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79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docx

中学物理易错题集锦

中考物理易错题集锦

一、实验题专题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①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有哪三点?

②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偏高了,如何将它调节在光屏的中心?

2、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①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②取两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③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原因是什么?

④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研究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实验中,以法线为轴,把纸板往后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6.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月球与地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km。

10.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通过

的路程之比是2:

1,甲乙两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

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的宽度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D.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6.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7.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拇指宽约为l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10.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

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地面D.太阳

1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路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A.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B.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C.前2s内的是平均速度是2m/sD.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1.如下图,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2.图(a)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cm,图(b)中,测量精确程度更高的是图_____所用刻度尺。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

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00______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2________m/s.

4.控制变量法是进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个多因素问题转化为多个单

因素问题。

哪些因素会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呢?

小明和同组同学猜想:

可能和伞布面

积、伞绳长度、伞的总质量等因素有关。

他们想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和伞布面积的关

系,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

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变,改变_________,

进行多次实验。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发现规律”)。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时间。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0_________c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5.在如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的图象是(  )

 

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7.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慢

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10.不透光的纸上有一个足够小的三角形小孔,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杯弓蛇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A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____cm,B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2.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km/h。

2.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

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上后听,会听到_____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_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听不到声音”、“听到一次声音”或“听到两次声音”)

3.研究光现象时,光线这个符号的引入,利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在真空的光的速度是m/s。

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背着月光行走时,应走______处(“亮”或“暗”)。

9.张宇同学身高1.65m,站在一块高为0.5m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m;如果他向平面镜靠近0.5m,他在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_____m,此时像高为_____m。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运动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小D.速度的大小不受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影响

1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50°角的太阳光能水平照射到室内,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选择锐角分析)(  )

A.一定为25°B.一定为65°C.可能为25°D.可能为50°

21.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D处有一很小很薄的平面镜,没水时,光经D处反射在E处形成一亮斑,当容器中水位由CF处至加满的过程中,亮斑的移动情况是(  )

A.向上移B.向下移

C.先向上移后不变D.先向下移后不变

35.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4.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

在没有其它光照的情

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蓝色连衣裙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裙子呈______色。

8.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

(以上两空均选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

9.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选填“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________,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凸透镜。

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远处的物体在_____附近成像(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10.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3.我们把筷子放入水中时,你看到的筷子的“像”应该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5.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那么(  )

A.红色光的反射角大于紫色光的反射角B.红色光的反射角小于紫色光的反射角

C.红色光和紫色光的反射角相等D.无法比较反射角的大小

6.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l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8.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实验中,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下表是三位同学实验时,测出的像距:

学生

小明

小红

小兰

像距v/cm

33.1

35.2

36.9

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他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可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且靠近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⑷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小明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也会变得很模糊。

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如图所示,a,b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