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682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docx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定位,如何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来确保学校定位的实现,这是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以浙江嘉兴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与校园文化构建的关系和以办学定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校园文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新建本科院校呈异军突起之势。

全国70l所本科院校之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98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浙江的嘉兴学院就是其中的一所。

新建本科院校,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强手林立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建设适合自身的校园文化。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

全国70l所本科院校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

而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是从专科学校升格或者是办学力量较弱的几所学校合并而成,无论是师资、实验设备条件还是本科办学的经验、文化积淀,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都十分薄弱。

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还合并了一些中专学校,改造、提升的任务相当繁重,要办成一所合格的教学型本科院校还应做很多努力。

其次,我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是建在省政府所在地以外,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有密切的关系,且当地政府每年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学校应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当地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这同样是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地市一级对人才的需求大多在技术应用层面和管理层面。

所以,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

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尽量吻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与校园文化构建的关系

一所大学的定位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个实践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一所大学的定位与学校在高教系统中的位置、自身的历史条件及与地方的关系有关。

从实践层面分析,因为学校定位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校级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实践,还需要教育经费的投入、实验设备条件的保障,以及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以引导和保证。

总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学校定位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就是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科学定位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

所谓大学校园文化就是大学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师生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物质空间。

它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一起构筑成一个全面、综合的大学教育体系,它能使置身其中者不自觉地获得特殊的体认、熏染和感受,从而得到精神、气质的感悟,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所以,大学的定位必须通过校园文化的构建来予以实现。

具体地说,大学校园文化包括价值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任务有三项: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但对一所具体的大学而言,应该是有所侧重的。

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它的侧重点理应是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培养为根本。

当然,这样表述,并不是否认科研的重要性,而是要明确工作重点。

我们的观点是,新建本科院校应以自己的现状和办学定位来构建校园文化,从而确保办学定位目标的实现。

这对新建本科院校既是个全新的课题,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和紧迫的任务。

三、以办学定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

1.价值文化的构建,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是大学办学理念的价值体现。

在价值文化的构建中,要按学校定位的要求,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把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理念。

嘉兴学院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加强课堂教学工作以外,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努力构建“教学、实习、科研、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比如我校会计专业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育人模式,机电和建筑专业、0R装设计专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服务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进步状况;教育学生要面向基层,面向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树立“当不好士兵,是不可能当将军”的就业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下得去,上手快,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每年毕业生中有40%左右留在当地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此,我校根据专业和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的经济结构紧密结合,如服装纺织专业、化工、机电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学校也积极鼓励、引导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

科研交流与实践,找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切人点,反过来又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这种内外互动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构建与价值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文化。

(1)健全教师的教学考核聘任制度。

良好的学风必须以良好的教风来引导。

对教师的考核聘任,必须突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激励教师安心教学。

对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业绩突出、深受学生好评的教师,我校都有奖励制度和政策给予激励。

尤其是高校扩招后,青年教师大量增加,为此我校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

而对教学极不负责任的教师,坚决从教学岗位上撒下来。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规范、实验实习教学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等教学全过程予以监控,以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此,各大学或多或少都有制度和规章,但重要的是要加强规章制度落实的检查力度。

我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都深入课堂听课、检查,以保证制度的执行并与教师的任职考核挂钩。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课程设置为前提。

应用型人才的一个特点是知识面比较广,因为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国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多偏于“专”与“深”,忽视“广”,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适应性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应根据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需求,改革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开设选修课,推进学制改革。

我校实行了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构建学生“合格+特长”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4)强化实验、实习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课程的开设和社会实践的强化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人文训练中心、工程实验中心、生化实验中心三个实验中心,以整合资源,力争效益最大化,并加强实验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明确提出实验室首先应该为学生的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服务,而不仅仅是为教师搞科研服务。

3.建立和健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组织文化。

(1)强化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尤其是教务处的人员力量配备,要把真正懂得教学管理规律的人员放在教务部门。

一所大学教学管理部门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管理效率。

(2)强化学生管理部门的配备,尤其是学生处的人员配备及共青团组织的人员配备。

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懂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脉搏,善于管理,通过校团委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及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拓展大学生的素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几年来,我校在国家、省举办的“挑战杯”及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同层次学校更好的成绩。

校团委被团省委评为省先进团委。

(3)强化二级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规模大都超过一万人。

由于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在二级学院,所以学校的管理职能也必须向下延伸。

我校在二级学院人员配备时,也强化了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由专职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有专职的副院长分管教学。

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学校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建立了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从组织文化角度体现价值文化,从而使学校的办学定位得以顺利实现具备了组织保证和人力资源保证。

4.构建为学校定位服务的校园物质文化。

(1)校园的建筑设施。

首先,校园的建筑要方便师生的学习、生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很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其次,校园中的小品,如雕塑、休闲设施等要富有教育底蕴,使人感觉身心愉悦,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校园的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资料要能为学校的办学定位服务,要能满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比较拮据,但是用于教学之需的实验设备是不可少的,否则,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培养?

而有的学校却在教学要求都没有满足的情况下,贪大求全,搞一些不必要的只是为了追求气派的附属设施,或者为了教师科研而挤占了教学所需要的设备。

这种做法显然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我校近几年在实验设备上投入近8000万元改善学生实验条件,达到和超过了教育部关于本科合格评估的标准。

5.融入地方文化,加强社会实践。

为了实现办学定位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所以,融人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校外导师,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从而使学生能从社会实践中培养对当地的文化认同感,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应该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总之,以大学定位为核心,围绕大学定位,加强内外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甘晖,等.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夏跃平.培养下得去、上手快、能创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6(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