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471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

54学时

周学时数:

3学时

学分:

3学分

课程类型:

必修

开课(系)院:

全校各(系)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和实践品格,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2.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本门课程,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几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全面而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到这些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使他们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

所以,教师授课时,既要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体验与感觉,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以收到深入浅出之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的条件、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教师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论认识。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二)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

(三)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二)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实践要求]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对问题的理解,提出问卷调查方案,或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图书馆学习资源情况,完善学生的方案,或进一步帮助学生拟订问卷调查表,然后,由学生去实行,为讨论毛泽东的功过问题就近采集资料;同时向学生点明必须浏览的书目。

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将问题部署下去,在讲授下一章前,讨论布置的问题。

其间,教师及时督促学生,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以点拨。

[参考书目]  

[1]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6页;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

[4]《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26页;

[5]《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8]《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教学难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实践要求]

讨论与时俱进,理论创新问题或实事求是问题。

基本方案是:

根据学生选择的问题,帮助学生拟订思考问题的路子,写出一个基本框架;明确需要阅览的书籍,将所思、所想吸收到书面材料中;讨论前,再了解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完善,也可听几个学生的简要回答。

[参考书目]

[1]《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矛盾论》和《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选集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2.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即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

重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即革命的动力、对象、前途、领导权、性质、步骤,同时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等基本经验。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革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点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二)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三)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实践要求]

讨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启迪意义,或结合现实问题,思考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方案是告诉学生可以整体论述启迪意义,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谈启迪意义;谈启迪意义时,联系的现实可以是现代化建设问题,也可以是自身的学习问题。

先概括性地点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内容,然后抓住产生过程中或成因中的某一个方面,与现实发生联系,找出相似性或指明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书目]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本章逻辑结构,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演变过程,把握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迪意义。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构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实践要求]

思考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方案是告诉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进行整体对比,思考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实行相应措施的原因,特别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看问题,落到生产力发展方面,为思考问题打开思路;最后要求学生行成文字,以便课堂上用。

[参考书目]

[1]《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61-262页;

[2]《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5]《毛泽东传》(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开辟了道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教学难点: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命题。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提出的背景

(二)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

(二)贯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实践要求]

联系现实,思考共同富裕问题、社会和谐问题。

方案是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关注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

要求学生查阅华西村的有关材料,理解这个问题;若有的班级具有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与相应的居委会联系,到某个社区进行调查。

[参考书目]

[1]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589-587页;

[2]《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3期;

[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及这一科学概括的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及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明确基本路线的核心、政治保证、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实现目标等;以此为基础,理解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基本经验,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涵及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难点: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涵。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基本纲领的涵义

(二)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践要求]

考察临沂工业、农业生产中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

也可以帮助学生仔细概括所在县、市、村镇的生产力水平,列出表格,或用文字描述,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的定位问题作出判断。

可以一个人交一份书面材料,也可以2-3个人以小组的形式上交。

[参考书目]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2.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深刻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认清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坚定地推进对外开放。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理论根据、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理论根据。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毛泽东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

(三)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践要求]

联系经济全球化思考中国的改革开放。

要求每个学生搜集一个或几个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的案例或外国银行进军中国的案例、或者分析身边的外国商品(手机),或者到一些大型的超市,统计进口商品的数量,以此为窗口,透视经济全球化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中国与外国互派留学生的案例,思考经济全球化。

每个学生或学生小组点明案例后,分析出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即可。

[参考书目]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简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分别是什么?

如何正确理解?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握确立这些制度的原因,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尝试用基本理论分析一些相关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及其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践要求]

比较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也可查阅有关材料,理解个人收入差距较大的确问题。

方案是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相应的问题或感兴趣某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或进行口头调查;一是调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调查不同省份的城市或农村收入的差距;也可以调查临沂的电力、金融等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差距。

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数字,看到问题的实质。

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参考书目]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