。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和市场形成P43)为其主要标志。

4、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拥有的共同的生存条件是(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不同所有制并存),共同的经济规律和经济机制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P47)★。

5、(自由、平等、所有权P51)是商品交换的伦理基础。

6、市场主体应该具有明确的商业伦理意识:

公平竞争、平等互利、社会公正、诚实信用、合作共生、服务等★p49

名词解释:

1、什么是功利

功利是指物质利益,是指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实际利益。

2、什么是公正(04年7月多选,05年7月名词解释)★

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3.商品经济:

p43

指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从宏观上看,商品经济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①是商品关系普遍化②活动市场化

4.市场经济:

p43

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

5、交换:

人们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相互提供劳动产品以满足各自所需的经济行为。

6、平等:

即没有差异,即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

还包括在人们应当得到的基本权利的范围内,给予有特殊困难的人以特别的帮助。

7、互利:

①交换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通过交换可以互通有无,给交换的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利益,使其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②交换的本质是互利的,而这种互利是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8、排除他人干涉:

指所有人在法律限制的范围内,可排除他人干涉

9、所有权:

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为财产所有权。

10、功利:

指物质利益,是指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实际利益。

11、公正:

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大题:

1、英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形成,有三大事件起了重要作用★P44

⑴新大陆的发现

⑵圈地运动

⑶殖民贸易、商业战争和产业革命

2、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与要求P47

①生产要素商品化②产权关系独立化③经济关系市场化④生产经营自由化⑤追求利益最大化⑥商品服务价格市场化⑦企业行为契约化⑧保障事业社会化⑨宏观调控间接化⑩经济活动法制化。

3、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P58

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客观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②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属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经过法律确认和调整后的法律形式,属上层建筑。

所有制存在于一切社会,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所有权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

4、怎样理解交换伦理中功利的正当性――公正★P58(07年7月简答)

⑴功利是指物质利益,是指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实际利益。

⑵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公正也可以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或“等害”交换。

它的核心是均衡和合理,即社会中人们的一种不偏不倚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⑶公正的原则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其中最核心的是分配性公正。

(单选06年7月考过)

5、所有权的伦理含义:

所有权的存在使商品交换中包含进了商品所有者意志和情感在内的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1有自由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商品的自由(法律规定)

②所有权包含一种平等的自由,等价交换。

③自由、平等受法律强制保护。

6、公正的表现形式:

①分配性公正②补偿性公正③惩罚公正④制度公正⑤交换性公正

第三章契约关系中的伦理

单选题:

1、契约制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P61)。

2、契约成立的唯一条件就是(合意P63)

3、契约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是当代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

它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交换工具和法律制度。

P61

4、权利和义务的等量交换就是公正★P70

5、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来源于权力,它是权力所保障的利益与义务。

★P70

6、权利是权力所保障的利益,也就是社会成员的索取,义务就是权力所保障的贡献,也就是权力所保障的他人应得的利益。

P70

多选题:

1、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契约制度的特征:

①契约主体限制严格②注重形式、程序烦琐③国家对契约严加干预④对违约者的惩罚严格.P62

2、资本主义契约制度较之以前的契约制度的特点有(立法体系完备;奉行自由原则P63)。

3、契约自由的含义包括(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确定契约内容自由;选择契约方式自由P63)。

4、契约关系的伦理属性包括(契约关系中主体地位平等;契约关系中主体是自由的主体;契约关系中的诚信;契约关系中的公平;契约关系中的合作;契约关系中队公序良俗的维护P64)。

5、法律对伦理关系的维系与调节体现在(通过立法手段将重要的伦理关系确认为法律;运用法律意识强化伦理关系P75)。

6、法律的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伦理取向。

★P76

名词解释:

1.契约的概念★P61

契约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是当代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

它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交换工具和法律制度。

2.契约自由原则★P63

契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确定契约内容自由、契约方式自由。

3、公序良俗★P66

所谓公序是指公共秩序,即国家、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所谓良俗是指善良风俗,即指民间存在的约定俗成的一般道德规范,即我们所说的社会公德。

4、契约关系中的诚信:

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力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5、契约关系中的公平:

指契约双方的利益要对等、平衡、等价有偿,一方取得另一方的利益必须付给对方相应的对价。

6、情势变更:

指契约成立的前提和情形,因不可归责与契约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更,从而导致原来的契约关系严重丧失公平时,应允许改变原来的契约关系。

7、显失公平:

指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产生了明显的丧失公平的情形。

8、重大误解制度:

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

9、法律权力:

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能力或利益,表现为自己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不做出某种行为。

10、法律义务:

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大题:

1、资本主义以前的契约制度特征:

①对契约的主体有很严的限制,尤其是奴隶社会,法律只赋予少数有特殊身份的人以订立合

同的资格。

②注重形式,程序烦琐。

③国家对契约严加干预,其主要表现为:

对买卖价格、租赁的租金等限制,对缔约的方式及

程序要求十分严格

④对违约者的惩罚极其严格,甚至施以刑罚。

2、资本主义社会的契约特征:

①立法体系完备。

②奉行契约自由原则。

3、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①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表现在法律对它内涵的界定上

②契约关系的法律表现在契约必须依法订立

③受到法律保护

④得到法律的救济

4、契约关系中的伦理属性

①、契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

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

③、契约关系中的诚信

④、契约关系中的公平

⑤、契约关系中的合作

⑥、契约关系中对公序良俗的维护

5、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④、法律具有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作用

6、法律对伦理关系的维系与调节:

①、通过立法手段将重要的伦理关系确认为法律关系,并用法律来保护和调整这种关系

②、运用法律意识强化伦理关系

7、法律对伦理关系的维护和调节?

★P75

①通过立法手段将重要的伦理关系确认为法律关系,并用法律来保护和调整这种关系

②运用法律意识强化伦理关系

8、简述契约伦理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性质

①伦理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来源于权力,它是权力所保障的利益与义务。

权力是属于社会的,具体的说是属于社会管理者的。

权力的产生和社会的存在有关。

②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这群人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有序的合作,互通有无。

无序的社会是不能生存的,而社会的秩序要由社会管理者来完成,社会管理者因此获得了公众赋予的共同意志,这种意志是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根本手段,他们从而拥有了社会成员必须且应该服从的力量,这就是权力。

③社会的存在还要求人们必须互相合作、互通有无,这种利益的合作,一方面要“我为人人”——向社会贡献我的利益,包括产品、经验、知识、劳动等等。

④所以权力说到底就是保护人们互相贡献与索取的根本手段。

⑤所以权利就是权力所保障的利益,也就是社会成员的索取。

反之,义务就是权力所保障的贡献,也就是权力所保障的他人的应得的利益。

第四章商业主体道德

单选题:

1、道德本质上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P77)。

2、人格中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部分叫做(品德P81)

3、品德只能形成于(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P81)。

4、“谨乎其外以养乎其内”反映了将他律转化为自律的道理。

★P78

多选题:

1、个人主体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P81)三部分。

2、(道德认识P81)是道德行为的指导,(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道德意志)是驱动我们道德实践的内在力量。

3、品德培养要从(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P83)着手。

4、商业良心的内容包括(诚信;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互利互惠;贵和、宽容;仁爱)。

名词解释:

1、主体道德的本质: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人能够约束、克制、甚至牺牲私利、私欲,以服从社会整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他律要求。

2、商业主体道德:

指商业活动者在处理与消费者、其他经营者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时,遵循一定的市场秩序规范和道德准则,对自己的商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3、动机:

个体在行为前的意愿、欲望、意图、情感信念等的综合,是推动人采取行动的内在主观的动力,是指导行为的思想动因。

是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动机就不可能有结果。

4、效果:

一个人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以及该行为产生的结果。

一般来讲,在伦理学上,当他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他主要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对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

5、人格:

是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

6、品德:

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状态或道德心理特征。

7、主体品德的结构:

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

8、 品德培养:

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情操、锤炼道德意志。

9、良心的含义与性质P95

⑴良心是指主体自身向善的欲求,是自我意志向善的内在规定。

⑵良心是知、情、意的统一(多选)

10、商业良心:

商人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善良愿意出发的诚信为心、童叟无期、满足需要、保障供给的欲求和自我评价,是集体意志向善的自我规定。

大题:

1、如何看待商业行为的善恶价值?

①在商业领域中,如果是在守法、遵守规则的范围之内经营和竞争,如果是权衡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以承认和维护他人正当利益为前提,以不损害社会利益为限度地实现自利动机,一切对社会无益的经营一概不做,这就是道德上高尚的行为。

②如果没有节制、限度,不择手段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置国家法律和社会规则于不顾,置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于不顾,就是道德上恶的行为。

这样的个人利益就属于不正当,不该追求。

2、商业活动的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正当性是什么?

①在道德上,目的与手段是相互决定、相互联系的。

目的决定手段,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 目的与手段在道德上的统一,才能最终实现善的结果。

③在商业领域,道德行为就是用正当的手段获取正当的利益。

3、商业良心的特点?

P97-P100重点★

⑴讲究信用,绝不失信⑵精打细算⑶公正⑷大胆开拓

⑸天职意识⑹实干⑺理性⑻ 精明、善于学习

⑼坚强⑽厚仁爱物的胸襟和理想主义的视野

⑾善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良心与商业良心的内容有那些?

商业良心包括:

诚信、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互利互惠、贵和,宽容、仁爱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关系是什么?

★P82

①道德意志是品德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②道德情感虽是品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是品德的决定性因素

③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和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但不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而是非动力要素、非决定性因素。

6、为什么说道德自律是重要的?

①自律是道德主体按照“应该如何”的他律要求自觉地约束自己,是主体根据客观必然的原则要求为自己确立行为准则,或自觉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

②没有道德的自律,他律就不能起作用,一切道德规范和原则就将成为虚设,而不能化作优化人性、改变内心的力量,不能变成实存的社会行为和道德风尚。

③一个人越是承担起巨大的社会责任,就越是显示出他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律能力,相反,一个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正是缺乏自律能力的人。

7、商品交换者大致分为三类人:

①“自利利他”的人,能够遵纪守法,通过正当手段致富

②儒商,这类人能自觉将自利与利他和社会联系统一起来,不仅在合理正当的范围内经商,而且致力于增进社会效益,追求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用致富成果为社会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③自私、狭隘、素质低下的人。

第一类人是社会要求商人普遍达到的最一般基本的道德水准;第二类人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第三类人的道德层次最低。

没有效果也就没有动机(是非题)

8、如何对他人行为的善恶进行评价?

①首先,从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做综合、全面、具体的分析

②其次,进行长期考察

③最后,对行为整体和行为者作出实事求是的善恶评价。

9、对所有经商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什么是现代和未来商业所倡导的道德方向?

答:

对所有经商者的基本要求:

在合法和规范化的范围内经商。

社会和未来商业所倡导的道德方向:

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甚至把后者置于更重要的位置,把前者当作实现后者的途径和手段,让社会效益目标最终对盈利目标起决定性的作用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正当的竞争手段?

答:

就是既不违法,又不违背道德原则。

11、在商业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答:

①“见利思义”人们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否符合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张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该将“义”字放在最重要位置,不能见利忘义,只顾眼前利益。

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追求利益,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利益才是硬爱追求的。

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不能采取违背法律和道德原则的赚钱途径和方式。

12、商业道德的互惠互利包含了哪两层含义?

答:

第一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